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一、向日葵菌核病

(一)向日葵菌核病的类型与发病规律

1、菌核病的类型与发病的关系:菌核病从病原菌的侵染形态上,可分为菌丝体侵染型和子囊孢子侵染型。根据菌核病的发生部位和症状可分为根腐型(立枯型)、茎腐型、叶枯型和烂盘型(盘腐型)。其中根腐型是土壤中或种子中的菌核萌发后,以菌丝体侵染。茎腐型、叶枯型和烂盘型其初侵染源都是子囊孢子,但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菌丝体和子囊孢子的侵染能力有明显差异。我国向日葵菌核病重病区,绝大部分是因向日葵生育后期(7—8月)多雨、空气湿度大,以子囊孢子侵染为主。向日葵地上部分的抗性,叶强于茎、茎强于花盘,所以烂盘型菌核病危害最重,其次是根腐型。叶枯型很少发生而且只发生在局部也片。

2、气象因素于发病的关系:影响菌核病发生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菌核在土壤相对湿度70%—80%和温度10—25℃条件下,均能形成子囊盘散发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温度25℃左右,湿度在75%以上的条件下,最适于萌发侵染向日葵。

(二)向日葵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

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抗病品种

2、秋后深翻地

菌核是在土壤中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柄的长度一般不超过6~7厘米,将菌核深埋在8厘米以下的土中就不能产生子囊盘,从而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传播。

3、按比例种植和实行轮作

一个地区的向日葵种植面积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本地区农田面积的15%,这样才能避免重茬和迎茬,因菌核病能侵染菊科、豆科、伞形科等双子叶植物,所以生产上要忌选大豆茬种葵花。要和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以上的轮作,否则,菌核得以更新和积累使病害加重。

4、适时晚播

根据当地积温和品种生育期,可采取晚播,使向日葵最易发病的阶段躲过高温多湿的发病高峰期,这样能躲避或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但要以向日葵的成熟不受初霜冻的影响为原则。

5、选择适当的种植方式

向日葵和矮科作物(如菜豆、大豆等)间作种植或进行条状、带状种植,既能增强通透性,降低发病率,又有利于进行人工药剂防治。

6、清除病残体

菌核病的菌源主要是上年遗留在田间的菌核,所以在收获后一定要将烂盘烂秆清除干净,在地外烧毁或深埋,这种方法能消毁打量的菌核。

7、适时收获

向日葵的花盘越到生育后期越容易感病,而且由于后期的温湿度条件适于发病,病斑扩展很快,所以,成熟后及时收获或发病严重年份适当早收能够减少损失。

8、药剂防治

(1)防治药剂:在试验的14种药剂中(包括3个混合剂),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是菌核净、乙烯菌核利和速克灵。稀释倍数为500倍,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其次是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1:1混合剂,稀释倍数也是500倍,防治效果效果可达50%以上。可用50%菌核净500倍液,50%速克灵或50%乙烯菌核利800-~1000倍液。盛花期后连喷2-3次,间隔7天,效果显著。

(2)喷药时期与次数:在发病较重的年份,可在向日葵开花结束(花盘中心小花已经开完)和开花10天两次喷药,可以达到较好效果,增加喷药次数可提高可提高防效。一次用药为1、5千克/公顷,喷在花盘的正面和背面。

二、向日葵褐斑病

(一) 为害症状

子叶和幼苗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成株叶片病斑多角形,褐色,有黄色晕圈。在病斑上长有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时病斑可脱落穿孔。严重时病斑可汇合,整个叶片枯死。茎和叶柄上病斑狭长条状,褐色。

(二)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害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7一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中间隔1~3天),平均温度21~23 度,降雨量大,夜间露水大, 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有水淌,病害发展快,危害重。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

(三) 防治方法

(1)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

(2)重病地轮作8-10年。

(3)选育抗病品种。

(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5)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连喷两次,间隔10天。

三、向日葵黑斑病

(一) 为害症状

向日葵各生育阶段均可侵染发病,叶片病斑圆形,暗褐色,具同心轮纹,病斑直径5-20毫米,边缘有黄绿色晕圈,病斑上长有淡褐色霉状物,相邻的病斑常互相汇合,叶柄病斑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常汇合,使叶柄干枯,茎部病斑椭圆形或梭形,黑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最长可达140毫米,病斑常连成片,使茎杆全部变褐色,花托上病斑圆形,稍凹陷,花瓣病斑椭圆形成梭形,褐色,中央灰白色,具同心轮纹,病斑扩展使花瓣枯死。葵盘病斑圆形或梭形,具同心轮纹,褐色、灰褐色或银灰色,中心灰白色,病斑扩大汇合,全葵盘呈褐色,病斑上长一层灰褐色霉状物.

