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摘要:留置导尿管术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上极为广泛。但它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不恰当的导尿护理可能导致泌尿感染、尿道损伤、膀胱痉挛、膀胱结石等并发症。今年来,护理界对尿管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行大量研究。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临床常见的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术侵入性操作之一。若护理操作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愈后,甚至危及生命。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对留置导尿的认识,加强导尿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并发症、护理措施

1导尿管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氢乙烯制成的管道。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因为在导尿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膀胱、尿道粘膜的损伤及细菌入侵。如果细菌入侵,将很快扩散至整个泌尿系统,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因此,必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导尿。

2留置导尿术

2.1 定义及目的

留置导尿书是指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的方法。留置导尿管术用于抢救为重、休克病人时,能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以观察病情变化。盆腔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导尿管,引流出尿液,以保持盆腔空虚,避免术中误伤。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及冲洗,还可以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尿失禁、昏迷、会阴或肛门附近有伤口不宜自行排尿者,留置导尿管可引流尿液,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为尿失禁病人行膀胱功能的训练。

2.2 注意事项

双腔气囊导管固定应注意膨胀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内口,以避免压迫膀胱壁使粘膜损伤。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每日定时更换、排空引流袋并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跟换周期。病人离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袋及导尿管,引流袋不能高于膀胱,以防止尿液逆流。如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ml 以上,勤变换卧位,通过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的发生)。注意倾听病人的诉说,并经常观察尿液,每周查一次尿常规。若发生尿液浑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训练膀胱功能,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阻断引流,一般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意义和护理方法,使其充分认识预防泌尿感染的重要性。

3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

3.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霍红旭报告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病例占[1]

20.8%~31.7%,其中37.3%~56.0%为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在留置尿管的人群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13%~30%。经过多因素分析,导致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4点,分别是:长期留置导尿、女性病人尿路太短、未全身使用抗生素、尿导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

由于女性尿道太短,一般认为留置导尿女性比男性发生菌尿率高,但许芬报告男性患者高于女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男性患者导尿难度大于女性,插管的角度掌握不好而刺激擦伤尿道粘膜,破坏其自然地防御感染屏障,为细菌的侵入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提示操作者应熟悉男性尿道的3个生理狭窄和角度,操作切记粗暴,严格无菌操作,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或前列腺肥大者最好请专科指导操作。 [2]

3.2 尿道损伤

留置导尿引起的尿道粘膜损伤、尿道出血,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有:病人自身因素,护士操作熟练程度及护士的责任心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也应从上述方面入手,加强预防措施

加强护士责任心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扩大护理基础知识面,了解必要生理解剖、心理学、行为学等内容,了解易导致尿道出血的有关疾病,学习选择尿管及操作技巧,明确留置导尿管中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做好预见性护理,减少盲从性。

导尿前要了解病人性别、年龄、有无泌尿及血液等系统疾病,是否需长期置管。于士荣报告的3例使用双气囊尿管意外,均为水囊置入因素损伤尿道,因此他建议如下规定,一是气囊内注水量常规固定下来;二是记录气囊水量,形成制度;三是操作认真并懂原理会操作。

尿管易选择表面光滑,一般男性12~20号,女性14~22号,初次留置导尿管不宜选择过粗尿管,过粗及反复插管易使尿道粘膜机械损伤、水肿、出血造成尿道瘢痕,引起尿道狭窄。插管前要充分润滑。 [4][3]

3.3 膀胱功能损伤

临床上出现拔除尿管后尿失禁、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再次发生尿储留等异常情况。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当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需留置导尿管是,临床采用定时放尿和开放引流放尿方法。但上述方法违背了正常排尿模式,特别是开放引流放尿,使本应简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于肾脏产生尿相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膀胱呈空虚状态,逐渐适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起主动排尿意识。而间断定时放尿,不能因人而宜掌握膀胱充盈速度及排尿间隔时间,若膀胱内尿液少时放尿不足以引起尿意,尿液随压力差作用流出,患者难以产生排尿感觉,不能充分保护和训练膀胱的功能。若由于补液中利尿等治疗需要,尿液过多时放尿不及时会造成不良后果。 [5]

3.4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

留置导尿管表面的晶体易导致尿路感染,拔管时还易损伤尿道引起血尿,而尿管表面结晶的形成与留置尿管时间和留置导尿管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长期导尿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导管的包壳亦随着导尿时间延长增多,而细菌及代谢产物、宿主尿路某些蛋白质及尿盐共同构成了包裹导尿管及隐藏细菌的膜性结构。从而导致尿管阻塞,结石形成,而抗生素又无法突破这种生物膜杀死其

