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门乡卫生院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切实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和落实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增强儿童对
疾病的抵抗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
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现制定我乡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继
续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坚持
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努力奋斗。
二、工作任务、目标
1.建卡、建证及接种率指标:2015年所有出生儿童、流动儿童、返乡儿童均应
建卡、建证,建卡、建证率均达100%,儿童建卡、建证人数不得低于总人口数的10‰
/每村,4岁以内儿童卡、证合格率和吻合率均达100%,并将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信
息录入“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各年龄组儿童的疫苗接种卡、证、
册及信息录入相符率要达到100%。继续保持免疫规划内疫苗单苗合格接种率达95%
以上,全程合格接种率达90%以上和百白破加强合格率达95%以上的指标;卫生院接
生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必须达100%。
2.麻风、麻腮、流脑、流脑A+C、乙脑、甲肝等疫苗的接种:2008年实施扩大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以来,各村必须高度重视麻风、麻腮风、流脑、乙脑、甲肝
等疫苗的规范接种工作,按免疫程序切实提高儿童各苗接种率。且规范登记接种卡、
证、薄,逐月向卫生院递交“预防接种登记薄”,免疫规划科工作人员及时录入“国
家接种信息平台”。
3.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使用和管理:继续规范和完善县、乡、村三级
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冷链设备档案,规范冷链设
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摆放,进一步完善疫苗注射、稀释液、冷藏包、冰排领发、
回收、销毁记录,疫苗必须以剂次为单位规范登记,做到账物相符,每天早晚及时
如实记录温度,报损疫苗须报批且规范填写报损单。
4.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发病指标:2015年,继续巩固消灭脊灰所取得的成果,
确保无白喉和脊灰病例,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1/十万以下,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
的发病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状态,同时加大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麻疹、乙肝、甲
肝、流脑、乙脑和肺结核的发病,遏制各疾病蔓延。
5.加强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监测:继续加强AFP、麻疹、新破、流脑、乙脑等
疾病的监测,AFP病例报告率达1/十万以上,AFP病例及时调查率、个案完整率、双
份合格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和60天随访率均应达100%。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发病
率达2/十万以上,对发现的每一例麻疹、风疹、流脑、乙脑、甲肝病例及疑似病例
均及时报告,24小时调查率和合格血液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均应达100%。对每
一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或疑似病例均做到及时报告及时调查,调查及时率和个案完
整率达100%。每旬对所辖范围内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及时监测,并报送报表至疾
控中心,及时监测率和报送及时率均达100%。
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对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要立即开展调
查处置和上报工作,收集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资料,积极开展个案调查。认真收
集辖区内所发生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并按要求及时填写AEFI报告卡并按时上报。
附件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治疗组
7.示范门诊建设和定点接种工作:按上级业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接
种率和接种成功率,预防接种门诊和定点接种点按要求规范开设,必须实行每月(或
每周)接种,每次应种儿童通知率达100%,接种儿童体检率、体检登记率、每名儿
童每次接种时接种单使用率和填写完整率均应达100%。
8.麻疹控制项目: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好2015年度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证工
作,对新入学、入托儿童查验证率达100%,补证和全程补种率均达100%。
9.计划外接种: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为有效降低疫
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控制其暴发流行。我院对所辖范围内村级计划外疫苗的督
