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桥社区科技与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惠桥社区科技与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现代“环保”起源

1972 年 6 月 5 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13 个国家的 130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规定了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力与义务的共同原则,并提出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和改善环境”的口号。与会的全体代表还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十月,第 27 届联大通过这项建议,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团体在这一天前后举行有关认识和保护人类环境、消除公害等活动、从 1974 年起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有一个活动主题。

酸 雨

形成酸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所致。纯净的雨雪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因而具有微酸性。当大气受到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或硝酸,溶解在雨中,使降雨的PH值低于5.6,形成酸雨。

室内空气质量有“尺”可量

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 月 1 日起实施

虽然室内空气是一个无形的存在,但从 3 月 1 日起,其质量的好坏在中国有了一个有形标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 月 1 日开始正式实施。谈及这一标准的特点,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监督管理处吴岳德认为:一是与国际接轨,二是控制指标全面。 室内空气质量(IAQ)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我国是在借鉴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引入“室内空气质量”概念的。该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覆盖全面,包括物理性、化学性、总挥发性、生物性和放射性五大类参数。

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室内环境及建筑装修材料检验中心主任刘春生告诉记者,不合格建筑装修材料是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不合格建筑装修材料含有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化学物质和可溶性铅、镉、铬、汞、砷等有害元素及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同时,不良生活习惯也是污染源,室内微生物污染程度与周围环境、居住密度和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灰尘含量及采光通风等因素有关。 随着室内空气质量有“标”可依,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这一新兴行业也有了进一步规范的基础。目前,该行业的不规范主要是由于一些不具资质单位的检测结果不准确,没有参照系,误导消费者。根据国

家有关规定,提供检测服务的机构都必须经过省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认证(即 CMA),否则将不具备法定检验机构资格,其检测结果无法定效力。

专家提醒广大业主,室内空气质量污染与普通污染不同,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很难确定。因此业主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最好事先与装修公司签订《装修空气质量合同》。检测室内空气质量要找有国家资质证书的检测单位。若证实室内空气污染超标,业主可根据装修合同要求装修公司承担合同责任。

因此,这一标准确立延伸出众多意义:居民要不断增强室内空气质量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建材企业要生产更多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产品;装修企业和检测单位要规范自身行为,国家有关部门要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加强监管;只有这样,居民的室内空气质量才有真正的保障。

城市垃圾有哪些?

食品垃圾:指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这类垃圾腐蚀性强、分解速度快,并会散发恶臭。 普通垃圾:包括废弃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普通垃圾和食品垃圾是城市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对象。

建筑垃圾: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废木材、废管道及电器废料等。这类垃圾一般由建设单位自行处理,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建筑垃圾进入城市垃圾中。

清扫垃圾:包括公共垃圾箱中的废弃物、公共场所的清扫物、路面损坏后的废物等。

危险垃圾: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等各种化学和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废物。这类垃圾一般不能混入普通垃圾中。

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填埋:填埋垃圾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但是它的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出现过垃圾填埋几十年后造成污染的事件。

堆肥:用堆肥方式处理垃圾,可使垃圾变成有机肥。但是这种垃圾肥的肥效低,销售有限,发展余地不大。

焚烧:焚烧垃圾具有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的优点(焚烧后垃圾体积减少 80%~95%),然而这种方式耗资巨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 1000 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 7~8 亿元人民币。

海洋灾害的几种主要种类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主要种类有:

(一)风暴潮

我国东邻西太平洋,这是各大洋中生成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的交互影响,使我国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不断,并在沿岸形成灾害性的风暴潮。 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风扰动而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漫溢上陆而酿成灾害的现象。相反如海平面大幅度异常性下降,使海滩裸露,也可形成“负风暴潮”灾害。风暴潮影响的范围一般几十至上千公里,持续时间 1-100 小时。如逢天文大潮,常形成重灾。1949 年上海风暴潮淹没农田 200 多万顷,上海市区水深 1—2 米,死 1670 人。1969 年 4 月 23 日温带风暴潮使莱州湾沿海海水内侵达 30—40 公里。1989 年 08 号台风风暴潮使广东损失 11.13 亿元,1989 年 23 号台风风暴潮使浙江损失 13.23 亿元。我国自 1949—1990 年共发生台风风暴潮 308 次,温带风暴潮 278 次。

我国的风暴潮虽然遍及沿海,但主要集中地段从北到南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北部的海门;福建温州、台州、沙埕至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

风暴潮的周期性变化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关系密切。

(1)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即 11—4 月;热带风暴潮主要集中在 7—10 月,特别是 8,9 月份。

(2)年际及多年变化:温带风暴潮最多的年份是 1954,1958,1959,1960,1962,1966,1979,1983,1989 年;台风风暴潮较严重的年份是 1956,1959,1960,1962,1964,1969,1971,1974,1985,1986,1989,1990 年。近 40 年来风暴潮以 20 世纪 70 年代最多,50 年代最少。

(二)灾害性海浪

浪高 6 注以上的灾害性海浪是严重海洋灾害。我国每平均有 400—500 人死于浪灾,1979 年、1989 年巨浪曾摧毁了“渤海 2 号”和“爪哇海号”钻井平台。1989 年仅受台风的影响,在浙江、广东和海南三省沿岸地区,巨浪就沉损船只 3408 艘,冲毁海堤 900 公里,死亡 200 余人,直接经济损失约 5 亿元。1989 年 7 月 17 日珠江口遭受台风袭击,海浪使 172 公里大堤被冲毁,363.6 万亩农田受灾,这次台风海浪共沉损船只 536 艘。