(二) 发病特点

种子和病残体上的菌丝均能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捂下病种子可引起叶斑和苗枯症状,病残体上的病原菌在条件合适时进行初侵染,侵染的最适温度是25~30℃。在雨季适温条件下,植株处于乳熟和腊熟期时最易感病,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流行,品种中无免疫品种。

(三) 防治方法:同褐斑病

四、向日葵螟虫

(一) 向日葵螟的特征

向日葵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是危害向日葵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严重影响了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向日葵的花盘被害率一般在20%~50%,重者达 100%;子实的被害率,轻者一般在10%以下,重者可达8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防治方法:成虫是一种灰色的小蛾子,体长8-12mm,翅展20-27mm,前翅长,灰色,近翅中央有4个黑斑。卵椭圆形,乳白色,长0.8mm,两端均较纯圆。幼虫体长为9-10mm左右,浅灰色,背有三条深棕色纵纹。头黄褐色,体被稀疏的浅棕色毛。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幼虫7月中下旬-8月上旬在花盘上危害。幼虫期19-22天。1-2龄幼虫取食花药和舌状花瓣。从3龄开始钻入子粒取食子仁,在花盘上子粒间,蛀成纵横交错的隧道,受害部位残留下的虫粪和渣滓,引起花盘腐烂。一般可减产10-20%

左右,重者可减产30%以上。幼虫经20天左右,蜕三次皮后入土化蛹,经过数日后,蛹羽化为第二代成虫。不过所有入土幼虫并不会全在当年化蛹,有一部分第二年春天才化蛹。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

(二)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螟虫品种:这是最经济有效措施。抗螟品种的种皮组织有一层特殊的黑色素,称为碳素层。幼虫发育到3龄蛀食种子时,这一硬壳层已能形成,幼虫不能咬穿,有效地保护了子仁。如推广的龙食葵1号、2号,龙葵杂3-6号。

2、药剂防治:防治最佳时间是幼虫1-2龄(10天)期间,用触杀剂即可杀死。幼虫3龄钻入子粒中取食子仁,这时防治必须用内吸杀虫剂。在选择农药上必须特别注意,选择对蜜蜂等传粉昆虫无害的农药。如果在杀葵螟的同时把传粉的昆虫蜜蜂也杀死了,葵花会因授粉不好造成大量空壳,造成减产。 在幼虫发生期,约8月上旬,可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喷洒2~3次,防治效果很好。

3.赤眼蜂生物防治。

4、合理轮作:采用8-10年轮作可减轻第二年的危害。

5、秋深翻、秋浇可将大批越冬虫茧翻压在土中,减少越冬虫口。

6、因第二代老熟幼虫也有混在籽粒内以幼虫做茧越冬,随种子存活下来的,所以在调用种时应注意避免随种子传播,造成危害。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一、向日葵菌核病

(一)向日葵菌核病的类型与发病规律

1、菌核病的类型与发病的关系:菌核病从病原菌的侵染形态上,可分为菌丝体侵染型和子囊孢子侵染型。根据菌核病的发生部位和症状可分为根腐型(立枯型)、茎腐型、叶枯型和烂盘型(盘腐型)。其中根腐型是土壤中或种子中的菌核萌发后,以菌丝体侵染。茎腐型、叶枯型和烂盘型其初侵染源都是子囊孢子,但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菌丝体和子囊孢子的侵染能力有明显差异。我国向日葵菌核病重病区,绝大部分是因向日葵生育后期(7—8月)多雨、空气湿度大,以子囊孢子侵染为主。向日葵地上部分的抗性,叶强于茎、茎强于花盘,所以烂盘型菌核病危害最重,其次是根腐型。叶枯型很少发生而且只发生在局部也片。

2、气象因素于发病的关系:影响菌核病发生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菌核在土壤相对湿度70%—80%和温度10—25℃条件下,均能形成子囊盘散发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温度25℃左右,湿度在75%以上的条件下,最适于萌发侵染向日葵。

(二)向日葵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

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抗病品种

2、秋后深翻地

菌核是在土壤中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柄的长度一般不超过6~7厘米,将菌核深埋在8厘米以下的土中就不能产生子囊盘,从而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传播。

3、按比例种植和实行轮作

一个地区的向日葵种植面积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本地区农田面积的15%,这样才能避免重茬和迎茬,因菌核病能侵染菊科、豆科、伞形科等双子叶植物,所以生产上要忌选大豆茬种葵花。要和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以上的轮作,否则,菌核得以更新和积累使病害加重。

