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婴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前言:因为宝宝这两天出疹子,先是低烧了两三天,而后全身现疹子,去医院找医生看过,说是没有典型症状,不能确疹,还要观察两天,于是上网找关于宝宝一些出疹子的疾病,发现资料不够系统,现将网上搜索的资料整理了一下,方便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年轻爸妈们看看,但因为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本人更不是医务工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排版,所以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仅供参考,自己把握不准,一定及时就医,宝宝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请千万别马虎对待。

皮疹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因皮疹的形态、分布、以及出疹前后机体的不同表现,可以对皮疹进行鉴别诊断,虽然每个家长不是医生,但是根据以下的一些症状,还是可以做出初步的掌握一、二,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是有必要的。

(1)、初步观察

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如果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时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斑病。发高烧、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发高烧、眼睛充血、出疹、脖子的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应尽快就诊。

(2)、出疹的诊断重点

【出疹发烧顺序】 首先观察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重点。可能同时或发烧后一天或几天出疹,也有退烧后出疹等多种情况。

【形状、颜色、部位】 不同疾病疹子的特征和发疹部位不尽相同,家长应仔细观察。

【全身症状】 发烧和出疹性疾病,可由全身状态判断病情。如无力、发烧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这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常见的疾病目录(1-10为感染性疾病,11-13为非感染性)

1、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

2、风疹(风痧、痧子)

3、水痘

4、麻疹

5、丘疹性皮疹(沙土皮疹)

6、痱子

7、手足口综合症

8、小儿猩红热

9、伤寒

10、川崎病

11、湿疹

12、荨麻疹

13、药疹

一、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周岁以内的婴儿,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一般感染1次,感染2次少见。潜伏期是8~14天。

【临床表现】

发热,可以高热达39~41℃,一般持续3~5天,个别的孩子可能高热惊厥。 热退疹出是本病的特点,发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退热后或体温下降时体表开始出皮疹。

皮疹多为不规则的斑点状或斑丘,淡玫瑰红色,初起时散在分布,以后相邻近的皮疹可以融合成大片。用手按压皮疹可以退色。全身均可以见。一般1~2天消退,不留痕迹(不留色素沉着及脱屑)。

同时有的孩子还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状。颈部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尤其是耳后或枕后淋巴结增大更为明显。

【治疗及护理】

注意休息,让孩子卧床至皮疹完全消退。保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多喝些开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适当给宝宝吃些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果孩子高热可以用退热药,如果有的孩子出现烦躁或者惊厥可以用镇静药。

二、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儿童时期常见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传染原可能是已经感染的病人,也可以是没有发病但是带病毒者。多在冬春季发病,可以在集体流行。一般潜伏期是10~21天。

【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中等度热,少见有高热。持续1~2天,发热3天的少见。同时有的孩子伴有咳嗽、咽痛、流涕、头痛、呕吐、结膜炎。

发热1~2天出现皮疹,之后出疹迅速遍及全身。一般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无疹

皮疹色淡,略高于皮,初起呈充血性、淡红色、细小但比较密集的斑疹或斑丘疹,直径2-3厘米,一般早则在出疹后2~3天消退,多则4~5天,个别病人在疹退后遗留色素斑。

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出疹前即有肿大者对早期诊断有帮助。随着病情好转,淋巴结逐渐消退。

本病可以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肾炎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及护理】

发热时可以多喝水,可以吃抗病毒的药物包括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果体温高于38.5℃可以用退热药。

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饮水,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

本病隔离从发疹至出疹5日后,患儿不能接触孕早期妇女,容易引起胎儿畸型、白内障、先天型心脏病。

目前我国的儿童已经接种风疹疫苗,保护率达95%,注射后6~8周保护抗体达到高峰。

三、水痘:是常见的、较轻的、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初次感染是水痘,再次感染可出现带状疱疹。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各个年龄段。孕晚期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新生儿期出水痘。冬春季发病多见,一般1次发病,终身免疫。潜伏期11~24天。

