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

第三章 文艺复兴文学

文艺复兴运动(14至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新兴

资产阶级兴起了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原因

★社会历史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为求得自身发展,反对封建和宗教的精

神禁锢。

★文化动因:

1、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

2、市民文化因素影响;

3、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被发现。

文艺复兴的实质

“文艺复兴”并非指重建奴隶制的文化,而是借助古代

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

体系。

文艺复兴文化的世俗性特点

文艺复兴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具有世俗性的特点。参

加文艺复兴运动的人们,都是世俗的知识分子,他们反

对中世纪神学对整个文化的统治,力图建立一种崭新的

文化,以个人摆脱宗教和教会的束缚为原则,要求个性

解放和个人自主。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

(一)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

人文主义文学所反映的基本内容就是人文主义思想。

★1.以人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 ★2.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人生幸福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时代口号。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书。最早提出人能上月球的预言。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出发点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出发点是人性论。

★反封建偏重于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而不是要推翻封

建制度。后者是启蒙文学提出的目标。

★反教会是在承认宗教的前提下,偏重于揭露教会的腐

败黑暗,而不是批判宗教神学理论的荒谬。后者是启蒙

文学的任务。

(二)、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细节的真实

性。

2.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不重物质经济关

系的探索。

3.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4.创造新体裁。(流浪汉小说和悲喜剧混杂)

悲喜混杂剧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创造,它突破了古希腊罗

马戏剧的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在一出戏里,悲剧喜

剧因素结合。悲喜剧因素掺和在一起,丰富了作品的表

现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莎士比亚戏剧为悲喜剧因

素的结合提供了范例。《威尼斯商人》就被称为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乐观悲剧。

三、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情况

人文主义文学

民间文学

封建文学

意大利文学

★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意大利抒情诗人,代表作是抒情诗集《歌集》,共300

多首,主要歌咏诗人对女友劳拉的爱情。

★ 薄伽丘 诗人、小说家。因强烈的反宗教倾向受到

教会仇视,死后坟墓被教会挖掉。写作《但丁传》。代

表作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十日谈》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1、 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爱情自由

薄伽丘认为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泯灭。情欲故事大

都写得粗鲁、直率,直接冲击禁欲主义,表现及时行乐。

2、 反对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

薄伽丘在小说中处处洋溢着对妇女的溢美之词,塑造了

一系列可敬可爱的女性形象。作者以他对妇女的歌颂,来提高妇女地位,呼吁男女平等。

3.反对教会

在薄伽丘笔下,教会成为藏污纳垢,隐匿罪恶的场所。

《十日谈》的艺术结构

《十日谈》的艺术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框型结构,很

规正地把100个故事框在10天这个时间框架里。

10X10的框型结构:它继承了西方叙事文学讲故事

的传统,但所讲故事又不是长篇故事,因此不可能采用

荷马史诗的长河式叙事结构。

法国文学

“七星社‘代表作家:蒙田,代表作《随笔集》

拉伯雷,法国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小说家。

《巨人传》代表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巨人传 》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其荒诞不经得夸

张描写中所透显出来的绝妙的讽刺、幽默和极为丰富的

想象力。这一特色来源于拉伯雷对民间文学传统的出色

继承和改造。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这部作品正以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引起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西班牙文学

西班牙文学在16世纪得到发展,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

剧。小说方面创造了新体裁流浪汉小说。

小说方面的最大作家和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和他的《堂

吉诃德》。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的基本特征

是: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

的同时,也描写主人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

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情节内

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从结构上

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

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

活场景。代表作《小癞子》 ( 原名《托美思河上的小

拉撒路》 1554 )

流浪汉小说是西方小说草创期的重要类型,对欧洲各国

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公认的流浪汉小说有德国格里

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1668)、英国笛福的《摩

尔〃弗兰德斯》(1722)、法国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1735)。流浪汉小说的情节总是发生在陆路或水路上,路成了衔接故事情节的媒介。主人公处于漂泊冒险的旅

途中,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一个环境漂泊到另一个环

境。作家记录主人公旅途中的经历,形成人物的人生之

旅和叙述的旅程模式,因此可将这类小说称作旅程小说

或路上小说。

英国文学

16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文学在英国达到顶峰。最高成就

是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戏剧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推向高

峰。

思考题

1.解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悲喜混杂剧

流浪汉小说、七星诗社、大学才子

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3.薄伽丘的文学地位

4.《巨人传》的思想艺术特色

5.堂吉诃德的现代意义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塞万提斯

1、创作意图

《堂吉诃德》全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

却》

“我的目的无非是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

“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

地位:长篇小说,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构思:据说小说是在狱中最初构思的。

2、思想意义

★首先,他通过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游侠,在对骑士理

想和骑士制度进行嘲笑的同时,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十六

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其次,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不朽形象。尤其是在堂吉诃德身上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极其

