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之心肺复苏与野外急救

急救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两个目的]

1 了解最基础简单的急救知识(心肺脑复苏)

2 处理野外常见的意外情况(创伤/出血/溺水/高空坠落/烧烫伤/冻伤/高原病等)

[慨述]

1 心肺脑复苏:即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

2 早期复苏的重要性:心脏停搏4分钟内开始复苏效果好,有效复苏的时间虽然仅有分秒之差却显著影响复苏效果

[步骤]

1 初期复苏: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的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缺氧)

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有效的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1 迅速判断意识情况

2 呼救

3 放置于仰卧位

4 通畅气道(亨利斯手法)

5 判断有无呼吸,行人工呼吸

6 判断有无心跳,行心脏按压(体位、部位、*作方法、并发症、有效按压的指标、心前区捶击)

一 人工呼吸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a:以耳靠近病人的鼻和口,以听或感觉是否有气流(也可观察棉花或纸条) b:观察病人的胸廓是否有起伏

判断呼吸是否停止

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利用托下颌或将头部后仰可消除舌后缀引起的气道梗阻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或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二 心脏按压

外伤后如何止血

正常男性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女性约占7.5%。外伤时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0%,可出现头昏,乏力,颜面苍白,口干,四肢发冷,冷汗淋漓,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急剧下降以至测不到。失学量达到40%有生命危险,能迅速止血意义重大。

[分类]

外出血:血液从皮肤向体外流出

内出血: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静脉出血:颜色暗红,流出缓慢,呈持续性

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急,呈喷泉状或一汩汩涌出

毛细血管出血:颜色较鲜红,从整个创面渗出,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一般可自行凝固。

如受伤后无外出血,但有失血的表现或两者不成比例应警惕,应急送医院。

[方法]

1 指压法:适用于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出血的急救。用手指或掌把出血的血管上端(即出血的近心端)用力压向下面的骨骼,阻断血液来源以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不同的出血部位,应选择不同的指压点。

A 头顶及颞部出血: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压迫颞浅动脉。如双侧出血,可同时压迫双侧颞浅动脉

B 颜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凹陷处,将面动脉压于下颌骨上

C 头颈部出血:气管外侧,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前源,用拇指按压颈总动脉,余四指放于颈后部,把血管用力压于颈椎上。绝对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可能出现心脏骤停。

D 上臂下部,前臂及手出血:压迫上臂内侧肱动脉于肱骨上

E 手掌及手指出血:双拇指分别压迫腕横纹上内侧和外侧。自救时,可用健侧手握紧伤侧手腕

F 在腹股沟中下1/3处,将鼓动脉压在股骨上

H 足部出血:用双拇指分别压迫足中部近脚腕处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动脉

2 肢体抬高法:抬起并保持出血的肢体高于胸部。一般用于四肢远端的出血,一般不单独用。

3 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可用一米长的橡皮带或手帕、领带、长袜、丝巾等折叠成带状,宽度至少5厘米以上。先将伤肢抬高,然后将代用止血带缠绕在伤口近心端(先垫好衬垫)并用力勒紧只伤口无血,打结或用笔杆、筷子等插入其中,一提、二缚、三固定。每隔一小时(寒冷季节半小时)松开1——2分钟,以防肢体坏死。

骨折的现场处理

正确及时的固定是减轻疼痛、避免发生疼痛性休克,以及避免发生疼痛性休克,以及避免骨折断端因活动而可能造成血管、神经被刺伤,影响愈合,甚至由此造成肢体畸形或残废;也是防止再损伤或再感染,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开放性骨折

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部暴露皮肤之外。 1 检查神志情况,注意是否合并颅脑、胸腹腔内脏等损伤

2 检查伤口有无出血,即时止血(如骨端外露,应在起原位包扎,不应立即复位,以免被污染的骨端再污染深部的组织,应待送医院后处理 注意不要涂放任何药膏和药粉,以免给观察和清创带来困难)

闭合性骨折

须超关节固定,即先固定骨折的两个断端,然后固定上、下两个关节

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树枝、竹竿、木板、木棍、报纸卷、杂志、雨伞等,用棉花、衣服、帽子等作垫子,用腰带、皮带、背包带、绳索等作固定带,无物可取时,上肢可用布条将其悬吊并固定于下胸前,下肢可与健侧绑在一起。捆绑时,夹板和肢体之间要垫棉花、衣服等物,防止皮肤受压。四肢要露出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如出现苍白、发凉、麻木等应放松。

脊柱损伤

如搬运不当,尤其是搬头搬脚,可致脊髓损伤加重和神经断裂,以至肢体瘫痪

1 如伤者掉落的不平整,先有一个人托住伤员的颈后处,另一手按住伤员的髂前上棘,把伤员作为整体翻转至平卧位;然后由至少三人,一人负责扶住头部,一人托起胸部和腰部,另一人托起起双下肢。同时将伤员平托到木板上

