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如何应对理科学习
高二阶段是高中三年关键之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内容最难、学习任务最重,是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瓶颈期。尤其是数理化的学习,很多学生开始感到迷茫,甚至对自己能力表示怀疑,对学习的前景表示担忧。在此,主要想就学生表现出的较为集中的几个疑惑作一些分析。
一.“怕”理科学习,怎么办?
1.“怕”什么?
有的同学对我说“我好怕物理”;还有的同学一到数学考试前就紧张,饭量大减。分析这类同学的心理,我认为他们有“三怕”:一是“怕压力”,怕家长的说教唠叨,怕老师的谈话批评,怕成绩单上的名次;二是“怕自己”,有人说我怎么会怕自己呢?因为你到高中后才真正领略到什么是真正的“高手”。通过高一多次考试后开始失去了初中时的自信,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可以学的很好,害怕自己不如别人;三是“怕吃苦”,遇到复杂一点的问题不愿多动脑筋,碰到难一点的题目不愿深入思考,畏难情绪严重,甚至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在作怪,属于典型的“遇到容易题就上,碰到疑难题就让”。
2.不用怕
也就是要有自信。你们都是宜昌各个初中学校的佼佼者,中考都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我们这所百年老校的。你们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是受到检验的,你们学不好,还有谁能学好?你们就怕,那当年考入普通高中的那些同学怎么办?你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你也是很不错的。树立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一定有提升的。如同两个球队比赛,还没有开赛你就灰心丧气,被对方的架势瞎倒了,没有了战胜对方勇气,你不输才怪。
当然,对于学习成绩,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定一个能接受的底线,定一个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千万不要好高骛远,要正视现实。人是有千差万别,有的同学考年级200名就会笑哈哈,有点同学考年级20名就垂头丧气,为什么?。谁都想当第一,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
另外,高中理科学习系统性强,难度大,想得高分更难,不要用看待初中成绩的眼光来看高中分数。分数高低是相对的,不要总希望的满分,理想不等于完美,得高分的同学也不是不出错的人。
3.不要怕
高中数理化生各科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只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成绩提升也不是什么高端科学。 就拿物理来说吧,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则多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没有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大部分同学在理科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条条框框的约束,缺乏求知的热情,出现
比如你初次到武汉,要从汽车站到武汉大学去,怎么去呢?你可以选择坐的士,也可以找一个人带路,还可以自己慢慢边走边问路,都可以达到目的。但是,从达到目的的过程来看,哪种方式更好呢?学习也是一样,特别是理科,不要老是指望有人开车接送你或者牵着你走,那样你就永远不会熟悉这条路。高考中没有一个题是你见过的原题,但做题的“路”都是你熟悉的,所以我们不要怕。
二.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办?
有不少同学和家长向我反应说“上课都听懂了,可是一到考试就做不到了”,也就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地懂。那是老师牵着你在走路,你还不会自己走。比如你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就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不会唱歌的人可以当歌咏比赛的评委,你让他自己唱唱看;不会打球的人可以做教练,当裁判,你叫他上场试试看……所以听得懂课千万别认为就是懂了,听懂了千万不能说我会了。 在能够听懂课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三个基本原则”: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一是要明确基本概念内涵和外延,如物理中我们刚刚学习过的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三个概念的内涵和相
互关系等等。二是弄清一些基本规律适用条件和相互联系。比如说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关系,动量守恒和动量定律的区别等等。三是掌握基本方法和思想,比如力学中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还有电磁感应中刚刚用过的微元法和“增反减同、来距去留”结论法,都是一写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思维方法。
在做到“三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达到逐步递增的“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逐步熟练,熟能生巧,最后达到灵活运用的最高境界。 “记忆”在理科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和生物中有很多要记忆的知识,数学和物理也有许多要记忆的东西,比如公式、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重要的结论等等。同学们往往忽视适当的记忆,错误地认为理科学习不用死记硬背。结果,在高三总复习时忘的一干二净。记忆不准确,即使对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会使你对一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去不少的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熟记基本公式;学习英语需要熟记词汇;学习物理要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学习化学需要熟记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生物就更不用说了,需要熟记的东西更多。
“熟练”是需要积累的。在听懂和记住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许多相关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道题,有的来自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之处,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灵活运用”是在熟练的基础上的综合和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运用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运用能力,说白了就是怎么多得分。就拿物理来说吧,针对一题目,首先要弄清它是一个什么问题------是力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
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
提高解决能力,这里面还包括“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问题。“一题多解”是指知道一道题的多种解法,并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洁的方法;“多题一解”是指同一种方法去解决多个类似的问题;然后就是“一题多变”,思考如果题目把条件改变怎么做?把条件和结果互换怎么做?把情景改变了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信手拈来、灵活运用。
三.我很努力了,但进步不明显,怎么办?
