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的教学策略分析

“认识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的认识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直观的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各种平面图形较硬的纸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你玩过投沙包吗?为什么围成一个圆形呢?

2、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

3、介绍神奇的圆引入。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种看似简单却又非常神奇的平面图形。老师查阅了一些资料(课件出示图片,并配以解说)。古人最早发现太阳和农历十五的月亮是圆的,距今1.5万年的山顶洞人凿在兽骨上的孔也是圆的,他们还发现圆圆的木头可以滚动,搬动重物时可以省力。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圆)板书课题。

(教学策略分析:让学生从中找到圆的原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学生熟悉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时引入神奇的圆,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对学习圆的渴望。)

二、 初步感知圆。

1、学生用眼睛看桌子上得平面图形。

圆与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用手摸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1)把圆放入自己准备好的一组平面图形中,闭上眼睛用手摸出来。

(2)说说你是怎么摸到的?

(教学策略分析: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初步感知圆,通过与线段围成的图形对比,从整体来看平面图形,深刻了解圆是有曲线围成的。)

二、探索圆的特征。

1、引领操作,让学生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把圆拿来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然后再打开,这样重复几次。

(2)通过刚才的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再认识直径,最后认识半径。

(3)看书,学习上面几个概念。

(4)在圆内分别画出圆心,一条直径,一条半径。

(5)识别圆的直径和半径。(重点理解圆上、通过圆心、线段、任意一点几个词语。)

(设计意图:第一次教学时间发现,学生能认识圆心、直径、半径,但表述时说不清楚,因数学概念具有严密性,所以索性直接让学生看书解决这个问题。)

2、放手操作,探索圆的特征。(把圆拿来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观点,认识直径,半径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2)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

4、了解古人对圆的认识——“圆,一中同长也。

其实刚才同学们发现的圆的这些特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经中就有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你知道一中是指什么吗?同长呢?这跟我们刚才的发现完全吻合,而且,这项发现比国外早了一千多年,怎么样?我国古人很了不起吧?那能募仿古人的语气读一读吗?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看一看来感知圆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圆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通过了解古人的“圆,一中同长”,来感受古人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同时对圆的特征加深了记忆。)

三、用圆规画圆。

师:人们从实践中知道了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个特点后,才发明了圆规,用来画画。我国大约在两千年前,就能画出地地道道的圆来了。

1、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

2、汇报总结:确定圆心,旋转一周。

3、师点拨,并示范用圆规画圆:

画圆时有两个不动。

A. 有针尖的一端不动(圆心不动)。

B. 圆规的两脚不动(半径不变)。

4、圆的位置和大小由什么决定的呢?

让学生明确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5、举一反三,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教学策略:运用数学工具来画圆,让学生自主尝试,动手操作,从画得尝试中体会圆的特征。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运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巩固反馈。

1、投影出示:(1)一般概念填空。(2)判断,加强概念的理解。

2、书上“做一做”

3、拓展提高。

(教学策略分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知识得到拓展”。设计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的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了操作、思考、发现、交流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氛围,使学生对圆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投沙包为什么围成圆形了吗?

(教学策略分析:首尾呼应,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加深了圆的特征。)

六、课外延伸:

1、课件出示,欣赏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总结谈话。

(教学策略分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还有标志建筑等中的圆,体会圆的神奇与广泛运用。对学习圆

的知识做了一个铺垫。)

认识圆的教学策略分析

“认识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的认识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直观的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各种平面图形较硬的纸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你玩过投沙包吗?为什么围成一个圆形呢?

2、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

3、介绍神奇的圆引入。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种看似简单却又非常神奇的平面图形。老师查阅了一些资料(课件出示图片,并配以解说)。古人最早发现太阳和农历十五的月亮是圆的,距今1.5万年的山顶洞人凿在兽骨上的孔也是圆的,他们还发现圆圆的木头可以滚动,搬动重物时可以省力。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圆)板书课题。

(教学策略分析:让学生从中找到圆的原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学生熟悉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时引入神奇的圆,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对学习圆的渴望。)

二、 初步感知圆。

1、学生用眼睛看桌子上得平面图形。

圆与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用手摸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1)把圆放入自己准备好的一组平面图形中,闭上眼睛用手摸出来。

(2)说说你是怎么摸到的?

