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语文期末试卷

初三上语文期末试卷

第I卷(基础题共l大题共27分)

一. 选择题(2 7分)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1—4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是贼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1. 下面几个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mǚ B. jū

C. shà D. èi

2. 联系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母亲突然暴怒起来”的原因是( )

A. 母亲早就看出来于勒是不会有出息的。

B. 眼前的于勒让我们的热切盼望变成了彻底的失望,旧怨新恨一齐发作?

C. 孩子们围着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穷水手吃牡蛎很没面子。

D. 因为孩子们吃牡蛎花了太多的钱。

3. 依据文中画线的句子,揣摩“我”的内心活动与情感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里一直怀疑眼前的这个人,觉得他不会是“我”的亲叔叔。

B. 对父母的态度变化不理解,同时流露了对叔叔遭遇的同情、怜悯。

C. 反复强调就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我”和叔叔的亲属关系。

D. 心里犹豫不决,对眼前这个人充满了疑惑。

4. 下面是对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C. 像于勒这样的无赖,是决不会有好下场的。

D. 在若瑟夫的身上,让人们看到了人的善良天性,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希望。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完成5—8题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在大多数情况下,( )是他们,( )并非轻而易举就

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 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关联词语应该是( )

A. 虽然 即使 都 B. 然而 即便 也

C. 然而 即使 都 D. 虽然 即便 也

6. 下面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了。

B. 推敲:反复斟酌的意思。

C. 轻而易举:很容易就举起来了。

D.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7. 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说明“缺乏创造力的人”首先缺少的是( )

A .自信 B. 灵感 C. 创意 D. 想法

8. 一个人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之一是( )

A.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B. 坚信自己一定能使幻想变为现实。

C.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D. 留意细小的想法,认为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能使之变为现实。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9—12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受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9. 加点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乃丹书帛(写)

C. (逃亡)

D.

10. 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句: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B.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句:虽然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值五百里吗?

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译句: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D.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句: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1. 对文中句子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安陵君,表现出秦王十足的骄横。

B.“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言外之意是我完全可以用武力吞并安陵。

C.“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以兴师问罪的语气责难安陵君不顺从寡人,轻视寡人。表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

D.“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疑问的语气,真的想了解安陵君不交换土地的原因。

12. 概括选文主要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主要交代了安陵君出使秦国的背景及原因。

B. 第二段主要写唐雎重申“不易”的立场,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

C. 第二段主要叙述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经过,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D. 第一段主要写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后,派唐雎出使秦国。

第II卷(综合题 共4大题 共43分)

二. 古诗文积累与诗歌鉴赏(12分)

根据给出的具体语境或提示补充完整。

13.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15.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这也是给后主刘禅建议中最主要的一条。

16. 对下面这节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嚣,风也不拥挤

A.“雷电不喧嚣,风也不拥挤”说明“雨”静静地来,她关爱孩子们,怕惊扰了他们。

B.“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春雨的形状特点。

C.“走得很轻”“温声细语”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D. 写春雨的轻柔温和,表现了对孩子们的关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

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 曾子衣敝衣以耕。 衣: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骄: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译句:

19. 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2分)

四. 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

等待让自己开花的季节

小丑

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而幼稚,成了同学们的戏谑对象,甚至教师们都不愿意给他上课。有位教“诗歌欣赏课”的教师哀求他必选别的课。虽然艾金森是个按时交作业的好学生,但他朗诵作品时滑稽的表情总是让同学们捧腹大笑,每堂课都会被他搅成一锅粥,令教师无法继续讲课。而给了他35分的历史教师则说:“他没有半点历史感,当然,他什么感也没有。”艾金森的父亲更是认定了他的脑子有问题,不是白痴就是智障,甚至从不跟他说话。

走向社会的艾金森又因为那张憨态十足的脸和笨拙而幼稚的举止找不到工作,极度自卑的艾金森四处碰壁,苦恼至极,于是他整天消极地躲在房间里喝闷酒。

只有艾金森的母亲认为他是优秀的。艾金森的母亲是个花匠,她将独儿子带到她的花园里,指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说:“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还没有遇到适合你的时机。但是,花草在没有遇到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时,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所以,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等属于你的季节一到,你自然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

艾金森从母亲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尽管后来的好长一段日子里,他找工作时依然碰壁,但他没有气馁,他深深地记住了母亲的话:不是他无能,只是适合他的季节还没有到来。