复杂的思想情感。

3、人物形象

每一时代对堂吉诃德形象的认识

★ 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

这样一个人。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

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

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

★ 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

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

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

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

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

偏执

★ 堂吉诃德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他为实现理想而

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

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

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

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 。

★现代,人们一般把他看作是“目的与手段相矛盾的典

型”或“心灵与现实相脱节的典型”

堂吉诃德形象总结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

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 既荒谬绝伦,又

崇高伟大; 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

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堂

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

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

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喜剧性格根源

堂吉诃德是一个十分矛盾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落

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代的新思想。因爱看骑士

小说,患有“游侠狂”。当他不接触骑士小说时,他的

思想清醒,见解高明,一接触到骑士道,就行动疯癫,闹出很多笑话。性格(见解高超、行动糊涂)的内在矛

盾是形成他的喜剧性格的根源。

1.喜剧性动作

作者采用谐摹的手法刻画堂吉诃德喜剧性的外部动作。取得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和娱乐作用。

2.喜剧性语言

主仆二人按照各自的思想逻辑去对话,对同一问题的理

解互相抵触,形成冲突性的喜剧对话,幽默,有哲理。

3.喜剧性冲突

★与幻觉的喜剧冲突

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堡垒,羊群当军队,酒袋当巨人,磨坊当城堡。道具当敌人等。单枪匹马,乱砍乱杀。

★与劝阻者的喜剧冲突

劝阻者是堂吉诃德的街坊朋友,他们企图阻止堂吉诃德

的发疯胡闹,堂吉诃德不予理睬。

★与捉弄人的喜剧冲突

堂吉诃德在游侠中,受到各个阶层人的捉弄取笑。但他

一律以骑士精神对待,形成了他和捉弄人之间的喜剧性

冲突。

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

矛盾,由此形成了 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

格。

他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他给人的启迪是,凡事要从实际

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

。在精神信仰缺失的时代, 这种坚守至少能在冰冷的

寒夜给我们以温暖。

莎士比亚

一莎士比亚创作分期

1.历史剧喜剧时期

王权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主要成就:十四行诗154首,历史剧9部,喜剧10部。

莎士比亚诗歌成就主要是十四行诗。抒发诗人对人生、爱情、友谊的理想。

历史剧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概括了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一百多年间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和英国王室内部两大王族之间的斗争,鲜明地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反面君主的形象,同时在《亨利四世》中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君主:亨利五世,表现了作者以道德改善来产生理想君主的幻想。

福斯塔夫形象

《亨利四世》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塑造了福斯塔夫形象。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色的一个喜剧人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喜剧典型。他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喜剧形象。

福斯塔夫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厚颜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他的优点是具有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机智幽默。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是封建社会崩溃时期冒险家的典型,他是一群流氓无赖的头领。莎士比亚通过这个人物的活动,真实地描绘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的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状况和道德理想,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瓦解的必然趋势。恩格斯称赞“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旨在要求作家们要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的错综复杂的典型环境中再现生活。

喜剧:10部

①《错误的喜剧》(1592) 中译本全集2卷 ②《驯悍记》(1593) 中译本全集3卷

③《维洛那二绅士》(1594) 中译本全集1卷 ④《爱的徒劳》(1595) 中译本全集2卷

⑤《仲夏夜之梦》(1596) 中译本全集2卷

⑥《威尼斯商人》(1596) 中译本全集3卷

⑦《无事生非》(1578) 中译本全集2卷

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 中译本全集1卷 ⑨《皆大欢喜》(1599) 中译本全集3卷

⑩《第十二夜》(1600) 中译本全集4卷

喜剧的主题

这10部喜剧有一个核心:“爱情和友谊”,反映了莎士比亚对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理想和观念,他的喜剧主要不是讽刺社会现象,而是表达他的生活理想。喜剧的主题可以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常被人引用的一句话来概括:“爱征服一切”,作者歌颂爱情和友谊,

相信罪恶和矛盾是个别的、偶然的,而且是可以克服的,因此作品洋溢着欢快的气氛。除了上述特点外,莎氏作品中的爱情主人公全部遵循着一见钟情——好事多磨——终成眷属的轨迹。

《威尼斯商人》

人物:安东尼奥、 巴萨尼奥、 夏洛克、 鲍西娅

三条情节线:

