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详解(渴望苦难)_12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渴望苦难

马丽华

①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怜。一冬一春是风季,狂风搅得黄尘铺天盖地,小草裸露着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候风把牧人的日子给风干了;要是雨水不好,又将是满目焦土。夏天是黄金季节,贵在美好,更贵在短暂。草场青绿不过一个月,就渐渐黄枯。其间还时有雹灾光临。游牧的人们抗灾能力极低,冬季一旦有雪便成灾情。旧时代的西藏,逢到雪灾就人死畜亡。我在此采访中听藏族老人讲述得多了。翻阅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灾异志,有关雪灾的记载也多。那记载是触目惊心的,常有“无一幸免”、“荡然无存”字样。半年前的一场大雪,不是一阵一阵下的,是一层一层铺的。三天三夜后,雪深达一米。听说唐古拉一线藏北地区大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蒙难。不见人间烟火,更像地球南北极。听说牧人的牛马大畜四处逃生,群羊啃吃帐篷,十几种名贵的野生动物,除石羊之外,非死即逃。只有乌鸦和狼高兴得发昏,它们啄牲畜的眼睛,争食羊子的尸体„„

②山那边的重灾区多玛,正处于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长江的源头。彼时,富庶美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何知道那大江怎样从劫难中出发! 古往今来,洁白无瑕的冰雪如同美丽的尸衣,缠裹着藏北高原,几乎在每一个冬季!

③藏北高原之美是大美,是壮美;藏北高原的苦难也是大且壮的苦难。

④我读过一本译著中的一番话:科学成就了一些伟大的改变,但却没能改变人生的基本事实。人类未能征服自然,只不过服从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避免的困难。但没能除绝祸害。地震,飓风,以及类似的大骚动都提醒人们,宇宙还没有尽入自己的掌握„„事实上,人类的苦难何止于天灾,还有人祸;何止于人祸,还有个人难以言状的不幸。尤其是个人不幸,即使在未来高度发达了的理想社会里,也是忠实地伴随着人生!

⑤由此,自古而今的仁人志士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中国知识分子从屈原以来尽皆“哀民生之多艰”;中国之外的伯特兰·罗素也说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一生。他说,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他说,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他们中反响、回荡。因为无助于人类,他说他感到痛苦。

⑥而这种痛苦无疑地充实了每个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或许也算一种生活于世的动力。

⑦这或许正是对于苦难所具特殊魅力的注解。

⑧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牵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情绪的主旋律就是——渴望苦难。

⑨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联袂而至,病痛蜂拥而来,渴望历尽磨难的天涯孤旅,渴望艰苦卓绝的爱情经历,饥寒交迫,生离死别„„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不然就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

⑩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

16.作者在第1段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藏北高原的苦难的? 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4分) 答:

17.如何理解第5段“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8.根据文中作者对苦难的描写和渴望,分析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6分)

答:

19.认真阅读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赏析性文字。(6分)

答:

16. (4分) ①荒滩戈壁多,牧草矮小瘦弱。②冬春风季黄尘铺天盖地。③小草裸露,甚至被席卷而去。④若雨水少,便是满目焦土。⑤草场青绿短暂。⑥夏季时有雹灾。⑦冬季雪灾人死畜亡。(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17.(4分) 罗素认为对爱情和知识的追求使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幸福感,但人性中对人世间苦难的怜悯又使人从美好理想中回到苦痛的现实。(请注意这句话的上一句:“他说,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鼢冷悯。”再理解本句中“天堂”“人间”的含义)

18.(6分)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苦难,那生命的光彩将会全部剥落,更无幸福可言,因为,苦难给人以清醒,给人以使命感,只有战胜了苦难,人生才会熠熠闪光,幸福才会飘然而至。(能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出苦难的意义,意思接近、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19. (6分)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具体,分析在理,行文做到“叙评析”相结合。例(1):第①段写狂风的肆虐,许多动词用得贴切生动,如“搅”“席卷”“凤(干) ”“(一层一层) 铺”等。(要作具体分析) ;例(2)第⑨段“渴望„„渴望„„渴望„„”排比句式的运用,使语言很有气势,表现了各种苦难接踵而至,人们在苦难中得以磨练,获得幸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渴望苦难

马丽华

①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怜。一冬一春是风季,狂风搅得黄尘铺天盖地,小草裸露着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候风把牧人的日子给风干了;要是雨水不好,又将是满目焦土。夏天是黄金季节,贵在美好,更贵在短暂。草场青绿不过一个月,就渐渐黄枯。其间还时有雹灾光临。游牧的人们抗灾能力极低,冬季一旦有雪便成灾情。旧时代的西藏,逢到雪灾就人死畜亡。我在此采访中听藏族老人讲述得多了。翻阅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灾异志,有关雪灾的记载也多。那记载是触目惊心的,常有“无一幸免”、“荡然无存”字样。半年前的一场大雪,不是一阵一阵下的,是一层一层铺的。三天三夜后,雪深达一米。听说唐古拉一线藏北地区大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蒙难。不见人间烟火,更像地球南北极。听说牧人的牛马大畜四处逃生,群羊啃吃帐篷,十几种名贵的野生动物,除石羊之外,非死即逃。只有乌鸦和狼高兴得发昏,它们啄牲畜的眼睛,争食羊子的尸体„„

②山那边的重灾区多玛,正处于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长江的源头。彼时,富庶美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何知道那大江怎样从劫难中出发! 古往今来,洁白无瑕的冰雪如同美丽的尸衣,缠裹着藏北高原,几乎在每一个冬季!