查不得少于3次。
10.免疫规划的宣传:按照要求认真开展2015年“4.25”计免宣传日的宣传工
作,规范乡村两级宣传标语,全年宣传免疫规划的专刊不少于4期。乡镇所在地永
久性宣传免疫规划标语不少于3条,各村卫生室和接种点永久性宣传免疫规划标语
不少于1条。
11.儿童摸底和查漏补种工作: 2015年组织辖区内村医开展0—6岁儿童的摸底
和查漏补种工作全年不少于2次,及时完善漏种儿童的补种工作。
12.接种卡、接种证的清理核对、剔卡、补卡工作:2015年组织辖区内村医开展
卡、证清理、核对、剔卡、补卡工作不少于2次。
13.接种率调查:以村为单位每季度开展0-4岁20名儿童的接种率调查,全年
不少于4次。
14.量化考核:全年至少对所辖范围内的各行政村的免疫规划工作量化考核4次。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免疫规划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必领高度重视免疫
规划工作,建立健全防保组织,扎实工作,切实提高接种率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为我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人力资源环境。
2.强化内部管理,落实防保工作专人负责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防保组长
亲自抓,专职防保人员认真负责。强化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实行免疫
规划工作完成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制度,加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的规范化管理,每
半年对所辖范围内的村医及村卫生室实行量化考核,对工作确实不负责和考核不达
标的村医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工作的开展。
附件2:六门乡卫生院免疫规划人员
3.加强业务培训:每月组织院内防保组开展免疫规划等业务学习不少于一次,
每年组织所辖范围内村医开展培训不得少于3次,且至少有2次免疫规划规范管理
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主免疫规划工作和免疫规划规范
管理,以及乙肝项目、冷链管理、麻疹控制项目、安全注射、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
监测、资料管理、定点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等,每次培训后应进行考试,
从而有效提高我地各疾控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4.例会:每两月一次定时召集所辖范围内的村医召开例会,总结上月工作,提
出存在问题,村医相互互动并及时发现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安排下月工作。在召开
例会时,各村应同时与卫生院防保组核对相关资料,同时应有通知、签到册和规范
的例会记录。
5.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督导:卫生院实行包村制,制定详细的包村方案,对所辖
范围内的所有行政村,每3月至少开展一次免疫规划工作督导,全年不得少于4次,
督导工作必须落到实处,不能弄虚作假,对督导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解决,
督导时至少有3次开展1岁组和2岁组各5名调查儿童的建卡、建证及接种率调查,
完善督导记录、有接种率调查表、接种率汇总表和总结。
6.按照上级的要求继续开展好冷链运转工作:已开设定点接种的接种点(门诊)
实行按月或按周接种,未开展定点接种的实行按单月接种,接种前村卫生室必须认
真开展运转前的培训、疫苗、接种物资和急救药品的准备,运转时卫生院必须派人
对所辖范围内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督导和确保疫苗按时运送到位,每次运转完成后
应对所辖范围内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7.制定0——6岁儿童摸底和查漏补种工作方案,每年对辖区内开展2次0——6
岁儿童的摸底和查漏补种工作:对未建卡、建证和接种的儿童,及时补建卡、建证,
对按要求未完成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补种。
8.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使用及管理工作:我院要切
实规范的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管理,必须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建立专帐。
冰箱、冰柜、疫苗、注射器、稀释液的摆放要符合要求,每日上、下午必须规范如
实记录温度,做到疫苗收发专苗专册且以剂次为单位登记,账苗相符;冷藏包、冰
排、注射器发放应有专册记录及回收记录;稀释液应有发放记录;接种用的注射器
材使用后统一集中交到卫生院销毁并做登记。
9.继续按要求开展好AFP、麻疹、新破、流脑、乙脑病例的监测:我院应对辖区
内的所有村医及个体医每年至少开展4次AFP、麻疹、新破病例的监测。
10.免疫规划宣传:卫生院所在地应有宣传免疫规划的固定标语和专刊,各接种
点必须有宣传免疫规划的标语和专刊,同时应留图片备查。在“4·25”计划免疫宣
传日,必须制定宣传计划,上街设点宣传,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等多
种形式开展宣传,从而有效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知识的认知度。
11.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的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本乡的入学、入托查验
接种证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和副反应监测小组,制定补种计划。
12.计划外疫苗接种工作:要利用有限资源,继续稳步推进计划外疫苗接种工作,
规范所辖范围内的购苗渠道,强化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全年对所辖范围内村