【临床表现】

发热,一般在39℃以下。

发热当天即可出皮疹,也有的在发热1~2天后出现,以躯干、头、腰以及头皮多见。一般丘疹、疱疹、结痂的疹子同时存在。有的孩子口腔、咽部和结膜也可以见红丘疹。

【治疗及护理】

发热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不要抓破水疱,以防感染,只要水疱不破,一般痊愈后不留疤痕。

可以吃抗病毒药物或者注射维生素B12。

目前已经研制成功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

四、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原体为麻疹病毒。患过麻疹的孩子可以获得终身免疫。麻疹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或者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进行传染。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晚春最多。潜伏期6~18天。

【临床表现】

发疹前3~4天可见高热、流涕、结膜炎、流泪、轻咳。口腔内可见口腔麻疹黏膜斑,这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发热第四天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继而象一盆水从头泼下一样出现皮疹:发际、颈部、脸、遍及全身最后达四肢。皮疹大小不等呈暗红色。疹出2~5天按出疹顺序从上向下逐渐消退,

如果发疹不透,或者高热不退容易出现合并症:喉炎、肺炎、脑炎、中耳炎、心肌炎等。

【治疗及护理】

在家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新鲜,吃好消化的食物,不要直接吹风。做好眼、鼻、口腔护理,不能急于降温,最好采取物理降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透疹的中药。病情有变化及时去医院就诊。

五、丘疹性皮疹:丘疹性皮疹又叫“沙土皮疹”。此病主要发生在夏天,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孩子的皮肤娇嫩,经过沙土或水的多次刺激,使得皮肤表面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防御能力降低,由于天气炎热,孩子出汗,就导致皮肤发炎,形成皮疹。

【临床表现】

轻的出现皮疹,重的可以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糜烂,渗出。好发孩子的腕部,手背,有的也会在孩子的前臂,大腿,臀部出现。

【治疗及护理】

局部外用氧化锌软膏,口服维生素C 。

如果有糜烂或渗出可以将化毒散用水调后外用。

如果已经感染,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六、痱子: 小婴儿的皮肤很娇嫩,其防御功能差,对外界的刺激抵抗力低,很容易受到感染或伤害。尤其是婴儿的体液含量比成人高,植物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因此调节的功能差,孩子出汗多。有的孩子因为汗液排泄不畅,潴留在皮肤内就引起汗腺周围发炎,生起痱子。

【临床表现】

主要分布在孩子的脸,颈部,胸及皮肤皱折处。有痒,灼热,和刺痛的感觉。严重者可以感染成为“痱毒”形成疖子乃至败血征。

【治疗及护理】

预防是关键: 首先室内要通风,不要让风直接吹着孩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调,保持24~26℃。室内每天必须保证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

勤洗温水澡,使用对皮肤无刺激的婴儿浴液,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孩子的衣着应该是吸汗的薄棉布衣服。

让孩子多喝水。勤给孩子翻身。

不要让孩子在烈日下直晒。

可以使用含有薄荷及樟脑的婴儿爽身粉,严重者可以用氧化锌软膏外用。“宝宝金水”采用天然配方,内含野菊花,金银花,大黄等外用药水。具有很好的祛痱、止痒、防蚊虫的功效。每天沐浴时,只要将“宝宝金水 ”加入到洗澡水中,既可以有效避蚊,也可以直接擦抹宝宝裸露在外的肌肤或痱子处,即刻可以止痒、消肿。

七、手足口综合症: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有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带病毒者。病儿说话时的口水飞沫中带有此病毒,可传染其他小孩; 病人玩过的玩具或拿过的食物上也可带有此病毒,其他孩子再拿这些东西时,可通过手将病毒吃进嘴里而患病。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这一点对幼托机构来讲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象。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故而得此病名,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治疗及护理】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因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引起疼痛而拒食,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八、小儿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该病的潜伏期一般2~4天,也可长达10 天。

