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
一、人口老龄化
二、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
三、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的重点领域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
1、定义:指的是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最终进入老龄社会的趋势和过程。
老龄社会: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社会。
2、进程:
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7.39%
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2.78%,数量为1.74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
2015年,我国老年人预计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2050年,我国老年人预计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1/4
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将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并向高龄老年型发展。
3、人口老龄化及其发展过程特点:
第一, 老年人口数量大。
第二,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快。
第三, 人口老龄化显著。
第四, 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
第五,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1、 老龄化时代的老年人问题主要包括
⑴老年人的经济供养问题
⑵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
⑶老年人的照料服务问题
⑷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
⑸老年人的权益保护问题
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 人口老龄化是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
第二, 人口老龄化影响一个国家的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第三, 人口老龄化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
第四, 人口老龄化将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造成冲击
第五, 人口老龄化将给医疗保险体制带来重大的冲击
传统养老方式
医保体制
消费结构
消费比例
青年少,老年多
三、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
㈠基本含义:指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满足老年人在基本生活、日常照顾服务、医疗保健、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基本需要,使老年人享有愉快的晚年生活而向他们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㈡主要内容:
⑴有关老年人经济供养的政策:即由谁和如何为老年人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费用的政策,主要用来解决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安度晚年。
⑵有关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的政策:即由谁和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以及由谁承担和如何承担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费用的政策,主要用来解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医”。
⑶有关老年人的日常照顾服务的政策:即由谁和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照顾服务,以及由谁承担老年人日常照顾服务费用的政策,主要用来解决老年人的日常照顾服务问题,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⑷有关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政策:即为老年人提供宽松、关爱的社会环境、充足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政策,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⑸有关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政策:即宣传、贯彻、执行涉及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政策,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㈢发展概况
1、有关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和老龄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1994年12月,制定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
1996年10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内容:对老年人的赡养与抚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及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制定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
2000年8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确定了21世纪初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2001年,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
2006年,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以上三个条文,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老龄工作的组织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
这套组织体系包括了政府部门的老龄工作组织、企事业单位中的老龄工作机构,以及社区组织和各种非政府机构。
3、老年社会服务政策的重点领域
①老年
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
③推动老年人就业及社会参与
④老年教育及文化娱乐
⑤老年心理及精神健康服务
⑥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
四、老年社会服务政策的重点领域
以养老保障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为例
第十八章 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
一、人口老龄化
二、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
三、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的重点领域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
1、定义:指的是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最终进入老龄社会的趋势和过程。
老龄社会: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社会。
2、进程:
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7.39%
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2.78%,数量为1.74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
2015年,我国老年人预计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2050年,我国老年人预计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1/4
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将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并向高龄老年型发展。
3、人口老龄化及其发展过程特点:
第一, 老年人口数量大。
第二,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快。
第三, 人口老龄化显著。
第四, 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
第五,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1、 老龄化时代的老年人问题主要包括
⑴老年人的经济供养问题
⑵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
⑶老年人的照料服务问题
⑷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
⑸老年人的权益保护问题
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 人口老龄化是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
第二, 人口老龄化影响一个国家的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第三, 人口老龄化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
第四, 人口老龄化将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造成冲击
第五, 人口老龄化将给医疗保险体制带来重大的冲击
传统养老方式
医保体制
消费结构
消费比例
青年少,老年多
三、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
㈠基本含义:指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满足老年人在基本生活、日常照顾服务、医疗保健、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基本需要,使老年人享有愉快的晚年生活而向他们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㈡主要内容:
⑴有关老年人经济供养的政策:即由谁和如何为老年人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费用的政策,主要用来解决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安度晚年。
⑵有关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的政策:即由谁和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以及由谁承担和如何承担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费用的政策,主要用来解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医”。
⑶有关老年人的日常照顾服务的政策:即由谁和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照顾服务,以及由谁承担老年人日常照顾服务费用的政策,主要用来解决老年人的日常照顾服务问题,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⑷有关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政策:即为老年人提供宽松、关爱的社会环境、充足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政策,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⑸有关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政策:即宣传、贯彻、执行涉及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政策,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㈢发展概况
1、有关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和老龄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1994年12月,制定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
1996年10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内容:对老年人的赡养与抚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及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制定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
2000年8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确定了21世纪初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2001年,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
2006年,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以上三个条文,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老龄工作的组织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
这套组织体系包括了政府部门的老龄工作组织、企事业单位中的老龄工作机构,以及社区组织和各种非政府机构。
3、老年社会服务政策的重点领域
①老年
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
③推动老年人就业及社会参与
④老年教育及文化娱乐
⑤老年心理及精神健康服务
⑥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
四、老年社会服务政策的重点领域
以养老保障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