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卷

初一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上下句填写。(30分)(1—10题每题2分;11—20题每题1分)

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李白) 2.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3. 月落乌啼霜满天, 。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4.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李商隐)

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6. ,西湖歌舞几时休。 ,只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7.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

9.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 。 , 。(曹操)

10.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

12. 己所不欲, 《论语》

13.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14. 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

15. 莫等闲, ,空悲切。(岳飞)

16. 路遥知马力, 。(《元曲·争报恩》)

17. 吾生也有涯, 。《庄子》

18.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

19.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 韩愈)

20. 海阔凭鱼跃, 。(古诗诗话)

二、根据理解填空。(20分 每题2分)

1.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 。”的优美诗句把江水浩淼平阔,轻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十则中,孔子还有两句与上述观点相似的表述,这两句是: , 。

3.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运用比喻来说明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的诗句是 , 。

4. 《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 , 。

5.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是:

, 。

6. 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

7. 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富有哲理的完整诗句 , 。

8. 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关于送别的完整诗句 , 。

9. 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关于思乡的完整诗句 , 。

10. 《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12分)

1. 下列“唐宋八大家”的人物中,( )与另三个不同朝。

A. 柳宗元 B.欧阳修 C.曾巩 D. 苏辙

2. “士别三日”是称赞( )的话。

A. 鲁肃 B.吕蒙 C.田猎 D.孙权

3. 下列成语中,( )是舍本逐末的意思。

A. 塞翁失马 B.歧路亡羊 C.买椟还珠 D.缘木求鱼

4.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A. 苏轼 B.王维 C.崔颢 D.孟浩然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 )的名言。

A. 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6. 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天下事”指的是( A )A. 恢复中原大业 B. 治国安邦 C. 抗击匈奴 D.光宗耀祖

7. 在我国词的历史上,有一种“易安体”,你知道这是谁创造的吗?( )

A. 柳永 B.周邦彦 C.李清照 D.范仲淹

8.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 )而小天下。”

A. 黄山 B.泰山 C.嵩山 D.庐山

9. 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以下哪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美。( )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10. 下列诗句中没有描绘童趣的一项是( )

A.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路上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C.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C.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D.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 下面这首诗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A. 杨玉环 B.赵飞燕 C.王昭君 D.西施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每题1分)

1.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2.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 ....

3. 夸父逐日 逐日: ....

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 ....

5. 孤芳自赏 芳: ..

五、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9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孟浩然与诗人 合称为“王孟”,这位诗人也有一首写重阳节风俗的诗,诗中表达了游子在节日里特别想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题目是 ,诗中流传最广、最引起人们共鸣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孟”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4分)

2. 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 ,对《过故人庄》的颔联作简短赏析。(3..

分)

3.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

请写出其中四个。(2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

与斐②论文及坡,公叹日:“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 ”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

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fěi) :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落 笔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1)类( ) (2)是( ) (3)夸( )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2分)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2分)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

格? (2分)

七、连线题 (4分)

下面成语的出处与哪些人物有关?请用线段把二者联系起来。

纸上谈兵 赵括

七步成诗 曹植

一字千金 吕不韦

负荆请罪 蔺相如

闻鸡起舞 祖逖

扑朔迷离 花木兰

围魏救赵 孙膑

望梅止渴 曹操

八、我问你答。(8分)

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3分)

2. 我国古代不同的年龄称谓不同:襁褓指不满周岁;豆蔻年华指 岁;桃李年华指 岁;而立之年指 岁;不惑之年指 岁;期颐之年指 岁(2分)

3.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你解释:

①“汗青”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②“汗青”中的“青”指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跟“汗”挂起钩来? __因为有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初一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上下句填写。(30分)(1—10题每题2分;11—20题每题1分)

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李白) 2.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3. 月落乌啼霜满天, 。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4.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李商隐)

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6. ,西湖歌舞几时休。 ,只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7.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

9.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 。 , 。(曹操)

10.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

12. 己所不欲, 《论语》

13.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14. 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

15. 莫等闲, ,空悲切。(岳飞)

16. 路遥知马力, 。(《元曲·争报恩》)

17. 吾生也有涯, 。《庄子》

18.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

19.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 韩愈)

20. 海阔凭鱼跃, 。(古诗诗话)

二、根据理解填空。(20分 每题2分)

1.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 。”的优美诗句把江水浩淼平阔,轻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十则中,孔子还有两句与上述观点相似的表述,这两句是: , 。

3.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运用比喻来说明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的诗句是 , 。

4. 《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 , 。

5.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是:

, 。

6. 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

7. 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富有哲理的完整诗句 , 。

8. 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关于送别的完整诗句 , 。

9. 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关于思乡的完整诗句 , 。

10. 《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12分)