【临床表现】

发热第二天出疹,全身皮肤充血基础上散布针头大小的点状猩红色斑疹,排列密集,有时融合成片,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退色,可见明显指压印。严重者有的出血疹。面部充血潮红,无皮疹。

起疹部位始于耳后、颈部、胸部,一天内蔓延全身。在皮肤褶皱纹处特别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帕氏线”) 。

皮疹持续3-5天退疹,一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宝宝发烧,还会感觉喉咙痛,看看宝宝的咽部红红的。中毒症状重,可并发咽喉炎,扁桃体炎,舌苔有一粒粒小隆起,称为杨梅舌。在口唇周围有一层苍白圈。

胃口差、不愿吃,精神不好。

【治疗及护理】

一旦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诊。医生通过验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高) 、咽拭子培养(如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可以确诊是猩红热) ,使用有效的抗菌素,宝宝体温即会降低,皮疹逐步消退。

发高烧时,除了给他服用退热药,还要多饮水,帮助毒素排泄。

皮疹严重的宝宝会出现脱屑,应及时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猩红热患儿用抗菌素治疗,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足疗程,如果觉得孩子热退了,就停用抗菌素,不彻底治疗,细菌没有最终杀灭。表面上烧退了、皮疹也消退,似乎疾病痊愈了。但细菌并没杀灭,两周后可能会衍生其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由于猩红热没有疫苗,因此预防猩红热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九、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发热,到发热的第6天,约一半患者会出现典型皮疹

疹子呈淡红色丘疹(医学上称玫瑰疹),数量不多,一般是几个到十几个消退后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起疹部位散布于患者的前胸、腹部,大部分会在2—4日内消退。

其它症状: 疲倦、食欲不振、严重头痛、脾脏胀大、便秘或腹泻。并发症较多,如恢复期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治疗及护理】

患儿须隔离,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9℃可适当予以物理降温。

必须保持皮肤与口腔清洁,防止发生皮肤感染和口腔炎。

为防止肠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故应特别注意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

素的流质或无渣半流质,少食多餐。

恢复期患儿常有明显的饥饿感,宜给少渣饮食,饮食需限制,保持大便通畅。要保证足够水分,促进伤寒杆菌毒素排出体外。

预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接种伤寒及副伤寒疫苗。

十、川崎病 :一种血管炎综合症,病因尚未明确。

【临床表现】

多为突然发热,发病后2-3日,出现皮疹。

疹子的疹型不一,可呈弥漫性红斑、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不见疱疹或结痂。

起疹部位: 面部躯干较四肢重,接种卡介苗处尤易发红斑。

起疹约一周左右消退。

其它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有红斑。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无分泌物。唇部潮红、干燥、皱裂并有血痂形成。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口腔、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颈部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不化脓。

【治疗及护理】

急性期体温发烧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量,保护心脏。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并及时处理。

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进食时,应将食物晾凉后再吃。

保持皮肤粘膜清洁,剪短指甲,脱皮处千万不可撕皮,以免引起皮肤感染,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保持口腔清洁。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症状,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脉搏加快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定期复查,恢复期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瘤、血栓和心肌梗塞。

十一、婴儿湿疹:发病原因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和身体素质。

【临床表现】

长疹子的部位会出现红肿、斑点,还可能会脱屑或有小水泡,有些部位因为经常搔抓,可能会变厚、结痂。

起疹部位随年龄增长部位不同,婴儿期多在脸、胸口、臀与肘外侧;小儿阶段多在颈、手肘内侧、膝盖关节及膝窝等。

瘙痒,常使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睡,

【治疗及护理】

有过敏史的家族,要特别预防宝宝发生湿疹。湿疹发作时,可使用医师开的药膏加以治疗。平时要注意居家环境清洁,让宝宝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已知某些食物会引起过敏,就要避开。

