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能专训(十)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一、选择题
1.(河北承德月考) 若点P 是两条异面直线l ,m 外的任意一点,则( )
A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平行
B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垂直
C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相交
D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异面
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异面直线的几何性质,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因为点P 是两条异面直线l ,m 外的任意一点,则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垂直,故选
B.
2.(2013·广东汕头一模) 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外一点,且P A ⊥平面ABCD ,则平面P AB 与平面PBC 、平面P AD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面P AB 与平面PBC 、平面P AD 都垂直
B .它们两两垂直
C .平面P AB 与平面PBC 垂直,与平面P AD 不垂直
D .平面P AB 与平面PBC 、平面P AD 都不垂直
A 思路点拨:∵ DA ⊥AB ,DA ⊥P A ,AB ∩P A =A ,
∴ DA ⊥平面P AB ,又DA ⊂平面P AD ,∴ 平面P AD ⊥平面P AB ,同理可证平面P AB ⊥平面PBC . 把四棱锥P -ABCD 放在长方体中,并把平面PBC 补全为平面PBCD 1,把平面P AD 补全为平面P ADD 1,易知∠CD 1D 即为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CD 1D =∠APB ,∴ ∠CD 1D <90°,故平面P AD 与平面PBC 不垂直.
3.设α,β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l ⊂α,则“l ⊥β”是“α⊥β”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依题意,由l ⊥β,l ⊂α可以推出α⊥β;反过来,由α⊥β,l ⊂α不能推出l ⊥β. 因此“l ⊥β”是“α⊥β”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4.(2013·吉林普通中学摸底) 若m ,n 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m ,n 都平行于平面α,则m ,n 一定不是相交直线
B .若m ,n 都垂直于平面α,则m ,n 一定是平行直线
C .已知α,β互相垂直,m ,n 互相垂直,若m ⊥α,则n ⊥β
D .m ,n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互相垂直,则m ,n 互相垂直
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线面的平行及垂直关系.在A 中:因为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平行,相交,异面,故A 为假命题;在B 中:因为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故B 为真命
题;在C 中:n 可以平行于β,也可以在β内,也可以与β相交,故C 为假命题;在D 中,m ,n 也可以不互相垂直,故D 为假命题.故选
B.
5.(2013·浙江余姚中学质检)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长为2的线段MN 的一个端点M 在棱DD 1上运动,另一端点N 在正方形ABCD 内运动,则MN 的中点的轨迹的面积为( )
πA .4π B .2π C .π 2
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如图可知,端点N 在正方形ABCD 内运动,连接点N 与点D ,由ND ,DM ,MN 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设P 为NM 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度为斜边的一半可得,不论△MDN 如何变
化,点P 到点D 的距离始终等于1. 故点P 的轨迹是一个以D 为中心,
1π半径为1的球的82.
技巧点拨:探求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要善于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到平面上,再联合运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解析几何等知识去求解,实现立体几何到解析几何的过渡.
6.(2013·辽宁沈阳二中期中考试) 如图是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其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P A ,PD 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异面直线;②直线BE 与直线AF 是异面直线;③直线EF ∥平面PBC ;④平面BCE ⊥平面P AD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C .①④ B .②③ D .②④
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画出几何体的图形,如图,由题意可知,①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异面直线,不正确,因为E ,F 分别是P A 与PD 的中点,可知EF ∥AD ,所以EF ∥BC ,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共面直线;②直线BE 与直线AF 是异面直线,满足异面直线的定义,正确;③直线EF ∥平面PBC ,由E ,F 是P A 与PD 的中点,可知EF ∥AD ,所以EF ∥BC ,因为EF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判断是正确的;④由题中条件不能判定平面BCE ⊥平面P AD ,故④不正确.故选B.
技巧点拨:翻折问题常见的是把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翻折起来,然后考查立体几何的常见问题:垂直、角度、距离、应用等问题.此类问题考查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维能力,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该问题时,不仅要知道空间立体几何的有关概念,还要注意到在翻折的过程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
二、填空题
7.(2013·山西大学附中期中测试) 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四边形CEFB 为正方形,平面ABCD ⊥平面CEFB ,CE =1,∠AED =30°,则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
45° 解题思路:因为BC ∥AD ,所以∠EAD 就是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因为平面ABCD ⊥平面CEFB ,且EC ⊥CD ,所以EC ⊥平面ABCD .
