地球和水的起源

地球是怎样诞生的

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被喻为地球科学的三大难题。尤其是地球的起源,长期以来信奉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观念,哥白尼、伽俐略、凯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发现彻底推翻了神创说,之后开始出现各种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德国哲学家康德1755年设想因较为致密的质点组成凝云且相互吸引而成为球体、因排斥而使星云旋转,是关于地球起源的第一个假说,尽管今天已失去科学意义

法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96年提出行星由围绕自己的轴旋转的气体状星云形成说。星云因旋转而体积缩小,其赤道部分沿半径方向扩大而成扁平状,之后从星云分离出去而成一个环、颇像土星的光环。环的性质是不均匀的,物质可聚集成凝云,发展为行星。按相同的原理和过程,从行星脱离出来的物质形成卫星。拉普拉斯的假说既简单动人,又解释了当时所认识的太阳系的许多特点,以至竟统治了整个19世纪。

前苏联的天文学家费森柯夫认为太阳因高速旋转而成梨形和葫芦形,最后在细颈处断开,被抛出去的物质就成了行星。抛出物质后太阳缩小,旋转变慢;一旦旋转加快,又可能成梨形而抛出一个行星,逐渐形成行星系。旋密特设想太阳在参加银河系的转动中,在穿越黑暗物质云时俘散了一部分尘埃和流星的固体物质,在其周围形成粒子群。后者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作椭圆运动并与太阳一起继续其在银河系的行程,最后从这些粒子群发展为行星和慧星(一部分成了流星和陨星)。

当然还有其它形形色色的假说,如英国天文学家金斯。他认为地球也是太阳抛出的,抛出的机制,在于某个恒星从太阳旁边经过,两

者间的引力在太阳上拉出了雪茄状的气流,气流内部冷却,尘埃物质集中,凝聚成陨石块,逐步凝聚成行星。由于被拉出的气流是中间粗两头细(雪茄状),故大行星在中间,小行星在两端。

人类进入宇宙时代以来,发现行星和卫星上有大量的撞击坑。1977年,肖梅克提出:固态物体的撞击是发生在类地行星上所有过程中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宇宙撞击和爆炸的假说。这种撞击是分等级的,第四级的撞击形成月亮这样的卫星。具体过程是:一个撞击体冲击原始地球,引起爆炸,围绕地球形成一个气体、液体、尘埃和"溅"出来的固态物质组成的带,最初是碟状的,因旋转的向心力作用而成球状,失去了部分物质的地球也重新成为球状。

随科学的发展,地球起源之谜一定会被解开。

水的起源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时,当我们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部分面积是鲜艳的蓝色。从太空中看地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极为秀丽的蔚蓝色球体。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多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地球上本来就有水吗?

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没有河流,也没有海洋,更没有生命,它的表面是干燥的,大气层中也很少有水分。那么如今浩瀚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河流,烟波浩淼的湖泊,奇形怪状的万年冰雪,还有那地下涌动的清泉和天上的雨雪云雾,这些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地球是由太阳星云分化出来的星际物质聚合而成的,它的基本组成有氢气和氮气以及一些尘埃。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外面围绕着大量气体。地球刚形成时,结构松散,质量不大,引力也小,温度很低。后来,由于地球不断收缩,内核放射性物质产生能量,致使地球温度不断升高,有些物质慢慢变暖熔化,较重的物质,如铁、镍等聚集在中心部位形成地核,最轻的物质浮于地表。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地表开始形成坚硬的地壳。但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岩浆活动就非常激烈。火山爆发十分频繁,地壳也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地方隆起形成山峰,有的地方下陷形成低地与山谷,同时喷发出大量的气体。由于地球体积不断缩小,引力也随之增加,此时,这些气体已无法摆脱地球的引力,从而围绕着地球,构成了“原始地球大气”。原始大气由多种成分组成,水蒸气便是其中之一。

水蒸气又是从那儿来的呢?组成原始地球的固体尘埃,实际上就是衰老了的星球爆炸而成的大量碎片,这些碎片多是无机盐之类的东西,在它们内部蕴藏着许多水分子,即所谓的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里面的结晶水在地球内部高温作用下离析出来就变成了水蒸气。喷到空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便冷却成云,变成雨,落成地面上,聚集在低洼处,逐渐积累成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到地表最低区域形成海洋。

地球上的水在开始形成时,不论湖泊或海洋,其水量不是很多,随着地球内部产生的水蒸气不断被送入大气层,地面水量也不断增加,经历几十亿年的地球演变过程,最后终于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江河湖海。

水也会衰老

通常我们只知道动物和植物有衰老的过程,其实水也会衰老,而且衰老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害。据科研资料表明,水分子是主链状结构,