十二、小儿荨麻疹:病因复杂,过敏性体质和食物过敏最常见。

【临床表现】

疹子突然发生、大小不一、数目不定的水肿性风团,界限清楚,高出周围皮肤,呈浅红色或苍白色,四周皮肤发红。风疹块边缘不整齐,可以相互融合成片,并引起剧痒。

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起疹,发作大多少于24小时,但常反复发作。

如果除了局部搔痒外,还伴有腹痛、下痢、呕吐,甚至呼吸困难时,就是全身性急性荨麻疹,必须赶紧送医治疗。

【治疗及护理】

如发现与接触、进食有关,应加以禁用、禁食。按医嘱用药。

十三、药疹:是由于病儿对某种药物过敏或过量中毒所引起的皮疹,一般先有用药史,用某种药后不久或用药后几天身上出现皮疹,其形态多种多样,内服、注射或外用均可引起药物性皮疹。药疹的分布往往是四肢多于躯干,一般比较痒,孩子出皮疹后常用手去抓,而且烦躁,爱哭。

【临床表现】

由于对某些药过敏而引起的皮疹。可引起药疹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阿斯匹林、巴比妥类、解热镇痛药、抗癫痫类药等。

药疹的分布往往是四肢多于躯干,一般比较痒,孩子出皮疹后常用手去抓,而且烦躁,爱哭,同一种药在不同小儿身上可表现出不同的皮疹,在出皮疹的同时有发热、全身不适。

常见种类:

1、固定性红斑型:发于嘴周围皮肤,肛门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 、阿鲁片、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此类约疹。

2、红斑性发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对称性分布大量鲜红鸡皮样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红色斑片,形成似猩红热式麻疹,伴轻度中度发热。此类药疹以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如氨苄青霉素,安必林等。

3、荨麻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风团,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伴有明显的瘙痒,部分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引起小儿等麻疹常见药物力青霉素、痢长、破伤风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

4、大疱表皮松解型:为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也是小儿最严重的皮肤病之一。一般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死亡。皮疹往往初发于患儿的面部、颈部及胸部,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红色至暗红色斑片,很快融合成大片。1-2天内皮疹发展全身,部分红斑中央出现小水,本病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嗜睡及心肝、肾等内脏伤害。患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小儿,若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所引起的败血症,肺炎、肾衰或脑出血而死亡。此型药疹较常见的致敏药物为安痛定、鲁米娜等。

【治疗及护理】

家长配合医生仔细观察,停用一切引起皮疹的可疑药物,以后不要再用该药。 按医嘱进行局部治疗。如发现孩子病情严重,形成大疱性表皮松懈症或剥脱性皮炎性药疹,一定带孩子住院治疗。

婴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前言:因为宝宝这两天出疹子,先是低烧了两三天,而后全身现疹子,去医院找医生看过,说是没有典型症状,不能确疹,还要观察两天,于是上网找关于宝宝一些出疹子的疾病,发现资料不够系统,现将网上搜索的资料整理了一下,方便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年轻爸妈们看看,但因为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本人更不是医务工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排版,所以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仅供参考,自己把握不准,一定及时就医,宝宝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请千万别马虎对待。

皮疹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因皮疹的形态、分布、以及出疹前后机体的不同表现,可以对皮疹进行鉴别诊断,虽然每个家长不是医生,但是根据以下的一些症状,还是可以做出初步的掌握一、二,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是有必要的。

(1)、初步观察

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如果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时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斑病。发高烧、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发高烧、眼睛充血、出疹、脖子的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应尽快就诊。

(2)、出疹的诊断重点

【出疹发烧顺序】 首先观察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重点。可能同时或发烧后一天或几天出疹,也有退烧后出疹等多种情况。

【形状、颜色、部位】 不同疾病疹子的特征和发疹部位不尽相同,家长应仔细观察。

【全身症状】 发烧和出疹性疾病,可由全身状态判断病情。如无力、发烧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这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常见的疾病目录(1-10为感染性疾病,11-13为非感染性)