在Rt △ECD 中,EC =1,CD =1,故ED =1+1=2.
AD 在△AED 中,∠AED =30°,AD =1,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ED
ED sin ∠AED ED 2sin 30°2=sin ∠EAD =2. AD 1sin ∠EAD
又因为∠EAD ∈(0°,90°) ,所以∠EAD =45°.
故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为45°.
8.(2013·广东惠州调研) 给出命题:
①异面直线是指空间中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
②两异面直线a ,b ,如果a 平行于平面α,那么b 不平行于平面α;
③两异面直线a ,b ,如果a ⊥平面α,那么b 不垂直于平面α; ④两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不可能是两条平行直线.
上述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①③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知:异面直线是指空间中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故命题①为真命题;两条异面直线可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故命题②为假命题;若b ⊥α,则a ∥b ,即a ,b 共面,这与a ,b 为异面直线矛盾,故命题③为真命题;④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可以是:两条平行直线、两条相交直线、一点一直线,故命题④为假命题.
9.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A 1⊥平面ABC ,D 是A 1C 1的中点,则直线AD 与平面B 1DC 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为________.
45 解题思路:不妨设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x 轴⊥AB ,则C (0,0,0)
⎛31⎫ ⎪, A (3,-1,0) ,B 1(3,1,2) ,D ,22⎭⎝2
31⎫→则CD = ,-2⎪, 2⎭⎝2→=(3,1,2) . CB 1
→=0,⎧n ·CD 设平面B 1DC 的法向量为n =(x ,y, 1) ,由⎨→=0,⎩n ·CB 1
解得n =(3,1,1) .
⎛⎫1→又∵ DA = ,-2⎪, 2⎝2⎭
→,n 〉|=4. ∴ sin θ=|cos〈DA 5
三、解答题
10.(北京海淀期中) 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AB =4,AD =22,CD =2,P A ⊥平面ABCD ,P A =4.
(1)设平面P AB ∩平面PCD =m ,求证:CD ∥m ;
(2)求证:BD ⊥平面P AC .
解析:证明:(1)因为AB ∥CD ,CD ⊄平面P AB ,
AB ⊂平面P AB ,所以CD ∥平面P AB .
因为CD ⊂平面PCD ,平面P AB ∩平面PCD =m ,
所以CD ∥m
.
(2)因为AP ⊥平面ABCD ,AB ⊥AD ,所以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 (4,0,0),P (0,0,4),D (0,2,0) ,C 2,0) .
→=(-4,22,0) ,AC →=2,0) ,AP →=(0,0,4), 所以BD
→ ·→=(-4) ×2+2×22+0×0=0, 所以BD AC
→·→=(-4) ×0+22×0+0×4=0. BD AP
所以BD ⊥AC ,BD ⊥AP .
因为AP ∩AC =A ,AC ⊂平面P AC ,P A ⊂平面P AC ,
所以BD ⊥平面P AC
.
11.(山西适应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P A ⊥平面ABCD ,P A =AB ,M ,N 分别是线段PB ,AC 上的动点,且不与端点重合,PM =AN .
(1)求证:MN ∥平面P AD ;
(2)当MN 的长最小时,求二面角A -MN -B 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过M ,N 分别作BA 的平行线,交P A ,AD 于E ,F 两点,连接EF ,设PM =AN =a .
因为ME ∥AB ,NF ∥AB ,
所以ME ∥NF ,
NF AN 在△ADC 中,因为CD AC ,
AN ·CD 2所以NF =AC =2,
ME PM 在△P AB AB =PB
PM ·AB 22所以ME =PB 2,所以ME =NF =2a ,
所以,四边形MEF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 ∥EF .
又因为EF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
所以MN ∥平面P AD .
(2)由(1),知MN =EF ,在Rt △EAF 中,设AF =x ,
则可求得EA =1-x .
1所以MN 2=EF 2=AF 2+EA 2=x 2+(1-x ) 2≥2
1当且仅当x =2M ,N 分别为PB ,AC 的中点.