直到英国《非9点新闻》剧组的导演看了艾金森的表演后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艾金森才知道,自己被录取了。他饰演的憨豆先生由于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单向思维(脑筋不转弯)、有一点腼腆,深受观众喜爱,于是他在英国迅速走红。

如今,憨豆先生傻乎乎地飞往全世界,这个穿戴整齐,但是头脑简单,常常闯了祸就落荒而逃的家伙,以《憨豆先生》大闹好莱坞的姿态进军洛杉矶,进行他擅长的“捣乱工程”。该片票房在欧洲已突破l亿美元,在美国公开放映时,亦好评如潮。

艾金森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

20. 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 答:

21. 谈谈你对文中“开花的季节”含义的理解。(3分)

答:

22. 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

23. 第3段中“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其中“足够的能量”指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作答)(3分)

答:

24. 从艾金森的成长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自选一个角度作答)。(3分)

答:

五. 综合性活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5、26题。(6分)

某学校要搞一次读书节活动,主题是:书籍的作用。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于书籍方面的材料。请你帮助他们斟酌一下,找出两条与这次活动的主题联系不密切的材料,并简单说明

理由。

A.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B.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流;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

C. 按照“上网——搜索资料——选取所需资料——下载”的程序操作。

D.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E.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F. 读史使人明知,读诗使人灵秀„„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

25. 选出与本次活动主题无关的材料,并分别说明理由。

选出的序号( ),理由:

选出的序号( ),理由:

26. 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你读过的书,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80字左右) 书名:

主要内容:

名著阅读(4分)

27.《水浒》故事情节回顾。《智取生辰纲》中负责押送的是

28.《水浒》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题。

第III卷(作文 共1大题 共50分)

29. 作文(50分)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人的精神,升华了人的思想。

请以“珍藏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题答案】

一.

1. D 2. B 3. B 4. C 5. B 6. C 7. A 8. D 9. D

10. B 11. D 12. C

二.

13.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5. 亲贤臣;远小人

16. B

三.

17. ①穿②傲视

18. 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19. 廉洁自律 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四.

20. 写的是英国少年艾金森成长的故事。长得憨头憨脑的艾金森,受到同学、教师和父亲的歧视,为找工作也四处碰壁。后来,他记住了母亲的话,没有气馁,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演员。(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其中起因、经过、结果每项1分,共3分。如只答第一句,给1分。)

21. 作者是在借“开花的季节”来解读美丽的人生之花(1分)。即: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同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1分);花草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同样,人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学习知识,经历挫折,积累智慧,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1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本题共3分。)

22.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耐人寻味(1分)。向读者暗示了全文的主题(1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共3分。)

23. 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每句1分,共3分。不用文中原句,可酌情扣分,或不给分)。

24. 答案略(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五、综合性活动

25. 本题3分。选项各0.5分。理由各1分。

C 本项说的是如何上网查阅资料。(查阅资料的操作方法)

E 本项说的是如何读书,或读书方法。

26. 书名1分,内容介绍2分。

名著导读:

27. 杨志 青面兽 吴用

28. 官逼民反

初三上语文期末试卷

第I卷(基础题共l大题共27分)

一. 选择题(2 7分)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1—4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是贼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1. 下面几个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mǚ B. jū

C. shà D. èi

2. 联系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母亲突然暴怒起来”的原因是( )

A. 母亲早就看出来于勒是不会有出息的。

B. 眼前的于勒让我们的热切盼望变成了彻底的失望,旧怨新恨一齐发作?

C. 孩子们围着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穷水手吃牡蛎很没面子。

D. 因为孩子们吃牡蛎花了太多的钱。

3. 依据文中画线的句子,揣摩“我”的内心活动与情感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里一直怀疑眼前的这个人,觉得他不会是“我”的亲叔叔。

B. 对父母的态度变化不理解,同时流露了对叔叔遭遇的同情、怜悯。

C. 反复强调就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我”和叔叔的亲属关系。

D. 心里犹豫不决,对眼前这个人充满了疑惑。

4. 下面是对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C. 像于勒这样的无赖,是决不会有好下场的。

D. 在若瑟夫的身上,让人们看到了人的善良天性,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希望。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完成5—8题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在大多数情况下,( )是他们,( )并非轻而易举就

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 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关联词语应该是( )

A. 虽然 即使 都 B. 然而 即便 也

C. 然而 即使 都 D. 虽然 即便 也

6. 下面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了。

B. 推敲:反复斟酌的意思。

C. 轻而易举:很容易就举起来了。

D.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7. 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说明“缺乏创造力的人”首先缺少的是( )

A .自信 B. 灵感 C. 创意 D. 想法

8. 一个人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之一是( )

A.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B. 坚信自己一定能使幻想变为现实。

C.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D. 留意细小的想法,认为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能使之变为现实。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9—12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受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9. 加点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乃丹书帛(写)

C. (逃亡)

D.

