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学案(六)
学习知识要点
(1)能绘出二分二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
(2)绘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解释地球上四季、五带的划分及形成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与前一节课同为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中应加强绘图能力的训练,建立平面图与立体图的对照识别,切实理解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
学习思路: [问题] :
1、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范围? 0/
2326N
9 23 00
23026/S
12 22
2、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与两分两至的关系?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6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冬至日:12月22日
3、什么是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周期:365天5时48分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问题] :
1、 请大家看书并结合21页的三个图,这三个图中,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
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3、二至日呢?
4、赤道上呢?
投 影 片 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 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
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机器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于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总 结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
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在一天中, 太阳高度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问题】在地球上哪些地区会出现正午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
在下图中描出直射点及所在纬线。
太阳光
【活动】根据所画地球公转图,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填出下表内容。
【问题】地球绕日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南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变化有何规律?南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极昼极夜变化的情况如何?地球上哪“两天一地”的昼夜等长?
【活动】在前面地球公转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画出夜半球,然后观察
图中A 、B 、C 、D 四个位置上的地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总结规律填写在下
【思考】地球上各地为什么会出现昼夜长短变化?假如地球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呈垂直关系,地球上各纬度昼夜长短会怎样?为什么?
【活动】要求同学阅读教材P22面“四季的划分”一段及插图。
【问题】①我国古代、西方国家和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划分四季,哪个更接近天文四季?哪个更具实际意义?为什么?②24节气是怎样划分的?划分24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总结】五带是依据有无太阳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划分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结果。反映太阳辐射总量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
区递减的规律,是以后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分异规律的基础。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课 时教学过程
新课导言板 书提 问 学生回答讲 述板 书提 问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使学生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了解四季
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仪 投影片 地图册 讲述法 画图演示法 1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地方时和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范围?
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与两分两至的关系? 3什么是回归年? 正因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因
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请大家看书并结合21页的三个图,这三个图中,太阳直射在
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3二至日呢? 4赤道上呢?
投 影 片 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 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
总 结过 渡板 书提 问 学生回答讲 述 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机器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于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
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下面我们来讲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请大家看书22页,并结合地图册13页,思考下列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故: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故: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
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
最小值。
过 渡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
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板 书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提 问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问题: 1季节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
学生回答
讲 述 板书设计 1 2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传统划分四季:
我国: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次年)
西方国家: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次年) 实际划分:3 4 5、6 7 8、9 10 11、12 1 2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 夜长短的变化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纬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的分布 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
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传统划分四季:
我国: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次年)
西方国家: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次年) 实际划分:3 4 5、6 7 8、9 10 11、12 1 2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学案(六)
学习知识要点
(1)能绘出二分二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
(2)绘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解释地球上四季、五带的划分及形成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与前一节课同为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中应加强绘图能力的训练,建立平面图与立体图的对照识别,切实理解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
学习思路: [问题] :
1、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范围? 0/
2326N
9 23 00
23026/S
12 22
2、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与两分两至的关系?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6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冬至日:12月22日
3、什么是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周期:365天5时48分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问题] :
1、 请大家看书并结合21页的三个图,这三个图中,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
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3、二至日呢?
4、赤道上呢?
投 影 片 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 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
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机器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于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总 结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
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在一天中, 太阳高度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问题】在地球上哪些地区会出现正午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
在下图中描出直射点及所在纬线。
太阳光
【活动】根据所画地球公转图,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填出下表内容。
【问题】地球绕日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南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变化有何规律?南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极昼极夜变化的情况如何?地球上哪“两天一地”的昼夜等长?
【活动】在前面地球公转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画出夜半球,然后观察
图中A 、B 、C 、D 四个位置上的地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总结规律填写在下
【思考】地球上各地为什么会出现昼夜长短变化?假如地球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呈垂直关系,地球上各纬度昼夜长短会怎样?为什么?
【活动】要求同学阅读教材P22面“四季的划分”一段及插图。
【问题】①我国古代、西方国家和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划分四季,哪个更接近天文四季?哪个更具实际意义?为什么?②24节气是怎样划分的?划分24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总结】五带是依据有无太阳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划分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结果。反映太阳辐射总量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
区递减的规律,是以后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分异规律的基础。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课 时教学过程
新课导言板 书提 问 学生回答讲 述板 书提 问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使学生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了解四季
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仪 投影片 地图册 讲述法 画图演示法 1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地方时和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范围?
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与两分两至的关系? 3什么是回归年? 正因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因
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请大家看书并结合21页的三个图,这三个图中,太阳直射在
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3二至日呢? 4赤道上呢?
投 影 片 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 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
总 结过 渡板 书提 问 学生回答讲 述 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机器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于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
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下面我们来讲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请大家看书22页,并结合地图册13页,思考下列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故: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故: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
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
最小值。
过 渡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
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板 书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提 问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问题: 1季节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
学生回答
讲 述 板书设计 1 2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传统划分四季:
我国: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次年)
西方国家: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次年) 实际划分:3 4 5、6 7 8、9 10 11、12 1 2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 夜长短的变化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纬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的分布 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
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传统划分四季:
我国: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次年)
西方国家: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次年) 实际划分:3 4 5、6 7 8、9 10 11、12 1 2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