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夫]观后感

廉政话剧《纤夫》观后感

日前,观看了廉政话剧《纤夫》,讲述了周总理在1958年黄河抢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劝侄回乡、文革期间苦撑危局、回延安访贫问苦、生命中最后时光的内心波澜等故事,其中总理面对困难险境和自身疾病,始终信仰坚定、公正严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拉着共和国命运之船奋力前行的坚强党性和感人事迹充分展示了周总理在政治上的敏锐、党内的作用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贡献,让我从灵魂深处得到了洗礼。总理“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的伟大人格和为人处事的作风,可能更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加以学习和推崇。

一是谦虚低调,勤勤恳恳。总理他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善于向别人学习乐于做自我批评。这种谦让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一次他竟连续工作84小时。即使在晚年得了癌症之后,他仍在奋不顾身地工作。正如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所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做到谦虚是很难的。在家里被爸妈从小宠爱,走上社会能否礼让与人;单位里面受到嘉奖或表扬,能否持之以恒,不洋洋自得;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能否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及时改正。

良好品格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着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是信仰坚定,严于律己。他坚信革命的成功不是靠每个党员的独立或者个性,而是整个党组织的力量,所以他勇敢、自信、明智地为自己选定了合适的位置。不搞特殊化,他长期担任政府总理和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对自己和家属、亲友一直要求很严,从不让别人照顾。虽然在这个位置上面,也遇到过困难或者让人不理解,比如文革时期。其实,在“文革”的初期,是没有几个人反对的,不少人还是很服气被打倒的;但是到了后期,总理对防止在中国出现修正主义所采取的步骤和措施也产生了怀疑,所以越来越多地是按照自己的意图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但是从今天看来也许还是太晚了。可是懂政治的人应该明白,在党内即使是错误,也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这就是一种最高的信仰。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为何要有信仰。其实信仰就是对事物的坚定和执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一点用到生活和工作中,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贪污腐败,经不起诱惑而放任自我的人了。 三是注重细节,求真务实。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制定方针、政策,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 周总理经常对他周围的人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其中有许多事是部长们、

司局长们不屑一顾的琐碎小事,总理不但乐于管,而且管得很仔细很认真,处理的到位。尼克松在访华后的回忆录里面这样写道:总理会在晚宴上为他挑选他所喜欢的那首《美哉美国》让他非常感动。总理邀请他们一行人去看乒乓球和其他体育表演。总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异常严格的,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些的字。有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总理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时,他问:“今晚的点心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可糟了,周恩来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我们的生活也是由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的。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卫生监督所 陈中林)

廉政话剧《纤夫》观后感

日前,观看了廉政话剧《纤夫》,讲述了周总理在1958年黄河抢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劝侄回乡、文革期间苦撑危局、回延安访贫问苦、生命中最后时光的内心波澜等故事,其中总理面对困难险境和自身疾病,始终信仰坚定、公正严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拉着共和国命运之船奋力前行的坚强党性和感人事迹充分展示了周总理在政治上的敏锐、党内的作用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贡献,让我从灵魂深处得到了洗礼。总理“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的伟大人格和为人处事的作风,可能更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加以学习和推崇。

一是谦虚低调,勤勤恳恳。总理他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善于向别人学习乐于做自我批评。这种谦让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一次他竟连续工作84小时。即使在晚年得了癌症之后,他仍在奋不顾身地工作。正如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所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做到谦虚是很难的。在家里被爸妈从小宠爱,走上社会能否礼让与人;单位里面受到嘉奖或表扬,能否持之以恒,不洋洋自得;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能否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及时改正。