1.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的诉讼,反映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冲突,白人和犹太人的矛盾。

2.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三匣择亲的故事,反映自由恋爱和金钱婚姻的冲突。

3.罗兰佐与杰西卡携款私奔的故事,反映夏洛克与杰西卡之间的父女冲突。

主题

1、友谊、爱情、与仇恨、贪婪的矛盾与冲突

2、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两种宗教观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反映了对犹太人的歧视与压迫。

2、悲剧时期

王权由盛至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詹姆斯一世即位,加强君主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乱。

莎士比亚的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对破坏和谐生活和腐化人们心灵的各种邪恶势力及社会败行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对他美好理想的强调。

主要成就:悲剧,风格悲愤沉郁。写作了著名的四大悲剧。

★《奥赛罗》:夫权悲剧

《奥赛罗》取材于意大利小说《一个威尼斯的摩尔人》。 历来评论家认为奥赛罗的忌妒是因爱而忌妒。别林斯基说:“只有从这样的爱情中才能产生这样的忌妒。”这种爱是男人爱自己私有财产的爱,因爱而生忌妒的根源是奥赛罗的男权思想,掌控妻子的生杀大权。

爱是忌妒的借口,成为杀妻的正当理由。手帕的悲剧表现的是男权文化,是男人对女人使用家庭暴力的悲剧。 ★《李尔王》:父权悲剧

★《麦克白》:野心和贪婪的悲剧

3、传奇剧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上异常反动、黑暗,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的冲突十分尖锐,人文主义者所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举例愈来愈远,莎氏对现实完全失望,他把希望寄托在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中和未来的青年一代身上,这就决定了他的作品在整体上带有一种传奇色彩。 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传奇剧的创作标志着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大大衰退。 代表作:《暴风雨》1612年

————“诗的遗嘱”

★代表作:《哈姆雷特》

3、主题

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乾坤颠倒”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写,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乾坤颠倒”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的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

4、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一、完美理想主义者坠入残酷黑暗现实

哈姆雷特是一个出身高贵的王子,从小过着豪华奢侈的物质生活,受千人尊敬万人爱戴,后来又到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良好的精神教育,过着一种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生活,由于很少接触世界黑暗的一面,因此形成的一种趋于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性格, 可所有的幻想都随着父亲的突然惨死,叔叔的阴谋篡位,母亲不顾廉耻的改嫁而迅速化为泡影。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私利而甘愿做罪恶者的眼线,连自己深爱着的奥菲利亚也对自己无端猜测和刺探,接二连三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瞬间坠入了残酷黑暗的现实深渊。

二.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当哈姆雷特听了父亲鬼魂的话,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最终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想到了上演戏来证明叔叔的罪恶行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他不仅考虑到了自己的命运,更考虑到了人类的生存与毁灭,不愧是思想上的巨人。他过多的顾虑让他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甚至在杀父仇人祈祷的时候还在考虑杀一个正在祈祷的人,那个人死后会上天堂的事情而错失了良机,最后造就了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哈姆雷特的这种性格不单单是个人的特征,也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普遍特征,究其原因,也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社会动荡,官场狡诈,民怨沸腾,人文主义者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孤立与无助,这也是时代的悲剧。

三、善良与邪恶,伟大与渺小的化身

哈姆雷特的性格中,存在着极其善良的一面。他对待父母,有一颗孝心,对待朋友,有一颗诚心,对待爱情,又是那样的忠贞与执着。 他的伟大表现在,他不仅仅想到了要为父报仇的个人恩怨,更想到了要拯救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他从个人的不幸,家庭的不幸,想到了整个社会的不幸,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着“重整乾坤的责任”,这是“大我”的体现。他的这种善良与邪恶,伟大与渺小并存的矛盾性格,导致了他行动上的犹豫与冲动,揭示了最终的悲惨结局。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时代的典型代表,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不仅是个人的特征,更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哈姆雷特的悲惨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不管是他的善与恶,伟大与渺小,反抗与软弱,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他的悲剧收场,也正彰显了那个时代某一群人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性格发展的轨迹

1、欢乐的王子

他出生于王室贵族,但在当时新文化的中心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他同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对爱情、友谊、人性都有一整套新的观念即人文主义观点。

2、忧郁的王子

剧本一开始,哈姆雷特就陷入了家庭的不幸——父死母嫁,这使他的人生理想破灭了,他郁郁不乐地进入了忧郁阶段。

3、延宕的王子

鬼魂出现后,他找到了罪恶的制造者并立意报仇,但一直未能行动起来,直到鬼魂第二次催促他,这是他的延宕阶段。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方面,他意识到自己有为整个社会伸张正义和重整乾坤的神圣责任,他不能丢弃这一责任,另一方面,他又没有足够的心灵力量担负起这一责任,因此,他在行动中一再犹豫、彷徨,以致于最后被他肩上的担子所压跨。 ◆他不仅仅是要为父复仇,而且要重整乾坤。 ◆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而他本人则是孤军奋战。

