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刚刚落幕,我们在镇隆重召开全县第四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会,我认为,这次现场会不仅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申报展开的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推进会,更是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落实会。大家知道,镇是的“西大门”,近年来,他们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城区带动、创业富民等发展战略,在不断壮大地方经济总量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在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为全镇经济建设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天,我们总结推广镇社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就是要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创新惠民之举,强化落实之功,努力开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崭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镇社会管理创新经验的核心在于强化落实之功
刚才,大家参观了镇政法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现场体验了政法接待大厅、心理矫治服务中心、大调解视频中心、霜桥崇法学堂、社区矫正执法中队、巡防中队、长安法治大道、万誉外来人员公寓等重点项目的推进成效。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强在哪里?我觉得,他们在社会管理方面有许多创新和独到之处,但归根结底,强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上,强在“想做”、“真做”、“巧做”上,一句话,就是强在狠抓落实上。
一是以“想做”的追求,聚落实之力。“想做”是一种追求。长期以来,我们有些镇(区)在工作中不敢奢望先进,更没想过争当排头兵。而镇面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新挑战,选择的是快人一步、率先而为。他们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大会后的第一时间就立下誓言:争办全县镇(区)第一个社会管理创新现场会。目标引领,行动跟进。正因为有了“想做”的动机,才有了“真做”、“巧做”的动力,才有了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勃勃生机。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他们强化组织领导,深入调研分析,不断发动造势,并通过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镇党政联席会议、各单位项目落实恳谈会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层层分解县交项目的基础上,确定了8个自选项目,使镇党委、政府“想做”的决心转化成了全镇上下统一的步调,使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
二是以“真做”的作风,抓落实之举。“真做”是一种作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大而化之、浮皮潦草,必须下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一项一项去落实,一件一件去办理,一个一个去解决。如果说镇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走在了全县各镇(区)的前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始终坚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虚谈、不作秀,咬定目标,坚定前行。纵观镇社会管理创新的每一项举措,都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政法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等不是他们的原创,但他们做得认真。他们在政法中心设立接待大厅,在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多个部门资源,既有统一受理的功能,又有个案引导的便捷;他们以高前村公共服务中心为示范,推行“一站式、超市化”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了“村民办事不出村”。“法治一条街”不是他们的发明,但他们做得较真。他们将贯穿镇区的一条主要街道打造成“长安法治大道”,不但加大硬件投入,设立了醒目的标牌、实施了环境的整治,而且强化了软件建设,通过组织诚信店铺承诺、开展星级店铺评估等实实在在的创新举措,营造了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打造了有效的法治宣传阵地。农村防控体系建设不是他们的专利,但他们做得当真。他们不但出台了《现代技防镇建设三年规划》,编制了《全镇技防规划图》,而且加大了人防建设力度,实现了全镇巡防工作全覆盖。同时强化了外来人口管理,特别是万誉服饰外来人口服务工作站运行良好,外来人口“三集中”管理扎实推进,两类人员管控和高危人群动态化管理成效明显,筑牢了“西大门”的第一道平安防线。
三是以“巧做”的本领,求落实之效。“巧做”是一种本领。做同样的事情,运作有高下,效果大不同。不得要领地做,劳而无功;遵循规律地做,事半功倍。我觉得,镇的“巧做”,渗透在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巧做”,体现在以惠民为根本上。他们坚持以“群众的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作为第一目标,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无论是立足便民,实现为民服务“一站式”,无论是紧扣安民,编织百姓生活“和谐网”,还是突出富民,构建群众致富“共同体”,都紧紧抓住了维护群众利益、提升民生指数这个着力点。特别是积极探索“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增强了农民的“自我造血”、脱贫致富能力。他们的“巧做”,体现在以创建为抓手上。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学校、平安店铺、平安市场、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企业等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实现了基层平安创建全覆盖;通过交通安全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示范公路系列创建活动,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水平;通过开展“无诉讼村(居)”创建活动,运用民主协商来解决村(居)内部事务,主动化解了矛盾纠纷。他们的“巧做”,还体现在以机制为保障上。在责任细化方面,“一家一书”并实施项目公示;在制度安排上,出台《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考核实施意见》和各专项运行办法,强化了考核导向;在队伍建设上,从大调解队伍到社工队伍,再到巡防队伍,全部按要求配备到位,并定期组织培训,全面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
