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基本情况: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小路口中学;

初中生物高级教师;26年教龄

【说教材】

(一) 教材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第一课时内容。(教材第四册 82页到85页)主要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教材提供的素材有:观察自制生态瓶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曲线图、小资料。

(二) 教材地位: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身所具备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障机制。第一节、第二节中的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本节概念的基础和内核,本课内容是上述内容的引申和拓展。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是课程标准中„生物与环境‟这一主题的核心概念。对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起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举例说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技能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尝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曲线图,获取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模仿课本中的实例解析某些自然现象。

3、情感目标

(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以上目标是依据课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以及教材内容及其所处的地位。目的是使学生能从理论上认识到如何保护环境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行为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四) 、教材关键、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关键:实验的开展,资料的分析,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

教材重点: 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教材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概括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含义

【说教法】

教学策略:本课选择替代性策略和生成性策略的综合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讨论教学法为主。同时综合情景教学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资源:学生自制教具、道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确定以上教法是基于本节课内容是生物与环境的核心内容课标的要求是达到理解水平,采用以上教法能有效建构概念体系而不是空壳概念,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能较好的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说学生】

一: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生态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的素材。学生渴望了解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网(链)循环和流动的结果会如何。

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本课教学的学情,也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基础和根据。

二: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并要求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

2.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自主思考、质疑问难

3.运用问题窜并结合图片实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整体思路和环节(见ppt 课件)

设计意图:

1. 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有关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而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对概念只给出了描述性的语句。

2. 本节课又是„生物与环境‟的核心内容,课标要求较高。为了目标的达成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和环节。3意图在于①检查督促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②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的能力,力图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④使课堂节凑更合理,层次更清晰,便于知识的自我构建。

二、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复习引入

1.小组讨论与交流。观察小组制作的生态瓶,交流制作过程,找出有关的食物链(各小组交换生态瓶)。

2 .质疑:为什么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就很快死亡了?

【目的】

1. 了解学生课外实验情况及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更好的引入新课题

新课学习

第一环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

1. 阅读课本82页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资料的第1自然段,并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思考并回答讨论题第1题: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目的]通过学生对生态瓶和书本“活动”资料的分析,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有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建构(采用的是“先有材料内涵后有概念筐”的方法)。

师生活动:

1.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引导学生分析

2. 各小组交流答案. 教师评价

3. 解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内容。

4.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为什么能维持稳定?

5. 有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生存较长时间?

6. 归纳概念 并板书

【目的】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上来,关注学习过程。这样形成的概念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不是空壳概念。

第二环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一)设问质疑: 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1. 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为什么能维持稳定?

2. 有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生存较长时间

阅读讨论

1. 阅读书本84页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内容,分析写出其中存在的食物链,

2. 对图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的进行解读。

解读图片

(1)图中哪种生物数量最早达到第一个高峰?你对此怎么理解的?

(2) 哪种生物数量最后达到高峰?能不能改变它的先后顺序?说明你的理由。

(3)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规律?能解释这种规律吗?

(4)与你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这种规律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3、阅读课本85页[小资料] „远渡重洋的屎壳螂‟

【目的】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本质内涵比较抽象,通过资料的阅读讨论问题窜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技能。

(二)学生角色扮演

探究: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

提出问题: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数量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时,该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作出假设:草原上的各种生物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草原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实验过程:

1. 每人准备草、鼠和狐狸的三种头饰。

2. 出场顺序按草 鼠 狐狸,数量有少到多表示生物数量变化。

3. 扮演草的同学被扮演鼠的同学抓住就表示吃掉了,这个同学则换成鼠的头饰表示草减少鼠增多,以此类推。

4. 当后一种生物多于前种生物1比2时捕食停止,并有部分学生换成另一种头饰表示这种生物部分死亡。

5.„鼠‟约有3份换成„草‟1份换成„狐狸‟。游戏进行到大致恢复到原来的比例时结束。

【目的】 通过形象的活动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通过上面的游戏你能说出为什么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吗?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有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并板书

第三环节:知识迁移应用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做的生态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2、下面生态系统能保持稳定吗?

