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考点
1. 内生增长模型:AK、外部性(干中学、罗默的知识递增、卢卡斯的人力资本)、R&D 规模收益递增、内生技术进步 罗默
2. 索罗模型内生化:非递减报酬;内生技术进步;内生的人口增长和劳动供给
3. 可持续发展:公平、持续、共同
4. 增长极理论中的主导产业:弹性系数高、创新能力强、关联性强、空间集中、企业规模大
5.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资源效率、环境影响、社会进步
原则:3R
方法:物质流分析、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成本核算
6. 库兹涅茨经济增长:商品供给总量增加,技术进步,制度和意识形态
经济增长以发达国家为对象,经济发展对应发展中国家
7. 经济增长驱动力 丹尼森
(1)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投入量
(2)投入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优化、规模经济、知识进步
8. 经济发展水平度量:综合性、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人类发展指数HDI
9. 制度构成:非正式和正式约束、实施机制(惯例、规则、交易、财产权,选择空间) 科斯、诺斯
10. 制度变迁:报酬递增;路径依赖、锁定轨迹;两面性、制约;生产力是决定力量
11. 关税:
种类: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过境税
方法:从量、从价、选择、混合
12. 外商投资:
直接:购买企业股票、控制股权
证券
商业银行贷款
出口信贷
13. 对外贸易关键:资本积累
更多资料,请加群347514959
14. 农业政策:绿箱(长期使用)、红箱、黄箱(发展中国家)
15. 梯度转移:产业结构优化、高向低、多层次、所能提供的条件 弗农
16. 区域发展:
(1)平衡发展:纳克斯
(2)大推进:罗丹(生产函数、储蓄供给、需求三不可分)
(3)新经济地理学
(4)不平衡经济增长核心:关联效应原理
17.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地理、自然、人口、社会经济、科技
18. 区域分工形式:自然和资源、燃料、原料、消费地、交通、劳动力、特殊环境、无定
特征:条件制约、区域统一、多样、开放性
19. 区域政策总目标: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最大化;
具体:经济、社会、生态、政治
政策类型:
(1)产业政策(2)财政政策:税收、财政支出、转移支付(3)投资(4)对外: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城市、沿边地区开放(5)金融
20. 循环经济特征:新系统、价值观、生产、消费、经济
技术方法:清洁生产、物质流分析、环境管理
核心: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意义: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21. 产业生态学:三个基本要素:全面一体化价值;生物物理基础;科技动力 核心:“清洁
生产”“企业”
22. 我国循环经济实践:
目的:解决生态系统、经济社会之间矛盾
外延:生产、交换、流通、消费
现状:资源节约、清洁生产、资源化、无害化、整体推进
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农业)源头、服务业、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产业体系
自发、战略、跨越式战略转型
23. 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更多资料,请加群347514959
24. 帕累托最优:交换、生产、产品混合最优;边际替代率=边际转换率
25.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边际成本、拥挤成本为0)、非排他性
26. 反垄断:属于产业组织政策;禁止私人垄断和卡特尔协议、禁止市场集中、禁止滥用市
更多资料,请加群347514959
经济管理考点
1. 内生增长模型:AK、外部性(干中学、罗默的知识递增、卢卡斯的人力资本)、R&D 规模收益递增、内生技术进步 罗默
2. 索罗模型内生化:非递减报酬;内生技术进步;内生的人口增长和劳动供给
3. 可持续发展:公平、持续、共同
4. 增长极理论中的主导产业:弹性系数高、创新能力强、关联性强、空间集中、企业规模大
5.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资源效率、环境影响、社会进步
原则:3R
方法:物质流分析、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成本核算
6. 库兹涅茨经济增长:商品供给总量增加,技术进步,制度和意识形态
经济增长以发达国家为对象,经济发展对应发展中国家
7. 经济增长驱动力 丹尼森
(1)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投入量
(2)投入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优化、规模经济、知识进步
8. 经济发展水平度量:综合性、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人类发展指数HDI
9. 制度构成:非正式和正式约束、实施机制(惯例、规则、交易、财产权,选择空间) 科斯、诺斯
10. 制度变迁:报酬递增;路径依赖、锁定轨迹;两面性、制约;生产力是决定力量
11. 关税:
种类: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过境税
方法:从量、从价、选择、混合
12. 外商投资:
直接:购买企业股票、控制股权
证券
商业银行贷款
出口信贷
13. 对外贸易关键:资本积累
更多资料,请加群347514959
14. 农业政策:绿箱(长期使用)、红箱、黄箱(发展中国家)
15. 梯度转移:产业结构优化、高向低、多层次、所能提供的条件 弗农
16. 区域发展:
(1)平衡发展:纳克斯
(2)大推进:罗丹(生产函数、储蓄供给、需求三不可分)
(3)新经济地理学
(4)不平衡经济增长核心:关联效应原理
17.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地理、自然、人口、社会经济、科技
18. 区域分工形式:自然和资源、燃料、原料、消费地、交通、劳动力、特殊环境、无定
特征:条件制约、区域统一、多样、开放性
19. 区域政策总目标: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最大化;
具体:经济、社会、生态、政治
政策类型:
(1)产业政策(2)财政政策:税收、财政支出、转移支付(3)投资(4)对外: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城市、沿边地区开放(5)金融
20. 循环经济特征:新系统、价值观、生产、消费、经济
技术方法:清洁生产、物质流分析、环境管理
核心: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意义: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21. 产业生态学:三个基本要素:全面一体化价值;生物物理基础;科技动力 核心:“清洁
生产”“企业”
22. 我国循环经济实践:
目的:解决生态系统、经济社会之间矛盾
外延:生产、交换、流通、消费
现状:资源节约、清洁生产、资源化、无害化、整体推进
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农业)源头、服务业、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产业体系
自发、战略、跨越式战略转型
23. 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更多资料,请加群347514959
24. 帕累托最优:交换、生产、产品混合最优;边际替代率=边际转换率
25.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边际成本、拥挤成本为0)、非排他性
26. 反垄断:属于产业组织政策;禁止私人垄断和卡特尔协议、禁止市场集中、禁止滥用市
更多资料,请加群34751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