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
1⎫⎛1⎛11⎫
坐标系A -xyz ,则A (0,0,0),M 2,0,2,N 2,20⎪,B (1,0,0), ⎝⎭⎝⎭
1⎫→⎛11⎛1⎫→ 所以AM =20,2,AN =22,0⎪,
⎝
⎭
⎝
⎭⎭
1⎫→⎛11⎫⎛1→ ⎪-0,BM =22,BN =-22,0.
⎝
⎭
⎝
设平面AMN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 →=0,⎧m ·AM
则⎨
→=0,⎩m ·AN
11⎧⎪2x +2z =0,
即⎨11⎪⎩2x +2y =0.
因此可取m =(1,-1,-1) . 设平面BMN 的法向量为n , →=0,⎧n ·BM
则⎨
→=0,⎩n ·BN
可取n =(1,1,1).
1m·n 所以cos 〈m ,n 〉==-3
|m ||n |1
故二面角A -MN -B 的余弦值为-3
.
图1
12.(2013·北京西城区第二次模拟) 如图1,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M 为侧棱PD 上一点.该四棱锥的俯视图和侧(左) 视图如图2所示.
图2
(1)证明:BC ⊥平面PBD ; (2)证明:AM ∥平面PBC ;
3
(3)线段CD 上是否存在点N ,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若存在,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点N ,并求CN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解法一:(1)证明:由俯视图可得BD =2,BC =23,CD =4,则BD 2+BC 2=CD 2,
所以BC ⊥BD .
又因为PD ⊥平面ABCD , 所以BC ⊥PD , 又因为PD ∩BD =D , 所以BC ⊥平面PBD .
(2)证明:取PC 上一点Q ,使PQ ∶PC =1∶4,连接MQ ,BQ . 由侧(左) 视图知PM ∶PD =1∶4, 1所以MQ ∥CD ,MQ =4CD .
在△BCD 中,易得∠CDB =60°,所以∠ADB =30°.
又BD =2,所以AB =1,AD 3.
1
又因为AB ∥CD ,AB =4CD ,所以AB ∥MQ ,AB =MQ , 所以四边形ABQ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M ∥BQ . 因为AM ⊄平面PBC ,BQ ⊂平面PBC , 所以直线AM ∥平面PBC .
3
(3)线段CD 上存在点N ,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由PD ⊥平面ABCD ,DA ⊥DC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所以D (0,0,0),A (3,0,0) ,B 3,1,0) ,C (0,4,0),M (0,0,3). 设N (0,t, 0) ,其中0≤t ≤4,
→=(-3,0,3) ,BN →=(-3,t -1,0) . 所以AM
3要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 →·→||AM BN 34,
→→|AM ||BN |
|3|3
, 423+(t -1)解得t =0或2,均适合0≤t ≤4.
故点N 位于点D 处,此时CN =4;或点N 位于CD 的中点处,3此时CN =2,有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
解法二:(1)证明:由PD ⊥平面ABCD ,DA ⊥DC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在△BCD 中,易得∠CDB =60°,所以∠ADB =30°. 因为BD =2,所以AB =1,AD 3.
由俯视图和侧(左) 视图可得D (0,0,0),A 3,0,0) ,B (3,1,0) ,C (0,4,0),M (0,0,3),P (0,0,4),
→=(-3,3,0) ,DB →=(3,1,0) . 所以BC
→·→3×3+3×1+0×0=0, 因为BC DB 所以BC ⊥BD .
因为PD ⊥平面ABCD ,所以BC ⊥PD , 又因为PD ∩BD =D , 所以BC ⊥平面PBD .
→=0,⎧n ·PC
(2)证明: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有⎨
→=0. ⎩n ·BC →=(-3,3,0) ,PC →=(0,4,-4) , 因为BC
⎧⎪4y -4z =0,
所以⎨取y =1,得n =(,1,1) .
⎪-3x +3y =0. ⎩
→=(-3,0,3) , 因为AM
→·所以AM n 3·(-3) +1·0+1·3=0.
因为AM ⊄平面PBC ,所以直线AM ∥平面PBC .
3(3)线段CD 上存在点N ,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设N (0,t, 0) ,其中0≤t ≤4,
→=(-3,0,3) ,BN →=(-3,t -1,0) . 所以AM
3要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 →·→||AM BN 34,
→||BN →||AM |3|3,
23+(t -1)4解得t =0或2,均适合0≤t ≤4.
