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设计规范

    本文由lzn012521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3.1.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 供水温度不应大于 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 35~50℃,供回 水温差不宜大于 10℃。 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 3.1.2 的规定。 表 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 区域特征 人员经常停 留区 人员短期停 留区 无人停留区 35~40 42 28~30 32 适宜范围 24~26 最高限值 28

    3.1.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0.8MPa;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50m 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3.1.4 无论采用何种热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 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 的控制装置。 3.1.5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应符合下 列要求: 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 计说明、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 水器、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

    2

    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 热媒参数、配电方案及电力负荷、加热管或发热电缆技术数据 及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或工作电 压以及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3

    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具体布置形式, 标 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

    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20W/m。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地面构造 3.2 地面构造

    3.2.1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 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3.2.2 地面构造由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加热管、填 充层、找平层和面层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板上部 可不设绝热层。 2 对卫生间、洗衣间、浴室和游泳馆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 部应设置隔离层。 3.2.3 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 0.05 ㎡・K/W 的材料。 3.2.4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应敷 设在木地板与龙骨之间的绝热层上,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发

    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10W/m;绝热层与地板间净空不宜小于 30mm。 3.2.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 度不应小于表 3.2.5 规定值;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可根据热阻相当 的原则确定厚度。

    表 3.2.5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mm)

    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 绝热层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20 30

    40

    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 C15 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宜为 5~12mm。加热 管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 50mm,发热电缆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 35mm。当地面荷载大于 20kN/m2 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 施。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三:热负荷的计算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三: 3.2 热负荷的计算

    3.2.1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3.2.2 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 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 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 总热负荷的 90%~95%。 3.2.3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 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

的比值和表 3.3.3 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表 3.3.3 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附加系数 0.55 积比值 附 加 系 数 1.30 1.35 1.50 0.40 0.25

    供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

    3.2.4 进深大于 6m 的房间,宜以距外墙 6m 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 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 3.2.5 敷设加热管或者发热电缆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 损失。 3.2.6 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 可不考虑高度附加。 分户热计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 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 间传热等因素 设计部分摘录四: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设计部分摘录四: 摘录四 地面辐射散热量的计算

    3.2

    地面散热量的计算

    3.2.1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qf + qd (3.4.1-1) (3.4.1-2)

    qf=5×10-8[(tpj +273)4-( tfj+273)4] qd=2.13(tpj-tn)1.31 (3.4.1-3)    式中 q ——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qf —— 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 qd —— 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 tpj ——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tfj ——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n —— 室内计算温度(℃)。 3.2.2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 均应通过计算确定。 当加热管为 PE-X 管或 PB 管时, 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 可按本规程附录 A 确定。 3.2.3 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 应将本章第 3.3 节计算的房间热 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损失。 3.2.4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应按下 列公式计算:

    (3.4.3)

    式中

    qx ——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 Q —— 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 F —— 敷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

    3.2.5 确定地面散热量时, 应校核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确保其不 高于本规程表 3.1.2 的最高限值; 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 它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地面的表面 平均温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3.4.5)

    式中 tpj ——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tn —— 室内计算温度(℃); qx —— 单位地面所需散热量(W/㎡)。 3.2.6 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向土壤

    的传热损失。 地面散热量应考虑家具及其它地面覆盖物的影响。 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五: 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五:加热管系统设计 3.5 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系统设计

    3.5.1 在住宅建筑中,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按户划分系统, 配置分水器、集水器;户内的各主要房间,宜分环路布置加热管。 3.5.2 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的各环路,其加热 管的长度宜接近,并不宜超过 120m。 3.5.3 加热管的布置宜采用回折型(旋转型)或平行型(直列型)。 3.5.4 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计算温度、 平均水温及地面传热热阻等通过计算确定。也可按本规程附录 A 确 定。 3.5.5 加热管壁厚应按供暖系统实际工作条件确定,可按照本规程 附录 B 的规定选择。 3.5.6 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 0.25m/s。 3.5.7 地面的固定设备和卫生洁具下,不应布置加热管。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六:分集水器及附件设计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六:    3.2