有的同学没有考好时常常对家长说:“反正我努力了,只怪我比别人笨”。也有不少家长对我说:“我这孩子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蛮用功的啊,怎么就考不好呢?”在这里我要对你说:“一中的学生没有笨的,你也不比别人笨,你是学习方法和效率存在问题”。那怎么办呢?
首先是上课要认真听,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节奏学习。在听课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听课过程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顺利实现知识间的迁移。有的同学有边听课边自学的习惯,这样不好。因为高中各学科的知识都有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各知识点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师正是牵着你沿着这条主线在前行,向你讲解着路边美丽如画的风景。而你想自己独立去观景,就会错过这些风景饱经沧桑的光辉历史,甚至走到一侧的羊肠小道上去。既浪费了时间,有没有了效率。
其次是要善于归纳,不断总结反思。我们要把教科书读“薄”。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对做过的练习题进行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二是要收集整理你做过的错题,订正并写清错误的原因,以供分析备考时用,错题集是属于你个人的宝贵财富。三是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习策略,要注意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遗留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习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习的信心。
其三是要完成老师作业的基础上,精选课外训练题。要熟能生巧,不多练习是不可能的。但有些同学资料很多,做的题也不少,我发现他总是找资料上会做的重复做,不会做的都丢在一边。这样,你做的题再多,能力提高也很缓慢。为什么要做作业?为什么要考试?作业和考试就像人体检一样,为了发现问题。体
检没有问题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你有问题没发现好不好呢?所以说发现问题不一定是坏事。及早发现及早医治啊。但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又不去医治等于就没有体检,还会更加危险,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病魔缠身之外,你的心理上也会受到打击。所以,我经常问学生:“你到一中来干什么的啊?”大家说来学习的。我又问“你们来学什么啊?”“学不会的知识的”我说:“哦,我有事做了。要是你什么都会,不出错,我这个老师岂不就失业了?”所以,我有一句八个字的口头禅:“没有不会,只有不对”。意思是说你做错了没关系,但是你不能说“我不会做”,难道你连错误的结果都不会做一个出来?你做错了,老师才有事做啊。最可怕的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你反复做错之后还不知道在哪里会出错。
其四是要有持之以恒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俗话说“一口不能吃一个大胖子”,千万不要指望一个月的努力就会有丰厚的回报,坚持不懈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要知道,高中三年学习犹如一场超长的马拉松比赛,你在奋力追,他在拼命跑,你前面的同学不是在前面等着你去追他,哪有那么容易追上的呢?但是,在这个时候你可千万不能泄气哦,就像两部开足马力正在陡峭的山路上缓慢前行的载重汽车一样,谁想超越对方都十分困难,但是,在你几次想超车没有成功的时候灰心丧气,油门一松,同学们,后面是悬崖峭壁,悬崖峭壁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啊!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有一句话:“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学习方法可以改进,学习效率可以提高。但是,上帝唯一给人类每个人最为公平的一件礼物就是时间。同学们,振作起来吧,你们都很聪明,只要你们珍惜青春,没有不可逾越的沟壑,没有翻不过的山崖。只要努力,你们一定都会成功的!