水如果不经常受到撞击,也就是说水不经常处于运动状态,而是静止状态时,这种链状结构就会不断扩大、延伸,就变成俗称的“死水”,这就是衰老了的老化水。现在许多桶装或瓶装的纯净水,从出厂到饮用,中间常常要存放相当长一段时间。桶装或瓶装的饮用水,被静止状态存放超过3天,就会变成衰老了的老化水,就不宜饮用了。

储存较长时间的水有关未成年人如常饮用存放时间超过3天的桶装或瓶装水会使细胞的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生长发育,而中老年人常饮用这类变成老化水的桶装或瓶装水,就会加速衰老。专家研究提出,近年来,许多地区食道癌及胃癌发病率增多,可能与饮用。研究表明,刚被提取的、处于经常运动、撞击状态的深井水,每升仅含亚硝酸盐0〃017毫克。但在室温下储存3天,就会上升到0〃914毫克,原来不含亚硝酸盐的水,在室温下存放一天后,每升水也会产生亚硝酸盐0〃0004毫克,3天后可上升0〃11毫克,20天后则高达0〃73毫克,而亚硝盐可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有关专家指出:对桶装水想用则用,不用则长期存放,这种不健康的饮水习惯,对健康无益。

地球是怎样诞生的

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被喻为地球科学的三大难题。尤其是地球的起源,长期以来信奉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观念,哥白尼、伽俐略、凯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发现彻底推翻了神创说,之后开始出现各种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德国哲学家康德1755年设想因较为致密的质点组成凝云且相互吸引而成为球体、因排斥而使星云旋转,是关于地球起源的第一个假说,尽管今天已失去科学意义

法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96年提出行星由围绕自己的轴旋转的气体状星云形成说。星云因旋转而体积缩小,其赤道部分沿半径方向扩大而成扁平状,之后从星云分离出去而成一个环、颇像土星的光环。环的性质是不均匀的,物质可聚集成凝云,发展为行星。按相同的原理和过程,从行星脱离出来的物质形成卫星。拉普拉斯的假说既简单动人,又解释了当时所认识的太阳系的许多特点,以至竟统治了整个19世纪。

前苏联的天文学家费森柯夫认为太阳因高速旋转而成梨形和葫芦形,最后在细颈处断开,被抛出去的物质就成了行星。抛出物质后太阳缩小,旋转变慢;一旦旋转加快,又可能成梨形而抛出一个行星,逐渐形成行星系。旋密特设想太阳在参加银河系的转动中,在穿越黑暗物质云时俘散了一部分尘埃和流星的固体物质,在其周围形成粒子群。后者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作椭圆运动并与太阳一起继续其在银河系的行程,最后从这些粒子群发展为行星和慧星(一部分成了流星和陨星)。

当然还有其它形形色色的假说,如英国天文学家金斯。他认为地球也是太阳抛出的,抛出的机制,在于某个恒星从太阳旁边经过,两

者间的引力在太阳上拉出了雪茄状的气流,气流内部冷却,尘埃物质集中,凝聚成陨石块,逐步凝聚成行星。由于被拉出的气流是中间粗两头细(雪茄状),故大行星在中间,小行星在两端。

人类进入宇宙时代以来,发现行星和卫星上有大量的撞击坑。1977年,肖梅克提出:固态物体的撞击是发生在类地行星上所有过程中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宇宙撞击和爆炸的假说。这种撞击是分等级的,第四级的撞击形成月亮这样的卫星。具体过程是:一个撞击体冲击原始地球,引起爆炸,围绕地球形成一个气体、液体、尘埃和"溅"出来的固态物质组成的带,最初是碟状的,因旋转的向心力作用而成球状,失去了部分物质的地球也重新成为球状。

随科学的发展,地球起源之谜一定会被解开。

水的起源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时,当我们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部分面积是鲜艳的蓝色。从太空中看地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极为秀丽的蔚蓝色球体。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多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地球上本来就有水吗?

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没有河流,也没有海洋,更没有生命,它的表面是干燥的,大气层中也很少有水分。那么如今浩瀚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河流,烟波浩淼的湖泊,奇形怪状的万年冰雪,还有那地下涌动的清泉和天上的雨雪云雾,这些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地球是由太阳星云分化出来的星际物质聚合而成的,它的基本组成有氢气和氮气以及一些尘埃。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外面围绕着大量气体。地球刚形成时,结构松散,质量不大,引力也小,温度很低。后来,由于地球不断收缩,内核放射性物质产生能量,致使地球温度不断升高,有些物质慢慢变暖熔化,较重的物质,如铁、镍等聚集在中心部位形成地核,最轻的物质浮于地表。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地表开始形成坚硬的地壳。但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岩浆活动就非常激烈。火山爆发十分频繁,地壳也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地方隆起形成山峰,有的地方下陷形成低地与山谷,同时喷发出大量的气体。由于地球体积不断缩小,引力也随之增加,此时,这些气体已无法摆脱地球的引力,从而围绕着地球,构成了“原始地球大气”。原始大气由多种成分组成,水蒸气便是其中之一。

