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文题

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文题

作者:钮勤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9期

2010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今年江苏的作文题目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熟悉的陌生文题!

说其熟悉,身边的事,日常的话,打开任何一种媒体,扑面而来的都会有“绿色”的影子,只不过或浓或淡罢了!百度一下,找到与绿色相关网页约100,000,000篇,生活位列其中,绿色不为生活,又为什么呢?所以,是熟悉的,每位考生都熟悉。另外,题型也是熟悉的,考生们轻车熟路,不必介意多少,沿着反复练习过的提示性材料+题目的形式做就可以了。要求也是熟悉的,“三自一限”的原则没有变。

可是真正熟悉中学作文教学的人会知道,目前的中学作文是作文与生活基本脱钩,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青春年少,却是那样的老成,充满了世事沧桑,毫无青春与朝气;“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作文与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作文教学存在着“虚空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也许,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平面化与呆板化,学生对于绿色生活的理解也多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可真正地写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就有难度了!可能会见绿色而不见生活,诸如这样的思路:审绿,读出绿意,准确地把握好绿意;点绿,点缀绿意,或用散文笔调诗情画意地将绿意点染到文中;阐绿,或用论文笔法有理有致地阐述绿意。或者,不能把绿色生活上升到精神层面——一种生活的理念,而停留在“低碳生活”方式的简单叙述之列,诸如: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出行以自行车、公交车代替私家车等,用布袋、竹篮等代替塑料袋,不乱扔电池等。由此,对于广大的考生而言,又是陌生的了。

不过,今年高考作文不再是去年的引导学生品味生活(《品味时尚》),而直接要求学生去书写生活本身了,从作文的承继角度来看,江苏的作文命题思路是很不错的。有两点值得肯定: 其一,坚定不移地走生活化道路,把学生的写作方向拽向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生活的事,直至关注我们的星球!绿色生活,表层的可以写在具体的生活中的举措,深层的可以

写心灵的绿色。诸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地球的绿色当然需要,可心灵的绿色也同样不可或缺,社会的浮躁与喧嚣之下的人的疲惫的心灵不正是需要绿色来安慰吗?繁忙的应酬,激烈的竞争,逼得我们不能有半点懈怠,心灵的疲惫需要热闹浮华背后的绿色的清净,需要散淡的月光与柔柔的晨风的清洗……我们需要绿色的生活,不就是要远离喧嚣浮躁,寻找到生活的本真吗?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活动。”启发我们的莘莘学子,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参与并体察我们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哲、理、思,这样才能考好作文。

其二,材料的引导恰到好处。三句提示性话语,通俗而又深刻,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引向深度。“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此句是对绿色的描述,可谓观其形。“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此句是对绿色功用的阐释,可谓析其质。“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句是对绿色的价值进行嫁接,可谓搭其桥。关键在于末句,把绿色上升为价值理念,与生活对接,引领正确生活的方向与绿色生活的潮流。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30日参观世博园广东馆,鼓励广东倡导绿色生活;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也是“低碳减排以·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还是回到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吧,那上面是明明白白地规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作文教学就是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本次江苏高考作文,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新课改理念,也合乎时代发展方向,作文就是应该要关注时代生活啊!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生活犹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

钮勤章,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本文编校:秦晓燕

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文题

作者:钮勤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9期

2010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今年江苏的作文题目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熟悉的陌生文题!

说其熟悉,身边的事,日常的话,打开任何一种媒体,扑面而来的都会有“绿色”的影子,只不过或浓或淡罢了!百度一下,找到与绿色相关网页约100,000,000篇,生活位列其中,绿色不为生活,又为什么呢?所以,是熟悉的,每位考生都熟悉。另外,题型也是熟悉的,考生们轻车熟路,不必介意多少,沿着反复练习过的提示性材料+题目的形式做就可以了。要求也是熟悉的,“三自一限”的原则没有变。

可是真正熟悉中学作文教学的人会知道,目前的中学作文是作文与生活基本脱钩,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青春年少,却是那样的老成,充满了世事沧桑,毫无青春与朝气;“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作文与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作文教学存在着“虚空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也许,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平面化与呆板化,学生对于绿色生活的理解也多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可真正地写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就有难度了!可能会见绿色而不见生活,诸如这样的思路:审绿,读出绿意,准确地把握好绿意;点绿,点缀绿意,或用散文笔调诗情画意地将绿意点染到文中;阐绿,或用论文笔法有理有致地阐述绿意。或者,不能把绿色生活上升到精神层面——一种生活的理念,而停留在“低碳生活”方式的简单叙述之列,诸如: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出行以自行车、公交车代替私家车等,用布袋、竹篮等代替塑料袋,不乱扔电池等。由此,对于广大的考生而言,又是陌生的了。

不过,今年高考作文不再是去年的引导学生品味生活(《品味时尚》),而直接要求学生去书写生活本身了,从作文的承继角度来看,江苏的作文命题思路是很不错的。有两点值得肯定: 其一,坚定不移地走生活化道路,把学生的写作方向拽向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生活的事,直至关注我们的星球!绿色生活,表层的可以写在具体的生活中的举措,深层的可以