故点N 位于点D 处,此时CN =4;或点N 位于CD 的中点处,3
此时CN =2,有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
13.(2013·山东东营一模)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AD ∥BC ,AD =6,BC =4,AB =2,点E ,F 分别在BC ,AD 上,且E 为BC 的中点,EF ∥AB . 现将四边形ABEF 沿EF 折起,使二面角A
-EF -D 等于60°
.
(1)设P 为AD 的中点,求证:CP ∥平面ABEF ; (2)求直线AF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证明:取AF 的中点Q ,连接QE ,QP , 1
则QP 綊2. 又DF =4,EC =2,且DF ∥EC , 所以PQ 綊EC ,即四边形PQEC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P ∥QE . 又QE ⊂平面ABEF ,CP ⊄平面ABEF , 故CP ∥平面ABEF .
(2)由题知折叠后仍有EF ⊥AF ,EF ⊥FD ,则EF ⊥平面AFD .
∴ ∠AFD 为二面角A -EF -D 的一个平面角, 即∠AFD =60°.
过A 作AO ⊥FD 于O ,又AO ⊥EF , ∴ AO ⊥平面CDFE .
作OG ∥EF 交EC 于G ,则OG ⊥FD ,AO ⊥OG ,
分别以OG ,OD ,OA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在Rt △AOF 中,AF =2,∠AFO =60°,则FO =1,OA =3, ∴ F (0,-1,0) ,A (0,03) ,D (0,3,0),C (2,1,0).
→=(0,-1,-3) ,AD →=(0,3,-3) ,CD →=(-2,2,0) , ∴ AF
设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
⎧⎪3y -3z =0,⎨ ⎪-2x +2y =0. ⎩
→=0,⎧n ·AD
n =(x ,y ,z ) ,则⎨
→=0,⎩n ·CD
即
令z =3,得y =1,x =1,∴ n =(1,13) . |-1-3|2→则|cos〈n ,AF 〉|==55,
5
2
∴ 直线AF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
提能专训(十)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一、选择题
1.(河北承德月考) 若点P 是两条异面直线l ,m 外的任意一点,则( )
A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平行
B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垂直
C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相交
D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异面
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异面直线的几何性质,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因为点P 是两条异面直线l ,m 外的任意一点,则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垂直,故选
B.
2.(2013·广东汕头一模) 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外一点,且P A ⊥平面ABCD ,则平面P AB 与平面PBC 、平面P AD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面P AB 与平面PBC 、平面P AD 都垂直
B .它们两两垂直
C .平面P AB 与平面PBC 垂直,与平面P AD 不垂直
D .平面P AB 与平面PBC 、平面P AD 都不垂直
A 思路点拨:∵ DA ⊥AB ,DA ⊥P A ,AB ∩P A =A ,
∴ DA ⊥平面P AB ,又DA ⊂平面P AD ,∴ 平面P AD ⊥平面P AB ,同理可证平面P AB ⊥平面PBC . 把四棱锥P -ABCD 放在长方体中,并把平面PBC 补全为平面PBCD 1,把平面P AD 补全为平面P ADD 1,易知∠CD 1D 即为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CD 1D =∠APB ,∴ ∠CD 1D <90°,故平面P AD 与平面PBC 不垂直.
3.设α,β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l ⊂α,则“l ⊥β”是“α⊥β”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依题意,由l ⊥β,l ⊂α可以推出α⊥β;反过来,由α⊥β,l ⊂α不能推出l ⊥β. 因此“l ⊥β”是“α⊥β”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4.(2013·吉林普通中学摸底) 若m ,n 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m ,n 都平行于平面α,则m ,n 一定不是相交直线
B .若m ,n 都垂直于平面α,则m ,n 一定是平行直线
C .已知α,β互相垂直,m ,n 互相垂直,若m ⊥α,则n ⊥β
D .m ,n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互相垂直,则m ,n 互相垂直
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线面的平行及垂直关系.在A 中:因为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平行,相交,异面,故A 为假命题;在B 中:因为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故B 为真命
题;在C 中:n 可以平行于β,也可以在β内,也可以与β相交,故C 为假命题;在D 中,m ,n 也可以不互相垂直,故D 为假命题.故选
B.
