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虽然是现实中的“小”学科,但是,地理课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使其见闻广博;还能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使其聪明睿智;更能让学生感悟自然的美丽和奇妙,使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笔者在十余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和近十年教研工作中,意识到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得愉快,学生也学得轻松,达到一种双赢的目的。那么,笔者心中理想的地理课堂是什么样的呢?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和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习的氛围浓厚起来,使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地理新课程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个课题就是“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全班同学可以分组合作,通过测量、记录、观察等,分析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当然,小组合作学习要让人人都有话语权,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有探索的欲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合作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从而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在课堂结构的每个环节,有引人入胜的开篇、跌宕起伏的过程、扣人心弦的提问、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灵巧跳跃的活动、明晰实用的版图、精辟概括的小结以及拓展延伸的结尾,它们就像跳动的音符,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优美乐章。这样的好课就像一缕春风,能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放松,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 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少但教学产出(教学所得)高的教学。如何获得高效课堂?我想,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外,还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开课堂的视野,拓展课程的时空,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获得高效课堂。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学习再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高效课堂。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巧妙利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手段 学习地理还应该考虑利用各种评价手段来激起学生情感中积极因素,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课堂参与意识。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给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到地理大有学头,让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能够学好。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每个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地理。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宽松、和谐的课堂形成的关键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沟通无障碍,感情交流就会变得很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展露无遗。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关爱 在课堂上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对于违纪的学生,我们可以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呢?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说教。“差生”不“差”情,“差生”需要“情”,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以情感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践行,培养美好情怀,发展其健康个性。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沉浸在教师的关爱之中,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在和谐的气氛中努力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一节理想的课,不在于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师生能够共同唤醒各自的潜能。让我们走进学生,关注学生,欣赏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发展个性、自主创新的宽松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闪现人文精神的火花,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责任编辑:曾维平
地理虽然是现实中的“小”学科,但是,地理课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使其见闻广博;还能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使其聪明睿智;更能让学生感悟自然的美丽和奇妙,使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笔者在十余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和近十年教研工作中,意识到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得愉快,学生也学得轻松,达到一种双赢的目的。那么,笔者心中理想的地理课堂是什么样的呢?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和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习的氛围浓厚起来,使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地理新课程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个课题就是“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全班同学可以分组合作,通过测量、记录、观察等,分析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当然,小组合作学习要让人人都有话语权,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有探索的欲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合作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从而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在课堂结构的每个环节,有引人入胜的开篇、跌宕起伏的过程、扣人心弦的提问、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灵巧跳跃的活动、明晰实用的版图、精辟概括的小结以及拓展延伸的结尾,它们就像跳动的音符,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优美乐章。这样的好课就像一缕春风,能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放松,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 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少但教学产出(教学所得)高的教学。如何获得高效课堂?我想,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外,还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开课堂的视野,拓展课程的时空,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获得高效课堂。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学习再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高效课堂。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巧妙利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手段 学习地理还应该考虑利用各种评价手段来激起学生情感中积极因素,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课堂参与意识。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给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到地理大有学头,让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能够学好。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每个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地理。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宽松、和谐的课堂形成的关键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沟通无障碍,感情交流就会变得很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展露无遗。 理想的地理课堂应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关爱 在课堂上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对于违纪的学生,我们可以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呢?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说教。“差生”不“差”情,“差生”需要“情”,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以情感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践行,培养美好情怀,发展其健康个性。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沉浸在教师的关爱之中,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在和谐的气氛中努力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一节理想的课,不在于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师生能够共同唤醒各自的潜能。让我们走进学生,关注学生,欣赏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发展个性、自主创新的宽松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闪现人文精神的火花,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