总之,从镇的社会管理实践中,我们无不感受到该镇党委、政府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无不折射出了他们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强劲的动力、过硬的作风和科学的理念,无不为全县各镇(区)提供了富有特色的生动教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二、进一步强化对镇(区)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镇(区)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因此,大家务必要进一步强化对加强和创新镇(区)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各项目标任务。
首先,从中央释放的政治信号看。可以说,“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了过去几个月来中国政府、学界、舆论界各方共同密切关注的政治话语。今年5月30日,xx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这是继xx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之后,短短8个月时间里,中央高层第三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做出研究部署,密度之大,重视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我省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两个率先”的总体布局,召开了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苏发【xx】11号《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加强源头治理、维护群众权益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首要任务,把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即: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固本强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信息网络综合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主要抓手,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根本性工作。不难看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抓不好不可、抓不出成效不可的重大关头。
其次,从我县面临的维稳挑战看。6月16日至22日,我们深入全县各镇(区)下访巡查。从巡查情况看,全县社会大局平稳可控,但转型期内各类矛盾纠纷、不满情绪易发频发,且呈高位增长的趋势,共排查出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纠纷及潜在问题102起,具体分布在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特殊群体、民生诉求、民事纠纷、历史遗留、公共事件等领域,其中民事纠纷类、征地拆迁类、民生诉求类矛盾纠纷位居前三位,全县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化、尖锐化、严峻化。透过这些问题,不难看出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思想认识还不足。还有少数镇(区)和部门认为社会管理工作很繁杂、很琐碎,不如搞大工程、大项目受瞩目、显政绩,而体现到行动中,必然对社会管理创新不够热心、不够投入,工作的思路还不够新、方法还不够多。二是资源整合还不够。目前,我们部分镇(区)的相关部门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仍然还侧重于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之间仍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等机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管理效能。三是推进基础还不牢。特别是工作力量和经费投入仍然不足,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仍存在不足。四是项目进度还不平衡。县创新办于本月4日、5日对全县30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了集中督查,只有17个项目实现了“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少数部门和单位在工作理念、推进举措、目标序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再次,从乡镇社会管理的现状看。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最基层一级的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贴得最近,是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实践者,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一级来完成。乡镇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定位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但对照这一要求,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管理职能迷失,部分乡镇的工作还存在“随着上级的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考核的方向转”等现象;如,观念更新滞后,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是不少镇村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没有变,“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服务群众仍然改变不了居高临下的习惯;再如,镇级党委政府对村委会工作指导乏力、对公益事业建设“瓶颈”突破不力,省政府已经决定,今后省级支出70%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把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乡镇必须努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迅速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造性地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新”作出积极贡献。
三、学习借鉴镇经验,提升全县社会管理创新整体水平
同志们!今天的现场会虽然已经是全县的第四个现场会了,但前几次现场会都是由部门组织的,从镇(区)层面讲,还是第一次,所以,这次现场会有着特殊的意义,对推进各镇(区)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全县社会管理创新整体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推进下一阶段全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进一步明确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具体要在四个方面强化落实。