5.(2013·浙江余姚中学质检)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长为2的线段MN 的一个端点M 在棱DD 1上运动,另一端点N 在正方形ABCD 内运动,则MN 的中点的轨迹的面积为( )
πA .4π B .2π C .π 2
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如图可知,端点N 在正方形ABCD 内运动,连接点N 与点D ,由ND ,DM ,MN 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设P 为NM 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度为斜边的一半可得,不论△MDN 如何变
化,点P 到点D 的距离始终等于1. 故点P 的轨迹是一个以D 为中心,
1π半径为1的球的82.
技巧点拨:探求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要善于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到平面上,再联合运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解析几何等知识去求解,实现立体几何到解析几何的过渡.
6.(2013·辽宁沈阳二中期中考试) 如图是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其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P A ,PD 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异面直线;②直线BE 与直线AF 是异面直线;③直线EF ∥平面PBC ;④平面BCE ⊥平面P AD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C .①④ B .②③ D .②④
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画出几何体的图形,如图,由题意可知,①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异面直线,不正确,因为E ,F 分别是P A 与PD 的中点,可知EF ∥AD ,所以EF ∥BC ,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共面直线;②直线BE 与直线AF 是异面直线,满足异面直线的定义,正确;③直线EF ∥平面PBC ,由E ,F 是P A 与PD 的中点,可知EF ∥AD ,所以EF ∥BC ,因为EF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判断是正确的;④由题中条件不能判定平面BCE ⊥平面P AD ,故④不正确.故选B.
技巧点拨:翻折问题常见的是把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翻折起来,然后考查立体几何的常见问题:垂直、角度、距离、应用等问题.此类问题考查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维能力,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该问题时,不仅要知道空间立体几何的有关概念,还要注意到在翻折的过程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
二、填空题
7.(2013·山西大学附中期中测试) 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四边形CEFB 为正方形,平面ABCD ⊥平面CEFB ,CE =1,∠AED =30°,则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
45° 解题思路:因为BC ∥AD ,所以∠EAD 就是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因为平面ABCD ⊥平面CEFB ,且EC ⊥CD ,所以EC ⊥平面ABCD .
在Rt △ECD 中,EC =1,CD =1,故ED =1+1=2.
AD 在△AED 中,∠AED =30°,AD =1,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ED
ED sin ∠AED ED 2sin 30°2=sin ∠EAD =2. AD 1sin ∠EAD
又因为∠EAD ∈(0°,90°) ,所以∠EAD =45°.
故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为45°.
8.(2013·广东惠州调研) 给出命题:
①异面直线是指空间中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
②两异面直线a ,b ,如果a 平行于平面α,那么b 不平行于平面α;
③两异面直线a ,b ,如果a ⊥平面α,那么b 不垂直于平面α; ④两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不可能是两条平行直线.
上述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①③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知:异面直线是指空间中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故命题①为真命题;两条异面直线可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故命题②为假命题;若b ⊥α,则a ∥b ,即a ,b 共面,这与a ,b 为异面直线矛盾,故命题③为真命题;④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可以是:两条平行直线、两条相交直线、一点一直线,故命题④为假命题.
9.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A 1⊥平面ABC ,D 是A 1C 1的中点,则直线AD 与平面B 1DC 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为________.
45 解题思路:不妨设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x 轴⊥AB ,则C (0,0,0)
⎛31⎫ ⎪, A (3,-1,0) ,B 1(3,1,2) ,D ,22⎭⎝2
31⎫→则CD = ,-2⎪, 2⎭⎝2→=(3,1,2) . CB 1
→=0,⎧n ·CD 设平面B 1DC 的法向量为n =(x ,y, 1) ,由⎨→=0,⎩n ·CB 1
解得n =(3,1,1) .
⎛⎫1→又∵ DA = ,-2⎪, 2⎝2⎭
→,n 〉|=4. ∴ sin θ=|cos〈DA 5
三、解答题
10.(北京海淀期中) 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AB =4,AD =22,CD =2,P A ⊥平面ABCD ,P A =4.
(1)设平面P AB ∩平面PCD =m ,求证:CD ∥m ;
(2)求证:BD ⊥平面P AC .