高二学生如何应对理科学习
高二阶段是高中三年关键之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内容最难、学习任务最重,是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瓶颈期。尤其是数理化的学习,很多学生开始感到迷茫,甚至对自己能力表示怀疑,对学习的前景表示担忧。在此,主要想就学生表现出的较为集中的几个疑惑作一些分析。
一.“怕”理科学习,怎么办?
1.“怕”什么?
有的同学对我说“我好怕物理”;还有的同学一到数学考试前就紧张,饭量大减。分析这类同学的心理,我认为他们有“三怕”:一是“怕压力”,怕家长的说教唠叨,怕老师的谈话批评,怕成绩单上的名次;二是“怕自己”,有人说我怎么会怕自己呢?因为你到高中后才真正领略到什么是真正的“高手”。通过高一多次考试后开始失去了初中时的自信,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可以学的很好,害怕自己不如别人;三是“怕吃苦”,遇到复杂一点的问题不愿多动脑筋,碰到难一点的题目不愿深入思考,畏难情绪严重,甚至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在作怪,属于典型的“遇到容易题就上,碰到疑难题就让”。
2.不用怕
也就是要有自信。你们都是宜昌各个初中学校的佼佼者,中考都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我们这所百年老校的。你们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是受到检验的,你们学不好,还有谁能学好?你们就怕,那当年考入普通高中的那些同学怎么办?你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你也是很不错的。树立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一定有提升的。如同两个球队比赛,还没有开赛你就灰心丧气,被对方的架势瞎倒了,没有了战胜对方勇气,你不输才怪。
当然,对于学习成绩,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定一个能接受的底线,定一个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千万不要好高骛远,要正视现实。人是有千差万别,有的同学考年级200名就会笑哈哈,有点同学考年级20名就垂头丧气,为什么?。谁都想当第一,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
另外,高中理科学习系统性强,难度大,想得高分更难,不要用看待初中成绩的眼光来看高中分数。分数高低是相对的,不要总希望的满分,理想不等于完美,得高分的同学也不是不出错的人。
3.不要怕
高中数理化生各科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只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成绩提升也不是什么高端科学。 就拿物理来说吧,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则多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没有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大部分同学在理科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条条框框的约束,缺乏求知的热情,出现
比如你初次到武汉,要从汽车站到武汉大学去,怎么去呢?你可以选择坐的士,也可以找一个人带路,还可以自己慢慢边走边问路,都可以达到目的。但是,从达到目的的过程来看,哪种方式更好呢?学习也是一样,特别是理科,不要老是指望有人开车接送你或者牵着你走,那样你就永远不会熟悉这条路。高考中没有一个题是你见过的原题,但做题的“路”都是你熟悉的,所以我们不要怕。
二.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办?
有不少同学和家长向我反应说“上课都听懂了,可是一到考试就做不到了”,也就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地懂。那是老师牵着你在走路,你还不会自己走。比如你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就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不会唱歌的人可以当歌咏比赛的评委,你让他自己唱唱看;不会打球的人可以做教练,当裁判,你叫他上场试试看……所以听得懂课千万别认为就是懂了,听懂了千万不能说我会了。 在能够听懂课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三个基本原则”: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一是要明确基本概念内涵和外延,如物理中我们刚刚学习过的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三个概念的内涵和相
互关系等等。二是弄清一些基本规律适用条件和相互联系。比如说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关系,动量守恒和动量定律的区别等等。三是掌握基本方法和思想,比如力学中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还有电磁感应中刚刚用过的微元法和“增反减同、来距去留”结论法,都是一写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思维方法。
在做到“三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达到逐步递增的“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逐步熟练,熟能生巧,最后达到灵活运用的最高境界。 “记忆”在理科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和生物中有很多要记忆的知识,数学和物理也有许多要记忆的东西,比如公式、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重要的结论等等。同学们往往忽视适当的记忆,错误地认为理科学习不用死记硬背。结果,在高三总复习时忘的一干二净。记忆不准确,即使对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会使你对一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去不少的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熟记基本公式;学习英语需要熟记词汇;学习物理要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学习化学需要熟记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生物就更不用说了,需要熟记的东西更多。
“熟练”是需要积累的。在听懂和记住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许多相关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道题,有的来自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之处,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灵活运用”是在熟练的基础上的综合和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运用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运用能力,说白了就是怎么多得分。就拿物理来说吧,针对一题目,首先要弄清它是一个什么问题------是力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
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
提高解决能力,这里面还包括“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问题。“一题多解”是指知道一道题的多种解法,并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洁的方法;“多题一解”是指同一种方法去解决多个类似的问题;然后就是“一题多变”,思考如果题目把条件改变怎么做?把条件和结果互换怎么做?把情景改变了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信手拈来、灵活运用。
三.我很努力了,但进步不明显,怎么办?
