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苛政猛于虎"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为17—20题。(11)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具答之 具: (2)此中人语云 语: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o(共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9,从文段(一)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有哪些?(3分)

20.文段(一)(二)都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写法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7.(1)详细 (2)告诉

18.(1)这个人一一向(桃花源人)详细讲述他所听到的事,(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2)就沿着从前的路(回去),到处做下标记。

19.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①环境方面(优美);②物质方面(富足);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④能避世,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出任何三方面即可给满分)

20.文段(一)主要运用了虚构(想象)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文段(二)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每点1分,共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为17—20题。(11)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具答之 具: (2)此中人语云 语: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o(共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9,从文段(一)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有哪些?(3分)

20.文段(一)(二)都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写法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7.(1)详细 (2)告诉

18.(1)这个人一一向(桃花源人)详细讲述他所听到的事,(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2)就沿着从前的路(回去),到处做下标记。

19.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①环境方面(优美);②物质方面(富足);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④能避世,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出任何三方面即可给满分)

20.文段(一)主要运用了虚构(想象)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文段(二)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每点1分,共2分)


相关内容

  • 桃花源记 期末复习 带答案
  • <桃花源记>期末复习题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

  • 2010年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1
  • 2010年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目录 2010年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 1 - 目录..................................... ...

  • 广东小学2002年初3第5单元第4节3课[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一.(2004·肇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

  • 桃花源记练习题
  • 一. 主要内容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寄托了作者对这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 二.理解型默写题 1.描写 ...

  • 2015年中考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 2015年中考备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2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

  •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1
  •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比较阅读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

  • 桃花源记中考题集锦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班级 姓名 一.(2004·肇庆)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 ...

  • [秋水]中考试题集
  • 秋 水 (一)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 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 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 ...

  • 2012 年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试题汇编.九上
  • 2012 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捕蛇者说>(2012 年山东烟台)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