1、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

2、风疹(风痧、痧子)

3、水痘

4、麻疹

5、丘疹性皮疹(沙土皮疹)

6、痱子

7、手足口综合症

8、小儿猩红热

9、伤寒

10、川崎病

11、湿疹

12、荨麻疹

13、药疹

一、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周岁以内的婴儿,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一般感染1次,感染2次少见。潜伏期是8~14天。

【临床表现】

发热,可以高热达39~41℃,一般持续3~5天,个别的孩子可能高热惊厥。 热退疹出是本病的特点,发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退热后或体温下降时体表开始出皮疹。

皮疹多为不规则的斑点状或斑丘,淡玫瑰红色,初起时散在分布,以后相邻近的皮疹可以融合成大片。用手按压皮疹可以退色。全身均可以见。一般1~2天消退,不留痕迹(不留色素沉着及脱屑)。

同时有的孩子还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状。颈部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尤其是耳后或枕后淋巴结增大更为明显。

【治疗及护理】

注意休息,让孩子卧床至皮疹完全消退。保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多喝些开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适当给宝宝吃些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果孩子高热可以用退热药,如果有的孩子出现烦躁或者惊厥可以用镇静药。

二、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儿童时期常见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传染原可能是已经感染的病人,也可以是没有发病但是带病毒者。多在冬春季发病,可以在集体流行。一般潜伏期是10~21天。

【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中等度热,少见有高热。持续1~2天,发热3天的少见。同时有的孩子伴有咳嗽、咽痛、流涕、头痛、呕吐、结膜炎。

发热1~2天出现皮疹,之后出疹迅速遍及全身。一般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无疹

皮疹色淡,略高于皮,初起呈充血性、淡红色、细小但比较密集的斑疹或斑丘疹,直径2-3厘米,一般早则在出疹后2~3天消退,多则4~5天,个别病人在疹退后遗留色素斑。

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出疹前即有肿大者对早期诊断有帮助。随着病情好转,淋巴结逐渐消退。

本病可以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肾炎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及护理】

发热时可以多喝水,可以吃抗病毒的药物包括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果体温高于38.5℃可以用退热药。

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饮水,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

本病隔离从发疹至出疹5日后,患儿不能接触孕早期妇女,容易引起胎儿畸型、白内障、先天型心脏病。

目前我国的儿童已经接种风疹疫苗,保护率达95%,注射后6~8周保护抗体达到高峰。

三、水痘:是常见的、较轻的、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初次感染是水痘,再次感染可出现带状疱疹。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各个年龄段。孕晚期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新生儿期出水痘。冬春季发病多见,一般1次发病,终身免疫。潜伏期11~24天。

【临床表现】

发热,一般在39℃以下。

发热当天即可出皮疹,也有的在发热1~2天后出现,以躯干、头、腰以及头皮多见。一般丘疹、疱疹、结痂的疹子同时存在。有的孩子口腔、咽部和结膜也可以见红丘疹。

【治疗及护理】

发热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不要抓破水疱,以防感染,只要水疱不破,一般痊愈后不留疤痕。

可以吃抗病毒药物或者注射维生素B12。

目前已经研制成功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

四、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原体为麻疹病毒。患过麻疹的孩子可以获得终身免疫。麻疹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或者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进行传染。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晚春最多。潜伏期6~18天。

【临床表现】

发疹前3~4天可见高热、流涕、结膜炎、流泪、轻咳。口腔内可见口腔麻疹黏膜斑,这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发热第四天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继而象一盆水从头泼下一样出现皮疹:发际、颈部、脸、遍及全身最后达四肢。皮疹大小不等呈暗红色。疹出2~5天按出疹顺序从上向下逐渐消退,