内的细菌。 [6]

4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

保持良好功能,预防尿道损伤:嘱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勿脱出,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出。对烦躁病人约束固定好四肢,预防病人强行拔管,使膨大的气囊强行拔出,致尿道粘膜撕裂出血。更换集尿袋时,避免用力牵拉导管,观察尿管是否扭曲、受压、移位或插入过深过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防止逆行感染的措施: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受压,防止尿液返流。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1~2次,以减轻尿道口粘膜损伤和水肿及预防感染。尿管长期留置时,每日更换集尿袋1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2周或一个月)。

保持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部位的清洁。观察尿量及颜色,若尿色深或混浊,应加量饮水并及时送尿标本检查,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ml 以上,以达到膀胱自净作用;卧床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使尿液尽量排出;若有尿盐沉渣或血块,可用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液或3%硼酸溶液低压冲洗。一般一周内不主张冲洗膀胱。感染病人可根据医嘱用药液冲洗,每日2~4次。

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

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由于机械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引起粘膜损伤。因此,应增加营养及给予抗菌药物,给病人安慰,减轻留置导尿管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和不适,亦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尿管第一天持续开放,以后改为4小时或病人有尿意时开放一次。

拔管及预防拔管后尿储留:留置导尿影响膀胱蓄尿功能,且可发生过敏反应;文献报道,长期接触乳胶制品,过敏者达34%,所以应尽早拔管,一般留置1~3天,小儿最长7天. 拔管应在患者精神和体力较好的晨间。拔管后2~3小时内督促和协助病人排尿一次,以后每2小时排尿1次,尤其当天值夜班的护士应督促排尿;对排尿困难或排尿频繁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同时进行会阴部肌肉收缩锻炼,增加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膀胱容量。

尿管脱出护理:应立即检查脱出原因,若球囊完好脱出,检查尿道有无渗血损伤,若发现球囊破裂且不完整,立即查找,若未发现应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必要时重新留置尿管。 参考文献

[1]霍红旭,蔡文清. 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及其防治.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8,13(9):384

[2]许芬,李乐华. 留置导尿发生部位细菌污染和外阴消毒效果的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6.6

(1):39

[3]周秋风, 暴黎晴. 加强临床教育以预防留置导尿者尿道出血. 中华护理杂志.1998.13(10):596

[4]于士荣.3例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引的意外.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24

[5]唐瑶。双腔气囊导尿管致男性尿道粘膜反复出血1例。实用护理杂志。19955(3):40

[6]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常。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68

致谢

在这个正值毕业的季节,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建辉老师。我的毕业论文是在张建辉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三年的专科生涯中,无论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各个方面,导师和同学们给了我很多的照顾,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深深的影响了我,这些必将是我以后

人生道路上的一笔重大财富。在此,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远方的父母,他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的今天。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以及我的亲人,是他们与我携手同行,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

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摘要:留置导尿管术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上极为广泛。但它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不恰当的导尿护理可能导致泌尿感染、尿道损伤、膀胱痉挛、膀胱结石等并发症。今年来,护理界对尿管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行大量研究。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临床常见的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术侵入性操作之一。若护理操作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愈后,甚至危及生命。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对留置导尿的认识,加强导尿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并发症、护理措施

1导尿管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氢乙烯制成的管道。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因为在导尿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膀胱、尿道粘膜的损伤及细菌入侵。如果细菌入侵,将很快扩散至整个泌尿系统,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因此,必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导尿。

2留置导尿术

2.1 定义及目的

留置导尿书是指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的方法。留置导尿管术用于抢救为重、休克病人时,能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以观察病情变化。盆腔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导尿管,引流出尿液,以保持盆腔空虚,避免术中误伤。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及冲洗,还可以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尿失禁、昏迷、会阴或肛门附近有伤口不宜自行排尿者,留置导尿管可引流尿液,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为尿失禁病人行膀胱功能的训练。

2.2 注意事项

双腔气囊导管固定应注意膨胀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内口,以避免压迫膀胱壁使粘膜损伤。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每日定时更换、排空引流袋并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跟换周期。病人离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袋及导尿管,引流袋不能高于膀胱,以防止尿液逆流。如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ml 以上,勤变换卧位,通过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的发生)。注意倾听病人的诉说,并经常观察尿液,每周查一次尿常规。若发生尿液浑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训练膀胱功能,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阻断引流,一般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意义和护理方法,使其充分认识预防泌尿感染的重要性。