(三)海冰

海冰灾害主要发生于我国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各海湾的盛冰期一般是 1 月下旬至 2 月上旬。海冰可以推倒海上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和船舶;阻碍航行;影响渔业和航运。1969 年 1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整个渤海几乎全部被海冰覆盖,冰厚一般为 20—40 厘米,最大单冰层达 80 厘米。堆积冰厚达 9 米,自 19692 月 5 日至 3 月 5 日驶进出天津塘沽港的 123 艘客货轮中,有 58 艘被海冰夹住,“海二井”平台台桩受破坏,损失数亿元。

海冰严重的所份,如 1957,1969,1977,年,大体也有 10 个左右的周期。

(四)海啸

海啸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最猛烈的由地震引起的海洋灾害。我国曾有过 26 次的海啸记录,台湾沿海多次受到海啸袭击,但大陆沿海没有破坏性海啸。

(五)赤潮

赤潮是近年来日益增大的海洋生物灾害,至 1990 年,我国共发生较大赤潮 265 次。1989 年 8 月 5 日到 10 月 14 日渤海西部发生赤潮,面积达 1300 平方公里,使黄骅、沦州、天津、潍坊、莱州对虾减产损失达 2 亿元。随着海洋环境污染,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的变暖及少雨等自然变异,赤潮灾害有日渐加重的趋势。

生态平衡

要了解什么是生态平衡,首先要知道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中,按照它们获得能量的方式,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且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利用茎、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根摄取土壤中的水份和矿物质,在阳光照射和一定温度下,把无机物转化成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并为其它生物及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

消费者是指动物,如马、牛、羊、狐狸、狼、狮、虎等等,它们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只能以植物和其它动物为食物。消费者虽然不是有机物的最初生产者,但在消费者体内,也有有机物再生产的过程。所以,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分解者是指各种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它们能够把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归还给自然界,重新供植物利用。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它们自身需要的能量。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都需要能量。一切生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把捕集到的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贮存于有机物(如葡萄糖)分子中。这种化学能以食物的形

式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依次流动。犹如能量一样,物质也是经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依次转化,从无机物——有机物,最后归还给自然界,构成物质循环。在自然界里,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在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即称为生态平衡。

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生态系统内部成份的改变或外部因素的不合理干扰,都会对生态系统发生影响,引起系统的改变。但生态系统有一种自我调节能力,当这种改变不大时,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仍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不是绝对的。一旦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时,调节即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例如,砍伐森林一定要和抚育更新相结合,才能维持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反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不仅森林质量下降,林中的动物难以生存,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会改变,还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地表裸露,水土流失,洪水成灾等。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维护生态平衡的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各种成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旦人为地使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消失,或把某一

物种引入,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澳洲大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英国人在 40 年代引入欧洲野兔,结果繁殖成灾,使草原破坏非常严重,当时的澳洲人常常谈兔色变。

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是最有利于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在较长时期保持平衡状态,这个系统中的物种才会最多,生物总量也最大。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后,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例如,当向江河湖海里排放污水不多时,水中的微生物可以把排入的废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或化学元素,使水质恢复清洁。一旦排入污水超过微生物分解能力,水质就会变坏发臭,鱼虾类也就生长不好,严重时甚至被毒死。所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照生态规律进行,不能违反客观规律。

七大拯救工程

中国有重点、有组织地实施对大熊猫、朱鹮、扬子鳄、海南坡鹿、高鼻羚羊、野马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七大拯救工程”。

大熊猫保护工程:从 1992 年至 2000 年,新建 14 处大熊猫保护区,总面积 4242 平方公里,其中大熊猫栖息地 2479 平方公里。

完善原有 13 处、总面积 5380 平方公里的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 17 条保护区走廊带,在 32 个县建设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站。工程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 34 个县。目前,野外大熊猫数量稳定在 1000 多只,并已人工繁殖成活大熊猫 54 只。

朱鹮拯救工程:从 1993 年至 2000 年,在陕西、北京等地建立 13 处、总面积 4130 公顷的朱鹮保护地,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和科学研究。

扬子鳄保护和发展工程:从 1983 年开始,在安徽省建立 100 公顷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建立 440 平方公里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海南坡鹿拯救工程:从 1984 年至 1988 年,将自然保护区从 400 公顷扩大到 1366 公顷,建立稳定的人工驯养种群。

野马拯救工程:从 1995 年开始,在新疆吉木萨尔建立野马繁育中心,在甘肃武威建立荒漠动物繁育中心,进行野马的野化试验。 麋鹿拯救工程:从 1986 年开始在江苏大丰县建立麋鹿保护区,面积 1000 公顷,进行麋鹿圈养自然繁殖。

高鼻羚羊拯救工程:从 1988 年开始在甘肃建立了濒危动物中

心。

绿色除草剂亮相亚太杂草大会

5 月 29 日,以“以生态为基础的杂草综合治理在 21 世纪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为主题的第 18 届亚太杂草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一种安全、低毒、高效的绿色无公害除草剂“迪林牌飞达草甘膦可溶性粉剂”亮相会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些植保专家和农药专家认为,这种除草剂创造性地将新型、高效植物源助剂与草甘膦原药配制而成,解决了草甘膦原药在水中溶解度低的难题。避免了目前常用的草甘膦盐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所造成的有毒、易爆、易燃物质的使用。同时,除草效果显著,具有高效、低毒、经济等特点。