解析:证明:(1)因为AB ∥CD ,CD ⊄平面P AB ,
AB ⊂平面P AB ,所以CD ∥平面P AB .
因为CD ⊂平面PCD ,平面P AB ∩平面PCD =m ,
所以CD ∥m
.
(2)因为AP ⊥平面ABCD ,AB ⊥AD ,所以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 (4,0,0),P (0,0,4),D (0,2,0) ,C 2,0) .
→=(-4,22,0) ,AC →=2,0) ,AP →=(0,0,4), 所以BD
→ ·→=(-4) ×2+2×22+0×0=0, 所以BD AC
→·→=(-4) ×0+22×0+0×4=0. BD AP
所以BD ⊥AC ,BD ⊥AP .
因为AP ∩AC =A ,AC ⊂平面P AC ,P A ⊂平面P AC ,
所以BD ⊥平面P AC
.
11.(山西适应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P A ⊥平面ABCD ,P A =AB ,M ,N 分别是线段PB ,AC 上的动点,且不与端点重合,PM =AN .
(1)求证:MN ∥平面P AD ;
(2)当MN 的长最小时,求二面角A -MN -B 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过M ,N 分别作BA 的平行线,交P A ,AD 于E ,F 两点,连接EF ,设PM =AN =a .
因为ME ∥AB ,NF ∥AB ,
所以ME ∥NF ,
NF AN 在△ADC 中,因为CD AC ,
AN ·CD 2所以NF =AC =2,
ME PM 在△P AB AB =PB
PM ·AB 22所以ME =PB 2,所以ME =NF =2a ,
所以,四边形MEF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 ∥EF .
又因为EF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
所以MN ∥平面P AD .
(2)由(1),知MN =EF ,在Rt △EAF 中,设AF =x ,
则可求得EA =1-x .
1所以MN 2=EF 2=AF 2+EA 2=x 2+(1-x ) 2≥2
1当且仅当x =2M ,N 分别为PB ,AC 的中点.
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
1⎫⎛1⎛11⎫
坐标系A -xyz ,则A (0,0,0),M 2,0,2,N 2,20⎪,B (1,0,0), ⎝⎭⎝⎭
1⎫→⎛11⎛1⎫→ 所以AM =20,2,AN =22,0⎪,
⎝
⎭
⎝
⎭⎭
1⎫→⎛11⎫⎛1→ ⎪-0,BM =22,BN =-22,0.
⎝
⎭
⎝
设平面AMN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 →=0,⎧m ·AM
则⎨
→=0,⎩m ·AN
11⎧⎪2x +2z =0,
即⎨11⎪⎩2x +2y =0.
因此可取m =(1,-1,-1) . 设平面BMN 的法向量为n , →=0,⎧n ·BM
则⎨
→=0,⎩n ·BN
可取n =(1,1,1).
1m·n 所以cos 〈m ,n 〉==-3
|m ||n |1
故二面角A -MN -B 的余弦值为-3
.
图1
12.(2013·北京西城区第二次模拟) 如图1,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M 为侧棱PD 上一点.该四棱锥的俯视图和侧(左) 视图如图2所示.
图2
(1)证明:BC ⊥平面PBD ; (2)证明:AM ∥平面PBC ;
3
(3)线段CD 上是否存在点N ,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若存在,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点N ,并求CN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解法一:(1)证明:由俯视图可得BD =2,BC =23,CD =4,则BD 2+BC 2=CD 2,
所以BC ⊥BD .
又因为PD ⊥平面ABCD , 所以BC ⊥PD , 又因为PD ∩BD =D , 所以BC ⊥平面PBD .
(2)证明:取PC 上一点Q ,使PQ ∶PC =1∶4,连接MQ ,BQ . 由侧(左) 视图知PM ∶PD =1∶4, 1所以MQ ∥CD ,MQ =4CD .
在△BCD 中,易得∠CDB =60°,所以∠ADB =30°.
又BD =2,所以AB =1,AD 3.
1
又因为AB ∥CD ,AB =4CD ,所以AB ∥MQ ,AB =MQ , 所以四边形ABQ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M ∥BQ . 因为AM ⊄平面PBC ,BQ ⊂平面PBC , 所以直线AM ∥平面PBC .