1、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多元的运行资源整合上。社会管理创新核心的一条,就是要通过党政主导、行政推动来提升区域范围内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群众资源的整合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力度。各镇(区)都有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项目内容、项目要求等也十分明确,但推进的合力和资源的整合度还亟待提升。各地要借鉴镇“明确责任主体、实施项目公示、加强考核引领”等做法,进一步充实、强化由镇(区)分管领导牵头、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精干项目推进班子,建立健全定期例会制度、部门协作机制、配合机制,充分发挥牵头领导统筹协调的作用、责任部门的主导作用、配合部门的协同作用,有效形成齐抓共管的优势。要强化时效观念,紧紧抓住重点项目不放松,对于一些关键项目,通过全面整合资源,着力加快项目的实质化推进,确保按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阶段性任务。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平台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力度。在现代防控平台建设上,要借鉴镇“公安为主、巡防跟进、群防协作”等做法,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深化镇、村巡防网络建设,同时要继续加快视频监控系统的延伸工作,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功能最大化。在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上,要借鉴镇万誉服饰“外来人口服务工作站”和“万誉服饰公寓”等成功实践,深入研究本地区外来人员管理新体制,切实改变外来人口管理的传统格局,同时,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的思路,加快推进外来人口“三集中”建设。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上,要借鉴镇“建立镇社区矫正执法中队,对矫正对象逐个落实监管责任、制定帮教计划、进行心理测试、进行心理疏导”等做法,整合相关资源,将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涉邪涉毒人员等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加大安置帮教力度。
2、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牢固的基层基础建设上。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基,社会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基层基础的不扎实、不牢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要着重从三个层面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县级层面,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试点。按照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运作模式,围绕“社区组织规范化、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社区管理网格化、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组织社会化、民主实践制度化、社区工作信息化”的总要求,尽快出台关于新型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县城镇社区和面广量大的农村社区全面开展新型社区试点工作。在镇(区)层面,要把着力点放在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上。要借鉴镇建立政法接待大厅和镇便民服务中心等经验,通过“一站式”办公,将服务下沉、窗口前移,让群众“少说一句话、少找一个人、少跑一段路、少进一个门”,有效提高为民服务效能。尤其要加强党委分管领导和政法委员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大力整合政法力量和社会资源,有效实现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社会联管。在村居层面,要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城镇社区按3000户左右规模、农村按“一村一社区”模式,对村(居)区域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推行以“两委”(党支部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一办”(综治办)、“一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要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专项规划。城镇社区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最低不少于400平方米,农村社区不少于600平方米,并具备居民议事室、多功能活动室、综合办公室等功能。各村(居)公共服务平台必须确保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套办公须知、一套服务指南、一名以上工作人员,并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已建但面积尚未达标的,要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增加公共服务用房。至今仍然未建的,要通过新建、购买、置换、改造等途径,尽快落实办公用房。另外,要在县、镇相关部门指导下,探索实施“一格多能、一员多用”的网格化新型管理模式,并不断社区民主建设,增强社区维稳能力。在这方面,镇为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上。创新社会管理要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首要任务。各镇(区)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上,做到三个“力争”。一是力争矛盾不产生。重点抓好“全面排查、细致分析、严格评估、加快发展”等关键举措。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周排查、月汇总、季分析”制度,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常态化机制,从而对问题“苗头”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对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做到不避、不推、不让,坚持认真分析、科学研判;要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将之作为重大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程序,未经评估的重大事项坚决不上会、不决策、不审批、不实施;要借鉴镇“造血扶贫”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和打造群众致富“共同体”等成功举措,下全力发展镇村经济、推动社会建设、强化民生服务,从根本上、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二是力争矛盾不积累。重点抓好“通”、“明”、“专”、“严”等关键要素。“通”即群众的诉求渠道要畅通,可以借鉴镇“一站受理”群众诉求的做法,避免出现群众诉求“走错路、敲错门、找错人”的现象;“明”即矛盾纠纷化解的责任要明确,特别要强化“两新”组织的社会责任,拓宽“两新”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与范围,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消除不和谐音符;“专”即发挥各专业调解组织的作用。要借鉴镇“红军调解室”、“定期组织专职调解员进行工作交流与案例培训”等创新举措,全面提升调解人员的工作能力、调处艺术和矛盾纠纷的化解率;“严”即完善网络、健全机制、严格考核。要像抓招商引资考核那样,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考核,通过量化目标、定期督查和捆绑挂钩,将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三是力争矛盾不激化。重点抓好“认识高度、处置速度、指挥实度”等关键环节。要提升认识高度。稳定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政治、第一要务,特别是我们各镇(区),都是一方守土有责的阵地,更要牢固确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最大政治”的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加快发展上,把精力用在维护稳定上,把智慧用在为民造福上,心无旁骛、力不分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维护稳定这个特殊的考场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要加快处置速度。积极顺应社会管理动态化、信息化、开放化新形势,把创新手段作为提升矛盾纠纷调处效能和质态的必由之路,特别注重整合业已建成的多种信息平台资源,对分散、零碎的信息,实行统一的采集、分析、研判、交办、跟踪、考核,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科学、高效的处置。要增强指挥实度。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同时要慎用警力,最大限度地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激化、不升级。