据发明人南通飞天化学公司董事长张鸿秀先生介绍,飞达草甘膦可溶性粉剂运用的是天然植物源助剂 SDP 和草甘膦通过物理搅拌而成。SDP 是天然植物源助剂,无毒、无污染、无残留;而草甘膦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安全。两者结合起来配制而成的超浓缩水溶性粒剂,毒性比食盐还低 1 倍以上,是典型的绿色无公害农药品种。

飞达草甘膦可溶性粉剂由于采用植物源高效助剂 SDP,提高了草甘膦活性。药液喷施后具有很好的湿润性、展着性和渗透性,与植物的亲和力强。能在杂草茎叶上形成一层薄面膜,加速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药效反应比草甘膦盐类产品快 2~3 天,加速杂草的死亡,提高杀草效果 15~20%。在干旱地区使用效果亦十分理想。具有很强的抗雨涮功能,施药后 3

小时下雨,不需重喷。

这种除草剂是杀草谱极广的灭生性除草剂,对 40 多个科的植物有优良的防除效果。可有效防除稗、狗尾草、看麦草、通泉草、马唐草等 100 种以上常见的一年生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对白茅、硬骨草、香附子等多年生的杂草及木本植物都有极好的灭杀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果园、茶园、桑园和农作物免耕地灭茬等地。

地球警报

黑色警报

热带雨林每分钟被毁38公顷,每天一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每分钟10公顷土地变为沙漠„„这些都是人类惹的祸。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蔚蓝色的地球充满灵性。它孕育了人类,也是万物的家园。地球在46亿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沧桑,变得美丽而丰饶。今天又到了“世界地球日”,蓦然回首,地球母亲还好吗? 地球向人类亮出5块黄牌

大约200多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个星球就以母亲般博大的胸怀,

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人类创造充足和良好的生存条件。然而,自从这

个星球上印上了人类的足迹以来,人类就不断地“向大自然开战”。地球终于不堪忍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的痛苦,向人类出示“黄牌”警告。

森林资源的破坏是地球向人类出示的第一张“黄牌”。据记载,在人类历史初期,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陆地被森林覆盖,人类是在绿色的怀抱中生息的。然而,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已不到陆地的三分之一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世界森林正以每年11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自第二次世界大故以来,地球上热带森林面积已减少了近半。据统计,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平均每分钟就要被毁38公顷。

森林资源的破坏,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量物种灭绝,这是地球向人类出示的第二张“黄牌”。近几年,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1988年世界已有1200种动物濒临灭绝。在热带森林,现在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濒临灭绝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在地球上,陆地仅占十分之三,而在陆地中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却占29%。全球三分之一的陆地面临沙漠化的威胁,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土地变成沙漠,平均每分钟有10公顷土地变为沙漠。这是第三张“黄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良田变荒漠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之一。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农牧业损失达260亿美元。专家们认为,从19世纪末到现在,荒漠和干旱

区的土地面积已由11亿公顷增加到26亿公顷。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人类迟早要被沙漠这个“死亡之海”吞噬。

全球出现严重的水危机,是地球给人类出示的第四张“黄牌”。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严重缺水的已达40多个。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诽入江河湖海。污染5.5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约五分之三的人很难获得安全饮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地球给人类出示的第五张、也是最大的一张“黄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酸雨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已成为跨国界的公害。它损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金属设备,使数万个湖泊酸化,鱼类减少或灭绝,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谁之过

近些年来,某些舆论把世界环境问题的焦点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了发展中国家,似乎发展中国家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并且认为贫穷是环境破坏的根源;而一些发达国家早已从环境污染最大的制造者变成了生态环境的主要保护者,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工业发展所造成的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到本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系列骇人听闻、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频频发生。这一段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灾难几乎全都发生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工业化国家。

7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自家清洁而把环境污染转嫁到发展中国家。某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把向贫穷国家出口和倾倒各种垃圾、废品,作为他们处理有毒垃圾的最经济的办法。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兜售在发达国家早已禁止出售的药品、化学品、农药和建筑材料。他们不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和立法上的漏洞,把皮革加工、印染等污染严重的工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正大光明”地转嫁环境污染。 老百姓发起了“地球日”

“地球日”活动起源干美国。60年代美国人对工厂、企业等大大小小的法人污染者提出控诉,指责、抨击政府一系列导致环境污染的政策。1969年,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校园内举办有关环境问题的讲习会。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构想,并得到了尼尔森和很多青年学生及嬉皮士的热烈支持。为错开期末考试。尼尔森提议,以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在全美发动环保活动。

1970年4月22日的首次“地球日”由海斯全面主持,声势浩大,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美国国会当天被迫休会,大部分议员也只好去参加各项活动集会。纽约市长特别下令繁华的曼哈顿第五大道不得行驶任何车辆,任由数十万群众在这里集会,呼吁人们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

