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年 8 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数学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设计理念: 这单元的内容,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明显差异,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 历学习数学知识。安排的意图还是十分明显:两个操作层次,1 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 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2 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 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且这两个操作层 次最终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维角度不同,特别是第 2 层次对学生来说还是会感到抽象困难。 尤其这次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本节课的落点也适当调低,让学生能体会到由于工具不一样, 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同样的工具长度不一样,结果还是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 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不便,能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 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 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地认识。 3、教师思考: 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 量数学课本的宽。2、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去量不同长度。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会发现有些 物品长度相同,量的数据却相同;有些物品长度相同,量的数

据却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由此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手段: 1、从兴趣入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活课堂、提高效率。 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的能力,有对知识质疑的意识,产生实践验证的愿望,初步形 成探究意识。 2、以 学生的“学”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 作、探究中愉快地学习。 3、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赏识评价、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爱学、 乐学。 技术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尺子 测量的物品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 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 同的物品去量。 (3) 、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 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 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但它

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 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 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 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 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 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 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 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测量 统一 教学反思: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 过程中评价 课堂随时对学生听讲、回答做出鼓励性评价语, 2. 学习后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即时查漏补缺。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年 8 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数学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设计理念: 这单元的内容,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明显差异,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 历学习数学知识。安排的意图还是十分明显:两个操作层次,1 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 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2 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 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且这两个操作层 次最终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维角度不同,特别是第 2 层次对学生来说还是会感到抽象困难。 尤其这次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本节课的落点也适当调低,让学生能体会到由于工具不一样, 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同样的工具长度不一样,结果还是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 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不便,能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 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 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地认识。 3、教师思考: 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 量数学课本的宽。2、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去量不同长度。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会发现有些 物品长度相同,量的数据却相同;有些物品长度相同,量的数

据却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由此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手段: 1、从兴趣入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活课堂、提高效率。 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的能力,有对知识质疑的意识,产生实践验证的愿望,初步形 成探究意识。 2、以 学生的“学”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 作、探究中愉快地学习。 3、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赏识评价、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爱学、 乐学。 技术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尺子 测量的物品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 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 同的物品去量。 (3) 、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 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 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但它

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 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 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 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 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 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 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 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测量 统一 教学反思: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 过程中评价 课堂随时对学生听讲、回答做出鼓励性评价语, 2. 学习后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即时查漏补缺。


相关内容

  • 1-1长度单位
  • 1-1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分析]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 ...

  •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王洪波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简析: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 ...

  •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 1 课时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 ...

  • 长度单位的合理使用(2版)
  • 长度的合理使用 一实验中海小学 二年数学 王红玉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强化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对不同物体的长度能正确选用长度单位. 2. 通过动手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明确如何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3. 培养观察.想象.估测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物体长度的不同 ...

  • 工程业务联系签证单12
  • 工程业务联系签证单工程名称: 龙溪镇马岭村委会至黄家岭道路整修工程 联系事由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增 设 M7.5 浆 砌 片 石 挡 墙重庆嘉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宜昌江峡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年月日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巫山县龙溪镇人民政府 重庆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详见附表联 系 事 项总监办审核意 ...

  •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介绍
  • 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编排特点 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 ...

  • 三年级测量教案
  • 三 年级数学 上 册 三单元备课表 主备教师:王金慧 复备教师: 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2. 3. 4. 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 ...

  •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 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 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 ...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2
  •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具]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