4、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到位的公共安全保障上。现在社会和百姓的需求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物质文化、公共安全和公平正义三大需求上。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各镇(区)必须把它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来抓,着力构建本区域高水平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一是现代技防建设要再上新水平。可以参照镇的相关做法,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制定现代技防镇建设规划,加大现代技防建设力度。县城镇着重在技防覆盖面和使用率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全面覆盖、全时监控、全网载踪的现代技防网络。面广量大的农村,要着力提升农村小技防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应急机制建设要再上新水平。针对当前公共安全事件增多的新趋势,要加快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统筹各方面的应急处置联合力量,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实行联合应对,同时加强预案制定和日常演练,确保有急能应、有应能行。三是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要再上新水平。要像镇那样,不断抓实、抓好基层系列平安创建、交通安全“四项示范”创建、“无诉讼村(居)”创建等活动抓手,深入推进以校园安全、道路交通和运输安全、消防安全、企业施工和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安全、公众聚集场所安全等为主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确保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同志们,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宏大、崭新而紧迫的课题。全县各镇(区)、各部门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以这次现场推进会为动力,认真组织一次“回头看”,对自身的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创新惠民之举,强化落实之功,推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提速、全面提升,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科教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人民更加幸福”的现代化新,全面实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刚刚落幕,我们在镇隆重召开全县第四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会,我认为,这次现场会不仅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申报展开的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推进会,更是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落实会。大家知道,镇是的“西大门”,近年来,他们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城区带动、创业富民等发展战略,在不断壮大地方经济总量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在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为全镇经济建设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天,我们总结推广镇社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就是要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创新惠民之举,强化落实之功,努力开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崭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镇社会管理创新经验的核心在于强化落实之功
刚才,大家参观了镇政法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现场体验了政法接待大厅、心理矫治服务中心、大调解视频中心、霜桥崇法学堂、社区矫正执法中队、巡防中队、长安法治大道、万誉外来人员公寓等重点项目的推进成效。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强在哪里?我觉得,他们在社会管理方面有许多创新和独到之处,但归根结底,强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上,强在“想做”、“真做”、“巧做”上,一句话,就是强在狠抓落实上。
一是以“想做”的追求,聚落实之力。“想做”是一种追求。长期以来,我们有些镇(区)在工作中不敢奢望先进,更没想过争当排头兵。而镇面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新挑战,选择的是快人一步、率先而为。他们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大会后的第一时间就立下誓言:争办全县镇(区)第一个社会管理创新现场会。目标引领,行动跟进。正因为有了“想做”的动机,才有了“真做”、“巧做”的动力,才有了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勃勃生机。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他们强化组织领导,深入调研分析,不断发动造势,并通过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镇党政联席会议、各单位项目落实恳谈会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层层分解县交项目的基础上,确定了8个自选项目,使镇党委、政府“想做”的决心转化成了全镇上下统一的步调,使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