4、适时晚播

根据当地积温和品种生育期,可采取晚播,使向日葵最易发病的阶段躲过高温多湿的发病高峰期,这样能躲避或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但要以向日葵的成熟不受初霜冻的影响为原则。

5、选择适当的种植方式

向日葵和矮科作物(如菜豆、大豆等)间作种植或进行条状、带状种植,既能增强通透性,降低发病率,又有利于进行人工药剂防治。

6、清除病残体

菌核病的菌源主要是上年遗留在田间的菌核,所以在收获后一定要将烂盘烂秆清除干净,在地外烧毁或深埋,这种方法能消毁打量的菌核。

7、适时收获

向日葵的花盘越到生育后期越容易感病,而且由于后期的温湿度条件适于发病,病斑扩展很快,所以,成熟后及时收获或发病严重年份适当早收能够减少损失。

8、药剂防治

(1)防治药剂:在试验的14种药剂中(包括3个混合剂),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是菌核净、乙烯菌核利和速克灵。稀释倍数为500倍,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其次是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1:1混合剂,稀释倍数也是500倍,防治效果效果可达50%以上。可用50%菌核净500倍液,50%速克灵或50%乙烯菌核利800-~1000倍液。盛花期后连喷2-3次,间隔7天,效果显著。

(2)喷药时期与次数:在发病较重的年份,可在向日葵开花结束(花盘中心小花已经开完)和开花10天两次喷药,可以达到较好效果,增加喷药次数可提高可提高防效。一次用药为1、5千克/公顷,喷在花盘的正面和背面。

二、向日葵褐斑病

(一) 为害症状

子叶和幼苗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成株叶片病斑多角形,褐色,有黄色晕圈。在病斑上长有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时病斑可脱落穿孔。严重时病斑可汇合,整个叶片枯死。茎和叶柄上病斑狭长条状,褐色。

(二)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害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7一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中间隔1~3天),平均温度21~23 度,降雨量大,夜间露水大, 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有水淌,病害发展快,危害重。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

(三) 防治方法

(1)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

(2)重病地轮作8-10年。

(3)选育抗病品种。

(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5)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连喷两次,间隔10天。

三、向日葵黑斑病

(一) 为害症状

向日葵各生育阶段均可侵染发病,叶片病斑圆形,暗褐色,具同心轮纹,病斑直径5-20毫米,边缘有黄绿色晕圈,病斑上长有淡褐色霉状物,相邻的病斑常互相汇合,叶柄病斑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常汇合,使叶柄干枯,茎部病斑椭圆形或梭形,黑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最长可达140毫米,病斑常连成片,使茎杆全部变褐色,花托上病斑圆形,稍凹陷,花瓣病斑椭圆形成梭形,褐色,中央灰白色,具同心轮纹,病斑扩展使花瓣枯死。葵盘病斑圆形或梭形,具同心轮纹,褐色、灰褐色或银灰色,中心灰白色,病斑扩大汇合,全葵盘呈褐色,病斑上长一层灰褐色霉状物.

(二) 发病特点

种子和病残体上的菌丝均能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捂下病种子可引起叶斑和苗枯症状,病残体上的病原菌在条件合适时进行初侵染,侵染的最适温度是25~30℃。在雨季适温条件下,植株处于乳熟和腊熟期时最易感病,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流行,品种中无免疫品种。

(三) 防治方法:同褐斑病

四、向日葵螟虫

(一) 向日葵螟的特征

向日葵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是危害向日葵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严重影响了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向日葵的花盘被害率一般在20%~50%,重者达 100%;子实的被害率,轻者一般在10%以下,重者可达8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防治方法:成虫是一种灰色的小蛾子,体长8-12mm,翅展20-27mm,前翅长,灰色,近翅中央有4个黑斑。卵椭圆形,乳白色,长0.8mm,两端均较纯圆。幼虫体长为9-10mm左右,浅灰色,背有三条深棕色纵纹。头黄褐色,体被稀疏的浅棕色毛。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幼虫7月中下旬-8月上旬在花盘上危害。幼虫期19-22天。1-2龄幼虫取食花药和舌状花瓣。从3龄开始钻入子粒取食子仁,在花盘上子粒间,蛀成纵横交错的隧道,受害部位残留下的虫粪和渣滓,引起花盘腐烂。一般可减产10-20%

