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乙己的三个生活问题的猜想

关于孔乙己的三个生活问题的猜想

【关键词】孔乙己 生活问题 猜想

有关《孔乙己》的研究很多,比如关于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孔乙己的性格、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的结构安排的研究,甚至是对课文中某一句话、某一个词的妙处的分析等,可以说不胜枚举,本文对这些内容都不再赘述,而是试图围绕小说《孔乙己》的原文,来猜想一下与孔乙己相关的几个生活问题。

一、孔乙已有过妻室吗?

关于这一问题,许多人的态度是明确的:没有。主要有以下几点依据:一是孔乙己出场时“……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从这段对孔乙己的外貌和衣着的描写来看,孔乙己在生活上根本无人照料,所以才如此落魄。二是从在咸亨酒店活动的各色人物来看,包括掌柜、短衣帮、小伙计,他们从没有提及过孔乙已有妻室的事,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孔乙己如何被人欺凌、孔乙己没有进学这两件事,所以可以想象,如果孔乙己有妻室的话,众人对孔乙己的嘲笑会疯到何种程度。三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孔乙己这最后一次出场表明,如果孔乙已有妻室,那么他的妻子怎么会允许一个行将死亡的人自己去酒店喝酒呢?

有读者不禁会问,自文章描写的时间起,孔乙己似乎不大可能有妻室,那么,他以前有过妻室吗?孔乙己的长衫“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那么“十多年以前”呢?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孔乙己从来没有过妻室,也许以前他是有过的。我们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推断:一是孔乙己“身材高大”,当然,作品描绘孔乙己“身材高大”的主要意图是表明孔乙己具有谋生的身体条件而不会营生,以致穷困潦倒,从侧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孔乙己年轻时,有可能也是一位“帅哥”,试想一下,在一般情况下,帅哥何愁娶不到媳妇呢?二是孔乙己也算是一个读书人,在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孔乙己更有可能受到过姑娘小姐们及其家属的青睐,关于这一点,在《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有一段精彩的独白:“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长到三十多岁……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由这段独白可以猜想,孔乙己年轻时有过妻室是很有可能的。三是孔乙己的性格中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在咸亨酒店,孔乙己的“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酒钱,“虽然间或没有酒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个月,定然还清”。在咸亨酒店,“别人”无非就是两种人,要么是穿长衫的,要么是短衣帮,而孔乙己的品行比他们“都好”,孔乙己诚实的性格可见一斑;另外,孔乙己的性格中还有善良的一面,比如说,当孔乙己教“我”茴香豆的“茴”的写法时,态度“很诚恳”,“显出极高兴的样子”,而当“见我毫不热心”时,孔乙己又“显出极惋惜的样子”;再比如,“有几回,邻舍的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在咸亨酒店这样一个充满欺诈与凶险的地方,还有谁会想到分茴香豆给几个小孩吃呢?如此“诚实”而又“善良”的一个人,试

问怎么会没有姑娘喜欢他,愿意嫁给他呢?

关于孔乙己的三个生活问题的猜想

【关键词】孔乙己 生活问题 猜想

有关《孔乙己》的研究很多,比如关于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孔乙己的性格、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的结构安排的研究,甚至是对课文中某一句话、某一个词的妙处的分析等,可以说不胜枚举,本文对这些内容都不再赘述,而是试图围绕小说《孔乙己》的原文,来猜想一下与孔乙己相关的几个生活问题。

一、孔乙已有过妻室吗?

关于这一问题,许多人的态度是明确的:没有。主要有以下几点依据:一是孔乙己出场时“……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从这段对孔乙己的外貌和衣着的描写来看,孔乙己在生活上根本无人照料,所以才如此落魄。二是从在咸亨酒店活动的各色人物来看,包括掌柜、短衣帮、小伙计,他们从没有提及过孔乙已有妻室的事,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孔乙己如何被人欺凌、孔乙己没有进学这两件事,所以可以想象,如果孔乙己有妻室的话,众人对孔乙己的嘲笑会疯到何种程度。三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孔乙己这最后一次出场表明,如果孔乙已有妻室,那么他的妻子怎么会允许一个行将死亡的人自己去酒店喝酒呢?