2 头颈两侧可用沙袋固定,有条件最好上颈托,胸腰和两下肢均应用绷带打结固定

3 搬运时注意头在后,有利于观察

(附:颈托的制作

a 用杂志、厚的织物、报纸或任何有支撑作用的东西折成8—12厘米宽的长条

b 竟长条用三角巾、围巾等卷起

c 将颈圈围于颈部四周

d 将颈圈两宽松端拉向颈前,系紧)

踝、腕关节均可用报纸固定

标准急救箱

各种型号的绷带(包括三角形绷带)

安全别针

镊子

无菌冲洗液(生理盐水) 无菌敷料(单层及多层) 剪刀

创口贴或各种粘贴膏 盘子脱脂棉

抗组胺药

止痛药

高原急救药

地塞米松(针剂5mg/支) 西地兰(针剂0.4mg/支) 速尿(20mg/片) 硝酸甘油片

急救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两个目的]

1 了解最基础简单的急救知识(心肺脑复苏)

2 处理野外常见的意外情况(创伤/出血/溺水/高空坠落/烧烫伤/冻伤/高原病等)

[慨述]

1 心肺脑复苏:即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

2 早期复苏的重要性:心脏停搏4分钟内开始复苏效果好,有效复苏的时间虽然仅有分秒之差却显著影响复苏效果

[步骤]

1 初期复苏: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的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缺氧)

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有效的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1 迅速判断意识情况

2 呼救

3 放置于仰卧位

4 通畅气道(亨利斯手法)

5 判断有无呼吸,行人工呼吸

6 判断有无心跳,行心脏按压(体位、部位、*作方法、并发症、有效按压的指标、心前区捶击)

一 人工呼吸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a:以耳靠近病人的鼻和口,以听或感觉是否有气流(也可观察棉花或纸条) b:观察病人的胸廓是否有起伏

判断呼吸是否停止

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利用托下颌或将头部后仰可消除舌后缀引起的气道梗阻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或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二 心脏按压

外伤后如何止血

正常男性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女性约占7.5%。外伤时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0%,可出现头昏,乏力,颜面苍白,口干,四肢发冷,冷汗淋漓,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急剧下降以至测不到。失学量达到40%有生命危险,能迅速止血意义重大。

[分类]

外出血:血液从皮肤向体外流出

内出血: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静脉出血:颜色暗红,流出缓慢,呈持续性

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急,呈喷泉状或一汩汩涌出

毛细血管出血:颜色较鲜红,从整个创面渗出,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一般可自行凝固。

如受伤后无外出血,但有失血的表现或两者不成比例应警惕,应急送医院。

[方法]

1 指压法:适用于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出血的急救。用手指或掌把出血的血管上端(即出血的近心端)用力压向下面的骨骼,阻断血液来源以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不同的出血部位,应选择不同的指压点。

A 头顶及颞部出血: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压迫颞浅动脉。如双侧出血,可同时压迫双侧颞浅动脉

B 颜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凹陷处,将面动脉压于下颌骨上

C 头颈部出血:气管外侧,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前源,用拇指按压颈总动脉,余四指放于颈后部,把血管用力压于颈椎上。绝对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可能出现心脏骤停。

D 上臂下部,前臂及手出血:压迫上臂内侧肱动脉于肱骨上

E 手掌及手指出血:双拇指分别压迫腕横纹上内侧和外侧。自救时,可用健侧手握紧伤侧手腕

F 在腹股沟中下1/3处,将鼓动脉压在股骨上

H 足部出血:用双拇指分别压迫足中部近脚腕处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动脉

2 肢体抬高法:抬起并保持出血的肢体高于胸部。一般用于四肢远端的出血,一般不单独用。

3 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可用一米长的橡皮带或手帕、领带、长袜、丝巾等折叠成带状,宽度至少5厘米以上。先将伤肢抬高,然后将代用止血带缠绕在伤口近心端(先垫好衬垫)并用力勒紧只伤口无血,打结或用笔杆、筷子等插入其中,一提、二缚、三固定。每隔一小时(寒冷季节半小时)松开1——2分钟,以防肢体坏死。

骨折的现场处理

正确及时的固定是减轻疼痛、避免发生疼痛性休克,以及避免发生疼痛性休克,以及避免骨折断端因活动而可能造成血管、神经被刺伤,影响愈合,甚至由此造成肢体畸形或残废;也是防止再损伤或再感染,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开放性骨折

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部暴露皮肤之外。 1 检查神志情况,注意是否合并颅脑、胸腹腔内脏等损伤