4、行动的王子

他被放逐,克劳狄斯两次借刀杀人,他最后不得不进行决战,在决战中身死,他“重整乾坤”的责任没有完成,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四、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紧密结合

(9部历史剧都取材于历史,其中有很多诸如女巫、鬼魂、神奇幻境、爱情等的浪漫主义因素)

2、题材来源上,善于旧瓶装新酒,推陈出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理想

莎剧的题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历史、传记著作

根据旧剧改编

诗体或散文体的传奇故事

3、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福斯塔夫、哈姆雷特、夏洛克被称为莎士比亚三大人物典型。

塑造人物时抓住了支配人们行动的七情六欲,具有多重性格的特点

莎士比亚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A、性格的多样与单一的统一。

B、从情节发展中揭示人物性格

C、善于在人物对比中来突出人物性格

D、利用戏剧独白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

4、情节的生动与丰富的完美融合

一方面莎士比亚的戏剧一般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但有主有从,有隐有现,相互衬托,突出主线。 另一方面,注意打破古代戏剧的程式,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

5、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 思考题

1、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创作情况

2、你是如何看待夏洛克这个人物的?

3、哈姆雷特忧郁和延宕的原因

4、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5、关于“四大悲剧”、 “福斯塔夫式背 景” 、“莎士比亚化”问题

6、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异同

犹太人夏洛克,一个生动 复杂,极端利已的高利贷者的形象,同时具备了冷酷,吝啬,残忍,贪婪,狡诈等多种丑恶的性格特征,他精明,善于经商,视财产为依靠。

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臵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吝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异同

(一)共同点

★他们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充满道德感和责任感,都对现实中的恶做出激烈反映。正因如此,他们在捍卫生命的尊严不受恶俗践踏时,都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他们都是追求理想的孤独者,特立独行,与现实格格不入,孤独、不被人理解。哈姆雷特是孤独的,他有挚爱的母亲,但

他已无法同母亲沟通,因为母亲背叛了父王。堂吉诃德的孤独似乎更可悲。连最贴身的侍从桑丘,也无法在理想生活的问题上稍触及唐吉诃德的思想高度,无法在生活中给予他精神上的慰籍和鼓励。

★他们都有疯狂的一面。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疯癫”的行为方式。唐吉诃德对自己理想化中的“骑士精神”入迷而“疯癫”。哈姆雷特的“疯癫”是装出来的。 “疯癫”是他在政治斗争中被迫为自己披上的保护面纱。

★他们的命运都具有悲剧性。堂吉诃德在通往殿堂的路上身心俱创,而哈姆雷特则更为极端,他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不同点

堂吉诃德富有激情、敢于行动,而哈姆雷特则忧郁、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堂吉诃德有明确的目标且坚定不移,而哈姆雷特则犹豫彷徨。但他们又极其相似:他们都是绝对孤立的人物,尽管处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困境中,这有力地暴露了人文主义者孤立群众的弱点。堂吉诃德的漂泊和游荡,日渐衰竭的想要和强大的非人格敌人决一死战的愿望和哈姆雷特的犹疑正是一脉相承的。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三章 文艺复兴文学

文艺复兴运动(14至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新兴

资产阶级兴起了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原因

★社会历史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为求得自身发展,反对封建和宗教的精

神禁锢。

★文化动因:

1、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

2、市民文化因素影响;

3、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被发现。

文艺复兴的实质

“文艺复兴”并非指重建奴隶制的文化,而是借助古代

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

体系。

文艺复兴文化的世俗性特点

文艺复兴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具有世俗性的特点。参

加文艺复兴运动的人们,都是世俗的知识分子,他们反

对中世纪神学对整个文化的统治,力图建立一种崭新的

文化,以个人摆脱宗教和教会的束缚为原则,要求个性

解放和个人自主。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

(一)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

人文主义文学所反映的基本内容就是人文主义思想。

★1.以人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 ★2.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人生幸福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时代口号。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书。最早提出人能上月球的预言。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出发点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出发点是人性论。

★反封建偏重于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而不是要推翻封

建制度。后者是启蒙文学提出的目标。

★反教会是在承认宗教的前提下,偏重于揭露教会的腐

败黑暗,而不是批判宗教神学理论的荒谬。后者是启蒙

文学的任务。

(二)、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细节的真实

性。

2.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不重物质经济关

系的探索。

3.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4.创造新体裁。(流浪汉小说和悲喜剧混杂)