医、个体医开展4次以上的计划外疫苗接种的专项督导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未
规范采购的疫苗实行没收、处罚等措施。对所有计划外疫苗必须规范完善领发记录,
接种时必须作好体检工作和接种体检登记。
13.示范门诊建设和定点接种工作:〈1〉示范门诊建设:必须建立规范化门诊,
确保预防接种门诊或点每月定时定点接种。〈2〉接种设施: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门
诊或点的设施,创建更多的规范化门诊和定点接种点,同时扩大定点接种的覆盖范
围,进一步提高人口覆盖率。〈3〉冷链、疫苗及器材管理:定点接种冷链、疫苗、
接种器材的管理必须符合要求,按要求规范摆放,做好温度记录和收发记录。〈4〉
规范性开展工作:所有接种人员必须持接种上岗证上岗,进一步规范定点接种点各
项工作,严格按照通知→体检→接种→观察的程序进行,对所有应种儿童应通知到
位,如未使用通知书的必须电话通知并作好记录,规范登记体检登记本,规范使用
接种单,每名儿童均应严格体检,接种完成后,儿童应观察30分钟。每次接种工作
结束后,整理工作相关记录,同时对上次通知未参加接种的儿童应查找原因,以便
再次通知接种、切实提高接种率工作。
14.接种率调查:制定接种率调查工作方案,以行政村为单位每半年开展0-4岁
20名儿童的接种率调查一次,且调查时1岁组和2岁组均不少于5名,每次调查结
束后,应对调查儿童进行接种率判定,完成接种率汇总表和工作总结,对未接种和
接种率达不到要求的要查找原因,并进行补种。
15.漏卡率调查:防保组每月30日前逢赶集天上街调查0--4岁儿童10名,每
年龄组不少于2名,对调查中发现未建卡、建证和未接种儿童应及时通知所属地村
医及时建卡、建证和规范补种。
16.免规资料管理:〈1〉卡、证管理:各村进一步完善卡、证登记,做到卡证必
须吻合,填写规范,整洁,每月卫生室与卫生院必须核对一次,做到卡证及接种信
息统一,同时每半年至少对辖区内进行一次接种卡、证的检查和整理,及时补卡、
剔卡和消卡,剔出的接种卡由卫生院另行妥善保管,同时做好记录。〈2〉报表:不
断加强业务指导,使村级接种报表符合逻辑,乡级免疫规划报表必须通过村级汇总
上报,且符合要求,杜绝弄虚作假,各类报表收集时,收集人员必须严格审查,做
到按时上报、不迟报、漏报和错报,村级每月28号前报送卫生院,卫生院每月5号
报送到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3〉、档案管理:卫生院及卫生室落实专人管理,建
立建全档案管理制度,于次年元月20前完成上一年的档案装订,档案资料必须分年
度,分类装订和存放。
四、考核和奖惩
免疫规划经费与免疫规划工作挂钩,工作多少,得多少,加奖惩,不服从安排
和工作不负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六门乡卫生院
2015年1月8日
附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治疗组
组 长: 丁 斌 六门乡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 王 军 六门乡卫生院副院长
陈 坤 六门乡卫生院工会主席
成 员: 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各医务工作者
李 平: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治疗收集
附件2:六门乡卫生院免疫规划人员
六门乡卫生院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切实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和落实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增强儿童对
疾病的抵抗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
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现制定我乡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继
续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坚持
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努力奋斗。
二、工作任务、目标
1.建卡、建证及接种率指标:2015年所有出生儿童、流动儿童、返乡儿童均应
建卡、建证,建卡、建证率均达100%,儿童建卡、建证人数不得低于总人口数的10‰
/每村,4岁以内儿童卡、证合格率和吻合率均达100%,并将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信
息录入“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各年龄组儿童的疫苗接种卡、证、
册及信息录入相符率要达到100%。继续保持免疫规划内疫苗单苗合格接种率达95%
以上,全程合格接种率达90%以上和百白破加强合格率达95%以上的指标;卫生院接
生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必须达100%。
2.麻风、麻腮、流脑、流脑A+C、乙脑、甲肝等疫苗的接种:2008年实施扩大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以来,各村必须高度重视麻风、麻腮风、流脑、乙脑、甲肝
等疫苗的规范接种工作,按免疫程序切实提高儿童各苗接种率。且规范登记接种卡、
证、薄,逐月向卫生院递交“预防接种登记薄”,免疫规划科工作人员及时录入“国
家接种信息平台”。
3.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使用和管理:继续规范和完善县、乡、村三级
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冷链设备档案,规范冷链设
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摆放,进一步完善疫苗注射、稀释液、冷藏包、冰排领发、
回收、销毁记录,疫苗必须以剂次为单位规范登记,做到账物相符,每天早晚及时
如实记录温度,报损疫苗须报批且规范填写报损单。
4.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发病指标:2015年,继续巩固消灭脊灰所取得的成果,
确保无白喉和脊灰病例,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1/十万以下,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