三、巩固复习

1.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核心内容)

2. 你有什么感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目的] 通过学生回忆议论加深对本课内 容的理解识记 ,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环境的意义。

四、检查评价

1. 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的较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植被破坏 B 环境污染 C 食物链被破坏 D 缺水干旱

2. 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

A 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 缺少干旱 C 自动调节能力 D 食物链被破坏 3思考:我们祁门山区每年都要进行有计划的捕猎野猪和适度采伐林木活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目的】 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并关注家乡的环境。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瓶中的食物链 水草

2、凯巴森林中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状态。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指生态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这种变化和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护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

【说教学反思】

1 上课前组织学生自制生态瓶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使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2、上课时通过对自制生态瓶的观察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一开始就紧紧的抓住了学生,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景。

3、新课教学中将学生这种情绪引导到对教材活动资料的分析上来,凯巴森林中大多数肉食动物被捕杀而黑尾鹿数量先增后降的现象再次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情绪再次被提升。

4、课堂中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实现了从感性向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5、角色扮演的活动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经历了知识建构的洗礼,较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一种心身愉乐的感觉。

6、本节课的概念教学运用了„先填材料,后加框‟的模式,检测中发现效果较好,

7、角色扮演活动课前进行了预演,课堂上秩序较好,效果明显。解决了„活而不乱‟的难题

8、整节课教师讲的少,引导参与的多,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课堂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约20%的学生没有参与完成生态瓶的制作,部分学困生阅读、分析、概括能力差,参与意识不强,注意力不集中。

2发现部分学生解读图表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欠缺。

以上原因影响了„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达成。

产生的原因:

1学生受中考的影响对非中考科目重视不够

2学生个性品质的差异导致生物学学习能力低下,从而产生学习困难,产生畏难情绪。

3我校地处山区农村,经济、教育均不发达。学生学习方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

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也渴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基本情况: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小路口中学;

初中生物高级教师;26年教龄

【说教材】

(一) 教材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第一课时内容。(教材第四册 82页到85页)主要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教材提供的素材有:观察自制生态瓶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曲线图、小资料。

(二) 教材地位: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身所具备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障机制。第一节、第二节中的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本节概念的基础和内核,本课内容是上述内容的引申和拓展。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是课程标准中„生物与环境‟这一主题的核心概念。对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起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举例说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技能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尝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曲线图,获取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模仿课本中的实例解析某些自然现象。

3、情感目标

(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以上目标是依据课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以及教材内容及其所处的地位。目的是使学生能从理论上认识到如何保护环境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行为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四) 、教材关键、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关键:实验的开展,资料的分析,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

教材重点: 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教材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概括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含义

【说教法】

教学策略:本课选择替代性策略和生成性策略的综合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讨论教学法为主。同时综合情景教学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资源:学生自制教具、道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确定以上教法是基于本节课内容是生物与环境的核心内容课标的要求是达到理解水平,采用以上教法能有效建构概念体系而不是空壳概念,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能较好的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说学生】

一: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生态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的素材。学生渴望了解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网(链)循环和流动的结果会如何。

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本课教学的学情,也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基础和根据。

二: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并要求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

2.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自主思考、质疑问难

3.运用问题窜并结合图片实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整体思路和环节(见ppt 课件)

设计意图:

1. 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有关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而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对概念只给出了描述性的语句。

2. 本节课又是„生物与环境‟的核心内容,课标要求较高。为了目标的达成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和环节。3意图在于①检查督促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②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的能力,力图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④使课堂节凑更合理,层次更清晰,便于知识的自我构建。

二、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复习引入

1.小组讨论与交流。观察小组制作的生态瓶,交流制作过程,找出有关的食物链(各小组交换生态瓶)。

2 .质疑:为什么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就很快死亡了?

【目的】

1. 了解学生课外实验情况及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更好的引入新课题

新课学习

第一环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

1. 阅读课本82页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资料的第1自然段,并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思考并回答讨论题第1题: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目的]通过学生对生态瓶和书本“活动”资料的分析,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有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建构(采用的是“先有材料内涵后有概念筐”的方法)。

师生活动:

1.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引导学生分析

2. 各小组交流答案. 教师评价

3. 解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内容。

4.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为什么能维持稳定?

5. 有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生存较长时间?

6. 归纳概念 并板书

【目的】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上来,关注学习过程。这样形成的概念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不是空壳概念。

第二环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一)设问质疑: 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1. 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为什么能维持稳定?

2. 有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生存较长时间

阅读讨论

1. 阅读书本84页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内容,分析写出其中存在的食物链,

2. 对图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的进行解读。

解读图片

(1)图中哪种生物数量最早达到第一个高峰?你对此怎么理解的?