悲喜混杂剧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创造,它突破了古希腊罗

马戏剧的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在一出戏里,悲剧喜

剧因素结合。悲喜剧因素掺和在一起,丰富了作品的表

现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莎士比亚戏剧为悲喜剧因

素的结合提供了范例。《威尼斯商人》就被称为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乐观悲剧。

三、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情况

人文主义文学

民间文学

封建文学

意大利文学

★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意大利抒情诗人,代表作是抒情诗集《歌集》,共300

多首,主要歌咏诗人对女友劳拉的爱情。

★ 薄伽丘 诗人、小说家。因强烈的反宗教倾向受到

教会仇视,死后坟墓被教会挖掉。写作《但丁传》。代

表作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十日谈》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1、 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爱情自由

薄伽丘认为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泯灭。情欲故事大

都写得粗鲁、直率,直接冲击禁欲主义,表现及时行乐。

2、 反对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

薄伽丘在小说中处处洋溢着对妇女的溢美之词,塑造了

一系列可敬可爱的女性形象。作者以他对妇女的歌颂,来提高妇女地位,呼吁男女平等。

3.反对教会

在薄伽丘笔下,教会成为藏污纳垢,隐匿罪恶的场所。

《十日谈》的艺术结构

《十日谈》的艺术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框型结构,很

规正地把100个故事框在10天这个时间框架里。

10X10的框型结构:它继承了西方叙事文学讲故事

的传统,但所讲故事又不是长篇故事,因此不可能采用

荷马史诗的长河式叙事结构。

法国文学

“七星社‘代表作家:蒙田,代表作《随笔集》

拉伯雷,法国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小说家。

《巨人传》代表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巨人传 》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其荒诞不经得夸

张描写中所透显出来的绝妙的讽刺、幽默和极为丰富的

想象力。这一特色来源于拉伯雷对民间文学传统的出色

继承和改造。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这部作品正以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引起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西班牙文学

西班牙文学在16世纪得到发展,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

剧。小说方面创造了新体裁流浪汉小说。

小说方面的最大作家和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和他的《堂

吉诃德》。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的基本特征

是: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

的同时,也描写主人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

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情节内

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从结构上

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

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

活场景。代表作《小癞子》 ( 原名《托美思河上的小

拉撒路》 1554 )

流浪汉小说是西方小说草创期的重要类型,对欧洲各国

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公认的流浪汉小说有德国格里

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1668)、英国笛福的《摩

尔〃弗兰德斯》(1722)、法国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1735)。流浪汉小说的情节总是发生在陆路或水路上,路成了衔接故事情节的媒介。主人公处于漂泊冒险的旅

途中,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一个环境漂泊到另一个环

境。作家记录主人公旅途中的经历,形成人物的人生之

旅和叙述的旅程模式,因此可将这类小说称作旅程小说

或路上小说。

英国文学

16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文学在英国达到顶峰。最高成就

是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戏剧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推向高

峰。

思考题

1.解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悲喜混杂剧

流浪汉小说、七星诗社、大学才子

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3.薄伽丘的文学地位

4.《巨人传》的思想艺术特色

5.堂吉诃德的现代意义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塞万提斯

1、创作意图

《堂吉诃德》全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

却》

“我的目的无非是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

“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

地位:长篇小说,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构思:据说小说是在狱中最初构思的。

2、思想意义

★首先,他通过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游侠,在对骑士理

想和骑士制度进行嘲笑的同时,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十六

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其次,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不朽形象。尤其是在堂吉诃德身上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极其

复杂的思想情感。

3、人物形象

每一时代对堂吉诃德形象的认识

★ 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

这样一个人。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

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

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

★ 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

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

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

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

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

偏执

★ 堂吉诃德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他为实现理想而

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

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

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

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 。

★现代,人们一般把他看作是“目的与手段相矛盾的典

型”或“心灵与现实相脱节的典型”

堂吉诃德形象总结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

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 既荒谬绝伦,又

崇高伟大; 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

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堂

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

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

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喜剧性格根源

堂吉诃德是一个十分矛盾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落

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代的新思想。因爱看骑士

小说,患有“游侠狂”。当他不接触骑士小说时,他的

思想清醒,见解高明,一接触到骑士道,就行动疯癫,闹出很多笑话。性格(见解高超、行动糊涂)的内在矛

盾是形成他的喜剧性格的根源。

1.喜剧性动作

作者采用谐摹的手法刻画堂吉诃德喜剧性的外部动作。取得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和娱乐作用。