1. 下列“唐宋八大家”的人物中,( )与另三个不同朝。

A. 柳宗元 B.欧阳修 C.曾巩 D. 苏辙

2. “士别三日”是称赞( )的话。

A. 鲁肃 B.吕蒙 C.田猎 D.孙权

3. 下列成语中,( )是舍本逐末的意思。

A. 塞翁失马 B.歧路亡羊 C.买椟还珠 D.缘木求鱼

4.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A. 苏轼 B.王维 C.崔颢 D.孟浩然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 )的名言。

A. 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6. 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天下事”指的是( A )A. 恢复中原大业 B. 治国安邦 C. 抗击匈奴 D.光宗耀祖

7. 在我国词的历史上,有一种“易安体”,你知道这是谁创造的吗?( )

A. 柳永 B.周邦彦 C.李清照 D.范仲淹

8.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 )而小天下。”

A. 黄山 B.泰山 C.嵩山 D.庐山

9. 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以下哪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美。( )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10. 下列诗句中没有描绘童趣的一项是( )

A.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路上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C.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C.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D.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 下面这首诗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A. 杨玉环 B.赵飞燕 C.王昭君 D.西施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每题1分)

1.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2.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 ....

3. 夸父逐日 逐日: ....

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 ....

5. 孤芳自赏 芳: ..

五、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9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孟浩然与诗人 合称为“王孟”,这位诗人也有一首写重阳节风俗的诗,诗中表达了游子在节日里特别想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题目是 ,诗中流传最广、最引起人们共鸣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孟”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4分)

2. 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 ,对《过故人庄》的颔联作简短赏析。(3..

分)

3.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

请写出其中四个。(2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

与斐②论文及坡,公叹日:“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 ”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

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fěi) :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落 笔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1)类( ) (2)是( ) (3)夸( )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2分)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2分)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

格? (2分)

七、连线题 (4分)

下面成语的出处与哪些人物有关?请用线段把二者联系起来。

纸上谈兵 赵括

七步成诗 曹植

一字千金 吕不韦

负荆请罪 蔺相如

闻鸡起舞 祖逖

扑朔迷离 花木兰

围魏救赵 孙膑

望梅止渴 曹操

八、我问你答。(8分)

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3分)

2. 我国古代不同的年龄称谓不同:襁褓指不满周岁;豆蔻年华指 岁;桃李年华指 岁;而立之年指 岁;不惑之年指 岁;期颐之年指 岁(2分)

3.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你解释:

①“汗青”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②“汗青”中的“青”指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跟“汗”挂起钩来? __因为有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相关内容

  •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景哈中学 王燕萍 一.试卷命题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作文.考试考查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试题内容立足基础,立足于教材,立足于我校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起来.考查的目标明确.合 ...

  • 初一语文试卷分析
  • 保定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调研考试 试卷分析 清苑镇中学 杨红娟 这份试卷由保定市教科所出题,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 ...

  • 初一语文备课组小结2篇
  • 我们初一语文组由九位教师组成,其中既有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有初登讲坛的新兵,加上其中几位领导,构成较为特殊,教学经验与能力差距较大。为尽量保证好总体教学质量,不致使差距过大,我们组做了一些相关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定计划,定目标。学期初,我们先定出本学期的总体教学计划与发展目标,以便在全学期中 ...

  • 2016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 2016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下面就本试卷的特点略加解说. 1.覆盖面广,考查到位 全套试题26个小题,出题范围覆盖字音.字形.病句的修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古诗文积累等,同时又涉及到了提取与加工信息.语言的理解.语言的赏析与运用以及品读关键性 ...

  • 初一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 初一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备课组长:王桂霞 2012-10-11 一.试卷的意义及构成 1.试卷的意义 此次月考是初一年级学生进入中学以来第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它不单是检测学生学段知识掌握情况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它引导着任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策略以及提优补差的方法,还有就是家长的期望以及学生自己走好中 ...

  •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2014-2015学年初一年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语文学科 分析人:初一语文备课组 年1月13日 2015 2014-2015学年初一年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基本特点 1.试卷整体紧扣课本内容,参照中考题型进行命题: 2.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 3.贴近学生生活,发挥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 ...

  •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就七年级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结构 本卷参照中考题型, 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积累与运用(字词检测.古诗 ...

  • 七下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 七下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考点明确,结构合理规范,内容科学严谨的试卷.试卷围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有利于导向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考查内容和题型的设计上,适当创设了新考点.新题型,体现了 "稳中求变.适度创新& ...

  • 2012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 2012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的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即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即考查课内,又考查 课外.难易适中,很有可比性,实用性.也很有功力,很受师生好评.是一份值 得圈点评鉴的好试题.也很值得广大教师深钻细研,反复品味,反复研究.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每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