(2) 哪种生物数量最后达到高峰?能不能改变它的先后顺序?说明你的理由。

(3)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规律?能解释这种规律吗?

(4)与你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这种规律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3、阅读课本85页[小资料] „远渡重洋的屎壳螂‟

【目的】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本质内涵比较抽象,通过资料的阅读讨论问题窜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技能。

(二)学生角色扮演

探究: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

提出问题: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数量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时,该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作出假设:草原上的各种生物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草原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实验过程:

1. 每人准备草、鼠和狐狸的三种头饰。

2. 出场顺序按草 鼠 狐狸,数量有少到多表示生物数量变化。

3. 扮演草的同学被扮演鼠的同学抓住就表示吃掉了,这个同学则换成鼠的头饰表示草减少鼠增多,以此类推。

4. 当后一种生物多于前种生物1比2时捕食停止,并有部分学生换成另一种头饰表示这种生物部分死亡。

5.„鼠‟约有3份换成„草‟1份换成„狐狸‟。游戏进行到大致恢复到原来的比例时结束。

【目的】 通过形象的活动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通过上面的游戏你能说出为什么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吗?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有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并板书

第三环节:知识迁移应用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做的生态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2、下面生态系统能保持稳定吗?

三、巩固复习

1.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核心内容)

2. 你有什么感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目的] 通过学生回忆议论加深对本课内 容的理解识记 ,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环境的意义。

四、检查评价

1. 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的较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植被破坏 B 环境污染 C 食物链被破坏 D 缺水干旱

2. 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

A 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 缺少干旱 C 自动调节能力 D 食物链被破坏 3思考:我们祁门山区每年都要进行有计划的捕猎野猪和适度采伐林木活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目的】 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并关注家乡的环境。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瓶中的食物链 水草

2、凯巴森林中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状态。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指生态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这种变化和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护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

【说教学反思】

1 上课前组织学生自制生态瓶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使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2、上课时通过对自制生态瓶的观察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一开始就紧紧的抓住了学生,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景。

3、新课教学中将学生这种情绪引导到对教材活动资料的分析上来,凯巴森林中大多数肉食动物被捕杀而黑尾鹿数量先增后降的现象再次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情绪再次被提升。

4、课堂中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实现了从感性向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5、角色扮演的活动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经历了知识建构的洗礼,较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一种心身愉乐的感觉。

6、本节课的概念教学运用了„先填材料,后加框‟的模式,检测中发现效果较好,

7、角色扮演活动课前进行了预演,课堂上秩序较好,效果明显。解决了„活而不乱‟的难题

8、整节课教师讲的少,引导参与的多,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课堂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约20%的学生没有参与完成生态瓶的制作,部分学困生阅读、分析、概括能力差,参与意识不强,注意力不集中。

2发现部分学生解读图表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欠缺。

以上原因影响了„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达成。

产生的原因:

1学生受中考的影响对非中考科目重视不够

2学生个性品质的差异导致生物学学习能力低下,从而产生学习困难,产生畏难情绪。

3我校地处山区农村,经济、教育均不发达。学生学习方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

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也渴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相关内容

  •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重点) 2.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难点)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 [学生用书P89])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阅读教材P 109-P 110)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能力. 2.生态系 ...

  • 课堂达标训练 6.1.5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堂达标训练 [双基巩固] 1. (2012·菏泽学业考)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2. 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 A. 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增多 B. ...

  •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
  • 第五章 29. 如何理解景观的稳定性?景观亚稳定模型有何意义? ①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②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受干扰后的 ...

  • 中学生物实验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 实习4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习目的] ⑴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⑵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⑶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实习原理] 小生态瓶模型都是完全封闭的,也就是说,在物质上,该模型与环境没有任何交换,在能量上,除去光线的照射之外,该模型也没有从 ...

  • 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学习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巩固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题组一 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 1.以下关于生态系 ...

  • 生物和生物圈中考题3
  • 2016年02月02日taianliu2009的初中生物组卷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2014•黄石)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C.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 ...

  • 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B卷能力素养提升)3讲解
  • 阶段质量检测(四)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B卷 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如下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 B .研究能量流经某一种群 ...

  • 土地生态学终极版
  • .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生 态学.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 成的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 和调控机制的学科.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 ...

  • 农业生态工程精华
  • 生态系统进行设计和建设的生产工艺体系和技术,以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高度统一, 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能力.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协调增长,实现农业高效益持续稳定的发展. 2.土壤生态工程概念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生态工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