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服务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上述工作是免疫组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标准的实验操作、专业化的结果分析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

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

(一)对照染色的目的

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① 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

② 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

③ 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

① 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

② 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

③ 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

④ 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

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⒈阳性组织对照

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⒉阴性组织对照

指用已证实不含靶抗原的同步处理和免疫标记染色的组织对照。正确的结果应为阴性,目的是除外假阳性。

⒊阴性试剂对照

是指用于证实在免疫组化染色中所用试剂,尤其是特异性抗体试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而所设立的同步免疫染色对照,包括有:空白对照、替代对照、吸收试验和抑制试验等。目的在于除外假阳性和证实所用免疫组化试剂及其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待检实验切片免疫标记阳性结果的可靠性。

⑴ 空白对照

指以缓冲液(PBS、TBS等)取代第一抗体(主要的,必要时还可做第二抗体及桥联抗体的空白取代),其他各步不变的试剂对照染色,结果应为阴性。

⑵ 取代对照

指以所用方法第一抗体同源动物的正常血清,或与本实验无关的抗体(靶生物缺如的)取代第一抗体,其他步骤不变的试剂对照染色,结果应为阴性。

⑶ 吸收试验

是指用事先经过量抗原吸收的第一抗体上清液取代第一抗体,其他步骤不变的免疫染色试剂对照。结果应是阴性或阳性着色明显减弱(吸收不全时)。

⑷ 抑制试验

是指用标记抗体和未标记抗体(可以是一抗,也可以是二抗或桥抗体)两者的混合物作试剂,其他步骤不变的免疫组化染色试剂对照,结果其阳性着色应成比例的减弱(等量或1:9)。此试剂对照多用于直接法。

这类阴性试剂对照的选用原则是:

① 空白对照不能省,其他对照在预实验中应多做,尤其是应用新抗体试剂;

② 对照必需与实验片同步进行染色;

③ 对照的结果应附合要求。

⒋自身对照

是指在同一标记切片上的自身组织成分的阴性背景对照。即与靶抗原阳性反应细胞或成分相邻的阴性背景结构的显色,结果应为阴性或着色较浅,需与阳性着色成分呈鲜明对比。目的在于排除内源性干扰产生的假阳性和因抗原弥散移位造成的错误结果。

非特异性染色:

非特异染色是指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产生的非靶抗原的呈色结果,属假阳性,又称背景着色,能严重干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正确判断,应竭力避免或减轻。其原因涉及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各个环节,可来自:

① 内源性干扰(自发荧光、内源酶、内源性生物素等);

② 试剂污染(质量差,交叉反应,Fc受体干扰等);

③ 组织处理不当(组织固定不及时或固定不良所导致的抗原弥散移位、洗涤不充分所导致的游离试剂残留等)。

纠正的方法视原因而异,可在预实验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纠正对策,即对症下药。 阳性标记的形态特征和判断:

免疫组化标记具有一定形态特点,若能熟练掌握则有助于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正确判断。特点包括定性、定位和定量三方面。

免疫显色强度和阳性细胞密度是定性定量指标,实际工作中常采用强度和密度结合的方法综合计量,与抗原含量有关;阳性细胞的着色形态及组织分布特点主要是定位指标,与功能有关。

一、阳性标记免疫特征

免疫酶标记(HRP- DAB/H2O2)则表现为淡黄色细颗粒、棕黄色颗粒和褐黄色粗颗粒,后者耀眼易见。一般图片照像,原则上多取强阳性区域。

二、阳性标记细胞学特征(以HRP-DAB/H2O2为例)

可分为①胞膜型;②胞核型;③胞质(浆)型;④微绒毛型和⑤复合型(胞膜-胞质兼有,胞核-胞质兼有,或微绒毛-胞质兼有)等五种阳性细胞类型。这与抗原所在部位相关联,但应注意排除因组织固定不好引起的抗原弥散假象,尤其是复合型图像。

三、阳性标记组织学特征(以HRP-DAB/H2O2为例)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排列形式可以有如下7种:①局灶型;②弥漫型;③片块型;④网状型;⑤腺管型;⑥腔缘型和⑦菊团型等。这主要取决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和阳性细胞在组织内的群体分布特点。

四、阳性标记强度特征

依照细胞阳性着色程度(抗原含量),可分为:

弱阳性(+)┅1分;

中等阳性(++)┅2分;

强阳性(+++)┅3分。

依照阳性细胞数量,可分为:

弱阳性(+ ,指阳性细胞总数在25%以下);

中等阳性(++,指阳性细胞总数在25%—49%);

强阳性(+++ ,指阳性细胞总数在50%以上)。

目前多采用积分综合计量。计算公式为:(+)%x1 +(++)%x2+(+++)%x3;总数值1.5者为(+++)。至少随机观察5-10个HPF。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服务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上述工作是免疫组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标准的实验操作、专业化的结果分析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

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

(一)对照染色的目的

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① 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

② 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

③ 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

① 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

② 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

③ 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

④ 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

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⒈阳性组织对照

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⒉阴性组织对照

指用已证实不含靶抗原的同步处理和免疫标记染色的组织对照。正确的结果应为阴性,目的是除外假阳性。

⒊阴性试剂对照

是指用于证实在免疫组化染色中所用试剂,尤其是特异性抗体试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而所设立的同步免疫染色对照,包括有:空白对照、替代对照、吸收试验和抑制试验等。目的在于除外假阳性和证实所用免疫组化试剂及其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待检实验切片免疫标记阳性结果的可靠性。