如果发疹不透,或者高热不退容易出现合并症:喉炎、肺炎、脑炎、中耳炎、心肌炎等。

【治疗及护理】

在家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新鲜,吃好消化的食物,不要直接吹风。做好眼、鼻、口腔护理,不能急于降温,最好采取物理降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透疹的中药。病情有变化及时去医院就诊。

五、丘疹性皮疹:丘疹性皮疹又叫“沙土皮疹”。此病主要发生在夏天,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孩子的皮肤娇嫩,经过沙土或水的多次刺激,使得皮肤表面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防御能力降低,由于天气炎热,孩子出汗,就导致皮肤发炎,形成皮疹。

【临床表现】

轻的出现皮疹,重的可以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糜烂,渗出。好发孩子的腕部,手背,有的也会在孩子的前臂,大腿,臀部出现。

【治疗及护理】

局部外用氧化锌软膏,口服维生素C 。

如果有糜烂或渗出可以将化毒散用水调后外用。

如果已经感染,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六、痱子: 小婴儿的皮肤很娇嫩,其防御功能差,对外界的刺激抵抗力低,很容易受到感染或伤害。尤其是婴儿的体液含量比成人高,植物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因此调节的功能差,孩子出汗多。有的孩子因为汗液排泄不畅,潴留在皮肤内就引起汗腺周围发炎,生起痱子。

【临床表现】

主要分布在孩子的脸,颈部,胸及皮肤皱折处。有痒,灼热,和刺痛的感觉。严重者可以感染成为“痱毒”形成疖子乃至败血征。

【治疗及护理】

预防是关键: 首先室内要通风,不要让风直接吹着孩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调,保持24~26℃。室内每天必须保证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

勤洗温水澡,使用对皮肤无刺激的婴儿浴液,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孩子的衣着应该是吸汗的薄棉布衣服。

让孩子多喝水。勤给孩子翻身。

不要让孩子在烈日下直晒。

可以使用含有薄荷及樟脑的婴儿爽身粉,严重者可以用氧化锌软膏外用。“宝宝金水”采用天然配方,内含野菊花,金银花,大黄等外用药水。具有很好的祛痱、止痒、防蚊虫的功效。每天沐浴时,只要将“宝宝金水 ”加入到洗澡水中,既可以有效避蚊,也可以直接擦抹宝宝裸露在外的肌肤或痱子处,即刻可以止痒、消肿。

七、手足口综合症: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有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带病毒者。病儿说话时的口水飞沫中带有此病毒,可传染其他小孩; 病人玩过的玩具或拿过的食物上也可带有此病毒,其他孩子再拿这些东西时,可通过手将病毒吃进嘴里而患病。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这一点对幼托机构来讲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象。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故而得此病名,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治疗及护理】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因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引起疼痛而拒食,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八、小儿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该病的潜伏期一般2~4天,也可长达10 天。

【临床表现】

发热第二天出疹,全身皮肤充血基础上散布针头大小的点状猩红色斑疹,排列密集,有时融合成片,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退色,可见明显指压印。严重者有的出血疹。面部充血潮红,无皮疹。

起疹部位始于耳后、颈部、胸部,一天内蔓延全身。在皮肤褶皱纹处特别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帕氏线”) 。

皮疹持续3-5天退疹,一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宝宝发烧,还会感觉喉咙痛,看看宝宝的咽部红红的。中毒症状重,可并发咽喉炎,扁桃体炎,舌苔有一粒粒小隆起,称为杨梅舌。在口唇周围有一层苍白圈。

胃口差、不愿吃,精神不好。

【治疗及护理】

一旦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诊。医生通过验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高) 、咽拭子培养(如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可以确诊是猩红热) ,使用有效的抗菌素,宝宝体温即会降低,皮疹逐步消退。

发高烧时,除了给他服用退热药,还要多饮水,帮助毒素排泄。

皮疹严重的宝宝会出现脱屑,应及时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猩红热患儿用抗菌素治疗,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足疗程,如果觉得孩子热退了,就停用抗菌素,不彻底治疗,细菌没有最终杀灭。表面上烧退了、皮疹也消退,似乎疾病痊愈了。但细菌并没杀灭,两周后可能会衍生其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由于猩红热没有疫苗,因此预防猩红热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九、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发热,到发热的第6天,约一半患者会出现典型皮疹