二是以“真做”的作风,抓落实之举。“真做”是一种作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大而化之、浮皮潦草,必须下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一项一项去落实,一件一件去办理,一个一个去解决。如果说镇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走在了全县各镇(区)的前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始终坚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虚谈、不作秀,咬定目标,坚定前行。纵观镇社会管理创新的每一项举措,都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政法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等不是他们的原创,但他们做得认真。他们在政法中心设立接待大厅,在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多个部门资源,既有统一受理的功能,又有个案引导的便捷;他们以高前村公共服务中心为示范,推行“一站式、超市化”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了“村民办事不出村”。“法治一条街”不是他们的发明,但他们做得较真。他们将贯穿镇区的一条主要街道打造成“长安法治大道”,不但加大硬件投入,设立了醒目的标牌、实施了环境的整治,而且强化了软件建设,通过组织诚信店铺承诺、开展星级店铺评估等实实在在的创新举措,营造了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打造了有效的法治宣传阵地。农村防控体系建设不是他们的专利,但他们做得当真。他们不但出台了《现代技防镇建设三年规划》,编制了《全镇技防规划图》,而且加大了人防建设力度,实现了全镇巡防工作全覆盖。同时强化了外来人口管理,特别是万誉服饰外来人口服务工作站运行良好,外来人口“三集中”管理扎实推进,两类人员管控和高危人群动态化管理成效明显,筑牢了“西大门”的第一道平安防线。
三是以“巧做”的本领,求落实之效。“巧做”是一种本领。做同样的事情,运作有高下,效果大不同。不得要领地做,劳而无功;遵循规律地做,事半功倍。我觉得,镇的“巧做”,渗透在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巧做”,体现在以惠民为根本上。他们坚持以“群众的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作为第一目标,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无论是立足便民,实现为民服务“一站式”,无论是紧扣安民,编织百姓生活“和谐网”,还是突出富民,构建群众致富“共同体”,都紧紧抓住了维护群众利益、提升民生指数这个着力点。特别是积极探索“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增强了农民的“自我造血”、脱贫致富能力。他们的“巧做”,体现在以创建为抓手上。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学校、平安店铺、平安市场、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企业等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实现了基层平安创建全覆盖;通过交通安全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示范公路系列创建活动,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水平;通过开展“无诉讼村(居)”创建活动,运用民主协商来解决村(居)内部事务,主动化解了矛盾纠纷。他们的“巧做”,还体现在以机制为保障上。在责任细化方面,“一家一书”并实施项目公示;在制度安排上,出台《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考核实施意见》和各专项运行办法,强化了考核导向;在队伍建设上,从大调解队伍到社工队伍,再到巡防队伍,全部按要求配备到位,并定期组织培训,全面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
总之,从镇的社会管理实践中,我们无不感受到该镇党委、政府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无不折射出了他们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强劲的动力、过硬的作风和科学的理念,无不为全县各镇(区)提供了富有特色的生动教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二、进一步强化对镇(区)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镇(区)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因此,大家务必要进一步强化对加强和创新镇(区)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各项目标任务。
首先,从中央释放的政治信号看。可以说,“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了过去几个月来中国政府、学界、舆论界各方共同密切关注的政治话语。今年5月30日,xx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这是继xx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之后,短短8个月时间里,中央高层第三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做出研究部署,密度之大,重视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我省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两个率先”的总体布局,召开了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苏发【xx】11号《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加强源头治理、维护群众权益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首要任务,把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即: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固本强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信息网络综合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主要抓手,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根本性工作。不难看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抓不好不可、抓不出成效不可的重大关头。
其次,从我县面临的维稳挑战看。6月16日至22日,我们深入全县各镇(区)下访巡查。从巡查情况看,全县社会大局平稳可控,但转型期内各类矛盾纠纷、不满情绪易发频发,且呈高位增长的趋势,共排查出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纠纷及潜在问题102起,具体分布在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特殊群体、民生诉求、民事纠纷、历史遗留、公共事件等领域,其中民事纠纷类、征地拆迁类、民生诉求类矛盾纠纷位居前三位,全县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化、尖锐化、严峻化。透过这些问题,不难看出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思想认识还不足。还有少数镇(区)和部门认为社会管理工作很繁杂、很琐碎,不如搞大工程、大项目受瞩目、显政绩,而体现到行动中,必然对社会管理创新不够热心、不够投入,工作的思路还不够新、方法还不够多。二是资源整合还不够。目前,我们部分镇(区)的相关部门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仍然还侧重于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之间仍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等机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管理效能。三是推进基础还不牢。特别是工作力量和经费投入仍然不足,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仍存在不足。四是项目进度还不平衡。