2.喜剧性语言

主仆二人按照各自的思想逻辑去对话,对同一问题的理

解互相抵触,形成冲突性的喜剧对话,幽默,有哲理。

3.喜剧性冲突

★与幻觉的喜剧冲突

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堡垒,羊群当军队,酒袋当巨人,磨坊当城堡。道具当敌人等。单枪匹马,乱砍乱杀。

★与劝阻者的喜剧冲突

劝阻者是堂吉诃德的街坊朋友,他们企图阻止堂吉诃德

的发疯胡闹,堂吉诃德不予理睬。

★与捉弄人的喜剧冲突

堂吉诃德在游侠中,受到各个阶层人的捉弄取笑。但他

一律以骑士精神对待,形成了他和捉弄人之间的喜剧性

冲突。

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

矛盾,由此形成了 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

格。

他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他给人的启迪是,凡事要从实际

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

。在精神信仰缺失的时代, 这种坚守至少能在冰冷的

寒夜给我们以温暖。

莎士比亚

一莎士比亚创作分期

1.历史剧喜剧时期

王权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主要成就:十四行诗154首,历史剧9部,喜剧10部。

莎士比亚诗歌成就主要是十四行诗。抒发诗人对人生、爱情、友谊的理想。

历史剧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概括了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一百多年间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和英国王室内部两大王族之间的斗争,鲜明地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反面君主的形象,同时在《亨利四世》中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君主:亨利五世,表现了作者以道德改善来产生理想君主的幻想。

福斯塔夫形象

《亨利四世》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塑造了福斯塔夫形象。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色的一个喜剧人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喜剧典型。他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喜剧形象。

福斯塔夫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厚颜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他的优点是具有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机智幽默。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是封建社会崩溃时期冒险家的典型,他是一群流氓无赖的头领。莎士比亚通过这个人物的活动,真实地描绘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的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状况和道德理想,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瓦解的必然趋势。恩格斯称赞“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旨在要求作家们要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的错综复杂的典型环境中再现生活。

喜剧:10部

①《错误的喜剧》(1592) 中译本全集2卷 ②《驯悍记》(1593) 中译本全集3卷

③《维洛那二绅士》(1594) 中译本全集1卷 ④《爱的徒劳》(1595) 中译本全集2卷

⑤《仲夏夜之梦》(1596) 中译本全集2卷

⑥《威尼斯商人》(1596) 中译本全集3卷

⑦《无事生非》(1578) 中译本全集2卷

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 中译本全集1卷 ⑨《皆大欢喜》(1599) 中译本全集3卷

⑩《第十二夜》(1600) 中译本全集4卷

喜剧的主题

这10部喜剧有一个核心:“爱情和友谊”,反映了莎士比亚对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理想和观念,他的喜剧主要不是讽刺社会现象,而是表达他的生活理想。喜剧的主题可以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常被人引用的一句话来概括:“爱征服一切”,作者歌颂爱情和友谊,

相信罪恶和矛盾是个别的、偶然的,而且是可以克服的,因此作品洋溢着欢快的气氛。除了上述特点外,莎氏作品中的爱情主人公全部遵循着一见钟情——好事多磨——终成眷属的轨迹。

《威尼斯商人》

人物:安东尼奥、 巴萨尼奥、 夏洛克、 鲍西娅

三条情节线:

1.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的诉讼,反映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冲突,白人和犹太人的矛盾。

2.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三匣择亲的故事,反映自由恋爱和金钱婚姻的冲突。

3.罗兰佐与杰西卡携款私奔的故事,反映夏洛克与杰西卡之间的父女冲突。

主题

1、友谊、爱情、与仇恨、贪婪的矛盾与冲突

2、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两种宗教观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反映了对犹太人的歧视与压迫。

2、悲剧时期

王权由盛至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詹姆斯一世即位,加强君主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乱。

莎士比亚的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对破坏和谐生活和腐化人们心灵的各种邪恶势力及社会败行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对他美好理想的强调。

主要成就:悲剧,风格悲愤沉郁。写作了著名的四大悲剧。

★《奥赛罗》:夫权悲剧

《奥赛罗》取材于意大利小说《一个威尼斯的摩尔人》。 历来评论家认为奥赛罗的忌妒是因爱而忌妒。别林斯基说:“只有从这样的爱情中才能产生这样的忌妒。”这种爱是男人爱自己私有财产的爱,因爱而生忌妒的根源是奥赛罗的男权思想,掌控妻子的生杀大权。