1990年4月22日,就在第一次地球日过后20年后,全世界又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活动。共有140多个国家的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了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今年3月,“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来华,参加“2000年地球中国行动”的启动仪式。他认为,21世纪对世界环境影响力最大的就数中、美两国。中国民众的环保举动已令世界关注。“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是这次活动的主旨。4月15日,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开,一天一个主题,由护树养树日、校园环保日、商场环保日、酒店环保日、企业环保日和交通环保日七个部分组成。

地球的危机实际上是人类自身的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人们必须以清醒的头脑、科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地球,审视自己,在这场生死位关的挑战面前,我们面临新的抉择。

关注电脑和网络对健康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在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忧虑。

长期接触电脑,必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健康。一是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影响。电脑显示器是利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来产生图像,并伴有辐射与电磁波,长期使用对健康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伤害人们的眼睛,诱发一些眼病,如青光眼等;键盘上键位密集,键面有一定的弹力和阻力,长期击键会对手指和上肢不利;操作电脑时,体形和全身难得有变化,操作向着高速、单一、重复的特点发展,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疾患,计算机操作时所累及的主要部位有腰、颈、肩、肘、腕部等。 二是电脑微波对身体的危害。电脑的低能量的 X 射线和低频电磁辐射,容易引起人们中枢神经失调。英国一项电磁波研究证实,电脑屏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会导致 7 至 19 种病症,包括流鼻水、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忆、暴躁及抑郁等。对女性来讲还易发生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异常。据对武汉市 200 多名银行系统电脑操作者的调查表明,有 35% 以上女性出现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少数妇女还发生早产或流产。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指出,孕妇每周使用 20 小时以上电脑,其流产发生率增加 80% 以上,同时,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三是增加精神和心理压力。操作电脑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眼、手指快速频繁运动,使生理、心理都不堪重负,从而产生睡眠多梦、神经衰

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会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人易丧失自信,内心时常紧张、烦燥、焦虑不安,最终导致身心疲惫,出现各种生理、心理症状。

四是导致网络综合症。长时间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容易造成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严重者发展成为网络综合症。该病症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减少、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思维迟缓,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五是电脑散发的气体危害呼吸系统。英国过敏症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办公设备会释放有害人体健康的臭氧气体,而主要元凶是电脑、激光打印机等。这些臭氧气体不仅有毒,而且可能造成某些人呼吸困难。对于那些哮喘病和过敏症患者来说,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另外,较长时间待在臭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还会导致肺部发生病变。

白色污染的危害

目前,我国光是每年扔弃在铁路沿线的塑料快餐盒就达 8 亿多只,加上城市快餐业的发展,每年废弃量达 100 亿只之多,其中 80% 以上未经回收,被大量的散落在环境中,重量在 8 万吨以上。

我国市场上目前大量使用的塑料制品都是不可降解塑料,以发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分子量达 2 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低到 2000 以下,才能被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所利用,变成水和其它有机质,而这一过程需要 200 年;如果将其填埋,将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减产;对其焚烧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即使在摄入很小量的情况下,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也有很大危害。

八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 : 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1930 年 12 月 1-5 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盆地中,12 月 1-5 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 60 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多诺拉事件1948 年 10 月 26-31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 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加上 26-30 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 5911 人,占全镇总人口

43%。症状是眼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 17 人。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 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 250 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 1600 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 50 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气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 12 月 5-8 日英国伦敦市 5-8 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 4000 人,45 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 3 倍;1 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 2 倍。事件发生的 1 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人数的 9.3 倍。

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 年日本四日市 1955 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 1961 年哮喘病发作,1967 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 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 817 人,死亡 10 多人。

米糠油事件1968 年 3 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中,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 1400 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 5000 人,其中 16 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 13000 人。

水俣病事件1953-1956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毒鱼后受害,1972 年日本

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 283 人,其中 60 人死亡。

痛痛病事件1955-1972 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工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1963 年至 1979 年 3 月共有患者 130 人,其中死亡 81 人。

保护环境

——随手可做的几件小事

1、使用布袋; 2、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3.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昌步行,骑单车; 6.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不燃放烟花爆竹; 8.双面使用纸张;

9.节约粮食; 10.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11、.消费肉类要适度; 12.随手关闭水龙头;

13.一水多用; 14.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拒绝过分包装;

17.使用节约型水具; 18.拒绝使用珍贵木才制品;

19.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0尽量利用太阳能。

惠桥社区科技与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现代“环保”起源

1972 年 6 月 5 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13 个国家的 130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规定了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力与义务的共同原则,并提出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和改善环境”的口号。与会的全体代表还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十月,第 27 届联大通过这项建议,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团体在这一天前后举行有关认识和保护人类环境、消除公害等活动、从 1974 年起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有一个活动主题。

酸 雨

形成酸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所致。纯净的雨雪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因而具有微酸性。当大气受到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或硝酸,溶解在雨中,使降雨的PH值低于5.6,形成酸雨。

室内空气质量有“尺”可量

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 月 1 日起实施

虽然室内空气是一个无形的存在,但从 3 月 1 日起,其质量的好坏在中国有了一个有形标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 月 1 日开始正式实施。谈及这一标准的特点,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监督管理处吴岳德认为:一是与国际接轨,二是控制指标全面。 室内空气质量(IAQ)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我国是在借鉴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引入“室内空气质量”概念的。该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覆盖全面,包括物理性、化学性、总挥发性、生物性和放射性五大类参数。