⑴ 空白对照

指以缓冲液(PBS、TBS等)取代第一抗体(主要的,必要时还可做第二抗体及桥联抗体的空白取代),其他各步不变的试剂对照染色,结果应为阴性。

⑵ 取代对照

指以所用方法第一抗体同源动物的正常血清,或与本实验无关的抗体(靶生物缺如的)取代第一抗体,其他步骤不变的试剂对照染色,结果应为阴性。

⑶ 吸收试验

是指用事先经过量抗原吸收的第一抗体上清液取代第一抗体,其他步骤不变的免疫染色试剂对照。结果应是阴性或阳性着色明显减弱(吸收不全时)。

⑷ 抑制试验

是指用标记抗体和未标记抗体(可以是一抗,也可以是二抗或桥抗体)两者的混合物作试剂,其他步骤不变的免疫组化染色试剂对照,结果其阳性着色应成比例的减弱(等量或1:9)。此试剂对照多用于直接法。

这类阴性试剂对照的选用原则是:

① 空白对照不能省,其他对照在预实验中应多做,尤其是应用新抗体试剂;

② 对照必需与实验片同步进行染色;

③ 对照的结果应附合要求。

⒋自身对照

是指在同一标记切片上的自身组织成分的阴性背景对照。即与靶抗原阳性反应细胞或成分相邻的阴性背景结构的显色,结果应为阴性或着色较浅,需与阳性着色成分呈鲜明对比。目的在于排除内源性干扰产生的假阳性和因抗原弥散移位造成的错误结果。

非特异性染色:

非特异染色是指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产生的非靶抗原的呈色结果,属假阳性,又称背景着色,能严重干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正确判断,应竭力避免或减轻。其原因涉及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各个环节,可来自:

① 内源性干扰(自发荧光、内源酶、内源性生物素等);

② 试剂污染(质量差,交叉反应,Fc受体干扰等);

③ 组织处理不当(组织固定不及时或固定不良所导致的抗原弥散移位、洗涤不充分所导致的游离试剂残留等)。

纠正的方法视原因而异,可在预实验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纠正对策,即对症下药。 阳性标记的形态特征和判断:

免疫组化标记具有一定形态特点,若能熟练掌握则有助于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正确判断。特点包括定性、定位和定量三方面。

免疫显色强度和阳性细胞密度是定性定量指标,实际工作中常采用强度和密度结合的方法综合计量,与抗原含量有关;阳性细胞的着色形态及组织分布特点主要是定位指标,与功能有关。

一、阳性标记免疫特征

免疫酶标记(HRP- DAB/H2O2)则表现为淡黄色细颗粒、棕黄色颗粒和褐黄色粗颗粒,后者耀眼易见。一般图片照像,原则上多取强阳性区域。

二、阳性标记细胞学特征(以HRP-DAB/H2O2为例)

可分为①胞膜型;②胞核型;③胞质(浆)型;④微绒毛型和⑤复合型(胞膜-胞质兼有,胞核-胞质兼有,或微绒毛-胞质兼有)等五种阳性细胞类型。这与抗原所在部位相关联,但应注意排除因组织固定不好引起的抗原弥散假象,尤其是复合型图像。

三、阳性标记组织学特征(以HRP-DAB/H2O2为例)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排列形式可以有如下7种:①局灶型;②弥漫型;③片块型;④网状型;⑤腺管型;⑥腔缘型和⑦菊团型等。这主要取决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和阳性细胞在组织内的群体分布特点。

四、阳性标记强度特征

依照细胞阳性着色程度(抗原含量),可分为:

弱阳性(+)┅1分;

中等阳性(++)┅2分;

强阳性(+++)┅3分。

依照阳性细胞数量,可分为:

弱阳性(+ ,指阳性细胞总数在25%以下);

中等阳性(++,指阳性细胞总数在25%—49%);

强阳性(+++ ,指阳性细胞总数在50%以上)。

目前多采用积分综合计量。计算公式为:(+)%x1 +(++)%x2+(+++)%x3;总数值1.5者为(+++)。至少随机观察5-10个HPF。


相关内容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 ...

  • 流行病学试题三
  • Section 3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保健服务 B.婚前检查 C.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选 D.预防性卫生监督 E.经常性卫生监督 2.根据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的<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一文,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A.不健康的行为因素 ...

  • 猪瘟检疫技术规范
  • GB16551-1996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10月3日批准 1997年2月1日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温群体检疫.个体检疫.实验室检验.综合判定和检疫后处理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猪瘟的检疫. 2 引用标准 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

  • 动物疫控中心实验室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 动物疫控中心实验室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各级动物疫控中心相继成立.作为技术支撑体系组成部分,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防.预报.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报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的提出.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及科普宣传等成为 ...

  • 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方案及结果
  • 2015年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结果 一.背景 为防止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国家质检总局等5部门下发了<关于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入我国的公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开展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大庆市疾控中心有关要求,我中心开展了2015年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采 ...

  • 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与TPPA的相关性_陈忠城
  • ··1222 ·论著· (实验研究) 2013年10月第20卷第10期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与TPPA的相关性 陈忠城,胡波,李玛,梁涯,李朝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 目的探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rchitect i2000)对梅毒螺 ...

  • MTT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 第24卷第6期2003年12月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Medicine Edition )JournaI of Jinan University VoI.24No.6 Dec. 2003 !"" 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张 晶1,林 晨1,岑颖洲2,沈伟哉1,刑莹莹2, 静 ...

  • 2010年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 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狂犬病的诊断.监测.疫情报告.疫 ...

  • 项目十八 B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 项目十八 B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一.溶血空斑试验 (Plaque forming cell assay) [实验原理] 将SRBC 免疫动物,隔一定时间取其脾脏制成细胞悬液,当与SRBC 混合孵育时,其中抗体形成细胞释放的抗体会与周围SRBC 特异性结合,在补体作用下,使这些致敏的SRBC 溶解,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