10. 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句: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B.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句:虽然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值五百里吗?

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译句: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D.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句: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1. 对文中句子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安陵君,表现出秦王十足的骄横。

B.“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言外之意是我完全可以用武力吞并安陵。

C.“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以兴师问罪的语气责难安陵君不顺从寡人,轻视寡人。表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

D.“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疑问的语气,真的想了解安陵君不交换土地的原因。

12. 概括选文主要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主要交代了安陵君出使秦国的背景及原因。

B. 第二段主要写唐雎重申“不易”的立场,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

C. 第二段主要叙述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经过,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D. 第一段主要写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后,派唐雎出使秦国。

第II卷(综合题 共4大题 共43分)

二. 古诗文积累与诗歌鉴赏(12分)

根据给出的具体语境或提示补充完整。

13.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15.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这也是给后主刘禅建议中最主要的一条。

16. 对下面这节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嚣,风也不拥挤

A.“雷电不喧嚣,风也不拥挤”说明“雨”静静地来,她关爱孩子们,怕惊扰了他们。

B.“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春雨的形状特点。

C.“走得很轻”“温声细语”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D. 写春雨的轻柔温和,表现了对孩子们的关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

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 曾子衣敝衣以耕。 衣: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骄: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译句:

19. 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2分)

四. 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

等待让自己开花的季节

小丑

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而幼稚,成了同学们的戏谑对象,甚至教师们都不愿意给他上课。有位教“诗歌欣赏课”的教师哀求他必选别的课。虽然艾金森是个按时交作业的好学生,但他朗诵作品时滑稽的表情总是让同学们捧腹大笑,每堂课都会被他搅成一锅粥,令教师无法继续讲课。而给了他35分的历史教师则说:“他没有半点历史感,当然,他什么感也没有。”艾金森的父亲更是认定了他的脑子有问题,不是白痴就是智障,甚至从不跟他说话。

走向社会的艾金森又因为那张憨态十足的脸和笨拙而幼稚的举止找不到工作,极度自卑的艾金森四处碰壁,苦恼至极,于是他整天消极地躲在房间里喝闷酒。

只有艾金森的母亲认为他是优秀的。艾金森的母亲是个花匠,她将独儿子带到她的花园里,指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说:“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还没有遇到适合你的时机。但是,花草在没有遇到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时,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所以,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等属于你的季节一到,你自然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

艾金森从母亲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尽管后来的好长一段日子里,他找工作时依然碰壁,但他没有气馁,他深深地记住了母亲的话:不是他无能,只是适合他的季节还没有到来。

直到英国《非9点新闻》剧组的导演看了艾金森的表演后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艾金森才知道,自己被录取了。他饰演的憨豆先生由于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单向思维(脑筋不转弯)、有一点腼腆,深受观众喜爱,于是他在英国迅速走红。

如今,憨豆先生傻乎乎地飞往全世界,这个穿戴整齐,但是头脑简单,常常闯了祸就落荒而逃的家伙,以《憨豆先生》大闹好莱坞的姿态进军洛杉矶,进行他擅长的“捣乱工程”。该片票房在欧洲已突破l亿美元,在美国公开放映时,亦好评如潮。

艾金森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

20. 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 答:

21. 谈谈你对文中“开花的季节”含义的理解。(3分)

答:

22. 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

23. 第3段中“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其中“足够的能量”指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作答)(3分)

答:

24. 从艾金森的成长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自选一个角度作答)。(3分)

答:

五. 综合性活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5、26题。(6分)

某学校要搞一次读书节活动,主题是:书籍的作用。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于书籍方面的材料。请你帮助他们斟酌一下,找出两条与这次活动的主题联系不密切的材料,并简单说明

理由。

A.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B.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流;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

C. 按照“上网——搜索资料——选取所需资料——下载”的程序操作。

D.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E.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F. 读史使人明知,读诗使人灵秀„„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

25. 选出与本次活动主题无关的材料,并分别说明理由。

选出的序号( ),理由:

选出的序号( ),理由:

26. 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你读过的书,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80字左右) 书名:

主要内容:

名著阅读(4分)

27.《水浒》故事情节回顾。《智取生辰纲》中负责押送的是

28.《水浒》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题。

第III卷(作文 共1大题 共50分)

29. 作文(50分)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人的精神,升华了人的思想。

请以“珍藏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题答案】

一.