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室内环境及建筑装修材料检验中心主任刘春生告诉记者,不合格建筑装修材料是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不合格建筑装修材料含有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化学物质和可溶性铅、镉、铬、汞、砷等有害元素及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同时,不良生活习惯也是污染源,室内微生物污染程度与周围环境、居住密度和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灰尘含量及采光通风等因素有关。 随着室内空气质量有“标”可依,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这一新兴行业也有了进一步规范的基础。目前,该行业的不规范主要是由于一些不具资质单位的检测结果不准确,没有参照系,误导消费者。根据国

家有关规定,提供检测服务的机构都必须经过省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认证(即 CMA),否则将不具备法定检验机构资格,其检测结果无法定效力。

专家提醒广大业主,室内空气质量污染与普通污染不同,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很难确定。因此业主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最好事先与装修公司签订《装修空气质量合同》。检测室内空气质量要找有国家资质证书的检测单位。若证实室内空气污染超标,业主可根据装修合同要求装修公司承担合同责任。

因此,这一标准确立延伸出众多意义:居民要不断增强室内空气质量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建材企业要生产更多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产品;装修企业和检测单位要规范自身行为,国家有关部门要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加强监管;只有这样,居民的室内空气质量才有真正的保障。

城市垃圾有哪些?

食品垃圾:指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这类垃圾腐蚀性强、分解速度快,并会散发恶臭。 普通垃圾:包括废弃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普通垃圾和食品垃圾是城市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对象。

建筑垃圾: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废木材、废管道及电器废料等。这类垃圾一般由建设单位自行处理,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建筑垃圾进入城市垃圾中。

清扫垃圾:包括公共垃圾箱中的废弃物、公共场所的清扫物、路面损坏后的废物等。

危险垃圾: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等各种化学和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废物。这类垃圾一般不能混入普通垃圾中。

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填埋:填埋垃圾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但是它的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出现过垃圾填埋几十年后造成污染的事件。

堆肥:用堆肥方式处理垃圾,可使垃圾变成有机肥。但是这种垃圾肥的肥效低,销售有限,发展余地不大。

焚烧:焚烧垃圾具有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的优点(焚烧后垃圾体积减少 80%~95%),然而这种方式耗资巨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 1000 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 7~8 亿元人民币。

海洋灾害的几种主要种类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主要种类有:

(一)风暴潮

我国东邻西太平洋,这是各大洋中生成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的交互影响,使我国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不断,并在沿岸形成灾害性的风暴潮。 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风扰动而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漫溢上陆而酿成灾害的现象。相反如海平面大幅度异常性下降,使海滩裸露,也可形成“负风暴潮”灾害。风暴潮影响的范围一般几十至上千公里,持续时间 1-100 小时。如逢天文大潮,常形成重灾。1949 年上海风暴潮淹没农田 200 多万顷,上海市区水深 1—2 米,死 1670 人。1969 年 4 月 23 日温带风暴潮使莱州湾沿海海水内侵达 30—40 公里。1989 年 08 号台风风暴潮使广东损失 11.13 亿元,1989 年 23 号台风风暴潮使浙江损失 13.23 亿元。我国自 1949—1990 年共发生台风风暴潮 308 次,温带风暴潮 278 次。

我国的风暴潮虽然遍及沿海,但主要集中地段从北到南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北部的海门;福建温州、台州、沙埕至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

风暴潮的周期性变化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关系密切。

(1)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即 11—4 月;热带风暴潮主要集中在 7—10 月,特别是 8,9 月份。

(2)年际及多年变化:温带风暴潮最多的年份是 1954,1958,1959,1960,1962,1966,1979,1983,1989 年;台风风暴潮较严重的年份是 1956,1959,1960,1962,1964,1969,1971,1974,1985,1986,1989,1990 年。近 40 年来风暴潮以 20 世纪 70 年代最多,50 年代最少。

(二)灾害性海浪

浪高 6 注以上的灾害性海浪是严重海洋灾害。我国每平均有 400—500 人死于浪灾,1979 年、1989 年巨浪曾摧毁了“渤海 2 号”和“爪哇海号”钻井平台。1989 年仅受台风的影响,在浙江、广东和海南三省沿岸地区,巨浪就沉损船只 3408 艘,冲毁海堤 900 公里,死亡 200 余人,直接经济损失约 5 亿元。1989 年 7 月 17 日珠江口遭受台风袭击,海浪使 172 公里大堤被冲毁,363.6 万亩农田受灾,这次台风海浪共沉损船只 536 艘。

(三)海冰

海冰灾害主要发生于我国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各海湾的盛冰期一般是 1 月下旬至 2 月上旬。海冰可以推倒海上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和船舶;阻碍航行;影响渔业和航运。1969 年 1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整个渤海几乎全部被海冰覆盖,冰厚一般为 20—40 厘米,最大单冰层达 80 厘米。堆积冰厚达 9 米,自 19692 月 5 日至 3 月 5 日驶进出天津塘沽港的 123 艘客货轮中,有 58 艘被海冰夹住,“海二井”平台台桩受破坏,损失数亿元。

海冰严重的所份,如 1957,1969,1977,年,大体也有 10 个左右的周期。

(四)海啸

海啸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最猛烈的由地震引起的海洋灾害。我国曾有过 26 次的海啸记录,台湾沿海多次受到海啸袭击,但大陆沿海没有破坏性海啸。

