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与改造

简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联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论证,鲜明的指出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鼓励、引导个体和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有人认为这是从集体经济退回到了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私营经济,甚有人认为,这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应该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呢 ?

一、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1.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强调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以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作为改革的历史前提,是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确立作为改革的历史起点的 ,而不是对这一成果的否定。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的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一开始就强调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而苏东剧变,归根到底是改革走错了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2.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即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面和环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向基本一致。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是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及其实践的正确和成功,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深化和发展。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革一方面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起来,另一方面又使那些善于经营、勤奋劳动的能人首先富裕起来。由此可见,农村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不是向旧体制的复归或倒退,而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创新。

2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 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当年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我们对社会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出现偏差,曾经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追求单一的公有制 ,过于简单和过于急促地消灭对社会主义

发展还有积极作用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这既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了一系列长期困扰并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 ,发挥其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又重回到原来的那条河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原来的那条河流也就不能成为原来的那条河流了。因此,我们应当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M]丁俊林,王炳林等编写成员编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百度网]社会改造的背景

[M]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级市场营销2班 潘星10414201

曾艳10414234

杨迪凡10414228

左艺 10414248

简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联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论证,鲜明的指出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鼓励、引导个体和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有人认为这是从集体经济退回到了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私营经济,甚有人认为,这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应该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呢 ?

一、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1.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强调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以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作为改革的历史前提,是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确立作为改革的历史起点的 ,而不是对这一成果的否定。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的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一开始就强调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而苏东剧变,归根到底是改革走错了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2.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即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面和环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向基本一致。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是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及其实践的正确和成功,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深化和发展。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革一方面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起来,另一方面又使那些善于经营、勤奋劳动的能人首先富裕起来。由此可见,农村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不是向旧体制的复归或倒退,而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创新。

2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 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当年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我们对社会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出现偏差,曾经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追求单一的公有制 ,过于简单和过于急促地消灭对社会主义

发展还有积极作用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这既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了一系列长期困扰并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 ,发挥其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又重回到原来的那条河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原来的那条河流也就不能成为原来的那条河流了。因此,我们应当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M]丁俊林,王炳林等编写成员编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百度网]社会改造的背景

[M]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级市场营销2班 潘星10414201

曾艳10414234

杨迪凡10414228

左艺 10414248


相关内容

  •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 ...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可以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这两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一.社会主义 ...

  •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

  •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而什么又是社会主义改革呢?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其实也就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

  • 请放下你的棍子
  • 胡绳先生自1997年起就陆续在刊物上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说法,甚至区别于他本人过去说法的观点,即认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曾染上过民粹主义的色彩".他自己提出新民主主义论,主张建国以后要过十多年的时间才能搞社会主义,至少也要用这样长的时间来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便充分利用资本 ...

  • 公有制的建立是新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基石
  • [内容提要]对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地位的正确评价,不能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变化而加以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公有制和改革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国家发展优势形成进而取得发展奇迹的基石.公有制企业不辱使命,担当起实施国家发展战略载体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 ...

  • 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方案
  • 某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设施改造规划 北京的供热事业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城市安全与环境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的多重压力,供热发展要同时满足城市发展与环境的需求,就必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大力挖掘现有供热设施能力,对老旧供热管网及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全面提高供热及能源 ...

  • 对新型监狱体制下监狱企业发展加快转型的思考
  • 潘玉明 摘要监狱体制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开展,为监狱进一步强化劳动改造职能创造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也对监狱企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到底为什么要发展监狱企业?向什么方向发展监狱企业?怎样发展监狱企业?"这已成为监狱体制改革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本文 ...

  • 严查严惩"扭曲分子"破坏改革
  • 尹兴义 所谓"扭曲分子",指的是,把正确的政策变歪,并且曲意支配社会行为的人.这种人,在理论上表现为修正主义:在思想上,是机会主义:在行为上,搞偷梁换柱.他们将"歪行"伪装起来,貌似正确: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暗中使坏,变正为歪.为着一己私利,运用看是为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