    低温热水系统的分水器、集水器及附件设计

    3.2.1 每个环路加热管的进、出水口,应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 相连接。分水器、集水器内径不应小于总供、回水管内径,且分 水器、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 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 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 8 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

均应设置可 关断阀门。 3.2.2 在分水器之前的供水连接管道上,顺水流方向应安装阀 门、过滤器 、阀门及泄水管。在集水器之后的回水连接管上,应 安装泄水管并加装平衡阀或其它可关断调节阀。对有热计量要求 的系统应设置热计量装置。 3.2.3 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旁 通管,旁通管上应设置阀门。 分水器、集水器上均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七:加热管水力计算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七: 3.7 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水力计算

    3.7.1 加热管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 =△Pm+△Pj (3.7.1-1)    (3.7.1-2)

    (3.7.1-3)

    式中

    △P —— 加热管的压力损失(Pa); △Pm —— 摩擦压力损失(Pa); △Pj —— 局部压力损失(Pa); λ—— 摩擦阻力系数; d —— 管道内径(m); ι—— 管道长度(m); ρ —— 水的密度(㎏/m3); υ —— 水的流速(m/s); ζ —— 局部阻力系数。

    3.7.2 铝塑复合管及塑料管的摩擦阻力系数,可近似统一按 下列公式计算:    (3.7.2-1)

    (3.7.2-2)

    (3.7.2-3)

    (3.7.2-4)

    dn=0.5(2dw+?dw-4δ-2?δ) (3.7.2-5) 式中 λ —— 摩擦阻力系数; b —— 水的流动相似系数; Res —— 实际雷诺数; υ —— 水的流速(m/s); —— 与温度有关的运动黏度(m2/s); Rez —— 阻力平方区的临界雷诺数; kd —— 管子的当量粗糙度(m),对铝塑复合管及塑料 管,kd=1×10-5 (m); dn —— 管子的计算内径(m); dw —— 管外径(m); ?dw —— 管外径允许误差(m); δ —— 管壁厚(m); ?δ—— 管壁厚允许误差(m)。

    3.7.3 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单位摩擦压力损失可按本规程附 录 C 中表 C.0.1、表 C.0.2 选用。 3.7.4 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的局部压力损失应通过计算确 定,其局部阻力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 C 中表 C.0.3 选用。 每套分水器、集水器环路的总压力损失不宜大于 30kPa。

    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段) 2006-05-24 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本科段)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段 本科段 主考学校: 主考学校: 苏州大学

    课程 序号 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03709 03708 00015 00051 03322 03323 00147 03325 03326 03327 03328 0003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二)◆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劳动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一)◆ 劳动关系学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 公共管理 社会学概论 不考英语者 的换考课程 4 2 14 3+1 8 8 6 8 8 8 8 6 课程名称 学分

    11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不少于 73 学分

    学分合计

    说明: 1、 关于公共政治课的调整及替代关系请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 编编写说明》(08 版)第 11 条。 2、有关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学士学位申请等事宜,请浏览 http://cjy.suda.edu.cn。

    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1.介绍 1.介绍 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是依据《教师资格条例》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188 号令),针对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人,认定教师资格所进行的考试。

    2.报名资格 2.报名资格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中的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公民申请认 定教师资格,必须进行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的考试,两门课程合

    格者才能和师范生一样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分 为小学类(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 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两个类别的教育学和心理学。

    3.报名、 3.报名、考试时间 报名 受江苏省教育厅的委托,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承担江苏省教师资格 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工作。考试工作一年进行一次,报名工作一般 是当年的 11 月底或 12 月初进行,第二年的 3 月上旬进行考试。 4.报名地点 4.报名地点 全省各直辖市自考办 5.考试形式 5.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满分 100 分,60 分合格,每门课程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6.成绩与证书发放 6.成绩与证书发放 省教育考试院在每年 3 月底前向各直辖市公布考生的成绩。 两门 课程合格者获得署江苏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专用章的合格证; 一门 课程合格者获得省教育考试院发放的单科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7.考试费 7.考试费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教师资格考试收费标准及 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费[2007]210 号、苏财综[2007]41 号)文件 执行。每人每门 32 元。 8.使用教材 8.使用教材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目录 (1)《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 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 月第一版 (2)《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3 月第一版 (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 》(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 月第 1 版 (4)《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4)《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 1 版

