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教育读后感

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

高二生物组:曹瑞荣 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为了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我认真研读《名师谈教育》中的有关“赏识教育”的不同对象、不同方法及讲究,并结合我的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渐学会了赏识每一位学生:用阳光的心态去欣赏、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到轻松、愉悦起来,在其乐融融的状态下学习。

首先,我用阳光的心态欣赏每一位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学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2011-12-13我在X—17(现在13班)上课,让同学们讨论“恩格尔曼所做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气氛活跃。然后,让学习小组展示时,刘克同学---期中考试班级倒数第四名,回答得很好---思路清晰,只不过语言表达有些混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呢?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难免会做出一些幼稚无知的事,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正确积极地引导,使其扬长避短,谨记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的话:“你的教鞭之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学会赞美你的学生,相信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的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称赞他”。

其次,我试着去理解每一位学生。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理解是指人去了解、接受对方的行为和思想。有人说理解是爱的别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心理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两层意思: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心灵,不能千篇一律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再要理解学生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思想,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的渴望。

1、 理解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季娜摘花”的故事。季娜没经教师同意,就摘了学校里一朵很美的花,这时教师没有不分青红皂白斥责学生,她透过孩子那坦白无邪的目光,看到了孩子的纯真,于是慢慢询问原因,孩子望着老师诚实的说:“我祖母病得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床头安慰她······”说着眼里噙着泪水。这时这位教师没有责备她,并且很受感动地说:“季娜你再摘三朵花吧,拿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拿一朵送给你,为你有这样一个善良的心!”这是多么深刻的理解啊!相信季娜会永世不忘的。所以我们老师当学生有了困难请求你帮助时,当学生委屈向你诉说时,你定要去及时认真地理解,去聆听学生的心灵。须知这时正是学生需要理解,需要爱的时候,也是教师理解学生心灵的好时机。 2、 理解学生的爱玩

大发明家爱迪生自幼好玩,有一次校长请来其母说:“你儿子简直是个大坏蛋,怎么这样贪玩······”,不等校长讲完他母亲就说:“对不起,我家只有好蛋,没有坏蛋。”也许爱迪生后来成为大发明家,儿时母亲对他的理解功不可没。教师也要理解学生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发现学生活泼好动就断定这个学生有“多动症”,断定他是一个坏学生,而要借此让他多参加各类活动,指导他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把握知识、掌握技能。如在2013-4-2号我在X-17班上课,在下课前5分钟时我正在指导学生做课时小结,其中杨保亮同学偷偷地摆弄着魔方,我发现后亲切地对他说“玩魔方很好,能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欢迎你到魔方社团来,时间是星期二和星期五的下午第四节。

最后,我努力去尊重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赏识学生的具体表现,这里的尊重学生包含二层意思。其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其二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教师绝不能伤害每个学生的尊严。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有学生的经验,有时他往往会提出许多在教师看来不值一提的问题。这时教师首要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他的爱思考,赏识他有提问题的勇气。 1、 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的人,也许教师一句无意的“你怎么这么愚蠢”,“你这饭桶”。将给学生心灵带来无尽的创伤,甚至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材。学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自尊;因而教师不能歧视任何一位学生,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在教学中,我总是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看成我的朋友,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和老师是平等的。我总是先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认真倾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然后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对“他”了解多少?“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我用什么方式和“他”交流沟通?用眼神、语言、动作还是其他的方式? 我这样做能使“他”建立自信心么?有成就感么?能激发“他”的求知欲么?还记得学生在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时,我和同学们刚刚共同学习完“基因的分离定律”,X-17班的范夏林同学走过来问我:“老师,我给您讲讲这道题的思路,您帮我看看怎么样?”我立马欣然答应。我认真听了她的思路后,感觉非常好,很显然她已经完全理解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关键性的解题思路并且学会了知识的迁移,用“基因分离定律”解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题。此时此刻,时间好像被定格在晚上7:40,我激动地拥抱她,并翘起大拇指激动地说“范夏林你真棒!”同时,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了成功的喜悦—成就感。从那以后,她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地好,思维活跃,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按时完成课堂任务,并在讨论中积极帮助学困生。

2、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尊心是主体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青少年儿童对自己在集体中地位与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一般说来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强,就表明他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低,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别人一样重要。相反,就会感到低人一等,那他就不会