(五)赤潮

赤潮是近年来日益增大的海洋生物灾害,至 1990 年,我国共发生较大赤潮 265 次。1989 年 8 月 5 日到 10 月 14 日渤海西部发生赤潮,面积达 1300 平方公里,使黄骅、沦州、天津、潍坊、莱州对虾减产损失达 2 亿元。随着海洋环境污染,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的变暖及少雨等自然变异,赤潮灾害有日渐加重的趋势。

生态平衡

要了解什么是生态平衡,首先要知道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中,按照它们获得能量的方式,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且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利用茎、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根摄取土壤中的水份和矿物质,在阳光照射和一定温度下,把无机物转化成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并为其它生物及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

消费者是指动物,如马、牛、羊、狐狸、狼、狮、虎等等,它们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只能以植物和其它动物为食物。消费者虽然不是有机物的最初生产者,但在消费者体内,也有有机物再生产的过程。所以,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分解者是指各种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它们能够把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归还给自然界,重新供植物利用。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它们自身需要的能量。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都需要能量。一切生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把捕集到的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贮存于有机物(如葡萄糖)分子中。这种化学能以食物的形

式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依次流动。犹如能量一样,物质也是经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依次转化,从无机物——有机物,最后归还给自然界,构成物质循环。在自然界里,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在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即称为生态平衡。

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生态系统内部成份的改变或外部因素的不合理干扰,都会对生态系统发生影响,引起系统的改变。但生态系统有一种自我调节能力,当这种改变不大时,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仍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不是绝对的。一旦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时,调节即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例如,砍伐森林一定要和抚育更新相结合,才能维持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反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不仅森林质量下降,林中的动物难以生存,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会改变,还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地表裸露,水土流失,洪水成灾等。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维护生态平衡的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各种成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旦人为地使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消失,或把某一

物种引入,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澳洲大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英国人在 40 年代引入欧洲野兔,结果繁殖成灾,使草原破坏非常严重,当时的澳洲人常常谈兔色变。

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是最有利于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在较长时期保持平衡状态,这个系统中的物种才会最多,生物总量也最大。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后,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例如,当向江河湖海里排放污水不多时,水中的微生物可以把排入的废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或化学元素,使水质恢复清洁。一旦排入污水超过微生物分解能力,水质就会变坏发臭,鱼虾类也就生长不好,严重时甚至被毒死。所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照生态规律进行,不能违反客观规律。

七大拯救工程

中国有重点、有组织地实施对大熊猫、朱鹮、扬子鳄、海南坡鹿、高鼻羚羊、野马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七大拯救工程”。

大熊猫保护工程:从 1992 年至 2000 年,新建 14 处大熊猫保护区,总面积 4242 平方公里,其中大熊猫栖息地 2479 平方公里。

完善原有 13 处、总面积 5380 平方公里的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 17 条保护区走廊带,在 32 个县建设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站。工程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 34 个县。目前,野外大熊猫数量稳定在 1000 多只,并已人工繁殖成活大熊猫 54 只。

朱鹮拯救工程:从 1993 年至 2000 年,在陕西、北京等地建立 13 处、总面积 4130 公顷的朱鹮保护地,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和科学研究。

扬子鳄保护和发展工程:从 1983 年开始,在安徽省建立 100 公顷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建立 440 平方公里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海南坡鹿拯救工程:从 1984 年至 1988 年,将自然保护区从 400 公顷扩大到 1366 公顷,建立稳定的人工驯养种群。

野马拯救工程:从 1995 年开始,在新疆吉木萨尔建立野马繁育中心,在甘肃武威建立荒漠动物繁育中心,进行野马的野化试验。 麋鹿拯救工程:从 1986 年开始在江苏大丰县建立麋鹿保护区,面积 1000 公顷,进行麋鹿圈养自然繁殖。

高鼻羚羊拯救工程:从 1988 年开始在甘肃建立了濒危动物中

心。

绿色除草剂亮相亚太杂草大会

5 月 29 日,以“以生态为基础的杂草综合治理在 21 世纪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为主题的第 18 届亚太杂草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一种安全、低毒、高效的绿色无公害除草剂“迪林牌飞达草甘膦可溶性粉剂”亮相会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些植保专家和农药专家认为,这种除草剂创造性地将新型、高效植物源助剂与草甘膦原药配制而成,解决了草甘膦原药在水中溶解度低的难题。避免了目前常用的草甘膦盐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所造成的有毒、易爆、易燃物质的使用。同时,除草效果显著,具有高效、低毒、经济等特点。

据发明人南通飞天化学公司董事长张鸿秀先生介绍,飞达草甘膦可溶性粉剂运用的是天然植物源助剂 SDP 和草甘膦通过物理搅拌而成。SDP 是天然植物源助剂,无毒、无污染、无残留;而草甘膦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安全。两者结合起来配制而成的超浓缩水溶性粒剂,毒性比食盐还低 1 倍以上,是典型的绿色无公害农药品种。

飞达草甘膦可溶性粉剂由于采用植物源高效助剂 SDP,提高了草甘膦活性。药液喷施后具有很好的湿润性、展着性和渗透性,与植物的亲和力强。能在杂草茎叶上形成一层薄面膜,加速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药效反应比草甘膦盐类产品快 2~3 天,加速杂草的死亡,提高杀草效果 15~20%。在干旱地区使用效果亦十分理想。具有很强的抗雨涮功能,施药后 3