    本文由lzn012521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3.1.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 供水温度不应大于 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 35~50℃,供回 水温差不宜大于 10℃。 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 3.1.2 的规定。 表 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 区域特征 人员经常停 留区 人员短期停 留区 无人停留区 35~40 42 28~30 32 适宜范围 24~26 最高限值 28

    3.1.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0.8MPa;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50m 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3.1.4 无论采用何种热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 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 的控制装置。 3.1.5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应符合下 列要求: 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 计说明、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 水器、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

    2

    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 热媒参数、配电方案及电力负荷、加热管或发热电缆技术数据 及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或工作电 压以及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3

    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具体布置形式, 标 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

    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20W/m。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地面构造 3.2 地面构造

    3.2.1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 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3.2.2 地面构造由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加热管、填 充层、找平层和面层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板上部 可不设绝热层。 2 对卫生间、洗衣间、浴室和游泳馆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 部应设置隔离层。 3.2.3 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 0.05 ㎡・K/W 的材料。 3.2.4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应敷 设在木地板与龙骨之间的绝热层上,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发

    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10W/m;绝热层与地板间净空不宜小于 30mm。 3.2.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 度不应小于表 3.2.5 规定值;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可根据热阻相当 的原则确定厚度。

    表 3.2.5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mm)

    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 绝热层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20 30

    40

    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 C15 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宜为 5~12mm。加热 管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 50mm,发热电缆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 35mm。当地面荷载大于 20kN/m2 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 施。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三:热负荷的计算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三: 3.2 热负荷的计算

    3.2.1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3.2.2 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 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 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 总热负荷的 90%~95%。 3.2.3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 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

的比值和表 3.3.3 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表 3.3.3 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附加系数 0.55 积比值 附 加 系 数 1.30 1.35 1.50 0.40 0.25

    供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

    3.2.4 进深大于 6m 的房间,宜以距外墙 6m 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 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 3.2.5 敷设加热管或者发热电缆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 损失。 3.2.6 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 可不考虑高度附加。 分户热计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 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 间传热等因素 设计部分摘录四: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设计部分摘录四: 摘录四 地面辐射散热量的计算

    3.2

    地面散热量的计算

    3.2.1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qf + qd (3.4.1-1) (3.4.1-2)

    qf=5×10-8[(tpj +273)4-( tfj+273)4] qd=2.13(tpj-tn)1.31 (3.4.1-3)    式中 q ——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qf —— 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 qd —— 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 tpj ——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tfj ——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n —— 室内计算温度(℃)。 3.2.2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 均应通过计算确定。 当加热管为 PE-X 管或 PB 管时, 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 可按本规程附录 A 确定。 3.2.3 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 应将本章第 3.3 节计算的房间热 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损失。 3.2.4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应按下 列公式计算:

    (3.4.3)

    式中

    qx ——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 Q —— 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 F —— 敷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

    3.2.5 确定地面散热量时, 应校核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确保其不 高于本规程表 3.1.2 的最高限值; 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 它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地面的表面 平均温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3.4.5)

    式中 tpj ——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tn —— 室内计算温度(℃); qx —— 单位地面所需散热量(W/㎡)。 3.2.6 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向土壤

    的传热损失。 地面散热量应考虑家具及其它地面覆盖物的影响。 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五: 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五:加热管系统设计 3.5 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系统设计

    3.5.1 在住宅建筑中,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按户划分系统, 配置分水器、集水器;户内的各主要房间,宜分环路布置加热管。 3.5.2 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的各环路,其加热 管的长度宜接近,并不宜超过 120m。 3.5.3 加热管的布置宜采用回折型(旋转型)或平行型(直列型)。 3.5.4 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计算温度、 平均水温及地面传热热阻等通过计算确定。也可按本规程附录 A 确 定。 3.5.5 加热管壁厚应按供暖系统实际工作条件确定,可按照本规程 附录 B 的规定选择。 3.5.6 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 0.25m/s。 3.5.7 地面的固定设备和卫生洁具下,不应布置加热管。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六:分集水器及附件设计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六:    3.2