水蒸气又是从那儿来的呢?组成原始地球的固体尘埃,实际上就是衰老了的星球爆炸而成的大量碎片,这些碎片多是无机盐之类的东西,在它们内部蕴藏着许多水分子,即所谓的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里面的结晶水在地球内部高温作用下离析出来就变成了水蒸气。喷到空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便冷却成云,变成雨,落成地面上,聚集在低洼处,逐渐积累成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到地表最低区域形成海洋。

地球上的水在开始形成时,不论湖泊或海洋,其水量不是很多,随着地球内部产生的水蒸气不断被送入大气层,地面水量也不断增加,经历几十亿年的地球演变过程,最后终于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江河湖海。

水也会衰老

通常我们只知道动物和植物有衰老的过程,其实水也会衰老,而且衰老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害。据科研资料表明,水分子是主链状结构,

水如果不经常受到撞击,也就是说水不经常处于运动状态,而是静止状态时,这种链状结构就会不断扩大、延伸,就变成俗称的“死水”,这就是衰老了的老化水。现在许多桶装或瓶装的纯净水,从出厂到饮用,中间常常要存放相当长一段时间。桶装或瓶装的饮用水,被静止状态存放超过3天,就会变成衰老了的老化水,就不宜饮用了。

储存较长时间的水有关未成年人如常饮用存放时间超过3天的桶装或瓶装水会使细胞的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生长发育,而中老年人常饮用这类变成老化水的桶装或瓶装水,就会加速衰老。专家研究提出,近年来,许多地区食道癌及胃癌发病率增多,可能与饮用。研究表明,刚被提取的、处于经常运动、撞击状态的深井水,每升仅含亚硝酸盐0〃017毫克。但在室温下储存3天,就会上升到0〃914毫克,原来不含亚硝酸盐的水,在室温下存放一天后,每升水也会产生亚硝酸盐0〃0004毫克,3天后可上升0〃11毫克,20天后则高达0〃73毫克,而亚硝盐可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有关专家指出:对桶装水想用则用,不用则长期存放,这种不健康的饮水习惯,对健康无益。


相关内容

  • 关于对地球的起源和现状看法的调查报告
  • 关于对地球的起源和现状看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2013五一放假前夕,我在江苏省泰州市的中小学生中进行了对于地球的起源和现状看法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小学生对于地球的起源和现状看法的问题上以及老人关于地球起源的看法有了初步了解,为准确了解人们对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看法提供了有理有据的信息. 二. ...

  •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 2010-2011 下学期初二生物"主题引领区域合作"研修实践班 研究课教案 姓 时 课 名 间 题 赵 学科 生物 班级 初二 4 班 2011 年 4 月 14 日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知识: 1. 知识: 描述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1)描述 ...

  • 生命的诞生
  • 24-1 生命的诞生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命起源的猜想和讨论,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以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 ...

  • 生命起源与进化--人类永恒的探索(1)
  • 2009年8月27-30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辽宁大连 生命起源与进化--人类永恒的探索 赵玉芬 (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 生命起源与进化是一个亘古未解之谜,它与天体演化和基本粒子理论并称现代科学三个前沿问题.地球上的生命是何时出现的?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简单生命 ...

  • 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
  • 生命的诞生 [设计依据与构想]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了解和乐于参与的话题,而且很多学生通过书刊.电视等媒体,对生命的起源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精心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本节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 ...

  • 地球生命的起源
  • 地球生命的起源 生命分布在地球上的几乎所有地方:海底,山巅,甚至更高处(在比最高的山峰还高将近5倍的距海平面25.5英里的高空也有细菌),世界上最热与最冷的地区.地球上到处都有生命.要是不信,不妨试试除掉花园中的杂草,让食物不发霉. 这种说法一直都对吗?无论追溯到多么久远的岁月,似乎都能发现生命:在 ...

  • 地球的诞生与演化
  • 论文题目: 地球的诞生与演化 学号:2010012078 姓名: 班级:水资102 摘要: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的产生来自于一次大爆炸,之后在低温状态下逐渐加热形成太阳系,地球渐渐登上宇宙的舞台. 关键字:大爆炸,太阳系,诞生,演变 正文: 如果想要了解地球的诞生,那么我们应该探索一下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

  • 太阳系的构成和起源
  • 太阳系的构成和起源.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地球科学原理之一:太阳系的构成和起源 广东海洋大学 廖永岩 (电子信箱:roc ...

  • 1生命的起源教案
  •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习水八中 罗寒静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就已经学习了生物学,但对生物学中生命的起源问题是即好奇又无奈,今天的生命起源课将是他们找到答案的关键,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听讲和积极思考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本节课应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把几个有关生命起源的论断和实验过程翔实的描述,再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