县创新办于本月4日、5日对全县30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了集中督查,只有17个项目实现了“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少数部门和单位在工作理念、推进举措、目标序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再次,从乡镇社会管理的现状看。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最基层一级的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贴得最近,是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实践者,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一级来完成。乡镇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定位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但对照这一要求,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管理职能迷失,部分乡镇的工作还存在“随着上级的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考核的方向转”等现象;如,观念更新滞后,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是不少镇村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没有变,“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服务群众仍然改变不了居高临下的习惯;再如,镇级党委政府对村委会工作指导乏力、对公益事业建设“瓶颈”突破不力,省政府已经决定,今后省级支出70%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把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乡镇必须努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迅速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造性地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新”作出积极贡献。
三、学习借鉴镇经验,提升全县社会管理创新整体水平
同志们!今天的现场会虽然已经是全县的第四个现场会了,但前几次现场会都是由部门组织的,从镇(区)层面讲,还是第一次,所以,这次现场会有着特殊的意义,对推进各镇(区)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全县社会管理创新整体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推进下一阶段全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进一步明确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具体要在四个方面强化落实。
1、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多元的运行资源整合上。社会管理创新核心的一条,就是要通过党政主导、行政推动来提升区域范围内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群众资源的整合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力度。各镇(区)都有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项目内容、项目要求等也十分明确,但推进的合力和资源的整合度还亟待提升。各地要借鉴镇“明确责任主体、实施项目公示、加强考核引领”等做法,进一步充实、强化由镇(区)分管领导牵头、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精干项目推进班子,建立健全定期例会制度、部门协作机制、配合机制,充分发挥牵头领导统筹协调的作用、责任部门的主导作用、配合部门的协同作用,有效形成齐抓共管的优势。要强化时效观念,紧紧抓住重点项目不放松,对于一些关键项目,通过全面整合资源,着力加快项目的实质化推进,确保按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阶段性任务。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平台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力度。在现代防控平台建设上,要借鉴镇“公安为主、巡防跟进、群防协作”等做法,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深化镇、村巡防网络建设,同时要继续加快视频监控系统的延伸工作,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功能最大化。在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上,要借鉴镇万誉服饰“外来人口服务工作站”和“万誉服饰公寓”等成功实践,深入研究本地区外来人员管理新体制,切实改变外来人口管理的传统格局,同时,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的思路,加快推进外来人口“三集中”建设。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上,要借鉴镇“建立镇社区矫正执法中队,对矫正对象逐个落实监管责任、制定帮教计划、进行心理测试、进行心理疏导”等做法,整合相关资源,将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涉邪涉毒人员等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加大安置帮教力度。
2、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牢固的基层基础建设上。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基,社会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基层基础的不扎实、不牢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要着重从三个层面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县级层面,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试点。按照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运作模式,围绕“社区组织规范化、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社区管理网格化、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组织社会化、民主实践制度化、社区工作信息化”的总要求,尽快出台关于新型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县城镇社区和面广量大的农村社区全面开展新型社区试点工作。在镇(区)层面,要把着力点放在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上。要借鉴镇建立政法接待大厅和镇便民服务中心等经验,通过“一站式”办公,将服务下沉、窗口前移,让群众“少说一句话、少找一个人、少跑一段路、少进一个门”,有效提高为民服务效能。尤其要加强党委分管领导和政法委员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大力整合政法力量和社会资源,有效实现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社会联管。在村居层面,要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城镇社区按3000户左右规模、农村按“一村一社区”模式,对村(居)区域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推行以“两委”(党支部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一办”(综治办)、“一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要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专项规划。