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牛

诗歌中的牛

诗歌中的牛

一提起牛,就被看作勤劳的象征。它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温和驯良,深受 人们喜爱。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曾自喻为牛;郭 沫若先生还愿做牛尾巴,茅盾先生甚至愿做牛尾巴上的毛;当代大画家齐白石自 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的横幅, 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这种爱牛、敬牛的心情和言行,在古代的咏牛诗中有着更集中更深刻动人的 描写、反映和寄托。人们对牛的热爱、同情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 ,使得牛比任何动物都光荣。可以这么说,牛是最受人喜爱的“自然生灵”。它 不但能耕田,运输,拉磨,甚至连战争,都有它的身影。抛开功用不说,就本身 而言,牛身体提供的东西也是其他家畜所不可比拟的。牛能提供牛肉、牛奶作为 食品,牛皮作为原料,牛骨牛黄作为药材。当然,牛粪还是很好的肥料。 牛的用途如此之大,如此之多,再加上它性情温良,任人驱使,任劳任怨, 这就使它更为人们所喜爱,所以很早就引起诗人们的注视和讴歌。那么,古代诗 人对牛作了那些咏赞呢?

这里,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古代诗人眼中的牛。

一、纯粹的写景状物之作,或是诗中提及的一物。

这类诗,多数是写其它事为主,在行文中有零星的歌咏牛的诗句。这样的诗 ,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至清代的诗,都能找到。

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写的“日至夕矣,养牛下来„„日至夕矣, 养牛下括”,是颇有诗意的写景名句。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傍晚的景色。 《楚辞·天问》中的“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创先出,其命何从?恒秉 季德,焉得夫朴牛?”则说明了我国养牛的历史悠远,从商朝已大量的养牛。 以后的诗,多散写牛的形态,如“黄牛黄蹄白双脚”(南宋·杨万里《观小 儿戏打春牛》)。“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明·高启《牧牛词》)。“丝 杨影里系乌犍,双脚弯环卧溪碧。”(清·顾绍敏《牧牛词》)。这些,只能算 是状物的诗句。

能较全面地写牛的形象与活动情形的,我们可以看《诗经·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犒。

……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与池,或寝或讹。

……

这首诗歌较全面地描绘了牛的生活、饮食、住处、交配等方面,这首诗也是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一首对牛所具体描写的诗。

二、牛的性情温顺宽和

熟悉牛的人都知道,牛没有骡马的暴躁,没有驴的倔强,是农村老人、儿童 、妇女皆可放牧役使的大家畜。这充分反映了牛的性情温顺。古诗中也多次写到 牛温顺的性情。如唐朝元结的《将牛何处去》中写道:“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 童”,这里没有点出是牛主人还是牛,我们不妨看作二者皆有。可以与“田父”

、“牧童”相伴相欢,自然是最温顺的动物了。

牛不欺老幼,从袁枚的《骑牛》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相牛之背笑不休。此是 人间安稳处,七十老翁有所求。呼僮扶上不拖空, 牛亦相怜身不动。”“鞭之不 前行徐徐”,这是牛驮着七十老翁袁枚行走时的情景,人上牛时牛“身不动”, 走时“行徐徐”,牛颇道人性,怕伤着老人。这正是牛性情温顺的表露。 牛能与弱小动物和睦相处。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 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牛尾摇 ,背上闲闲立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分显 示了牛性情的温和。这是何等温良、宽容和友爱的自然生灵啊!

由上面所引的诗展示的现象和情景,本来都是牛的本性和本能。可是诗人把 它向着人的心灵和感情提高升华,使牛具有一种美好品格和善良灵魂的审美对象 。诗人在牛身上观察到的、发掘出的和赋予的美,不是外在的形态美,而是内在 的品格美和灵魂美,这种美寄托着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理想。

三、牛的用途大而多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提倡:人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 而死。我们应该效法牛去辛勤地工作。牛主要被用于耕田,也用作驾车和作战等 。对于牛的这些本领和劳绩,古代诗人进行了大力描写,给与了高度赞扬。对于 牛的用途,我在这里详细地总结一下,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一)耕种

牛耕的历史很长,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乃至今尚未实现机械化的许多农 村生产上的主要役畜。在众多的咏牛诗中,牛的形象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一 心为人类造福。如前面提到的《将牛何处去》。在众多的歌咏牛耕的诗歌中,当 推宋代梅尧臣的《耕牛》诗和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