3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

3.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霍红旭报告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病例占[1]

20.8%~31.7%,其中37.3%~56.0%为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在留置尿管的人群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13%~30%。经过多因素分析,导致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4点,分别是:长期留置导尿、女性病人尿路太短、未全身使用抗生素、尿导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

由于女性尿道太短,一般认为留置导尿女性比男性发生菌尿率高,但许芬报告男性患者高于女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男性患者导尿难度大于女性,插管的角度掌握不好而刺激擦伤尿道粘膜,破坏其自然地防御感染屏障,为细菌的侵入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提示操作者应熟悉男性尿道的3个生理狭窄和角度,操作切记粗暴,严格无菌操作,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或前列腺肥大者最好请专科指导操作。 [2]

3.2 尿道损伤

留置导尿引起的尿道粘膜损伤、尿道出血,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有:病人自身因素,护士操作熟练程度及护士的责任心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也应从上述方面入手,加强预防措施

加强护士责任心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扩大护理基础知识面,了解必要生理解剖、心理学、行为学等内容,了解易导致尿道出血的有关疾病,学习选择尿管及操作技巧,明确留置导尿管中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做好预见性护理,减少盲从性。

导尿前要了解病人性别、年龄、有无泌尿及血液等系统疾病,是否需长期置管。于士荣报告的3例使用双气囊尿管意外,均为水囊置入因素损伤尿道,因此他建议如下规定,一是气囊内注水量常规固定下来;二是记录气囊水量,形成制度;三是操作认真并懂原理会操作。

尿管易选择表面光滑,一般男性12~20号,女性14~22号,初次留置导尿管不宜选择过粗尿管,过粗及反复插管易使尿道粘膜机械损伤、水肿、出血造成尿道瘢痕,引起尿道狭窄。插管前要充分润滑。 [4][3]

3.3 膀胱功能损伤

临床上出现拔除尿管后尿失禁、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再次发生尿储留等异常情况。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当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需留置导尿管是,临床采用定时放尿和开放引流放尿方法。但上述方法违背了正常排尿模式,特别是开放引流放尿,使本应简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于肾脏产生尿相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膀胱呈空虚状态,逐渐适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起主动排尿意识。而间断定时放尿,不能因人而宜掌握膀胱充盈速度及排尿间隔时间,若膀胱内尿液少时放尿不足以引起尿意,尿液随压力差作用流出,患者难以产生排尿感觉,不能充分保护和训练膀胱的功能。若由于补液中利尿等治疗需要,尿液过多时放尿不及时会造成不良后果。 [5]

3.4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

留置导尿管表面的晶体易导致尿路感染,拔管时还易损伤尿道引起血尿,而尿管表面结晶的形成与留置尿管时间和留置导尿管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长期导尿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导管的包壳亦随着导尿时间延长增多,而细菌及代谢产物、宿主尿路某些蛋白质及尿盐共同构成了包裹导尿管及隐藏细菌的膜性结构。从而导致尿管阻塞,结石形成,而抗生素又无法突破这种生物膜杀死其

内的细菌。 [6]

4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

保持良好功能,预防尿道损伤:嘱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勿脱出,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出。对烦躁病人约束固定好四肢,预防病人强行拔管,使膨大的气囊强行拔出,致尿道粘膜撕裂出血。更换集尿袋时,避免用力牵拉导管,观察尿管是否扭曲、受压、移位或插入过深过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防止逆行感染的措施: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受压,防止尿液返流。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1~2次,以减轻尿道口粘膜损伤和水肿及预防感染。尿管长期留置时,每日更换集尿袋1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2周或一个月)。

保持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部位的清洁。观察尿量及颜色,若尿色深或混浊,应加量饮水并及时送尿标本检查,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ml 以上,以达到膀胱自净作用;卧床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使尿液尽量排出;若有尿盐沉渣或血块,可用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液或3%硼酸溶液低压冲洗。一般一周内不主张冲洗膀胱。感染病人可根据医嘱用药液冲洗,每日2~4次。

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

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由于机械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引起粘膜损伤。因此,应增加营养及给予抗菌药物,给病人安慰,减轻留置导尿管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和不适,亦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尿管第一天持续开放,以后改为4小时或病人有尿意时开放一次。