疹子呈淡红色丘疹(医学上称玫瑰疹),数量不多,一般是几个到十几个消退后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起疹部位散布于患者的前胸、腹部,大部分会在2—4日内消退。

其它症状: 疲倦、食欲不振、严重头痛、脾脏胀大、便秘或腹泻。并发症较多,如恢复期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治疗及护理】

患儿须隔离,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9℃可适当予以物理降温。

必须保持皮肤与口腔清洁,防止发生皮肤感染和口腔炎。

为防止肠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故应特别注意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

素的流质或无渣半流质,少食多餐。

恢复期患儿常有明显的饥饿感,宜给少渣饮食,饮食需限制,保持大便通畅。要保证足够水分,促进伤寒杆菌毒素排出体外。

预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接种伤寒及副伤寒疫苗。

十、川崎病 :一种血管炎综合症,病因尚未明确。

【临床表现】

多为突然发热,发病后2-3日,出现皮疹。

疹子的疹型不一,可呈弥漫性红斑、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不见疱疹或结痂。

起疹部位: 面部躯干较四肢重,接种卡介苗处尤易发红斑。

起疹约一周左右消退。

其它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有红斑。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无分泌物。唇部潮红、干燥、皱裂并有血痂形成。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口腔、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颈部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不化脓。

【治疗及护理】

急性期体温发烧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量,保护心脏。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并及时处理。

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进食时,应将食物晾凉后再吃。

保持皮肤粘膜清洁,剪短指甲,脱皮处千万不可撕皮,以免引起皮肤感染,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保持口腔清洁。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症状,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脉搏加快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定期复查,恢复期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瘤、血栓和心肌梗塞。

十一、婴儿湿疹:发病原因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和身体素质。

【临床表现】

长疹子的部位会出现红肿、斑点,还可能会脱屑或有小水泡,有些部位因为经常搔抓,可能会变厚、结痂。

起疹部位随年龄增长部位不同,婴儿期多在脸、胸口、臀与肘外侧;小儿阶段多在颈、手肘内侧、膝盖关节及膝窝等。

瘙痒,常使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睡,

【治疗及护理】

有过敏史的家族,要特别预防宝宝发生湿疹。湿疹发作时,可使用医师开的药膏加以治疗。平时要注意居家环境清洁,让宝宝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已知某些食物会引起过敏,就要避开。

十二、小儿荨麻疹:病因复杂,过敏性体质和食物过敏最常见。

【临床表现】

疹子突然发生、大小不一、数目不定的水肿性风团,界限清楚,高出周围皮肤,呈浅红色或苍白色,四周皮肤发红。风疹块边缘不整齐,可以相互融合成片,并引起剧痒。

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起疹,发作大多少于24小时,但常反复发作。

如果除了局部搔痒外,还伴有腹痛、下痢、呕吐,甚至呼吸困难时,就是全身性急性荨麻疹,必须赶紧送医治疗。

【治疗及护理】

如发现与接触、进食有关,应加以禁用、禁食。按医嘱用药。

十三、药疹:是由于病儿对某种药物过敏或过量中毒所引起的皮疹,一般先有用药史,用某种药后不久或用药后几天身上出现皮疹,其形态多种多样,内服、注射或外用均可引起药物性皮疹。药疹的分布往往是四肢多于躯干,一般比较痒,孩子出皮疹后常用手去抓,而且烦躁,爱哭。

【临床表现】

由于对某些药过敏而引起的皮疹。可引起药疹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阿斯匹林、巴比妥类、解热镇痛药、抗癫痫类药等。