看梅尧臣的诗: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

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诗的前四句写了牛耕作时环境的恶劣:崎岖坎坷的山谷,异常炎热的天气, 耕作时劳动的繁重艰辛“破领”。后四句写了牛的生活情况,耕作时吃不饱,寒 冷是吃枯草。诗人一方面赞颂了耕牛的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对耕牛的饥寒交 迫困境倾注了莫大同情。他通篇比兴,以耕牛的四时辛勤耕耘而不得温饱来比喻 广大农民终日劳作而缺少衣食,寄托了诗人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牛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呢?王安石的诗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这首五言绝句,不仅写出了牛耕作的勤劳,还赞扬耕牛虽然对众生贡献很多 ,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读这首诗,很自然的联想到王安石的身影 ,或许他是借赞颂耕牛来表白自己的心曲的。

在古代,由于马的特殊作用---作战,使得马价甚高。即使马在耕作上有很

多优点,农民也是不敢奢望。而价格稍低的牛,自然就成了农民的首选对象。因 此,在古代牛耕一直占主要地位。

(二)运输

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记载,《楚辞》就有商祖先王亥

诗歌中的牛

诗歌中的牛

一提起牛,就被看作勤劳的象征。它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温和驯良,深受 人们喜爱。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曾自喻为牛;郭 沫若先生还愿做牛尾巴,茅盾先生甚至愿做牛尾巴上的毛;当代大画家齐白石自 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的横幅, 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这种爱牛、敬牛的心情和言行,在古代的咏牛诗中有着更集中更深刻动人的 描写、反映和寄托。人们对牛的热爱、同情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 ,使得牛比任何动物都光荣。可以这么说,牛是最受人喜爱的“自然生灵”。它 不但能耕田,运输,拉磨,甚至连战争,都有它的身影。抛开功用不说,就本身 而言,牛身体提供的东西也是其他家畜所不可比拟的。牛能提供牛肉、牛奶作为 食品,牛皮作为原料,牛骨牛黄作为药材。当然,牛粪还是很好的肥料。 牛的用途如此之大,如此之多,再加上它性情温良,任人驱使,任劳任怨, 这就使它更为人们所喜爱,所以很早就引起诗人们的注视和讴歌。那么,古代诗 人对牛作了那些咏赞呢?

这里,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古代诗人眼中的牛。

一、纯粹的写景状物之作,或是诗中提及的一物。

这类诗,多数是写其它事为主,在行文中有零星的歌咏牛的诗句。这样的诗 ,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至清代的诗,都能找到。

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写的“日至夕矣,养牛下来„„日至夕矣, 养牛下括”,是颇有诗意的写景名句。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傍晚的景色。 《楚辞·天问》中的“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创先出,其命何从?恒秉 季德,焉得夫朴牛?”则说明了我国养牛的历史悠远,从商朝已大量的养牛。 以后的诗,多散写牛的形态,如“黄牛黄蹄白双脚”(南宋·杨万里《观小 儿戏打春牛》)。“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明·高启《牧牛词》)。“丝 杨影里系乌犍,双脚弯环卧溪碧。”(清·顾绍敏《牧牛词》)。这些,只能算 是状物的诗句。

能较全面地写牛的形象与活动情形的,我们可以看《诗经·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犒。

……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与池,或寝或讹。

……

这首诗歌较全面地描绘了牛的生活、饮食、住处、交配等方面,这首诗也是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一首对牛所具体描写的诗。

二、牛的性情温顺宽和

熟悉牛的人都知道,牛没有骡马的暴躁,没有驴的倔强,是农村老人、儿童 、妇女皆可放牧役使的大家畜。这充分反映了牛的性情温顺。古诗中也多次写到 牛温顺的性情。如唐朝元结的《将牛何处去》中写道:“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 童”,这里没有点出是牛主人还是牛,我们不妨看作二者皆有。可以与“田父”

、“牧童”相伴相欢,自然是最温顺的动物了。

牛不欺老幼,从袁枚的《骑牛》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相牛之背笑不休。此是 人间安稳处,七十老翁有所求。呼僮扶上不拖空, 牛亦相怜身不动。”“鞭之不 前行徐徐”,这是牛驮着七十老翁袁枚行走时的情景,人上牛时牛“身不动”, 走时“行徐徐”,牛颇道人性,怕伤着老人。这正是牛性情温顺的表露。 牛能与弱小动物和睦相处。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 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牛尾摇 ,背上闲闲立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分显 示了牛性情的温和。这是何等温良、宽容和友爱的自然生灵啊!