有读者不禁会问,自文章描写的时间起,孔乙己似乎不大可能有妻室,那么,他以前有过妻室吗?孔乙己的长衫“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那么“十多年以前”呢?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孔乙己从来没有过妻室,也许以前他是有过的。我们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推断:一是孔乙己“身材高大”,当然,作品描绘孔乙己“身材高大”的主要意图是表明孔乙己具有谋生的身体条件而不会营生,以致穷困潦倒,从侧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孔乙己年轻时,有可能也是一位“帅哥”,试想一下,在一般情况下,帅哥何愁娶不到媳妇呢?二是孔乙己也算是一个读书人,在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孔乙己更有可能受到过姑娘小姐们及其家属的青睐,关于这一点,在《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有一段精彩的独白:“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长到三十多岁……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由这段独白可以猜想,孔乙己年轻时有过妻室是很有可能的。三是孔乙己的性格中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在咸亨酒店,孔乙己的“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酒钱,“虽然间或没有酒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个月,定然还清”。在咸亨酒店,“别人”无非就是两种人,要么是穿长衫的,要么是短衣帮,而孔乙己的品行比他们“都好”,孔乙己诚实的性格可见一斑;另外,孔乙己的性格中还有善良的一面,比如说,当孔乙己教“我”茴香豆的“茴”的写法时,态度“很诚恳”,“显出极高兴的样子”,而当“见我毫不热心”时,孔乙己又“显出极惋惜的样子”;再比如,“有几回,邻舍的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在咸亨酒店这样一个充满欺诈与凶险的地方,还有谁会想到分茴香豆给几个小孩吃呢?如此“诚实”而又“善良”的一个人,试

问怎么会没有姑娘喜欢他,愿意嫁给他呢?


相关内容

  •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针,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观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未来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 ...

  • [优秀作文]结尾
  •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 ...

  • [孔乙己]教学实录
  • <孔乙己>教学实录 班级: 姓名: 师:在大家仔细阅读了<孔乙己>一文后,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一个 的孔乙己.(教师板书)请大家用一个词评价孔乙己. 生1:一个好喝懒做的孔乙己,我用"好喝懒做"评价孔乙己. 师:何以见得? 生1:小说中第5小节中写道:&q ...

  • 病态心理悲惨人生_谈鲁迅笔下的几位心理病态人物
  • 文 论 坛INTELLIGENCE 病态心理 悲惨人生 --谈鲁迅笔下的几位心理病态人物 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 郑 婉 摘 要:鲁迅被誉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开拓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早年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要拯救衰败的民族首先要医治国人的灵魂,而医治灵魂的最有效武器是文学.他用 ...

  • 也议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
  •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20-01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喷薄的载体,面对激情洋溢的文本,该如何引领学生"识路入情",唤起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进而纵深挖掘文本内涵, ...

  •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故乡>.<孔乙已>.<药>.<祝福>.<阿Q正传>和<狂人口记& ...

  • 余映潮课堂实录
  •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 实录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在幻灯片上将教学的几个阶段设为: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尾声.用交响乐的结构来定义教学环节,非常精妙. 请看我记录的课堂实录: 老师:咱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大诗人的短诗. 一.序曲(幻灯) ...

  • 死去的鲁迅,不死的阿Q(四)
  • 公共知识分子新闻监督是鲁迅精神的延续 2011年10月19日 13:19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作者:石卫岩 字号:T|T 49人参与5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公共知识分子在社会舆论监督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但由他们参与的舆论监督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

  • 中考语文复习:第十四讲(文学常识专题)
  •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对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了解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了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