药疹的分布往往是四肢多于躯干,一般比较痒,孩子出皮疹后常用手去抓,而且烦躁,爱哭,同一种药在不同小儿身上可表现出不同的皮疹,在出皮疹的同时有发热、全身不适。

常见种类:

1、固定性红斑型:发于嘴周围皮肤,肛门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 、阿鲁片、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此类约疹。

2、红斑性发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对称性分布大量鲜红鸡皮样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红色斑片,形成似猩红热式麻疹,伴轻度中度发热。此类药疹以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如氨苄青霉素,安必林等。

3、荨麻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风团,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伴有明显的瘙痒,部分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引起小儿等麻疹常见药物力青霉素、痢长、破伤风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

4、大疱表皮松解型:为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也是小儿最严重的皮肤病之一。一般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死亡。皮疹往往初发于患儿的面部、颈部及胸部,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红色至暗红色斑片,很快融合成大片。1-2天内皮疹发展全身,部分红斑中央出现小水,本病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嗜睡及心肝、肾等内脏伤害。患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小儿,若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所引起的败血症,肺炎、肾衰或脑出血而死亡。此型药疹较常见的致敏药物为安痛定、鲁米娜等。

【治疗及护理】

家长配合医生仔细观察,停用一切引起皮疹的可疑药物,以后不要再用该药。 按医嘱进行局部治疗。如发现孩子病情严重,形成大疱性表皮松懈症或剥脱性皮炎性药疹,一定带孩子住院治疗。


相关内容

  •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其护理
  • 1.什么是急咳.慢咳.过敏性咳嗽? 急性咳嗽:孩子咳嗽的病程达2个星期左右,一般不超过3个星期,多数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往往孩子吐出的是黄色脓痰. 慢性咳嗽:病程一般在3个星期以上,甚至延续一两个月,病因多由过敏引起,冷风.冷饮.冷空调房间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另外,父母有过敏体质者,宝 ...

  • 新生儿护理知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宝宝室内温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间,湿度为60度-65度左右. 目录  新生儿护理基本常识温度和光线     哺乳和喂养     护理要点一清理口腔    体位    注意皮肤护理  注意脐带护理    ...

  •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
  • 新生儿红斑 新生宝宝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尚未形成,真皮较薄,纤维组织少,但毛细血管网发育良好.常常一些轻微刺激如衣物.药物便会使皮肤充血,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多见于头部.面部.躯干及四肢,一般来讲宝宝没有其他不适感. 护理方法:斑属正常生理变化,无需治疗通常在1~2天内自行消退. 千万不 ...

  • 小儿春季常见病防治大全(2)
  • 小儿春季常见病防治大全(2) 第三大类:其他疾病 不少疾病与春季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宝宝体质相对较弱等因素有关,切不可麻痹大意. 疾病名称:上呼吸道感染 病征: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

  • 秋冬季节常见疾病的预防
  • 秋冬季节常见疾病的预防 秋冬季节,是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等各类病症的多发季节.在季节交替时节,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尤其是在一天中气温温差比较大,早晚是凉风袭人,当午却又太阳灼人,如果不能及时增减衣服,就会冷热不均,很易感冒,如果过早添加衣服,就会出汗,汗毛孔敞开,血液流动增快,散热功能加强,加速散热 ...

  • 春季常见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及护理板报内容
  • 春季常见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及护理 1.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首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和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家里要时常保持通风,被褥常晒.流感季节,应及时增减衣服.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避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2.肺炎:肺炎会引起咳嗽 ...

  • 新生婴儿护理
  • "新生儿期"主要是是从母亲子宫内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专家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给予指导. 温度和光线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

  • 新生儿护理知识
  • 基本常识 "新生儿期"主要是指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临床上一般将新生儿分为三类: 足月儿: 胎龄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 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的新生儿. 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以上的 ...

  • 宝宝秋季育儿护理宝典
  • 秋季育儿宝典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幼儿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因此儿的衣.食.住.行需要家长注意. 衣:由于温差较大,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食:多让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