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说课稿 (1)

《蜜蜂引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启发学生思维的课文。通过“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的道理。读完整组课文,掩卷细思,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认识自己。

《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目标及重难点

(一)、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2、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3、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4、师生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5、表演法——对个别词语,让学生模仿、表演进行体会。

(二)、说学法:

1、自读感悟法——学生通过自渎,说说自己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验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3、表演理解法——个别词语理解时加上自己的体会表演出来。

四、说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26蜜蜂引路》)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分组自学生字

3、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五)、学习第三段。

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仔细观察

(六)、学习第四段。

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指导朗读此句。

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七)、总结全文。

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五、说板书

《蜜 蜂 引 路 》是以“找”字为线索,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列宁从莫斯科的山上下来, 独自去寻找养蜂人, 通过仔细观察, 飞来飞去的蜜蜂成了列宁的向导, 列宁跟着它们穿过花丛, 绕过园子, 顺利的找到了养蜂的人的家.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找”的经过。“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让学生对文章中心一目了然。

蜜蜂(向导)----花丛----园子---养蜂的人的家

《蜜蜂引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启发学生思维的课文。通过“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的道理。读完整组课文,掩卷细思,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认识自己。

《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目标及重难点

(一)、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2、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3、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4、师生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5、表演法——对个别词语,让学生模仿、表演进行体会。

(二)、说学法:

1、自读感悟法——学生通过自渎,说说自己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验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3、表演理解法——个别词语理解时加上自己的体会表演出来。

四、说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26蜜蜂引路》)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分组自学生字

3、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五)、学习第三段。

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仔细观察

(六)、学习第四段。

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指导朗读此句。

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七)、总结全文。

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五、说板书

《蜜 蜂 引 路 》是以“找”字为线索,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列宁从莫斯科的山上下来, 独自去寻找养蜂人, 通过仔细观察, 飞来飞去的蜜蜂成了列宁的向导, 列宁跟着它们穿过花丛, 绕过园子, 顺利的找到了养蜂的人的家.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找”的经过。“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让学生对文章中心一目了然。

蜜蜂(向导)----花丛----园子---养蜂的人的家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课蜜蜂引路教案
  • 26课 蜜蜂引路 教学内容:26.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通过学习课文,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懂课 ...

  • [蜜蜂引路]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实验二小 陈蕾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件掌握生字读音,通过范读.自读了解向导是谁,从而感受列宁的智慧. 3.感受列宁的智慧,学习列宁的智慧.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

  • 二年级下册26.蜜蜂引路教案
  • 26.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 ...

  • 蜜蜂引路(完成稿3)
  •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贴贴.演演,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亲身经历操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克服高耗低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段,挖掘训练点,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 1.自由朗读 ...

  • 蜜蜂引路课堂实录(江东中心孙凌雁)
  • 蜜蜂引路 执教:孙凌雁 学校: 江东区中心小学 姓名:孙凌雁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 ...

  • 26蜜蜂引路
  • 26蜜蜂引路 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做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 ...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新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石市小学 罗芳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嗡嗡嗡 嗡嗡嗡 成群飞进百花丛 传播花粉又采蜜 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打一动物,猜猜她是谁? 2.师板书"蜜蜂"指导书写生字"蜂".师生 ...

  • [蜜蜂引路]说课稿
  • <蜜蜂引路>说课稿 太炎小学 蔡文琴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鞠躬) 我是太炎小学的蔡文琴,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蜜蜂引路>. 下面我将从教材特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阐述. 一.摘要呈现,说教材与学情 <蜜蜂引路> ...

  • 蜜蜂引路教案
  • <蜜蜂引路>教案 教材解读: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