小时下雨,不需重喷。

这种除草剂是杀草谱极广的灭生性除草剂,对 40 多个科的植物有优良的防除效果。可有效防除稗、狗尾草、看麦草、通泉草、马唐草等 100 种以上常见的一年生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对白茅、硬骨草、香附子等多年生的杂草及木本植物都有极好的灭杀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果园、茶园、桑园和农作物免耕地灭茬等地。

地球警报

黑色警报

热带雨林每分钟被毁38公顷,每天一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每分钟10公顷土地变为沙漠„„这些都是人类惹的祸。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蔚蓝色的地球充满灵性。它孕育了人类,也是万物的家园。地球在46亿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沧桑,变得美丽而丰饶。今天又到了“世界地球日”,蓦然回首,地球母亲还好吗? 地球向人类亮出5块黄牌

大约200多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个星球就以母亲般博大的胸怀,

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人类创造充足和良好的生存条件。然而,自从这

个星球上印上了人类的足迹以来,人类就不断地“向大自然开战”。地球终于不堪忍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的痛苦,向人类出示“黄牌”警告。

森林资源的破坏是地球向人类出示的第一张“黄牌”。据记载,在人类历史初期,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陆地被森林覆盖,人类是在绿色的怀抱中生息的。然而,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已不到陆地的三分之一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世界森林正以每年11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自第二次世界大故以来,地球上热带森林面积已减少了近半。据统计,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平均每分钟就要被毁38公顷。

森林资源的破坏,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量物种灭绝,这是地球向人类出示的第二张“黄牌”。近几年,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1988年世界已有1200种动物濒临灭绝。在热带森林,现在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濒临灭绝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在地球上,陆地仅占十分之三,而在陆地中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却占29%。全球三分之一的陆地面临沙漠化的威胁,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土地变成沙漠,平均每分钟有10公顷土地变为沙漠。这是第三张“黄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良田变荒漠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之一。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农牧业损失达260亿美元。专家们认为,从19世纪末到现在,荒漠和干旱

区的土地面积已由11亿公顷增加到26亿公顷。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人类迟早要被沙漠这个“死亡之海”吞噬。

全球出现严重的水危机,是地球给人类出示的第四张“黄牌”。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严重缺水的已达40多个。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诽入江河湖海。污染5.5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约五分之三的人很难获得安全饮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地球给人类出示的第五张、也是最大的一张“黄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酸雨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已成为跨国界的公害。它损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金属设备,使数万个湖泊酸化,鱼类减少或灭绝,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谁之过

近些年来,某些舆论把世界环境问题的焦点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了发展中国家,似乎发展中国家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并且认为贫穷是环境破坏的根源;而一些发达国家早已从环境污染最大的制造者变成了生态环境的主要保护者,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工业发展所造成的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到本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系列骇人听闻、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频频发生。这一段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灾难几乎全都发生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工业化国家。

7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自家清洁而把环境污染转嫁到发展中国家。某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把向贫穷国家出口和倾倒各种垃圾、废品,作为他们处理有毒垃圾的最经济的办法。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兜售在发达国家早已禁止出售的药品、化学品、农药和建筑材料。他们不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和立法上的漏洞,把皮革加工、印染等污染严重的工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正大光明”地转嫁环境污染。 老百姓发起了“地球日”

“地球日”活动起源干美国。60年代美国人对工厂、企业等大大小小的法人污染者提出控诉,指责、抨击政府一系列导致环境污染的政策。1969年,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校园内举办有关环境问题的讲习会。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构想,并得到了尼尔森和很多青年学生及嬉皮士的热烈支持。为错开期末考试。尼尔森提议,以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在全美发动环保活动。

1970年4月22日的首次“地球日”由海斯全面主持,声势浩大,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美国国会当天被迫休会,大部分议员也只好去参加各项活动集会。纽约市长特别下令繁华的曼哈顿第五大道不得行驶任何车辆,任由数十万群众在这里集会,呼吁人们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

1990年4月22日,就在第一次地球日过后20年后,全世界又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活动。共有140多个国家的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了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今年3月,“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来华,参加“2000年地球中国行动”的启动仪式。他认为,21世纪对世界环境影响力最大的就数中、美两国。中国民众的环保举动已令世界关注。“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是这次活动的主旨。4月15日,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开,一天一个主题,由护树养树日、校园环保日、商场环保日、酒店环保日、企业环保日和交通环保日七个部分组成。

地球的危机实际上是人类自身的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人们必须以清醒的头脑、科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地球,审视自己,在这场生死位关的挑战面前,我们面临新的抉择。

关注电脑和网络对健康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在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忧虑。

长期接触电脑,必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健康。一是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影响。电脑显示器是利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来产生图像,并伴有辐射与电磁波,长期使用对健康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伤害人们的眼睛,诱发一些眼病,如青光眼等;键盘上键位密集,键面有一定的弹力和阻力,长期击键会对手指和上肢不利;操作电脑时,体形和全身难得有变化,操作向着高速、单一、重复的特点发展,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疾患,计算机操作时所累及的主要部位有腰、颈、肩、肘、腕部等。 二是电脑微波对身体的危害。电脑的低能量的 X 射线和低频电磁辐射,容易引起人们中枢神经失调。英国一项电磁波研究证实,电脑屏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会导致 7 至 19 种病症,包括流鼻水、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忆、暴躁及抑郁等。对女性来讲还易发生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异常。据对武汉市 200 多名银行系统电脑操作者的调查表明,有 35% 以上女性出现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少数妇女还发生早产或流产。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指出,孕妇每周使用 20 小时以上电脑,其流产发生率增加 80% 以上,同时,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三是增加精神和心理压力。操作电脑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眼、手指快速频繁运动,使生理、心理都不堪重负,从而产生睡眠多梦、神经衰