左右,重者可减产30%以上。幼虫经20天左右,蜕三次皮后入土化蛹,经过数日后,蛹羽化为第二代成虫。不过所有入土幼虫并不会全在当年化蛹,有一部分第二年春天才化蛹。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

(二)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螟虫品种:这是最经济有效措施。抗螟品种的种皮组织有一层特殊的黑色素,称为碳素层。幼虫发育到3龄蛀食种子时,这一硬壳层已能形成,幼虫不能咬穿,有效地保护了子仁。如推广的龙食葵1号、2号,龙葵杂3-6号。

2、药剂防治:防治最佳时间是幼虫1-2龄(10天)期间,用触杀剂即可杀死。幼虫3龄钻入子粒中取食子仁,这时防治必须用内吸杀虫剂。在选择农药上必须特别注意,选择对蜜蜂等传粉昆虫无害的农药。如果在杀葵螟的同时把传粉的昆虫蜜蜂也杀死了,葵花会因授粉不好造成大量空壳,造成减产。 在幼虫发生期,约8月上旬,可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喷洒2~3次,防治效果很好。

3.赤眼蜂生物防治。

4、合理轮作:采用8-10年轮作可减轻第二年的危害。

5、秋深翻、秋浇可将大批越冬虫茧翻压在土中,减少越冬虫口。

6、因第二代老熟幼虫也有混在籽粒内以幼虫做茧越冬,随种子存活下来的,所以在调用种时应注意避免随种子传播,造成危害。


相关内容

  • 夏季梨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梨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
  • 答: 1.4月份梨园病虫害综合防治: a.病虫害发生特点.4月上旬梨树进入谢花期,病虫除在开花前发生的外,还有瘿螨.锈螨类.梨小.花网蝽.4月中下旬梨树进入新梢伸长期,梨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蚜虫.梨小.吉丁虫.梨茎蜂.梨星毛虫.梨木虱等的为害逐步加剧. b.防治重点.梨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梨 ...

  • 盆栽向日葵种植技术
  • 用于盆栽的向日葵生育期较短,一般50天左右就可以开花.同时,„活力‟.„开心小矮人‟.„贝贝熊‟.„金色莫妮卡‟等适于盆栽的观赏向日葵还具有较多分枝,能够接连不断地开出许多鲜艳美丽的葵花,延长了观赏时间.更为独特的是,这些品种都没有花粉,对花粉过敏的人也可以和美丽亲密接触. 育苗可以采用穴盘和营养钵 ...

  • 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
  • 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 一.选地 向日葵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又有很强的耐旱.耐盐碱和耐瘠薄的特性,在巴盟河套灌区多种土壤类型上皆可种植.在选地上一定实行轮作倒茬,用养结合.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整地与施肥 合理的土壤耕作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葵花提供更好的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 ...

  •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 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实施指导思想及原则 ------------------------------------------------------------- 1 1.1指导思想 ------------------------------------- ...

  • 棉花主要病害防治
  • 棉花主要病害防治 1.棉花红腐病 在棉苗未出土前受害.幼芽变棕褐色腐烂死亡:幼苗受害,幼茎基部和幼根肥肿变粗,最初呈黄褐色,后产生短条棕褐色病斑,或全根变褐腐烂.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三唑酮),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2.棉花红粉病 整个铃壳表生松散的桔红 ...

  • 专利刚过期产品受追捧--2014年农药登记田间试验产品概况与分析
  • 1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产品数量趋于平均,除草剂比重明显增加 2014年,农业部共批准农药登记田间试验产品5,062个,其中,杀虫剂1,461个,杀菌剂1,493个,除草剂1,648个,植物生长调节剂174个,杀螨剂175个,杀螺剂14个,杀线虫剂96个,杀田鼠剂1个. 与2013年相比,批准开 ...

  • 洒雨镇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 安龙县洒雨镇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 围广,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等. 症状:苗期在接近地面的根颈和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转为白色.病组织变软 ...

  • 1000亩桃园建设施工方案
  • 乌当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博览园 桃园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 桃园的建设 拟在乌当农业生态观光博览园内建立1000亩桃园,桃园是桃树种植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安排,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工作,根据各个地方的经验,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益有持续生产能力的桃园还要处理好桃树与生态环境.桃树与其他行业之 ...

  • 24节气与农事
  • 立春 气候特点: " 立春 " 时值公历二月上半月,一般在 " 春节 " 前后,习惯上认为是春的开始.温度渐升, 土壤由下层开始化冻,冻土层变浅.德州市常年平均气温零下 1 度左右,最低零下 10 度左右,天气仍然干寒, 风向多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一般在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