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人杜甫的评价

对诗人杜甫的评价 杜甫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衔接了诗歌从盛唐到中唐的转变。人间的艰辛代替了之前的理想色彩,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中唐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因而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诗史”。

杜甫

杜甫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

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著有文集《杜工部集》。

对诗人杜甫的评价 杜甫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衔接了诗歌从盛唐到中唐的转变。人间的艰辛代替了之前的理想色彩,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中唐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因而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诗史”。

杜甫

杜甫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

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著有文集《杜工部集》。


相关内容

  • 蜀相_教学设计 原版
  • <蜀相>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 ...

  • 杜甫的伟大与局限
  • 杜甫的伟大与局限 --兼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周美超 对一个历史人物,要想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应该采取远观近看的态度.所谓近看,就是要走进人物所处的时代,感受其在特定时代的人生追求和内心的矛盾:所谓远观,就是要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用现代的思想和方法去审视历史人物,以获得更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唯有近看, ...

  • 有关文艺学习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 古人有所谓十大雅事,即琴.棋.书.画.香.诗.酒.花.茶.曲,也有言八大雅事,即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可见诗文.书画.音乐.饮酒.赏花,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人喜欢写诗填词,舞文弄墨,自然对诗文作品有不少的见解.评价.如,白居易便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q ...

  • 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异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 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异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夏云新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在诗歌史上堪称"绝顶",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美誉.历代的研究者,评之论之,著书立说,不计其数.但是,由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指鉴赏者)的不同,他们从中所发掘的也 ...

  • 李白和杜甫到底谁的成就更高?
  • 文学艺术不同于现代的科学研究,没有理性量化的客观标准,纯粹只能依靠受众的主观感受,所以比较文学家的文学成就从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口难调! 具体到李白杜甫这两位堪称千年一遇的超级大文豪,古典诗词领域的两座绝顶高峰,尤其难以作出评判. ...

  • 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
  • 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 ...

  • 绝句教学设计及反思
  • <绝句>教学设计及反思 [背景资料]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诗歌是感情的种子,又是智慧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 ...

  • 不止杜甫很忙
  • 2012年3月,唐代诗圣杜甫一夜间在网络爆红.这一次,他凭借的并不是那惊世骇俗的诗句,而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杜甫涂鸦".在微薄疯传杜甫各种形象的同时,语文课本也被卖到脱销.众多中国球迷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一时间,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的杜甫穿上了世界足坛各大豪门的球衣,被 ...

  • 杜甫与李白地位
  • 古云: 李白的浪漫诗风与杜甫迥然不同. 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 杜甫在成都做节度使严武的幕客时,生活还算安定.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这时他们阔别已经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好时光,杜甫总感慨不已,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