的发病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状态,同时加大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麻疹、乙肝、甲
肝、流脑、乙脑和肺结核的发病,遏制各疾病蔓延。
5.加强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监测:继续加强AFP、麻疹、新破、流脑、乙脑等
疾病的监测,AFP病例报告率达1/十万以上,AFP病例及时调查率、个案完整率、双
份合格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和60天随访率均应达100%。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发病
率达2/十万以上,对发现的每一例麻疹、风疹、流脑、乙脑、甲肝病例及疑似病例
均及时报告,24小时调查率和合格血液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均应达100%。对每
一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或疑似病例均做到及时报告及时调查,调查及时率和个案完
整率达100%。每旬对所辖范围内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及时监测,并报送报表至疾
控中心,及时监测率和报送及时率均达100%。
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对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要立即开展调
查处置和上报工作,收集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资料,积极开展个案调查。认真收
集辖区内所发生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并按要求及时填写AEFI报告卡并按时上报。
附件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治疗组
7.示范门诊建设和定点接种工作:按上级业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接
种率和接种成功率,预防接种门诊和定点接种点按要求规范开设,必须实行每月(或
每周)接种,每次应种儿童通知率达100%,接种儿童体检率、体检登记率、每名儿
童每次接种时接种单使用率和填写完整率均应达100%。
8.麻疹控制项目: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好2015年度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证工
作,对新入学、入托儿童查验证率达100%,补证和全程补种率均达100%。
9.计划外接种: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为有效降低疫
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控制其暴发流行。我院对所辖范围内村级计划外疫苗的督
查不得少于3次。
10.免疫规划的宣传:按照要求认真开展2015年“4.25”计免宣传日的宣传工
作,规范乡村两级宣传标语,全年宣传免疫规划的专刊不少于4期。乡镇所在地永
久性宣传免疫规划标语不少于3条,各村卫生室和接种点永久性宣传免疫规划标语
不少于1条。
11.儿童摸底和查漏补种工作: 2015年组织辖区内村医开展0—6岁儿童的摸底
和查漏补种工作全年不少于2次,及时完善漏种儿童的补种工作。
12.接种卡、接种证的清理核对、剔卡、补卡工作:2015年组织辖区内村医开展
卡、证清理、核对、剔卡、补卡工作不少于2次。
13.接种率调查:以村为单位每季度开展0-4岁20名儿童的接种率调查,全年
不少于4次。
14.量化考核:全年至少对所辖范围内的各行政村的免疫规划工作量化考核4次。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免疫规划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必领高度重视免疫
规划工作,建立健全防保组织,扎实工作,切实提高接种率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为我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人力资源环境。
2.强化内部管理,落实防保工作专人负责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防保组长
亲自抓,专职防保人员认真负责。强化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实行免疫
规划工作完成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制度,加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的规范化管理,每
半年对所辖范围内的村医及村卫生室实行量化考核,对工作确实不负责和考核不达
标的村医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工作的开展。
附件2:六门乡卫生院免疫规划人员
3.加强业务培训:每月组织院内防保组开展免疫规划等业务学习不少于一次,
每年组织所辖范围内村医开展培训不得少于3次,且至少有2次免疫规划规范管理
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主免疫规划工作和免疫规划规范
管理,以及乙肝项目、冷链管理、麻疹控制项目、安全注射、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
监测、资料管理、定点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等,每次培训后应进行考试,
从而有效提高我地各疾控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4.例会:每两月一次定时召集所辖范围内的村医召开例会,总结上月工作,提
出存在问题,村医相互互动并及时发现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安排下月工作。在召开
例会时,各村应同时与卫生院防保组核对相关资料,同时应有通知、签到册和规范
的例会记录。
5.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督导:卫生院实行包村制,制定详细的包村方案,对所辖
