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者多贫,贫者多病。贫病交加,可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扶贫队员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发现我们单位的扶贫点,石坡村和南平头坞村,致贫返贫原因中,有30%是疾病。而贫者大多知识缺乏,没有基本的防病理念,也没有条件把病消灭于萌芽状态,故而常常积小病为大病,形成恶性循环。
石坡乡位于太行山深处,距离壶关县城达40公里,开车去县城也需一个小时。境内绿树成荫,看不见一个烟筒,种植农作物也不用化肥、农药,可以说完全原生态。其饮食结构,除从外面买来的白面、大米外,主要是本地产的土豆、玉米、小米及其他豆类杂粮,吃肉很少。生活在城里人羡慕的天然氧吧里,吃着城里人一般吃不到也吃不起的生态食品,按理说应该不怎么得病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因病致贫呢?
石坡村和南平头坞村几乎没有平地,全村依山而建,人们一出门便是上坡下坡。春天往地里送粪,秋天往家里收粮,都是负重前行。负重上坡还好,负重下坡时由于重力作用,人们往往觉得轻松,便会多担几斤,走路跌跌跄跄,对关节损害不小。我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曾担过120斤左右的土豆,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关节病、腿疼是这个地方的常见病。
还有一些常见病,就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这是时代病症,在城市里称为富贵病,其实农村又何尝不是?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农民,也干不了多少体力活。而食不厌精,营养反而不全面。前一段时间一个长治的一个同学说,太原的盐比长治的盐好,太原的盐是咸的,长治的盐有一股苦味。我味觉不是那么灵敏,感觉不很确切。但壶关村里的饮食过咸,却是深有体会。这是不是一种致病根源呢?
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富裕的家庭是相似的,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困难。在困难面前,人们觉得自己很渺小,看不到摆脱困难的希望,不免痛苦惆怅。孟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村民为了当贫困户而争的不可开交,也不能说没有他的道理。如有两户村民,条件相仿,唯一一家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太原打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另一家孩子没有上大学,没有收入。有大学生的一家,人均收入已超贫困户,但2000元在太原,自己生活都不够,对家里哪能有贡献?家里的两个大人,却已被脱贫。没有大学生的一家,因为没有收入,所以享受贫困户的补贴,生活反而比有大学生的一家还好。这实际生活困难的当不上贫困户,心里有委屈,难道不可理解么?
这种不平的心理,想过好生活却难以实现的惆怅,是致病的原因,这种心理的病因盖过了天然氧吧和生态食品对他的正面扶持。
2017年9月2日,山西广播电视台工会、综合广播、健康广播的领导来壶关石坡进村入户、结对帮扶时,给村里送来了200多册崭新的图书,带来了省城山医二院和省中医院的专家,给村民进行了义诊,这种知识扶贫、健康扶贫受到的欢迎,着实让我们震动。
义诊从上午9点开始,原本计划石坡村和南平头坞村各一个半小时,到中午12点两村全部结束,结果到中午12点,石坡村还有不少村民在检查。石坡村检查完,大家到南平头坞村郭支书家一人吃一碗大米烩菜,马上投入工作,到下午四点义诊才结束。为了大车能上高速,为了回程安全,各位专家真是拼了。
在专家义诊的同时,各位同事也是忙着搞直播,忙着搞入户,在回家的路上,综合广播的老总张明德还在念念不忘,我必须给那个孩子做点什么,那个孩子太苦了。
有人说,义诊并不能解决问题。按贫困户的理念,你给他诊出了问题,他也不会去医院治,更不会去住院。
我认为,义诊的意义不在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在于健康知识传播和心理舒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有那么多人前来应诊,围着医生问这问哪,这本身就说明村民对疾病的重视,也说明村民对健康知识的渴望。至于诊出问题不住院,小病拖成大病,有其复杂的社会家庭经济原因,不能一概归于理念,更不能一概归于愚昧。
人有自愈功能。比如感冒,有的人一感冒,就要吊水。有的人感冒了,只是休息休息,多喝点水,一周也就好了。你能说吊水就是最好的选择?或许,在医院滥用抗生素的今天,吊水已给你的身体埋下了很深的隐患。
同时,对于贫困户来说,一年三千元的年收入,即使国家把住院费全包,住院费以外的费用呢?所以,几十倍于贫困户收入的人,嘲笑贫困户理念不先进、愚昧,才是真正的愚昧。
所以贫困户就该有贫困户的思维,小康户就该有小康户的思维,富裕户就该有富裕户的思维。如果中国十四亿人,都是马云的思维,都要去美国投资几十亿,国家还不乱套?相反,如果马云嘲笑所有中国人思维落后,他不是愚昧是什么?
我们的扶贫,要站在贫困户的角度,多替他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有这种思维,形成这种思维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他们还会有“落后”的思维吗?
我们的“送知识,下基层”和义诊活动,正是想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进行心理舒导,让贫困村民获得防病的知识和自愈的能力,使他们通过日常生活注意,少得病或大病化小、小病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目标达到了!
健康广播的义诊活动刚过一个月,石坡村准备举办重阳节系列活动,活动策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义诊。这说明,义诊颇受村民欢迎!
受村民欢迎的事就是对的,我们扶贫,就是要多办村民欢迎的事!