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走路,那他就会失去上进心。所以教师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自尊心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

有人这样描述对学生的爱:要爱请深爱,不爱请离开。我在教学中,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细心地呵护孩子的心灵,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不当众批评任何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我总是努力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学生,对待学生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缺点给予中肯的指出,总是提醒自己切不可把学生的缺点随意的放大。因为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的首倡者周弘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你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孩子是一本当代信息的好书,我们要多读、读懂、读透,融会贯通;孩子是一幅画,我要善于点染,欣赏它,赞美它,使这幅画更加多姿多彩。我要用真诚的爱去赏识我的学生,相信他们会在爱的阳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长!

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

高二生物组:曹瑞荣 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为了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我认真研读《名师谈教育》中的有关“赏识教育”的不同对象、不同方法及讲究,并结合我的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渐学会了赏识每一位学生:用阳光的心态去欣赏、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到轻松、愉悦起来,在其乐融融的状态下学习。

首先,我用阳光的心态欣赏每一位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学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2011-12-13我在X—17(现在13班)上课,让同学们讨论“恩格尔曼所做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气氛活跃。然后,让学习小组展示时,刘克同学---期中考试班级倒数第四名,回答得很好---思路清晰,只不过语言表达有些混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呢?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难免会做出一些幼稚无知的事,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正确积极地引导,使其扬长避短,谨记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的话:“你的教鞭之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学会赞美你的学生,相信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的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称赞他”。

其次,我试着去理解每一位学生。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理解是指人去了解、接受对方的行为和思想。有人说理解是爱的别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心理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两层意思: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心灵,不能千篇一律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再要理解学生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思想,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的渴望。

1、 理解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季娜摘花”的故事。季娜没经教师同意,就摘了学校里一朵很美的花,这时教师没有不分青红皂白斥责学生,她透过孩子那坦白无邪的目光,看到了孩子的纯真,于是慢慢询问原因,孩子望着老师诚实的说:“我祖母病得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床头安慰她······”说着眼里噙着泪水。这时这位教师没有责备她,并且很受感动地说:“季娜你再摘三朵花吧,拿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拿一朵送给你,为你有这样一个善良的心!”这是多么深刻的理解啊!相信季娜会永世不忘的。所以我们老师当学生有了困难请求你帮助时,当学生委屈向你诉说时,你定要去及时认真地理解,去聆听学生的心灵。须知这时正是学生需要理解,需要爱的时候,也是教师理解学生心灵的好时机。 2、 理解学生的爱玩

大发明家爱迪生自幼好玩,有一次校长请来其母说:“你儿子简直是个大坏蛋,怎么这样贪玩······”,不等校长讲完他母亲就说:“对不起,我家只有好蛋,没有坏蛋。”也许爱迪生后来成为大发明家,儿时母亲对他的理解功不可没。教师也要理解学生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发现学生活泼好动就断定这个学生有“多动症”,断定他是一个坏学生,而要借此让他多参加各类活动,指导他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把握知识、掌握技能。如在2013-4-2号我在X-17班上课,在下课前5分钟时我正在指导学生做课时小结,其中杨保亮同学偷偷地摆弄着魔方,我发现后亲切地对他说“玩魔方很好,能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欢迎你到魔方社团来,时间是星期二和星期五的下午第四节。

最后,我努力去尊重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赏识学生的具体表现,这里的尊重学生包含二层意思。其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其二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教师绝不能伤害每个学生的尊严。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有学生的经验,有时他往往会提出许多在教师看来不值一提的问题。这时教师首要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他的爱思考,赏识他有提问题的勇气。 1、 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的人,也许教师一句无意的“你怎么这么愚蠢”,“你这饭桶”。将给学生心灵带来无尽的创伤,甚至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材。学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自尊;因而教师不能歧视任何一位学生,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在教学中,我总是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看成我的朋友,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和老师是平等的。我总是先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认真倾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然后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对“他”了解多少?“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我用什么方式和“他”交流沟通?用眼神、语言、动作还是其他的方式? 我这样做能使“他”建立自信心么?有成就感么?能激发“他”的求知欲么?还记得学生在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时,我和同学们刚刚共同学习完“基因的分离定律”,X-17班的范夏林同学走过来问我:“老师,我给您讲讲这道题的思路,您帮我看看怎么样?”我立马欣然答应。我认真听了她的思路后,感觉非常好,很显然她已经完全理解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关键性的解题思路并且学会了知识的迁移,用“基因分离定律”解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题。此时此刻,时间好像被定格在晚上7:40,我激动地拥抱她,并翘起大拇指激动地说“范夏林你真棒!”同时,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了成功的喜悦—成就感。从那以后,她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地好,思维活跃,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按时完成课堂任务,并在讨论中积极帮助学困生。