有的同学没有考好时常常对家长说:“反正我努力了,只怪我比别人笨”。也有不少家长对我说:“我这孩子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蛮用功的啊,怎么就考不好呢?”在这里我要对你说:“一中的学生没有笨的,你也不比别人笨,你是学习方法和效率存在问题”。那怎么办呢?
首先是上课要认真听,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节奏学习。在听课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听课过程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顺利实现知识间的迁移。有的同学有边听课边自学的习惯,这样不好。因为高中各学科的知识都有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各知识点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师正是牵着你沿着这条主线在前行,向你讲解着路边美丽如画的风景。而你想自己独立去观景,就会错过这些风景饱经沧桑的光辉历史,甚至走到一侧的羊肠小道上去。既浪费了时间,有没有了效率。
其次是要善于归纳,不断总结反思。我们要把教科书读“薄”。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对做过的练习题进行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二是要收集整理你做过的错题,订正并写清错误的原因,以供分析备考时用,错题集是属于你个人的宝贵财富。三是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习策略,要注意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遗留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习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习的信心。
其三是要完成老师作业的基础上,精选课外训练题。要熟能生巧,不多练习是不可能的。但有些同学资料很多,做的题也不少,我发现他总是找资料上会做的重复做,不会做的都丢在一边。这样,你做的题再多,能力提高也很缓慢。为什么要做作业?为什么要考试?作业和考试就像人体检一样,为了发现问题。体
检没有问题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你有问题没发现好不好呢?所以说发现问题不一定是坏事。及早发现及早医治啊。但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又不去医治等于就没有体检,还会更加危险,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病魔缠身之外,你的心理上也会受到打击。所以,我经常问学生:“你到一中来干什么的啊?”大家说来学习的。我又问“你们来学什么啊?”“学不会的知识的”我说:“哦,我有事做了。要是你什么都会,不出错,我这个老师岂不就失业了?”所以,我有一句八个字的口头禅:“没有不会,只有不对”。意思是说你做错了没关系,但是你不能说“我不会做”,难道你连错误的结果都不会做一个出来?你做错了,老师才有事做啊。最可怕的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你反复做错之后还不知道在哪里会出错。
其四是要有持之以恒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俗话说“一口不能吃一个大胖子”,千万不要指望一个月的努力就会有丰厚的回报,坚持不懈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要知道,高中三年学习犹如一场超长的马拉松比赛,你在奋力追,他在拼命跑,你前面的同学不是在前面等着你去追他,哪有那么容易追上的呢?但是,在这个时候你可千万不能泄气哦,就像两部开足马力正在陡峭的山路上缓慢前行的载重汽车一样,谁想超越对方都十分困难,但是,在你几次想超车没有成功的时候灰心丧气,油门一松,同学们,后面是悬崖峭壁,悬崖峭壁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啊!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有一句话:“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学习方法可以改进,学习效率可以提高。但是,上帝唯一给人类每个人最为公平的一件礼物就是时间。同学们,振作起来吧,你们都很聪明,只要你们珍惜青春,没有不可逾越的沟壑,没有翻不过的山崖。只要努力,你们一定都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