爱是忌妒的借口,成为杀妻的正当理由。手帕的悲剧表现的是男权文化,是男人对女人使用家庭暴力的悲剧。 ★《李尔王》:父权悲剧

★《麦克白》:野心和贪婪的悲剧

3、传奇剧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上异常反动、黑暗,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的冲突十分尖锐,人文主义者所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举例愈来愈远,莎氏对现实完全失望,他把希望寄托在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中和未来的青年一代身上,这就决定了他的作品在整体上带有一种传奇色彩。 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传奇剧的创作标志着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大大衰退。 代表作:《暴风雨》1612年

————“诗的遗嘱”

★代表作:《哈姆雷特》

3、主题

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乾坤颠倒”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写,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乾坤颠倒”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的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

4、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一、完美理想主义者坠入残酷黑暗现实

哈姆雷特是一个出身高贵的王子,从小过着豪华奢侈的物质生活,受千人尊敬万人爱戴,后来又到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良好的精神教育,过着一种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生活,由于很少接触世界黑暗的一面,因此形成的一种趋于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性格, 可所有的幻想都随着父亲的突然惨死,叔叔的阴谋篡位,母亲不顾廉耻的改嫁而迅速化为泡影。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私利而甘愿做罪恶者的眼线,连自己深爱着的奥菲利亚也对自己无端猜测和刺探,接二连三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瞬间坠入了残酷黑暗的现实深渊。

二.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当哈姆雷特听了父亲鬼魂的话,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最终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想到了上演戏来证明叔叔的罪恶行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他不仅考虑到了自己的命运,更考虑到了人类的生存与毁灭,不愧是思想上的巨人。他过多的顾虑让他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甚至在杀父仇人祈祷的时候还在考虑杀一个正在祈祷的人,那个人死后会上天堂的事情而错失了良机,最后造就了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哈姆雷特的这种性格不单单是个人的特征,也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普遍特征,究其原因,也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社会动荡,官场狡诈,民怨沸腾,人文主义者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孤立与无助,这也是时代的悲剧。

三、善良与邪恶,伟大与渺小的化身

哈姆雷特的性格中,存在着极其善良的一面。他对待父母,有一颗孝心,对待朋友,有一颗诚心,对待爱情,又是那样的忠贞与执着。 他的伟大表现在,他不仅仅想到了要为父报仇的个人恩怨,更想到了要拯救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他从个人的不幸,家庭的不幸,想到了整个社会的不幸,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着“重整乾坤的责任”,这是“大我”的体现。他的这种善良与邪恶,伟大与渺小并存的矛盾性格,导致了他行动上的犹豫与冲动,揭示了最终的悲惨结局。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时代的典型代表,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不仅是个人的特征,更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哈姆雷特的悲惨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不管是他的善与恶,伟大与渺小,反抗与软弱,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他的悲剧收场,也正彰显了那个时代某一群人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性格发展的轨迹

1、欢乐的王子

他出生于王室贵族,但在当时新文化的中心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他同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对爱情、友谊、人性都有一整套新的观念即人文主义观点。

2、忧郁的王子

剧本一开始,哈姆雷特就陷入了家庭的不幸——父死母嫁,这使他的人生理想破灭了,他郁郁不乐地进入了忧郁阶段。

3、延宕的王子

鬼魂出现后,他找到了罪恶的制造者并立意报仇,但一直未能行动起来,直到鬼魂第二次催促他,这是他的延宕阶段。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方面,他意识到自己有为整个社会伸张正义和重整乾坤的神圣责任,他不能丢弃这一责任,另一方面,他又没有足够的心灵力量担负起这一责任,因此,他在行动中一再犹豫、彷徨,以致于最后被他肩上的担子所压跨。 ◆他不仅仅是要为父复仇,而且要重整乾坤。 ◆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而他本人则是孤军奋战。

4、行动的王子

他被放逐,克劳狄斯两次借刀杀人,他最后不得不进行决战,在决战中身死,他“重整乾坤”的责任没有完成,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四、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紧密结合

(9部历史剧都取材于历史,其中有很多诸如女巫、鬼魂、神奇幻境、爱情等的浪漫主义因素)

2、题材来源上,善于旧瓶装新酒,推陈出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理想

莎剧的题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历史、传记著作

根据旧剧改编

诗体或散文体的传奇故事

3、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福斯塔夫、哈姆雷特、夏洛克被称为莎士比亚三大人物典型。

塑造人物时抓住了支配人们行动的七情六欲,具有多重性格的特点

莎士比亚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A、性格的多样与单一的统一。

B、从情节发展中揭示人物性格

C、善于在人物对比中来突出人物性格

D、利用戏剧独白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

4、情节的生动与丰富的完美融合

一方面莎士比亚的戏剧一般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但有主有从,有隐有现,相互衬托,突出主线。 另一方面,注意打破古代戏剧的程式,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

5、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 思考题

1、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创作情况

2、你是如何看待夏洛克这个人物的?