3
(3)线段CD 上存在点N ,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由PD ⊥平面ABCD ,DA ⊥DC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所以D (0,0,0),A (3,0,0) ,B 3,1,0) ,C (0,4,0),M (0,0,3). 设N (0,t, 0) ,其中0≤t ≤4,
→=(-3,0,3) ,BN →=(-3,t -1,0) . 所以AM
3要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 →·→||AM BN 34,
→→|AM ||BN |
|3|3
, 423+(t -1)解得t =0或2,均适合0≤t ≤4.
故点N 位于点D 处,此时CN =4;或点N 位于CD 的中点处,3此时CN =2,有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
解法二:(1)证明:由PD ⊥平面ABCD ,DA ⊥DC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在△BCD 中,易得∠CDB =60°,所以∠ADB =30°. 因为BD =2,所以AB =1,AD 3.
由俯视图和侧(左) 视图可得D (0,0,0),A 3,0,0) ,B (3,1,0) ,C (0,4,0),M (0,0,3),P (0,0,4),
→=(-3,3,0) ,DB →=(3,1,0) . 所以BC
→·→3×3+3×1+0×0=0, 因为BC DB 所以BC ⊥BD .
因为PD ⊥平面ABCD ,所以BC ⊥PD , 又因为PD ∩BD =D , 所以BC ⊥平面PBD .
→=0,⎧n ·PC
(2)证明: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有⎨
→=0. ⎩n ·BC →=(-3,3,0) ,PC →=(0,4,-4) , 因为BC
⎧⎪4y -4z =0,
所以⎨取y =1,得n =(,1,1) .
⎪-3x +3y =0. ⎩
→=(-3,0,3) , 因为AM
→·所以AM n 3·(-3) +1·0+1·3=0.
因为AM ⊄平面PBC ,所以直线AM ∥平面PBC .
3(3)线段CD 上存在点N ,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设N (0,t, 0) ,其中0≤t ≤4,
→=(-3,0,3) ,BN →=(-3,t -1,0) . 所以AM
3要使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 →·→||AM BN 34,
→||BN →||AM |3|3,
23+(t -1)4解得t =0或2,均适合0≤t ≤4.
故点N 位于点D 处,此时CN =4;或点N 位于CD 的中点处,3
此时CN =2,有AM 与B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
13.(2013·山东东营一模)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AD ∥BC ,AD =6,BC =4,AB =2,点E ,F 分别在BC ,AD 上,且E 为BC 的中点,EF ∥AB . 现将四边形ABEF 沿EF 折起,使二面角A
-EF -D 等于60°
.
(1)设P 为AD 的中点,求证:CP ∥平面ABEF ; (2)求直线AF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证明:取AF 的中点Q ,连接QE ,QP , 1
则QP 綊2. 又DF =4,EC =2,且DF ∥EC , 所以PQ 綊EC ,即四边形PQEC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P ∥QE . 又QE ⊂平面ABEF ,CP ⊄平面ABEF , 故CP ∥平面ABEF .
(2)由题知折叠后仍有EF ⊥AF ,EF ⊥FD ,则EF ⊥平面AFD .
∴ ∠AFD 为二面角A -EF -D 的一个平面角, 即∠AFD =60°.
过A 作AO ⊥FD 于O ,又AO ⊥EF , ∴ AO ⊥平面CDFE .
作OG ∥EF 交EC 于G ,则OG ⊥FD ,AO ⊥OG ,
分别以OG ,OD ,OA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在Rt △AOF 中,AF =2,∠AFO =60°,则FO =1,OA =3, ∴ F (0,-1,0) ,A (0,03) ,D (0,3,0),C (2,1,0).
→=(0,-1,-3) ,AD →=(0,3,-3) ,CD →=(-2,2,0) , ∴ AF
设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
⎧⎪3y -3z =0,⎨ ⎪-2x +2y =0. ⎩
→=0,⎧n ·AD
n =(x ,y ,z ) ,则⎨
→=0,⎩n ·CD
即
令z =3,得y =1,x =1,∴ n =(1,13) . |-1-3|2→则|cos〈n ,AF 〉|==55,
5
2
∴ 直线AF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