(教学策略分析: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初步感知圆,通过与线段围成的图形对比,从整体来看平面图形,深刻了解圆是有曲线围成的。)

二、探索圆的特征。

1、引领操作,让学生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把圆拿来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然后再打开,这样重复几次。

(2)通过刚才的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再认识直径,最后认识半径。

(3)看书,学习上面几个概念。

(4)在圆内分别画出圆心,一条直径,一条半径。

(5)识别圆的直径和半径。(重点理解圆上、通过圆心、线段、任意一点几个词语。)

(设计意图:第一次教学时间发现,学生能认识圆心、直径、半径,但表述时说不清楚,因数学概念具有严密性,所以索性直接让学生看书解决这个问题。)

2、放手操作,探索圆的特征。(把圆拿来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观点,认识直径,半径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2)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

4、了解古人对圆的认识——“圆,一中同长也。

其实刚才同学们发现的圆的这些特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经中就有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你知道一中是指什么吗?同长呢?这跟我们刚才的发现完全吻合,而且,这项发现比国外早了一千多年,怎么样?我国古人很了不起吧?那能募仿古人的语气读一读吗?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看一看来感知圆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圆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通过了解古人的“圆,一中同长”,来感受古人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同时对圆的特征加深了记忆。)

三、用圆规画圆。

师:人们从实践中知道了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个特点后,才发明了圆规,用来画画。我国大约在两千年前,就能画出地地道道的圆来了。

1、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

2、汇报总结:确定圆心,旋转一周。

3、师点拨,并示范用圆规画圆:

画圆时有两个不动。

A. 有针尖的一端不动(圆心不动)。

B. 圆规的两脚不动(半径不变)。

4、圆的位置和大小由什么决定的呢?

让学生明确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5、举一反三,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教学策略:运用数学工具来画圆,让学生自主尝试,动手操作,从画得尝试中体会圆的特征。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运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巩固反馈。

1、投影出示:(1)一般概念填空。(2)判断,加强概念的理解。

2、书上“做一做”

3、拓展提高。

(教学策略分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知识得到拓展”。设计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的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了操作、思考、发现、交流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氛围,使学生对圆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投沙包为什么围成圆形了吗?

(教学策略分析:首尾呼应,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加深了圆的特征。)

六、课外延伸:

1、课件出示,欣赏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总结谈话。

(教学策略分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还有标志建筑等中的圆,体会圆的神奇与广泛运用。对学习圆

的知识做了一个铺垫。)


相关内容

  • 小学1--6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 小学1-6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母和音节.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会写汉字 ...

  • 生活中的读与写教案
  • 第一单元 应用识字 1.有趣的汉字(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组词,建议认生字时学生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有些图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象形字. 二.认 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三.写 在田字格中书写"人.口.手.足 ...

  • 教学法教学大纲
  •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说明:本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将来如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教育的方法,完成数学教育的任务.数学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的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

  •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实施性课程标准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幼儿计算教学法 开设学期:一学期 开设年级:一年级上 编撰人员:XXX 绵阳广播电视大学XX 分校 二0一四年 五 月 <幼儿计算教学法>实施性课程标准 目 录 一.教材基本信息-------------- ...

  •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学习数学唯一正 ...

  • 认识角教学设计意图
  • 认识角教学设计意图 <认识角>是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这是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备课前,我们应先了解认识图形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以便于如何结合前后知识点来设计本课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 ...

  • 安溪完小送教上门教案
  • 罗坪乡安溪完小 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教案 教学内容:学会a o e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难点: 1.a.o.e的音.形教学. 2.掌握o的发音,学 ...

  • 认识角说课稿
  • <认识角>说课 亲爱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角>.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 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它作为小学数学&qu ...

  • [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设计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设计 滕海波 招远一中 电话:[1**********]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课标要求: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实践的含义. ...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说课稿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泰州市大冯中心小学 戴前杰 一.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