范围内的所有行政村,每3月至少开展一次免疫规划工作督导,全年不得少于4次,
督导工作必须落到实处,不能弄虚作假,对督导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解决,
督导时至少有3次开展1岁组和2岁组各5名调查儿童的建卡、建证及接种率调查,
完善督导记录、有接种率调查表、接种率汇总表和总结。
6.按照上级的要求继续开展好冷链运转工作:已开设定点接种的接种点(门诊)
实行按月或按周接种,未开展定点接种的实行按单月接种,接种前村卫生室必须认
真开展运转前的培训、疫苗、接种物资和急救药品的准备,运转时卫生院必须派人
对所辖范围内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督导和确保疫苗按时运送到位,每次运转完成后
应对所辖范围内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7.制定0——6岁儿童摸底和查漏补种工作方案,每年对辖区内开展2次0——6
岁儿童的摸底和查漏补种工作:对未建卡、建证和接种的儿童,及时补建卡、建证,
对按要求未完成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补种。
8.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的使用及管理工作:我院要切
实规范的冷链设备、疫苗及接种器材管理,必须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建立专帐。
冰箱、冰柜、疫苗、注射器、稀释液的摆放要符合要求,每日上、下午必须规范如
实记录温度,做到疫苗收发专苗专册且以剂次为单位登记,账苗相符;冷藏包、冰
排、注射器发放应有专册记录及回收记录;稀释液应有发放记录;接种用的注射器
材使用后统一集中交到卫生院销毁并做登记。
9.继续按要求开展好AFP、麻疹、新破、流脑、乙脑病例的监测:我院应对辖区
内的所有村医及个体医每年至少开展4次AFP、麻疹、新破病例的监测。
10.免疫规划宣传:卫生院所在地应有宣传免疫规划的固定标语和专刊,各接种
点必须有宣传免疫规划的标语和专刊,同时应留图片备查。在“4·25”计划免疫宣
传日,必须制定宣传计划,上街设点宣传,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等多
种形式开展宣传,从而有效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知识的认知度。
11.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的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本乡的入学、入托查验
接种证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和副反应监测小组,制定补种计划。
12.计划外疫苗接种工作:要利用有限资源,继续稳步推进计划外疫苗接种工作,
规范所辖范围内的购苗渠道,强化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全年对所辖范围内村
医、个体医开展4次以上的计划外疫苗接种的专项督导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未
规范采购的疫苗实行没收、处罚等措施。对所有计划外疫苗必须规范完善领发记录,
接种时必须作好体检工作和接种体检登记。
13.示范门诊建设和定点接种工作:〈1〉示范门诊建设:必须建立规范化门诊,
确保预防接种门诊或点每月定时定点接种。〈2〉接种设施: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门
诊或点的设施,创建更多的规范化门诊和定点接种点,同时扩大定点接种的覆盖范
围,进一步提高人口覆盖率。〈3〉冷链、疫苗及器材管理:定点接种冷链、疫苗、
接种器材的管理必须符合要求,按要求规范摆放,做好温度记录和收发记录。〈4〉
规范性开展工作:所有接种人员必须持接种上岗证上岗,进一步规范定点接种点各
项工作,严格按照通知→体检→接种→观察的程序进行,对所有应种儿童应通知到
位,如未使用通知书的必须电话通知并作好记录,规范登记体检登记本,规范使用
接种单,每名儿童均应严格体检,接种完成后,儿童应观察30分钟。每次接种工作
结束后,整理工作相关记录,同时对上次通知未参加接种的儿童应查找原因,以便
再次通知接种、切实提高接种率工作。
14.接种率调查:制定接种率调查工作方案,以行政村为单位每半年开展0-4岁
20名儿童的接种率调查一次,且调查时1岁组和2岁组均不少于5名,每次调查结
束后,应对调查儿童进行接种率判定,完成接种率汇总表和工作总结,对未接种和
接种率达不到要求的要查找原因,并进行补种。
15.漏卡率调查:防保组每月30日前逢赶集天上街调查0--4岁儿童10名,每
年龄组不少于2名,对调查中发现未建卡、建证和未接种儿童应及时通知所属地村
医及时建卡、建证和规范补种。
16.免规资料管理:〈1〉卡、证管理:各村进一步完善卡、证登记,做到卡证必
须吻合,填写规范,整洁,每月卫生室与卫生院必须核对一次,做到卡证及接种信
息统一,同时每半年至少对辖区内进行一次接种卡、证的检查和整理,及时补卡、
剔卡和消卡,剔出的接种卡由卫生院另行妥善保管,同时做好记录。〈2〉报表:不
断加强业务指导,使村级接种报表符合逻辑,乡级免疫规划报表必须通过村级汇总
上报,且符合要求,杜绝弄虚作假,各类报表收集时,收集人员必须严格审查,做
到按时上报、不迟报、漏报和错报,村级每月28号前报送卫生院,卫生院每月5号
报送到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3〉、档案管理:卫生院及卫生室落实专人管理,建
立建全档案管理制度,于次年元月20前完成上一年的档案装订,档案资料必须分年
度,分类装订和存放。
四、考核和奖惩
免疫规划经费与免疫规划工作挂钩,工作多少,得多少,加奖惩,不服从安排
和工作不负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六门乡卫生院
2015年1月8日
附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治疗组
组 长: 丁 斌 六门乡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 王 军 六门乡卫生院副院长
陈 坤 六门乡卫生院工会主席
成 员: 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各医务工作者
李 平: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治疗收集
附件2:六门乡卫生院免疫规划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