2、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尊心是主体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青少年儿童对自己在集体中地位与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一般说来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强,就表明他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低,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别人一样重要。相反,就会感到低人一等,那他就不会

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走路,那他就会失去上进心。所以教师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自尊心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

有人这样描述对学生的爱:要爱请深爱,不爱请离开。我在教学中,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细心地呵护孩子的心灵,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不当众批评任何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我总是努力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学生,对待学生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缺点给予中肯的指出,总是提醒自己切不可把学生的缺点随意的放大。因为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的首倡者周弘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你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孩子是一本当代信息的好书,我们要多读、读懂、读透,融会贯通;孩子是一幅画,我要善于点染,欣赏它,赞美它,使这幅画更加多姿多彩。我要用真诚的爱去赏识我的学生,相信他们会在爱的阳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长!


相关内容

  •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一) 王博 暑假里,读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感触良多.该书对怎样才能成为名师作了最好的注释.更为有价值的是该丛书正是要通过众多名师的亲身感受,如何听课.如何反思及品悟,启发老师们真正领悟名师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自己能努力就有可能成为 ...

  •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读后感
  •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读后感 我一直在思考,名师课堂何以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澎湃的激情?是课外资源的拓展?还是美轮美奂的课件?读了<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让我对名师精彩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以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实录 ...

  • (读后感)谈名师--[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 谈名师--<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刚拿到这套书,三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很厚实的感觉,粗粗浏览之后,发现里面的文章编排颇具匠心.如此多佳作,让人不禁想马上就能够一口气读完.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才看了上下两册,不过我一定会读完这套书的. 在读上册第四单元"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 [东城教育读本]读后感
  • 细节的魅力 --<东城教育读本>读后感 现在的我很平凡,距离名师十分遥远,可能那只是自己心中永远的梦想,但是我愿意接近名师,向他们学习.我很喜欢<东城教师读本>,尤其喜欢阅读"名师课堂"这个栏目.它十分简短,精炼,却给了我更多无限的思考空间. 名师之所以成 ...

  •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 文/吴长虹 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所以说幸福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感受.教师的幸福感要带有职业的特点,因此教师的幸福与工作有关,与学生有关.读了帮我了解到作为教师增加幸福指数的方法.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

  • 教师成长那些事
  • <教师成长那些事>读后感 对于不甚喜欢枯燥教育读物的我而言,起初是被朴实的封面与简单的书名吸引,但是一拿到书,几篇文章读下来,真的是手不释卷,受益匪浅.平日头疼的教育案例,在这儿都能启蒙,突然觉得教育貌似真的没有原先想的那么复杂."做教师要做一个称职.优秀.突出的教师,做一个有 ...

  •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读后感
  •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 自从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几本对教师专业有帮助的书籍,同时也阅读了自己很感兴趣的<薛瑞萍班级日志>这本书,我叹服薛瑞萍老师的智慧,很敬佩薛瑞萍老师的才华和底蕴.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薛瑞萍老师是真实的.朴实的.诚实的,不虚假,她做的是实事,说的是实话,写 ...

  • "名师课堂"观后感
  • 全国"名师课堂"-小学语文"同课异构"创新教学 --教学中增强师生的交流互动 小学部三年级语文备课组 张蕾 听了两天全国名师的课堂与报告后,学习到了很多,也有很大的感触.将每一名名师的课堂融合在一起,让我觉察到,每一名名师的课堂中都有浓厚的师生交流互动.课堂中 ...

  • 名师点拨计划
  • xxxx名师点拨计划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为优化我校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打造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互相学习氛围形成帮助新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实行新老教师互帮互学.互相帮扶的方法,确定一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