城镇社区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最低不少于400平方米,农村社区不少于600平方米,并具备居民议事室、多功能活动室、综合办公室等功能。各村(居)公共服务平台必须确保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套办公须知、一套服务指南、一名以上工作人员,并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已建但面积尚未达标的,要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增加公共服务用房。至今仍然未建的,要通过新建、购买、置换、改造等途径,尽快落实办公用房。另外,要在县、镇相关部门指导下,探索实施“一格多能、一员多用”的网格化新型管理模式,并不断社区民主建设,增强社区维稳能力。在这方面,镇为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上。创新社会管理要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首要任务。各镇(区)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上,做到三个“力争”。一是力争矛盾不产生。重点抓好“全面排查、细致分析、严格评估、加快发展”等关键举措。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周排查、月汇总、季分析”制度,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常态化机制,从而对问题“苗头”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对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做到不避、不推、不让,坚持认真分析、科学研判;要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将之作为重大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程序,未经评估的重大事项坚决不上会、不决策、不审批、不实施;要借鉴镇“造血扶贫”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和打造群众致富“共同体”等成功举措,下全力发展镇村经济、推动社会建设、强化民生服务,从根本上、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二是力争矛盾不积累。重点抓好“通”、“明”、“专”、“严”等关键要素。“通”即群众的诉求渠道要畅通,可以借鉴镇“一站受理”群众诉求的做法,避免出现群众诉求“走错路、敲错门、找错人”的现象;“明”即矛盾纠纷化解的责任要明确,特别要强化“两新”组织的社会责任,拓宽“两新”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与范围,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消除不和谐音符;“专”即发挥各专业调解组织的作用。要借鉴镇“红军调解室”、“定期组织专职调解员进行工作交流与案例培训”等创新举措,全面提升调解人员的工作能力、调处艺术和矛盾纠纷的化解率;“严”即完善网络、健全机制、严格考核。要像抓招商引资考核那样,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考核,通过量化目标、定期督查和捆绑挂钩,将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三是力争矛盾不激化。重点抓好“认识高度、处置速度、指挥实度”等关键环节。要提升认识高度。稳定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政治、第一要务,特别是我们各镇(区),都是一方守土有责的阵地,更要牢固确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最大政治”的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加快发展上,把精力用在维护稳定上,把智慧用在为民造福上,心无旁骛、力不分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维护稳定这个特殊的考场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要加快处置速度。积极顺应社会管理动态化、信息化、开放化新形势,把创新手段作为提升矛盾纠纷调处效能和质态的必由之路,特别注重整合业已建成的多种信息平台资源,对分散、零碎的信息,实行统一的采集、分析、研判、交办、跟踪、考核,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科学、高效的处置。要增强指挥实度。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同时要慎用警力,最大限度地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激化、不升级。
4、要把抓落实的重点集中到更加到位的公共安全保障上。现在社会和百姓的需求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物质文化、公共安全和公平正义三大需求上。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各镇(区)必须把它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来抓,着力构建本区域高水平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一是现代技防建设要再上新水平。可以参照镇的相关做法,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制定现代技防镇建设规划,加大现代技防建设力度。县城镇着重在技防覆盖面和使用率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全面覆盖、全时监控、全网载踪的现代技防网络。面广量大的农村,要着力提升农村小技防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应急机制建设要再上新水平。针对当前公共安全事件增多的新趋势,要加快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统筹各方面的应急处置联合力量,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实行联合应对,同时加强预案制定和日常演练,确保有急能应、有应能行。三是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要再上新水平。要像镇那样,不断抓实、抓好基层系列平安创建、交通安全“四项示范”创建、“无诉讼村(居)”创建等活动抓手,深入推进以校园安全、道路交通和运输安全、消防安全、企业施工和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安全、公众聚集场所安全等为主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确保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同志们,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宏大、崭新而紧迫的课题。全县各镇(区)、各部门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以这次现场推进会为动力,认真组织一次“回头看”,对自身的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创新惠民之举,强化落实之功,推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提速、全面提升,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科教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人民更加幸福”的现代化新,全面实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