    低温热水系统的分水器、集水器及附件设计

    3.2.1 每个环路加热管的进、出水口,应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 相连接。分水器、集水器内径不应小于总供、回水管内径,且分 水器、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 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 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 8 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

均应设置可 关断阀门。 3.2.2 在分水器之前的供水连接管道上,顺水流方向应安装阀 门、过滤器 、阀门及泄水管。在集水器之后的回水连接管上,应 安装泄水管并加装平衡阀或其它可关断调节阀。对有热计量要求 的系统应设置热计量装置。 3.2.3 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旁 通管,旁通管上应设置阀门。 分水器、集水器上均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七:加热管水力计算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七: 3.7 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水力计算

    3.7.1 加热管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 =△Pm+△Pj (3.7.1-1)    (3.7.1-2)

    (3.7.1-3)

    式中

    △P —— 加热管的压力损失(Pa); △Pm —— 摩擦压力损失(Pa); △Pj —— 局部压力损失(Pa); λ—— 摩擦阻力系数; d —— 管道内径(m); ι—— 管道长度(m); ρ —— 水的密度(㎏/m3); υ —— 水的流速(m/s); ζ —— 局部阻力系数。

    3.7.2 铝塑复合管及塑料管的摩擦阻力系数,可近似统一按 下列公式计算:    (3.7.2-1)

    (3.7.2-2)

    (3.7.2-3)

    (3.7.2-4)

    dn=0.5(2dw+?dw-4δ-2?δ) (3.7.2-5) 式中 λ —— 摩擦阻力系数; b —— 水的流动相似系数; Res —— 实际雷诺数; υ —— 水的流速(m/s); —— 与温度有关的运动黏度(m2/s); Rez —— 阻力平方区的临界雷诺数; kd —— 管子的当量粗糙度(m),对铝塑复合管及塑料 管,kd=1×10-5 (m); dn —— 管子的计算内径(m); dw —— 管外径(m); ?dw —— 管外径允许误差(m); δ —— 管壁厚(m); ?δ—— 管壁厚允许误差(m)。

    3.7.3 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单位摩擦压力损失可按本规程附 录 C 中表 C.0.1、表 C.0.2 选用。 3.7.4 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的局部压力损失应通过计算确 定,其局部阻力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 C 中表 C.0.3 选用。 每套分水器、集水器环路的总压力损失不宜大于 30kPa。

    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段) 2006-05-24 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本科段)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段 本科段 主考学校: 主考学校: 苏州大学

    课程 序号 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03709 03708 00015 00051 03322 03323 00147 03325 03326 03327 03328 0003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二)◆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劳动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一)◆ 劳动关系学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 公共管理 社会学概论 不考英语者 的换考课程 4 2 14 3+1 8 8 6 8 8 8 8 6 课程名称 学分

    11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不少于 73 学分

    学分合计

    说明: 1、 关于公共政治课的调整及替代关系请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 编编写说明》(08 版)第 11 条。 2、有关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学士学位申请等事宜,请浏览 http://cjy.suda.edu.cn。

    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1.介绍 1.介绍 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是依据《教师资格条例》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188 号令),针对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人,认定教师资格所进行的考试。

    2.报名资格 2.报名资格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中的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公民申请认 定教师资格,必须进行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的考试,两门课程合

    格者才能和师范生一样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分 为小学类(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 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两个类别的教育学和心理学。