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会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人易丧失自信,内心时常紧张、烦燥、焦虑不安,最终导致身心疲惫,出现各种生理、心理症状。

四是导致网络综合症。长时间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容易造成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严重者发展成为网络综合症。该病症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减少、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思维迟缓,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五是电脑散发的气体危害呼吸系统。英国过敏症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办公设备会释放有害人体健康的臭氧气体,而主要元凶是电脑、激光打印机等。这些臭氧气体不仅有毒,而且可能造成某些人呼吸困难。对于那些哮喘病和过敏症患者来说,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另外,较长时间待在臭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还会导致肺部发生病变。

白色污染的危害

目前,我国光是每年扔弃在铁路沿线的塑料快餐盒就达 8 亿多只,加上城市快餐业的发展,每年废弃量达 100 亿只之多,其中 80% 以上未经回收,被大量的散落在环境中,重量在 8 万吨以上。

我国市场上目前大量使用的塑料制品都是不可降解塑料,以发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分子量达 2 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低到 2000 以下,才能被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所利用,变成水和其它有机质,而这一过程需要 200 年;如果将其填埋,将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减产;对其焚烧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即使在摄入很小量的情况下,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也有很大危害。

八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 : 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1930 年 12 月 1-5 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盆地中,12 月 1-5 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 60 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多诺拉事件1948 年 10 月 26-31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 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加上 26-30 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 5911 人,占全镇总人口

43%。症状是眼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 17 人。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 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 250 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 1600 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 50 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气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 12 月 5-8 日英国伦敦市 5-8 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 4000 人,45 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 3 倍;1 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 2 倍。事件发生的 1 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人数的 9.3 倍。

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 年日本四日市 1955 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 1961 年哮喘病发作,1967 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 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 817 人,死亡 10 多人。

米糠油事件1968 年 3 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中,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 1400 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 5000 人,其中 16 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 13000 人。

水俣病事件1953-1956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毒鱼后受害,1972 年日本

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 283 人,其中 60 人死亡。

痛痛病事件1955-1972 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工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1963 年至 1979 年 3 月共有患者 130 人,其中死亡 81 人。

保护环境

——随手可做的几件小事

1、使用布袋; 2、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3.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昌步行,骑单车; 6.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不燃放烟花爆竹; 8.双面使用纸张;

9.节约粮食; 10.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11、.消费肉类要适度; 12.随手关闭水龙头;

13.一水多用; 14.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拒绝过分包装;

17.使用节约型水具; 18.拒绝使用珍贵木才制品;

19.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0尽量利用太阳能。


相关内容

  • 2011年全国科普日暨
  • 2011年全国科普日暨 杭州市第25届科普宣传周活动项目 杭州市2011年全国科普日暨第25届科普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大型科普文艺晚会 举办活动启动仪式,市领导和市民群众共同参与以下活动:1."我的低碳生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2.科普益智玩具展.低碳生活科普拼图互动游戏:3.食品添 ...

  • 2014年县科协年终工作报告
  • xx年,县科协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协的具体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省.市科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中国科 ...

  • 办事处科普工作总结
  • 牌楼街道的科普工作坚持以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主要任务,在街道辖区内形成人人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通过一年来各届人士的共同努力,使得我办的科普工作蒸蒸日上,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一年来科普工作开展情况总 ...

  • 科技局科技人才活动总结
  • 为落实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4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国科发政[2014]69号)和<福建省科技·人才活动周组委会关于举办2014年福建省科技·人才活动周的通知>(闽科普[2014]1号)及<关于举办2014年XX市科技·人才活动周的通知>(明 ...

  • 街道办事处2013年科教工作总结汇报
  • **办事处位于米泉市中心地带,辖区总人口3.9万人,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居委会,有行政企事业单位124个,中小学5所,幼儿园10所。今年以来,**街道办事处在米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辖区各族居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幼儿教育质量为目标,以xx届“科技之冬”、“科技月”活 ...

  • 上半年宣教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确保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我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推动长沙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步伐,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的部署和市环保世纪行的具体安排,我站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 ...

  •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 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决定城市精神文明创建的质量和成效.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人的建设,是人的素质建设,居民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县精神文明整体建设.xx年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重要思想的教育,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加强 ...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策划书
  • 一组织机构 1.组织名称:西南大学xx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庆北碚服务团 2.机构设置: (1)顾问: 李小红,姚元锦 (2)队长:黄平 13883746282 二.活动地点:重庆市北碚区东阳街道大新社区 三.活动时间:xx年7月3日到7月6日 四.活动内容及流程:(一)活动内容介绍: 1.文明创模 ...

  • 科普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 科普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及<郑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努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技术和致富信息的需求,全面推动我市科普工作.遵照郑教成(2004)16号<关于开展"科技知识 ...

  •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 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计划纲要(2011-2015年)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一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一2010一2020)的通知>苏政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