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方式与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饮食方式与餐桌礼仪的差异

摘要: 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中西方饮食方式在就坐形式、用餐工具、餐饮对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中西方餐饮礼仪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通过中西方饮食方式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 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而且这种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饮食方式 餐桌礼仪 用餐工具 餐饮对象 餐桌举止 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了中 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于是深入了解中西方饮食方式差异和餐桌礼仪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

中美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西式饮宴上,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二)用餐工具的差异

中国人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而西方人用餐使用的是刀叉,并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三)中西餐饮对象差异

1.餐饮对象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2.一日三餐的饮食差异

中国人的早餐主食一般应吃馒头、豆包、稀饭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豆浆、鸡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午餐一般主食就是在米饭、面制品中任意选择。副食品的种类很广泛,如: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晚餐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伦,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丰富。但是中国人没有吃夜宵的习惯,而且一天遵循的是一日三餐的习惯。

而西方人的早餐以面包、牛奶、鸡蛋、果汁、麦片、咖啡、香肠

等为主。午餐一般在工作地点用快餐,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汉堡包、热狗等。晚餐是正餐,比较丰盛,如牛排、猪排、烤肉、炸鸡等,配面包、黄油、青菜、水果、点心等。他们在临睡前有吃点心的习惯,成人以水果、糖果为主,孩子则食用牛奶和小甜饼。周末或假日,许多家庭只吃两顿饭。他们将早餐和午餐合并为一顿,称为早午餐。

二、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文化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能够防止失礼于人。

1. 餐桌气氛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 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 两边为偏座。请客时, 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 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 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 男女主人分坐两端, 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3. 餐桌举止

着装时,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得隆重一些。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即使再昂贵的也不能)

喝酒时,会喝酒的人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尝一下。可以欣赏酒的色彩,闻一下酒香慢慢品味。不要为显示自己的海量,举起酒杯看也不看,便一饮而尽,使酒顺着嘴角往下流。也不必矫揉造作地在举杯时翘起小手指,以显示自己的优雅举止。不宜一边饮酒,一边吸烟。当今许多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 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而在当今的中国, 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 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不吸烟不喝酒”就无以社交。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陋习”。

喝汤时,中国人饮汤时是用匙羹从碗里勺起来喝或直接用碗饮,而喝的时候发出声音,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喝汤也不能吸着喝。西方人喝汤,一般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身体上半部略微前倾。当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便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

碗装,通常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通过中西方饮食方式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 不仅反映出各地迥异的文化传统, 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差异, 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 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 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 家庭结构较复杂, 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文化的正迁移作用,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从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霞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

[2]罗露莎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方式与餐桌礼仪的差异

摘要: 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中西方饮食方式在就坐形式、用餐工具、餐饮对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中西方餐饮礼仪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通过中西方饮食方式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 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而且这种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饮食方式 餐桌礼仪 用餐工具 餐饮对象 餐桌举止 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了中 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于是深入了解中西方饮食方式差异和餐桌礼仪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

中美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西式饮宴上,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二)用餐工具的差异

中国人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而西方人用餐使用的是刀叉,并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三)中西餐饮对象差异

1.餐饮对象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2.一日三餐的饮食差异

中国人的早餐主食一般应吃馒头、豆包、稀饭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豆浆、鸡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午餐一般主食就是在米饭、面制品中任意选择。副食品的种类很广泛,如: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晚餐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伦,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丰富。但是中国人没有吃夜宵的习惯,而且一天遵循的是一日三餐的习惯。

而西方人的早餐以面包、牛奶、鸡蛋、果汁、麦片、咖啡、香肠

等为主。午餐一般在工作地点用快餐,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汉堡包、热狗等。晚餐是正餐,比较丰盛,如牛排、猪排、烤肉、炸鸡等,配面包、黄油、青菜、水果、点心等。他们在临睡前有吃点心的习惯,成人以水果、糖果为主,孩子则食用牛奶和小甜饼。周末或假日,许多家庭只吃两顿饭。他们将早餐和午餐合并为一顿,称为早午餐。

二、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文化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能够防止失礼于人。

1. 餐桌气氛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 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 两边为偏座。请客时, 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 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 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 男女主人分坐两端, 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3. 餐桌举止

着装时,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得隆重一些。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即使再昂贵的也不能)

喝酒时,会喝酒的人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尝一下。可以欣赏酒的色彩,闻一下酒香慢慢品味。不要为显示自己的海量,举起酒杯看也不看,便一饮而尽,使酒顺着嘴角往下流。也不必矫揉造作地在举杯时翘起小手指,以显示自己的优雅举止。不宜一边饮酒,一边吸烟。当今许多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 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而在当今的中国, 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 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不吸烟不喝酒”就无以社交。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陋习”。

喝汤时,中国人饮汤时是用匙羹从碗里勺起来喝或直接用碗饮,而喝的时候发出声音,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喝汤也不能吸着喝。西方人喝汤,一般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身体上半部略微前倾。当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便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

碗装,通常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通过中西方饮食方式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 不仅反映出各地迥异的文化传统, 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差异, 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 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 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 家庭结构较复杂, 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文化的正迁移作用,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从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霞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

[2]罗露莎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相关内容

  •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劳动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方在餐饮礼仪方面有许多差别.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礼仪日臻成熟和完善,它们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 ...

  •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摘要: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以后,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就不能只注重自己的餐桌礼仪了,因为我们将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这些人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我们存在较大差异,以在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

  •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校报投稿
  •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 (餐饮旅游学院梁海兰,西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 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 ...

  • 礼仪课程论文
  •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旅游管理系六班 郭颖娴 05140629 摘要:中国的餐桌礼仪源远流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了解国外尤其是西方的餐桌礼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中的中国餐桌礼仪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届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 ...

  •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 ...

  • 从中西餐饮谈文化差异
  • 从中西餐饮谈文化差异 饮食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各个区域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各自的文化风俗不同,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就有所差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映入我们的眼帘,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 ...

  •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
  •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饮食习俗,不论在其观念.性质,还是在其方式.对象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我将针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

  • 中西方文化礼仪的比较礼仪
  • 中西方文化礼仪的比较礼仪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 ...

  • 中国餐桌礼仪文化论文
  •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年级专业: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时间 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