良好品格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着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是信仰坚定,严于律己。他坚信革命的成功不是靠每个党员的独立或者个性,而是整个党组织的力量,所以他勇敢、自信、明智地为自己选定了合适的位置。不搞特殊化,他长期担任政府总理和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对自己和家属、亲友一直要求很严,从不让别人照顾。虽然在这个位置上面,也遇到过困难或者让人不理解,比如文革时期。其实,在“文革”的初期,是没有几个人反对的,不少人还是很服气被打倒的;但是到了后期,总理对防止在中国出现修正主义所采取的步骤和措施也产生了怀疑,所以越来越多地是按照自己的意图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但是从今天看来也许还是太晚了。可是懂政治的人应该明白,在党内即使是错误,也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这就是一种最高的信仰。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为何要有信仰。其实信仰就是对事物的坚定和执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一点用到生活和工作中,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贪污腐败,经不起诱惑而放任自我的人了。 三是注重细节,求真务实。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制定方针、政策,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 周总理经常对他周围的人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其中有许多事是部长们、

司局长们不屑一顾的琐碎小事,总理不但乐于管,而且管得很仔细很认真,处理的到位。尼克松在访华后的回忆录里面这样写道:总理会在晚宴上为他挑选他所喜欢的那首《美哉美国》让他非常感动。总理邀请他们一行人去看乒乓球和其他体育表演。总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异常严格的,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些的字。有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总理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时,他问:“今晚的点心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可糟了,周恩来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我们的生活也是由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的。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卫生监督所 陈中林)


相关内容

  • 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石室联中 张剑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 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 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 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郭思乐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

  • 中华少年读后感
  • 中华少年读后感 <中华少年>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朗诵诗.这首诗 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作者多用比喻,在意象的选择上采取了物化的方法. 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 华少年的铿锵誓言,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例 ...

  • 读[乾隆帝六下江南]后感
  • 我读了<乾隆帝六下江南>这·篇文章,乾隆帝对百姓有好,也有弊端. <乾隆帝六下江南>这篇文章讲乾隆帝处处效仿,他的祖父也六下江南.乾隆帝鼓励农桑,巡视农田和织造机房,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但是也有弊端,每次下江南都要兴师动众,耗费的人力物力数量非常庞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每次南 ...

  • 纤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 篇一:纤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先知道拉纤是在读书的时候,<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黄河船夫曲>,现在已记不清是油画还是交响乐了.不过,印象还是有的:雄浑.壮阔.粗犷: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搏斗.于是纤夫的头上就晕出一圈圈五彩的光环,至于纤夫心中 ...

  • 纤夫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纤    夫 沈天鸿 ⑴雨声急促的夜晚,我常常产生听到江水上涨时那种低沉雄浑的咆哮声的幻觉,那声音,似乎就在我身后,追随着我的脚步,溢满天地-- ⑵长江的确就在我的窗外,仅仅隔着千余米的直线距离.它的水是浑黄的.一年四季,它都挟泥沙而俱下,不过大约二十年前每到冬天的 ...

  • 纤夫石吟叹
  • 峡江岸边的石头在江水的怒吼和纤夫的呐喊声中,演绎出了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纤夫石. 纤夫石,是长江西陵峡中的绝石.西陵峡在长江三峡中以险著称.峡中乱石林立,礁石密布,险滩环生.滔滔江水,从峡中奔流而过,天堑便这样产生,纤夫石也便这样脱出. 纤夫石最初植入我的记忆中是在我小时候的一个夏日.那天,我随母亲从香 ...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赏析
  • 关于的赏析 众所周知,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本学期通过对艺术教育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我经过查阅资料,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做简单的鉴赏: 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 ...

  • 16油画[伏尔加纤夫]
  • 16.油画<伏尔加纤夫> 学习目标 1.认识绘画艺术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2.学习依次.具体.抓住人物个性介绍绘画的方法. 3.了解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 知识点精讲 作者 朱伯雄,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即 ...

  • 远人| 让纤夫还原成纤夫(15.1.22)
  • (俄罗斯)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年) ◎ 远人 据说,俄罗斯写实主义画家列宾在西方艺坛名声有限.但在中国,这名字却家喻户晓.尤其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即使一个不涉足美术的人也十分眼熟. 画中是十一个年龄不等的纤夫费力地在河滩上行走,一条纤绳勒在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