2 检查伤口有无出血,即时止血(如骨端外露,应在起原位包扎,不应立即复位,以免被污染的骨端再污染深部的组织,应待送医院后处理 注意不要涂放任何药膏和药粉,以免给观察和清创带来困难)

闭合性骨折

须超关节固定,即先固定骨折的两个断端,然后固定上、下两个关节

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树枝、竹竿、木板、木棍、报纸卷、杂志、雨伞等,用棉花、衣服、帽子等作垫子,用腰带、皮带、背包带、绳索等作固定带,无物可取时,上肢可用布条将其悬吊并固定于下胸前,下肢可与健侧绑在一起。捆绑时,夹板和肢体之间要垫棉花、衣服等物,防止皮肤受压。四肢要露出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如出现苍白、发凉、麻木等应放松。

脊柱损伤

如搬运不当,尤其是搬头搬脚,可致脊髓损伤加重和神经断裂,以至肢体瘫痪

1 如伤者掉落的不平整,先有一个人托住伤员的颈后处,另一手按住伤员的髂前上棘,把伤员作为整体翻转至平卧位;然后由至少三人,一人负责扶住头部,一人托起胸部和腰部,另一人托起起双下肢。同时将伤员平托到木板上

2 头颈两侧可用沙袋固定,有条件最好上颈托,胸腰和两下肢均应用绷带打结固定

3 搬运时注意头在后,有利于观察

(附:颈托的制作

a 用杂志、厚的织物、报纸或任何有支撑作用的东西折成8—12厘米宽的长条

b 竟长条用三角巾、围巾等卷起

c 将颈圈围于颈部四周

d 将颈圈两宽松端拉向颈前,系紧)

踝、腕关节均可用报纸固定

标准急救箱

各种型号的绷带(包括三角形绷带)

安全别针

镊子

无菌冲洗液(生理盐水) 无菌敷料(单层及多层) 剪刀

创口贴或各种粘贴膏 盘子脱脂棉

抗组胺药

止痛药

高原急救药

地塞米松(针剂5mg/支) 西地兰(针剂0.4mg/支) 速尿(20mg/片) 硝酸甘油片


相关内容

  • 大学生健康教育公选课2013新版
  • 大学生健康教育 第一周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 健康 .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亚健康的概念: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人的一生在各个时期都必须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体育健身系统 腋窝温(干燥.10分钟) 正常值3 ...

  • 野外急救原则十三条
  • "野外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的问题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大的事故.尤其是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愈快处理效果愈好),然后想办法尽快送医救治. 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轻病痛,减少意外伤害,降低伤残率. 1.急救 ...

  • 普及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普及徒手心肺复苏技术的有效方法.方法:制定心肺复苏竞赛操作程序和评分标准,在全院开展急救技术比赛. 结果:对急救技术的重视在全院得到明显提高,并普及了心肺复苏国际指南理论知识,规范了操作程序,及时了解知识进展.结论:正确的方法,可以推动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快速普及. [关键词] 心肺复 ...

  • 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_钟坚
  •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损伤的恢复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以此评价显微外科 治疗颅底肿瘤的临床疗效.1.4 疗效标准:颅神经功能性损伤术后恢复的标准为:颅神经功能症状基本恢复者记为有效,颅神经功能症状显著改善者记为显 ...

  • 野外急救原则
  • 野外急救原则 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愈快处理效果愈好),然后想办法尽快送医救治.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 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 ...

  • 一名急救医师的心肺复苏临床路径应用心得
  • 杭州市急救中心心肺复苏临床路径自2012年酝酿并实践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提升是最好的证明.且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面对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抢救步骤有据可依,做到有条不紊.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仍有同事同仁在交流中表示出现出种种困惑,比如家属不能配合,甚至拒绝救治,且比例较高:比如现场较 ...

  • 2儿童溺水
  • 一.前言 儿童溺水是指儿童呼吸道淹没或浸泡于液体中,产生呼吸道等损伤的过程.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溺水结局分为死亡.病态和非病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第10版本(ICD-10),溺水分为故意性.非故意性和意图不确定三类.故意溺水包括用淹溺和沉没方式故意自害 ...

  • 心肺复苏演练报道
  • 为提高我院临床医护人员急诊急救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5月5日开始,马蹄藏族乡中心卫生院组织中心卫生院.卫生分院.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院前.院内急救知识培训."心肺复苏术"和"创伤救护"术的演练.5月14日,进行了现场演 ...

  • ★★现场急救技术-CPR及创伤急救
  •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 1.心肺复苏术CPR: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心脏按压 2.创伤救护的步骤: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一.现场心肺复苏术详解(CPR) 一般而论,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能实施心肺复苏并在8分钟内获得进一步医治者,救愈率可达45%或更高:超过6分钟者,大脑多已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复苏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