③藏北高原之美是大美,是壮美;藏北高原的苦难也是大且壮的苦难。

④我读过一本译著中的一番话:科学成就了一些伟大的改变,但却没能改变人生的基本事实。人类未能征服自然,只不过服从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避免的困难。但没能除绝祸害。地震,飓风,以及类似的大骚动都提醒人们,宇宙还没有尽入自己的掌握„„事实上,人类的苦难何止于天灾,还有人祸;何止于人祸,还有个人难以言状的不幸。尤其是个人不幸,即使在未来高度发达了的理想社会里,也是忠实地伴随着人生!

⑤由此,自古而今的仁人志士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中国知识分子从屈原以来尽皆“哀民生之多艰”;中国之外的伯特兰·罗素也说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一生。他说,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他说,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他们中反响、回荡。因为无助于人类,他说他感到痛苦。

⑥而这种痛苦无疑地充实了每个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或许也算一种生活于世的动力。

⑦这或许正是对于苦难所具特殊魅力的注解。

⑧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牵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情绪的主旋律就是——渴望苦难。

⑨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联袂而至,病痛蜂拥而来,渴望历尽磨难的天涯孤旅,渴望艰苦卓绝的爱情经历,饥寒交迫,生离死别„„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不然就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

⑩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

16.作者在第1段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藏北高原的苦难的? 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4分) 答:

17.如何理解第5段“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8.根据文中作者对苦难的描写和渴望,分析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6分)

答:

19.认真阅读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赏析性文字。(6分)

答:

16. (4分) ①荒滩戈壁多,牧草矮小瘦弱。②冬春风季黄尘铺天盖地。③小草裸露,甚至被席卷而去。④若雨水少,便是满目焦土。⑤草场青绿短暂。⑥夏季时有雹灾。⑦冬季雪灾人死畜亡。(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17.(4分) 罗素认为对爱情和知识的追求使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幸福感,但人性中对人世间苦难的怜悯又使人从美好理想中回到苦痛的现实。(请注意这句话的上一句:“他说,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鼢冷悯。”再理解本句中“天堂”“人间”的含义)

18.(6分)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苦难,那生命的光彩将会全部剥落,更无幸福可言,因为,苦难给人以清醒,给人以使命感,只有战胜了苦难,人生才会熠熠闪光,幸福才会飘然而至。(能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出苦难的意义,意思接近、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19. (6分)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具体,分析在理,行文做到“叙评析”相结合。例(1):第①段写狂风的肆虐,许多动词用得贴切生动,如“搅”“席卷”“凤(干) ”“(一层一层) 铺”等。(要作具体分析) ;例(2)第⑨段“渴望„„渴望„„渴望„„”排比句式的运用,使语言很有气势,表现了各种苦难接踵而至,人们在苦难中得以磨练,获得幸福。


相关内容

  • 我与地坛[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高中语文课时练习与详解]
  • 我与地坛(节选) 字词梳理 1. 正音 荒芜( ) 宿命( ) .. 剥( )蚀( ) .. 亘古不变( ) . 古柏( ) . 熨帖( ) . 窸窸窣窣( )( ) .. 倔强( ) .坍( )圮( ) ..捋胡须( ) .撅一杈树枝( ) .猝然( ) .渗透( ) .隽永( ) .嘈杂( ) ...

  • 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 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话先从医生讲起.到医院看病,你或许会经历这样的情景--听说你感冒了,对面的医生看你一眼,验血.验尿.照胸透,然后对照着一大堆化验单给你开最贵的药:若说身体哪个部分不舒服,医生告诉你最便捷的办法--"B超"&quo ...

  • 初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 (2013--2014第二学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气魄(pò) 扮演(bàn) 澎湃(bài) 哽住(gěng) ....B.哺育(fǔ) 惩罚(chéng) 懊悔(ào) 逼狭(xiá) ....C.屏障(pí ...

  •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详解
  • 2006学年上学期杭州市萧山区六.八.九中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卷详细解答 命题人:曾良策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和座位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

  • 2015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及详解
  • 2015长沙市语文中考真题(有答案) 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发髻( jì ) 庸禄 恪尽职守( kè ) 根深蒂固 .. B.祭祀( sì ) 籍贯 鳞次栉比( zhì ) 消声匿迹 .. C.缄默( jiān ) 怂恿 鲜为人知( xiǎn ) 闲情 ...

  • 华南虎,教案
  • 篇一:华南虎教案 <华南虎>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2 .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生: 1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 .收集有关华南虎,虎的资料.图片. 3 ...

  • 2014贵州省语文大纲(答案详解版)包过题库
  •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 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B .东方白鹳是一种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其羽毛亮如白雪,腿脚鲜红艳丽,覆羽和飞羽黑中 的闪亮.白.红.黑结合得如此 ...

  • 如何进行文本细读
  • 怎样进行文本细读 (窦桂梅) 细读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本学期,我们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经典童话之前,进行了针对这篇文本的细读尝试. ...

  • 职高语文职业模块教案
  • 第一课 我很重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运用的主要材料,从而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通过研究标题.抓住主旨句等方法,归纳文章中心,领略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一无二,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珍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关注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