    3.报名、 3.报名、考试时间 报名 受江苏省教育厅的委托,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承担江苏省教师资格 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工作。考试工作一年进行一次,报名工作一般 是当年的 11 月底或 12 月初进行,第二年的 3 月上旬进行考试。 4.报名地点 4.报名地点 全省各直辖市自考办 5.考试形式 5.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满分 100 分,60 分合格,每门课程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6.成绩与证书发放 6.成绩与证书发放 省教育考试院在每年 3 月底前向各直辖市公布考生的成绩。 两门 课程合格者获得署江苏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专用章的合格证; 一门 课程合格者获得省教育考试院发放的单科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7.考试费 7.考试费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教师资格考试收费标准及 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费[2007]210 号、苏财综[2007]41 号)文件 执行。每人每门 32 元。 8.使用教材 8.使用教材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目录 (1)《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 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 月第一版 (2)《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3 月第一版 (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 》(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 月第 1 版 (4)《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4)《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 1 版


相关内容

  • 地暖施工规范流程
  • 地暖施工规范流程及地暖分类比较 地暖施工规范及流程 地暖常用的管材有钢管.铜管和塑料管.由于塑料管具有无接头.容易弯曲.易于施工等优点,因此工程中经常选用塑料管.常用的塑料管有交联聚乙烯PEX管.改性聚丙烯PP-C管.聚丁烯PB管和交联聚乙烯铝塑复合管XPAP.具有抗老化.耐腐蚀.不结垢.承压高.无 ...

  • 地暖安装规范
  • 地暖安装规范 一.水暖系统安装工艺: 1. 边界保温带: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与墙.柱等构件间的 绝热构造.边界保温带应允许5mm的 可压 缩量.边界保温带可以用8-10mm厚.50-100mm宽的 聚苯乙烯板条,也可使用 复合薄膜的 绝热产品,在系统安装中加设. 2. 保温板: 阻止或减少地暖系统热损 ...

  • 地暖系统设计的相关标准及数据
  • 地暖系统的设计方案 地暖作为暖通专业的一项新技术,发明与使用不过几十年.引进国内,也不过十几年,设计要比传统散热器系统的更加繁杂,设计研究与经验在我省尚欠成熟. 因为设计是良好施工的基础,设计和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其使用效果,地面龟裂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质量水平. 地暖系统 ...

  • 地暖施工规范解读
  •  地暖施工规范解读   本期要目:(接上期)有关内容:原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进行重新修订,于2013年6月1日发布实施.另外,与<地面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相配套发行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施工安装>.<辐射供冷末端施工安 ...

  • 地暖论坛|卫生间地暖设计安装注意事项
  • ︱地暖论坛 ︱版主:邓有源 设计难点: 对于住宅建筑,卫生间的数量.大小.装修等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住宅的个性.甚至彰显了居住者的素质和修养,因而卫生间成了建筑.装修设计的一个重点. 而对于地面辐射采暖房间,卫生间很特殊的部位.热负荷指标和地暖供热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卫生间具有设计温度高.地暖敷设面 ...

  • 北京市地方标准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 施工内容解析
  • 来源:地暖杂志, 更新时间:2011-08-04 08:31 点击: 183次 作者:地暖杂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非常有辛能有机会与各位就宣贯<地面辐射技术规范>进行交流,我的发言题目是<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施工章节有关内容解析. 1          原& ...

  • 地暖供热设计注意问题
  • [摘要]文章论述了地暖供热这种新技术存在的优势,以及在施工中如何设计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地暖供热: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8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223-01 我国北方,地暖供热作为一项新技术正在许多新建楼盘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其使用效果和施工中 ...

  • 地暖设计流程-全
  • 设 计 部 专 用 1.简单叙述地暖设计的整个步骤 1).改条件图:2).负荷计算: 3).间距确定: 4).绘制地暖盘管: 5).绘制地暖系统图: 6).整理出图. 2.平面图中应该绘制出哪些内容? 平面图中应该绘制出加热管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给出了 ...

  • 地暖安装技术规范
  • 1.地暖安装现有的技术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JGJ142-2004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施工安装>03K404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

  • 地暖管安装施工方法
  • 地暖管安装施工方法 宏岳管业 1.施工前配合监理.总包单位进行室内找平层的检查工作,如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如存在地面平整度不够.地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地面杂物堆放等情况)或具备条件的工作面量无法满足地板采暖工程进度计划,在此情况下不应进行地板采暖施工. 2.采暖工程施工时先将分.集水器以水平方向按图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