由上面所引的诗展示的现象和情景,本来都是牛的本性和本能。可是诗人把 它向着人的心灵和感情提高升华,使牛具有一种美好品格和善良灵魂的审美对象 。诗人在牛身上观察到的、发掘出的和赋予的美,不是外在的形态美,而是内在 的品格美和灵魂美,这种美寄托着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理想。

三、牛的用途大而多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提倡:人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 而死。我们应该效法牛去辛勤地工作。牛主要被用于耕田,也用作驾车和作战等 。对于牛的这些本领和劳绩,古代诗人进行了大力描写,给与了高度赞扬。对于 牛的用途,我在这里详细地总结一下,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一)耕种

牛耕的历史很长,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乃至今尚未实现机械化的许多农 村生产上的主要役畜。在众多的咏牛诗中,牛的形象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一 心为人类造福。如前面提到的《将牛何处去》。在众多的歌咏牛耕的诗歌中,当 推宋代梅尧臣的《耕牛》诗和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

看梅尧臣的诗: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

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诗的前四句写了牛耕作时环境的恶劣:崎岖坎坷的山谷,异常炎热的天气, 耕作时劳动的繁重艰辛“破领”。后四句写了牛的生活情况,耕作时吃不饱,寒 冷是吃枯草。诗人一方面赞颂了耕牛的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对耕牛的饥寒交 迫困境倾注了莫大同情。他通篇比兴,以耕牛的四时辛勤耕耘而不得温饱来比喻 广大农民终日劳作而缺少衣食,寄托了诗人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牛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呢?王安石的诗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这首五言绝句,不仅写出了牛耕作的勤劳,还赞扬耕牛虽然对众生贡献很多 ,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读这首诗,很自然的联想到王安石的身影 ,或许他是借赞颂耕牛来表白自己的心曲的。

在古代,由于马的特殊作用---作战,使得马价甚高。即使马在耕作上有很

多优点,农民也是不敢奢望。而价格稍低的牛,自然就成了农民的首选对象。因 此,在古代牛耕一直占主要地位。

(二)运输

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记载,《楚辞》就有商祖先王亥


相关内容

  • 圣徒诗歌-歌词图片版
  • (注:歌词(投影版)需用 wps 演示版打开,wps 软件在网上下载即可.) 下载1.100.荣耀之释放(圣徒诗歌).png 下载2.99.耶稣奇妙的救恩(圣徒诗歌).png 下载3.98.美哉,善哉,羔羊的新歌(圣徒诗歌).png 下载4.97.居荣美之地(圣徒诗歌).png 下载5.96.恩典美 ...

  • 借助诗歌的题目
  • 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 诗歌的诗意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的鉴赏诗歌.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含着"意"(主观思想)和"象"(客观景物 ...

  •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 综合性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 ...

  • 如何读懂现代诗歌
  • 一,引言:现代诗歌的困惑有人说,诗歌已死.但是诗歌依然像灵魂不散,让人感到莫名的惊疑,着迷,刺激.但凡爱好文学.涉及诗歌的读者都知道,与小说散文相比,现在的读诗歌的很少.看看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小说散文可以大量地出版,而且非常畅销,有的作者已经成名人.畅销书作家,而出版社能为名不见经 ...

  • [小学生现代儿童诗歌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
  • 播种诗心 收获诗趣 --<小学生现代儿童诗歌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 研究总报告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背景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许多璀璨的诗篇润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熏陶和教育.今天,科技的进步,传媒的发达,为孩子们提供了便捷的感官信息,同时也占据着他们的学习和业 ...

  • 诗歌评论之(1-60)
  • 诗歌评论之一  切入无限的真实 诗歌评论之二  点燃苦难,照亮生存 诗歌评论之三  诗人为什么歌唱三月 诗歌评论之四  汉语吴波 诗歌评论之五  守望诗歌高贵的灵魂 诗歌评论之六  散文诗,走上前台诗歌评论之七  诗意地栖居于淮河之南 诗歌评论之八  <行走与领会> 诗歌评论之九  比美 ...

  • 六(2)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 ...

  • 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探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规律及教学意义 英文题目:To explore the rul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 ...

  • 诗歌,新时代的"孤岛文学"?
  • 诗歌,新时代的"孤岛文学"? 诗人艾略特曾说过:"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但是美国却将四月变成了最欢欣的诗歌圣典,为期一个月的全民诗歌庆祝活动在全美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其他许多国家,诗歌也一直是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诗人在民众中得到的尊敬并不亚于国王.然而在中 ...

  •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
  •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则是人需要掌握的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