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符号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非语言符号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浅析

作者:仲博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22期

摘 要 广播新闻因其传播的特性,与报纸、电视、杂志新闻有所不用,非常重视非语言符号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当,可以使广播新闻更好听、更吸引听众,但事实上,非语言符号没有受到广播新闻记者的重视,本文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分析非语言符号的在广播新闻中实际运用以及作用。

关键词 非语言符号;广播新闻;作用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7-0094-01

0 引言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将非语言符号定义为:用语言、文字以外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可分为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和听觉性非语言符号。[1]在广播新闻报道中,非语言符号主要表现在听觉上,通过记者的“言说”技巧包括语气、语调、语速,现场音响以及背景音乐的使用都是属于非语言符号体系。

广播新闻可以分为三种:语言类、音响类和音乐类。语言类新闻是指单纯使用语言形式,采用“言说”技巧,来传达新闻的内容;音响类新闻是指音响来增加报道的感染力,如现场的各种声音;音乐类新闻报道根据新闻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但此种应用的范围较窄,音乐有时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相冲突。非语言符号与生俱来的特征,播报员的“言说”技巧,新闻报导中音乐和音响的使用使其已经成为众多传播媒介经常采用的表现形式,也在广播新闻报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广播新闻又是以声音为传播信号,以电子手段为传播方式,非语言符号的特征正好符合了广播新闻报道的规律。

1 非语言符号“言说”技巧,增加广播新闻报道的可听性

人类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个成功的交际者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无声信号。”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播报员通过一定的“言说”技巧,即播报时的语气、语调、语速的协调使用奠定新闻基调与风格,突出新闻重点内容,以及有意识静默方式,营造新闻报道的可听性。比如广播新闻在报道某某伟人离世时,播报员在一些关键的词语间有意识地或停顿、或强调、或语速放慢,来营造悲伤的气氛。又如报道一些违反社会道德的事件,2014年2月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江苏官员打人事件》时,播报员在进行事实报道时,特别强调江苏官员的打人行为,以及江苏媒体的岿然不动,事件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对突出事件的报道时,针对现场环境,记者往往会通过时快时慢的语速,向听众描绘正在发生的事件让其产生就像看到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非语言符号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浅析

作者:仲博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22期

摘 要 广播新闻因其传播的特性,与报纸、电视、杂志新闻有所不用,非常重视非语言符号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当,可以使广播新闻更好听、更吸引听众,但事实上,非语言符号没有受到广播新闻记者的重视,本文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分析非语言符号的在广播新闻中实际运用以及作用。

关键词 非语言符号;广播新闻;作用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7-0094-01

0 引言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将非语言符号定义为:用语言、文字以外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可分为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和听觉性非语言符号。[1]在广播新闻报道中,非语言符号主要表现在听觉上,通过记者的“言说”技巧包括语气、语调、语速,现场音响以及背景音乐的使用都是属于非语言符号体系。

广播新闻可以分为三种:语言类、音响类和音乐类。语言类新闻是指单纯使用语言形式,采用“言说”技巧,来传达新闻的内容;音响类新闻是指音响来增加报道的感染力,如现场的各种声音;音乐类新闻报道根据新闻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但此种应用的范围较窄,音乐有时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相冲突。非语言符号与生俱来的特征,播报员的“言说”技巧,新闻报导中音乐和音响的使用使其已经成为众多传播媒介经常采用的表现形式,也在广播新闻报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广播新闻又是以声音为传播信号,以电子手段为传播方式,非语言符号的特征正好符合了广播新闻报道的规律。

1 非语言符号“言说”技巧,增加广播新闻报道的可听性

人类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个成功的交际者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无声信号。”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播报员通过一定的“言说”技巧,即播报时的语气、语调、语速的协调使用奠定新闻基调与风格,突出新闻重点内容,以及有意识静默方式,营造新闻报道的可听性。比如广播新闻在报道某某伟人离世时,播报员在一些关键的词语间有意识地或停顿、或强调、或语速放慢,来营造悲伤的气氛。又如报道一些违反社会道德的事件,2014年2月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江苏官员打人事件》时,播报员在进行事实报道时,特别强调江苏官员的打人行为,以及江苏媒体的岿然不动,事件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对突出事件的报道时,针对现场环境,记者往往会通过时快时慢的语速,向听众描绘正在发生的事件让其产生就像看到真


相关内容

  • 浅析广播播音中的非语言传播
  • 摘 要:广播是一种以听觉为主的传播媒介,不同于电视要借助表情.手势.体态和身姿等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但是,作为广播播音,不可否认,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非语言系统.诸如适当的语调.语速以及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都会对语言符号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传播心理学作为研究的基点,对广播中的非语言传播进行研究. ...

  •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语言传播
  •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语言传播 ■陈虹 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但对于电视主持人而言,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沟通的唯一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表情.手势. ...

  •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四章 一.信息 含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二.传播 (一)含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 ...

  • 上海大学[传播学通论]考研辅导笔记
  • 04年上海大学<传播学通论>考研辅导笔记 教材:<传播学通论> 第一章 第一节:传播与生俱来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传播信息的过程就是分享信息的过程. 2.劝服说: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能性. 3.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

  •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
  • 摘要:作者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并对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色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闻导语 写作 1.研究背景 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它具有引起观众注意.揭示新闻主题.确立全篇基调的作用.但是报纸.广播 ...

  • X新闻编辑
  • 名词解释 1.新闻编辑 广义的新闻编辑应该包括所有对新闻作品进行编辑的加工的人,今天在网络传播活动中,任何一个在网络上发布新闻信息的人都有可能扮演这个角色.新闻机构中专职从事大众传播工作的新闻编辑 2.双头条 倒头条 ①指在报眼位置或版面右下方刊登一条与头条同样重要的稿件,形成"双头条&q ...

  • 广播电视新闻学6页
  • 现代电视新闻学 第一章 (一)电视新闻界说 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导 (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图片报道>中国电视新闻发展最初形态 <简明新闻>口播 <电视新闻>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 ...

  • 电视新闻导语的优化与创新
  • [摘 要]在电视媒体中,导语镜头的出现是图像与语言共同组成的信息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完美体现.电视新闻导语不同于报纸导语写作,创造出了其独特的报道方式,帮观众更好地看懂新闻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台湾电视新闻导语镜头的特点,看其如何抓住观众眼球,以期为内地的电视新闻制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导语镜头 画面特 ...

  • [飘]中的女性意识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