拔管及预防拔管后尿储留:留置导尿影响膀胱蓄尿功能,且可发生过敏反应;文献报道,长期接触乳胶制品,过敏者达34%,所以应尽早拔管,一般留置1~3天,小儿最长7天. 拔管应在患者精神和体力较好的晨间。拔管后2~3小时内督促和协助病人排尿一次,以后每2小时排尿1次,尤其当天值夜班的护士应督促排尿;对排尿困难或排尿频繁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同时进行会阴部肌肉收缩锻炼,增加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膀胱容量。

尿管脱出护理:应立即检查脱出原因,若球囊完好脱出,检查尿道有无渗血损伤,若发现球囊破裂且不完整,立即查找,若未发现应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必要时重新留置尿管。 参考文献

[1]霍红旭,蔡文清. 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及其防治.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8,13(9):384

[2]许芬,李乐华. 留置导尿发生部位细菌污染和外阴消毒效果的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6.6

(1):39

[3]周秋风, 暴黎晴. 加强临床教育以预防留置导尿者尿道出血. 中华护理杂志.1998.13(10):596

[4]于士荣.3例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引的意外.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24

[5]唐瑶。双腔气囊导尿管致男性尿道粘膜反复出血1例。实用护理杂志。19955(3):40

[6]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常。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68

致谢

在这个正值毕业的季节,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建辉老师。我的毕业论文是在张建辉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三年的专科生涯中,无论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各个方面,导师和同学们给了我很多的照顾,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深深的影响了我,这些必将是我以后

人生道路上的一笔重大财富。在此,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远方的父母,他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的今天。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以及我的亲人,是他们与我携手同行,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


相关内容

  • 高位截瘫病人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措施
  • [摘 要]高位截瘫,医学上一般指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是一种严重创伤,患者不能自行排尿,因此预防泌尿系感染成为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尿管的护理.卫生的护理.自律性膀胱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为其后期功能恢复与重建创造条件[1]. [关键词]高位截瘫:泌尿系感染: ...

  • 留置导尿管放置位置的方法
  •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3期(上半月版) ·131· 留置导尿管放置位置的方法探讨 周爱红 梁梅兰张桂珍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3.075 留置导尿管的固定位置不妥可导致多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患者生理心理也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1] ...

  • 神经内科患者长期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 神经内科患者长期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分 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陈建芸戴兴珍陈宏珍 神经内科疾病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常采取留置导尿用于解除尿潴留.充溢性尿失禁及记录出入 ...

  • 品管圈与护理
  • 第36卷第1期 ・124・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1V01.362014 2014年1月 January 时控制.当患者发生抽搐等情况要及时使用硫酸镁解痉. 降压,及时控制抽搐,同时配合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降低.膝反射减弱.尿量减少等镁中毒反应.如有异常要及时停 ...

  • ICU患者留置导尿的常见问题及护理
  • [摘要] 通过对387例ICU患者留置导尿的观察,总结常见问题,提出护理对策,降低重症患者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率,提高导尿成功率. [关键词] 重症患者:留置导尿:护理 ICU患者留置导尿,是治疗排尿困难及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虽然大部分护士都会运用导尿术,但常因操作不熟练或导尿管选择不正确,造成置管困难 ...

  • 前列腺增生的护理常规
  • 前列腺增生护理常规 (一)定义 前列腺增生症(BPH),旧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子常见疾病之一,为前列腺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发病原因与人体内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平衡失调有关.病变起源于后尿道黏膜下的中叶或侧叶的腺组织.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织,形成混合性圆球状结节,以两侧叶和中叶增生为明显,突入膀胱或尿道内, ...

  • 长期留置导尿管
  • 1 留置导尿管的相关知识 1.1 明确导尿目的 在任何情况下,实施导尿必须有具体的导尿目的:(1)对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患者确保尿路畅通;(2)预防尿液逆流引起的上行感染;(3)尿路的检查与治疗; (4)预防尿液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伤和感染.如外阴部皮肤损伤.褥疮等. 1.2 尿管的选择 用美国产16号 ...

  • 各种引流管拔管指征
  • [精华资料]各种引流管拔管指征 2014-03-14 医学生 1.胃管 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每种手术时间不一样,胃部手术大约3-7天. 2.尿管 术后能下床自行排尿,先要进行膀胱括约肌的训练,扎住尿管后有需要小便的感觉.有些会阴部.直肠或泌尿系手术根据个人情况. 3.腹腔负压球 术后7-10天左右 ...

  • ICU护理计划
  • 专科护理: 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防病人躁动时拔管. 2.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 严密观察瞳孔神志变化及肢体活动, 面色变化. 5. 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畅,注意引流液量.色.质. 6. 加强生活及皮肤护理. 呼吸系统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