1. D 2. B 3. B 4. C 5. B 6. C 7. A 8. D 9. D

10. B 11. D 12. C

二.

13.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5. 亲贤臣;远小人

16. B

三.

17. ①穿②傲视

18. 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19. 廉洁自律 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四.

20. 写的是英国少年艾金森成长的故事。长得憨头憨脑的艾金森,受到同学、教师和父亲的歧视,为找工作也四处碰壁。后来,他记住了母亲的话,没有气馁,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演员。(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其中起因、经过、结果每项1分,共3分。如只答第一句,给1分。)

21. 作者是在借“开花的季节”来解读美丽的人生之花(1分)。即: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同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1分);花草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同样,人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学习知识,经历挫折,积累智慧,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1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本题共3分。)

22.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耐人寻味(1分)。向读者暗示了全文的主题(1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共3分。)

23. 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每句1分,共3分。不用文中原句,可酌情扣分,或不给分)。

24. 答案略(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五、综合性活动

25. 本题3分。选项各0.5分。理由各1分。

C 本项说的是如何上网查阅资料。(查阅资料的操作方法)

E 本项说的是如何读书,或读书方法。

26. 书名1分,内容介绍2分。

名著导读:

27. 杨志 青面兽 吴用

28. 官逼民反


相关内容

  • 2010中考语文文言文默写和作文
  • 奉贤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一) 默写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3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 浮光跃金,.<岳阳楼记>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6 殚其 ...

  •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卷满分120分.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覆盖面广.试题仍然同往常一样,分"积累运用". "阅读"和"写作"三个板块.分值设置.文体考查.写作等与中考试题模式一致.考查的知识点多,内容丰富 ...

  • 期末考务工作手册
  • 洪 塘 学 校 期 末 考 试 工 作 手 册 2012年下学期 一.考试时间.时量 中学 小学: 二.日程安排: 元月20日 学校考务工作准备.(登分册.考室.录音机.应急电源.制订考务工作手册等),九年级照表上课 元月21日 1--8年级考试(吴江文7点前来中心学校接卷) 元月22日 1.7.8 ...

  • 学校教研工作会议记录
  • 篇一:2014-2015第一学期教研会议记录 教研会议记录 (2014――2015第一学期) 烈山区前岭学校 2014年9月1日 篇二:学校教研组长会议记录 学校教研组长会议记录 (2013---2014学 年度第二学期) 乔营子学校 学校教研组长会议记录 时间: 2014.3.14 主持: 王远征 ...

  •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卷 (时间:90分钟 分数:150分) 姓名 得分 温馨提示:本卷含卷面分5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衢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诗词(huá) 章.这些作品为衢州留下了一份厚重而mí 足 ...

  • 工作量津贴及绩效工资发放实施细则
  • 中层副职:专任教师周平均工五.工作量津贴及绩效工资奖惩细 作量津贴×115% 则 B:工作量津贴同相同年级.学科.岗 1.工作量计算 工作量津贴及绩效工资发放实施细则 (修订稿) 根据校务委员会的研究决定,为提位教职工工作量津贴计算. 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本着"以量计酬.三.业务检查内容及 ...

  • 初三教学工作安排
  • 一.指导思想: 2011年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 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框架下,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前提,努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检验. 二.工作目标: 本届初三,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初二下期末区统测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A 等率有较大幅度的 ...

  • 家长会年级组发言要点(1)
  • 2016届初三第一次家长年级大会发言要点 1. 形势分析:长沙市中考形势(人数.插班生.6A 大户),目前政策(和明德现状)等等. 2. 初三年级规划:整体目标.主要大事(各类考试考查.大会安排等) 3. 初三现状:生地会考成绩.开学观感.师生感受.新举措.上期期末考试及入学考试分析,进入初三后的新 ...

  • 初三毕业班培优实施方案
  • 2012届初三毕业班培优实施方案 2011-09-29 2012届初三毕业班培优实施方案(试行) 一.实施背景 1.一直以来,我校中考业绩尖端生层面有更大提升空间: 2.年级部分学优生因个别学科瓶颈而影响其更高层次的突破: 二.实施目标 1.有效化解学优生学科瓶颈难题,拔高尖端生层次: 2.通过尖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