3、哈姆雷特忧郁和延宕的原因

4、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5、关于“四大悲剧”、 “福斯塔夫式背 景” 、“莎士比亚化”问题

6、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异同

犹太人夏洛克,一个生动 复杂,极端利已的高利贷者的形象,同时具备了冷酷,吝啬,残忍,贪婪,狡诈等多种丑恶的性格特征,他精明,善于经商,视财产为依靠。

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臵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吝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异同

(一)共同点

★他们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充满道德感和责任感,都对现实中的恶做出激烈反映。正因如此,他们在捍卫生命的尊严不受恶俗践踏时,都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他们都是追求理想的孤独者,特立独行,与现实格格不入,孤独、不被人理解。哈姆雷特是孤独的,他有挚爱的母亲,但

他已无法同母亲沟通,因为母亲背叛了父王。堂吉诃德的孤独似乎更可悲。连最贴身的侍从桑丘,也无法在理想生活的问题上稍触及唐吉诃德的思想高度,无法在生活中给予他精神上的慰籍和鼓励。

★他们都有疯狂的一面。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疯癫”的行为方式。唐吉诃德对自己理想化中的“骑士精神”入迷而“疯癫”。哈姆雷特的“疯癫”是装出来的。 “疯癫”是他在政治斗争中被迫为自己披上的保护面纱。

★他们的命运都具有悲剧性。堂吉诃德在通往殿堂的路上身心俱创,而哈姆雷特则更为极端,他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不同点

堂吉诃德富有激情、敢于行动,而哈姆雷特则忧郁、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堂吉诃德有明确的目标且坚定不移,而哈姆雷特则犹豫彷徨。但他们又极其相似:他们都是绝对孤立的人物,尽管处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困境中,这有力地暴露了人文主义者孤立群众的弱点。堂吉诃德的漂泊和游荡,日渐衰竭的想要和强大的非人格敌人决一死战的愿望和哈姆雷特的犹疑正是一脉相承的。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关内容

  •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理论批评的现代阐释电子书
  • 导论 卢那察尔斯基其人 第一章 卢那察尔斯基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第一节 走上艰难的革命道路(1892―1904) 第二节 同列宁并肩战斗(1904―1907) 第三节 革命低潮时期的迷误(1907―1912) 第四节 回到革命队伍,投入十月革命(1912―1917) 第五节 战斗在教育人民委员岗位上( ...

  • 第三章人文主义文学
  • 第三章 人文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 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思潮: 二.人文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意大利文学: 2.法国文学 3.西班牙文学:4.英国文学: 三.总结:人文主义文学的成就及特征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是发生于欧洲14--17世纪之间,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反封建.反 ...

  • 马列文论复习题纲)
  • 马列文论复习题纲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一.奠基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艺术的定位:意识形态. 三.艺术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一.<手稿>美学思想 1. ‚劳动创造了美‛.2. 美感的生理基础和审美的本质问题 3. 美感的本质.4. 艺术 ...

  • 中国现代文学(补修大纲)
  • 中国现代文学(补修大纲) 第一编 现代文学发生期(1917--1920)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 ...

  • 外国文学史(上)_郑克鲁_课后题答案
  • 1.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产生根源与特点所在.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 ...

  • 欧洲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 附件2 <欧洲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European Culture 一.课程基本信息 - 1 -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直至20世纪的文化变迁和文化实绩,并对20世纪的美国文化予以一定关注:识记欧洲文化史上具有 ...

  • "文化唯物论"视角对悲剧的解读:评[激进的悲剧]
  • 摘 要:乔纳森・多利莫尔(Jonathan Dollimore,1948- )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思想史家和社会学家,是英国"文化唯物论"的重要开创者和积极实践者.在<激进的悲剧:莎士比亚与同代人戏剧中的宗教.意识形态和权力>(以下简称<激进的悲剧> ...

  • 文联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及2016年工作计划
  • 一."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效发挥文联职能作用 "十二五"期间,区文联把文艺工作与区中心工作联系起来,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虚工实做",在廉政纪律教育.普法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了文艺家的积极作 ...

  • 6.4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五六十年代文学事业的繁荣及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新成就:新中国影视艺术.绘画.书法和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的迅速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通过对新中国文学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