写心灵的绿色。诸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地球的绿色当然需要,可心灵的绿色也同样不可或缺,社会的浮躁与喧嚣之下的人的疲惫的心灵不正是需要绿色来安慰吗?繁忙的应酬,激烈的竞争,逼得我们不能有半点懈怠,心灵的疲惫需要热闹浮华背后的绿色的清净,需要散淡的月光与柔柔的晨风的清洗……我们需要绿色的生活,不就是要远离喧嚣浮躁,寻找到生活的本真吗?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活动。”启发我们的莘莘学子,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参与并体察我们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哲、理、思,这样才能考好作文。

其二,材料的引导恰到好处。三句提示性话语,通俗而又深刻,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引向深度。“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此句是对绿色的描述,可谓观其形。“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此句是对绿色功用的阐释,可谓析其质。“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句是对绿色的价值进行嫁接,可谓搭其桥。关键在于末句,把绿色上升为价值理念,与生活对接,引领正确生活的方向与绿色生活的潮流。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30日参观世博园广东馆,鼓励广东倡导绿色生活;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也是“低碳减排以·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还是回到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吧,那上面是明明白白地规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作文教学就是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本次江苏高考作文,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新课改理念,也合乎时代发展方向,作文就是应该要关注时代生活啊!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生活犹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

钮勤章,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本文编校:秦晓燕


相关内容

  • 语不惊人死不休--试论作文语言的陌生化艺术
  • 口 董华翱 ( 龙游县 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龙游 34 0 ) 2 40 一.语言陌生化 的理论与实践 上 , 水微 涨 . 风拂 来 , 岸 的柳 枝被 风 剪成 丝 江 微 夹" 陌生化" 由俄 国的维克托 ・ 是 什克 洛夫斯 基在 缕 , 成一 片婀 娜. 两句话 表达 ...

  • 长春市中考满分作文-中考满分作文
  • 山东省---<见证> 见证,是一部永不休止的相机:是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 见证,是一首动听的歌:是一段迷人的曲. 童年时,见证是一个漂亮的毽子,是一本爱不释手的小人书,带给我和伙伴无穷的快乐:少年时,见证是一场场难分胜负的球赛,是一次次没完没了的考试.如今,我已经从少年走到了青年,从青年 ...

  • 2014作文集
  • 崭新的生活 回忆从前,与共处六年的小学同学一一道别时,心中涌起一丝感伤.我似曾疑惑:初中,这一时期的我还能与同学们成为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吗?我还会像与小学同学那样与初中同学一起打打闹闹吗?初中,学业繁重的我们还有时间在Q群上说笑吗?我担心.怀疑,这六年一别,也许就散了最真的朋友了,这三年一别,还能留下 ...

  • 关于青春的作文范文:青春的散场
  • 青春的字眼慢慢的觉得陌生,年轮总是很轻易的烙下苍老的印记.以为总是长久的东西,其实,就在转神与刹那间便不在身边了.曾经深爱.思念着的人便轻易的变成了曾经熟悉的陌生人.曾经纯真无邪,曾经美丽梦想,随着四季轮回慢慢的散尽--这就是青春,在岁月里的转身,从一个熟悉到另外一个陌生,再从陌生转变到熟悉,直至一 ...

  • [优秀作文]有些相遇,错过了就不再
  • 站在命运的脚尖,相逢了这场流年的花火,记忆顺着遇见的痕迹,留下一程又一程美丽的想象. 我走在生命的繁华里,经历被时光赋予的所有美好与坎坷.有多少风景,模糊在记忆的深处找不到线索,又有多少记忆,跌倒在前进的途中再也没能爬起.忘了,是谁将遗忘的告白,丢弃在曾经的风雨里,路过了彼此的彼此. 我在谁的梦里寻 ...

  • 另类作文:作文创新的新天地
  • 另类作文:作文创新的新天地另类作文:作文创新的新天地曾几何时,老师总是教导学生,作文要真实,人物要真,事情要真,材料要真.可是,不知几时起,一种不真不实的作文悄然兴起.它完全是作者的凭空想象产生的,时空错乱,荒诞悖理,脱离生活常态.但是,这种文章却能给读者一种新鲜感,一种新奇感,一种新颖感,一种陌生 ...

  • 新课标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
  •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16字法则和六步结构法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浅谈 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谢宪起 一.国家作文命题评价的六大原则 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 一是可写性.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可写性中的熟悉程度是需要非常合适的拿捏 ...

  • 作文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 作 文 兴 趣 小 组 活 动 记 录 锦江中心小学 作文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活动 报名选拔成员 内容 指导 周凌鹤 教师 备注 1.报名选拔成员 2.明确活动目的 活 动 过 程 3.确定组织结构,明确职责 4.布置准备学习用品等工作 5.每人两本作文簿,两本读书笔记和相应的笔纸 6.准备优 ...

  • 201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