作者李磊明,山西广播电视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联系电话:[1**********]
病者多贫,贫者多病。贫病交加,可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扶贫队员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发现我们单位的扶贫点,石坡村和南平头坞村,致贫返贫原因中,有30%是疾病。而贫者大多知识缺乏,没有基本的防病理念,也没有条件把病消灭于萌芽状态,故而常常积小病为大病,形成恶性循环。
石坡乡位于太行山深处,距离壶关县城达40公里,开车去县城也需一个小时。境内绿树成荫,看不见一个烟筒,种植农作物也不用化肥、农药,可以说完全原生态。其饮食结构,除从外面买来的白面、大米外,主要是本地产的土豆、玉米、小米及其他豆类杂粮,吃肉很少。生活在城里人羡慕的天然氧吧里,吃着城里人一般吃不到也吃不起的生态食品,按理说应该不怎么得病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因病致贫呢?
石坡村和南平头坞村几乎没有平地,全村依山而建,人们一出门便是上坡下坡。春天往地里送粪,秋天往家里收粮,都是负重前行。负重上坡还好,负重下坡时由于重力作用,人们往往觉得轻松,便会多担几斤,走路跌跌跄跄,对关节损害不小。我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曾担过120斤左右的土豆,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关节病、腿疼是这个地方的常见病。
还有一些常见病,就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这是时代病症,在城市里称为富贵病,其实农村又何尝不是?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农民,也干不了多少体力活。而食不厌精,营养反而不全面。前一段时间一个长治的一个同学说,太原的盐比长治的盐好,太原的盐是咸的,长治的盐有一股苦味。我味觉不是那么灵敏,感觉不很确切。但壶关村里的饮食过咸,却是深有体会。这是不是一种致病根源呢?
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富裕的家庭是相似的,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困难。在困难面前,人们觉得自己很渺小,看不到摆脱困难的希望,不免痛苦惆怅。孟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村民为了当贫困户而争的不可开交,也不能说没有他的道理。如有两户村民,条件相仿,唯一一家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太原打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另一家孩子没有上大学,没有收入。有大学生的一家,人均收入已超贫困户,但2000元在太原,自己生活都不够,对家里哪能有贡献?家里的两个大人,却已被脱贫。没有大学生的一家,因为没有收入,所以享受贫困户的补贴,生活反而比有大学生的一家还好。这实际生活困难的当不上贫困户,心里有委屈,难道不可理解么?
这种不平的心理,想过好生活却难以实现的惆怅,是致病的原因,这种心理的病因盖过了天然氧吧和生态食品对他的正面扶持。
2017年9月2日,山西广播电视台工会、综合广播、健康广播的领导来壶关石坡进村入户、结对帮扶时,给村里送来了200多册崭新的图书,带来了省城山医二院和省中医院的专家,给村民进行了义诊,这种知识扶贫、健康扶贫受到的欢迎,着实让我们震动。
义诊从上午9点开始,原本计划石坡村和南平头坞村各一个半小时,到中午12点两村全部结束,结果到中午12点,石坡村还有不少村民在检查。石坡村检查完,大家到南平头坞村郭支书家一人吃一碗大米烩菜,马上投入工作,到下午四点义诊才结束。为了大车能上高速,为了回程安全,各位专家真是拼了。
在专家义诊的同时,各位同事也是忙着搞直播,忙着搞入户,在回家的路上,综合广播的老总张明德还在念念不忘,我必须给那个孩子做点什么,那个孩子太苦了。
有人说,义诊并不能解决问题。按贫困户的理念,你给他诊出了问题,他也不会去医院治,更不会去住院。
我认为,义诊的意义不在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在于健康知识传播和心理舒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有那么多人前来应诊,围着医生问这问哪,这本身就说明村民对疾病的重视,也说明村民对健康知识的渴望。至于诊出问题不住院,小病拖成大病,有其复杂的社会家庭经济原因,不能一概归于理念,更不能一概归于愚昧。
人有自愈功能。比如感冒,有的人一感冒,就要吊水。有的人感冒了,只是休息休息,多喝点水,一周也就好了。你能说吊水就是最好的选择?或许,在医院滥用抗生素的今天,吊水已给你的身体埋下了很深的隐患。
同时,对于贫困户来说,一年三千元的年收入,即使国家把住院费全包,住院费以外的费用呢?所以,几十倍于贫困户收入的人,嘲笑贫困户理念不先进、愚昧,才是真正的愚昧。
所以贫困户就该有贫困户的思维,小康户就该有小康户的思维,富裕户就该有富裕户的思维。如果中国十四亿人,都是马云的思维,都要去美国投资几十亿,国家还不乱套?相反,如果马云嘲笑所有中国人思维落后,他不是愚昧是什么?
我们的扶贫,要站在贫困户的角度,多替他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有这种思维,形成这种思维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他们还会有“落后”的思维吗?
我们的“送知识,下基层”和义诊活动,正是想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进行心理舒导,让贫困村民获得防病的知识和自愈的能力,使他们通过日常生活注意,少得病或大病化小、小病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目标达到了!
健康广播的义诊活动刚过一个月,石坡村准备举办重阳节系列活动,活动策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义诊。这说明,义诊颇受村民欢迎!
受村民欢迎的事就是对的,我们扶贫,就是要多办村民欢迎的事!
作者李磊明,山西广播电视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联系电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