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优环境促发展,大上项目培财源,调优结构促效益的

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走“挂靠引进”之路,在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方面进

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二三产并促的产业格局,使全区经济走上了跨越

式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郊区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一直以来,以煤炭资源为依

托,重工业占绝对比重的工业经济结构使郊区走上了一条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

路。目前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未充分循环利用,因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群众上访等问

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郊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1. 资源利用不充分。煤电副产品管理无序、浪费较大。郊区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煤、

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灰渣、泥煤、煤层气、废水、热尾

气(水蒸气)等煤、电副产品。煤矸石、灰渣、泥煤等煤、电副产品长期处于无序管理、任

人随意占用的状况,利用率不高,2010年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的年利用

率分别为80%、75.5%、75.4%,热尾气(水蒸气)利用更少,几近浪费。

2. 环境污染较突出。郊区是的重工业生产基地,首先,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

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灰、煤矸石、瓦斯气,这些副产品在未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对环境形成污

染十分严重。其次,依附钢铁厂周围的焦化厂、化工厂等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不仅对

郊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随烟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民群

众的身体健康。第三,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没有经过科学循环加工利用,造成的

污染也相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农业生产。

3.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多以传统产业为主。 郊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到总企

业数的60%多,而且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多

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资源性”和“传统型”行业。这些企业创新意

识不够强,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差,加上资金短缺,绝

大部分中小企业未形成良好的促进技术创新机制,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增效的有效手段,不

珍惜资源、浪费资源现象时有发生。大多企业无力承担社会责任,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

维护职工生计,没有心力发展循环经济。

4. 信访矛盾压力大。由于可利用资源没有充分地循环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方面的

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不断显现出来,群众反映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的信访矛盾压力也加

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郊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所有这些都对郊区进一步加快

循环经济发展,科学、有效地利用可利用废旧资源提出强烈而紧迫的要求。

5. 浓厚发展氛围有待形成。突出表现在:一是少数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

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发展中或多或少地仍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意识倾向,尤其

在资源的利用上多重视开发,而忽视了节约,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意识仍比较淡薄;二是少

数部门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尚未尽到应尽的职责;三是公众的参与意

识和监督意识还不强,在全社会尚未形成强烈的珍惜和节约资源、保护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

识,公众参与和监督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方法还不多,尚未真正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应有

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和优势

1. 丰富的循环资源。一方面,郊区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除生

产主产品外,每年还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可利用资源。所有这

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资源。

2. 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郊区遵循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

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利用郊区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建设了一大批以废弃资源为原料

的资源循环利用性企业,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郊区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摆

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所有这些都必将为郊区加快循环经济发

展、做大循环经济创造优越的条件,提供难得的机遇,注入强大的动力。 发展循环经济的

相关建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资

源节约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地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

调发展。我们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郊区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各行各

业,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一是确立职责,明确分工。郊区发展循环经济领

导小组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

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

一套包含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全区统计评价体

系,纳入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区直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各级领

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循环经济发

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涉及自

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动、消费各个环节以及政府、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的系

统工程。因此,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大家的共识,由理念倡导变为具体实践,大家逐步树

立新的理念:一是新的系统观。从自然到经济这一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

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

响,使人类经济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物资流、能量流、资金流的

系统优化配置。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是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以及废

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支撑的经济,不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

济。自觉在建立循环经济支撑技术体系上下功夫。三是新的价值观。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

仅视为可利用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

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也要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其成为有益环境的技术;

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也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和谐相处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新的生产观。主要是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用清洁生产、环保要

求从事生产。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并且从生产的源头和

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

源化、无害化。上游企业的废物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域和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

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

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五是新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

次消费。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

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靠观念先导,带动自觉行动。

3. 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规划先行。要以实施

“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

中期和远期规划,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构建郊区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框架,

明确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要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

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主要措施、支撑体系及组织领导,力求规划科学、合理、规范、实

用,有条件的还要编制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创新发展思路,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有郊区特点的,资

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4. 加强循环经济系统建设。循环经济系统的3个不同的层次,即:企业内小循环、区

域或产业间的中循环、整个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目前郊区循环经济工作主要是在小循环层

次上围绕示范企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内部循环利用资源展开,区域或产业层次上的中

循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层次上的大循环建设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建议加强全

区循环经济系统建设,确立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重点发展行业和领域,明确循环经济各主

体责任,协调各部门在发展中的分工合作,尽快做好大循环的系统规划,中循环上的产业配

套,小循环上的技术落实,连点成线,织线成面,以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5.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迫

切需要高新技术的强力支撑。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循环经济共

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

强有力的重要保证。一是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功能,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

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二是安排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组织力量进行科

技攻关,加快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在招商引资中要转变观念和方式,由招商引资变为招

商引“智”。在招商引资中要把好入口关,通过招商,引来高科技含量、新技术装备、新工

艺水平的项目。

为确保以上措施落实,郊区质监局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正确消费,倡导绿色

消费,全面推行能源审计和对标活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一批符合循环经济条

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

良好社会氛围。

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优环境促发展,大上项目培财源,调优结构促效益的

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走“挂靠引进”之路,在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方面进

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二三产并促的产业格局,使全区经济走上了跨越

式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郊区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一直以来,以煤炭资源为依

托,重工业占绝对比重的工业经济结构使郊区走上了一条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

路。目前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未充分循环利用,因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群众上访等问

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郊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1. 资源利用不充分。煤电副产品管理无序、浪费较大。郊区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煤、

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灰渣、泥煤、煤层气、废水、热尾

气(水蒸气)等煤、电副产品。煤矸石、灰渣、泥煤等煤、电副产品长期处于无序管理、任

人随意占用的状况,利用率不高,2010年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的年利用

率分别为80%、75.5%、75.4%,热尾气(水蒸气)利用更少,几近浪费。

2. 环境污染较突出。郊区是的重工业生产基地,首先,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

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灰、煤矸石、瓦斯气,这些副产品在未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对环境形成污

染十分严重。其次,依附钢铁厂周围的焦化厂、化工厂等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不仅对

郊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随烟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民群

众的身体健康。第三,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没有经过科学循环加工利用,造成的

污染也相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农业生产。

3.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多以传统产业为主。 郊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到总企

业数的60%多,而且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多

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资源性”和“传统型”行业。这些企业创新意

识不够强,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差,加上资金短缺,绝

大部分中小企业未形成良好的促进技术创新机制,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增效的有效手段,不

珍惜资源、浪费资源现象时有发生。大多企业无力承担社会责任,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

维护职工生计,没有心力发展循环经济。

4. 信访矛盾压力大。由于可利用资源没有充分地循环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方面的

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不断显现出来,群众反映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的信访矛盾压力也加

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郊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所有这些都对郊区进一步加快

循环经济发展,科学、有效地利用可利用废旧资源提出强烈而紧迫的要求。

5. 浓厚发展氛围有待形成。突出表现在:一是少数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

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发展中或多或少地仍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意识倾向,尤其

在资源的利用上多重视开发,而忽视了节约,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意识仍比较淡薄;二是少

数部门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尚未尽到应尽的职责;三是公众的参与意

识和监督意识还不强,在全社会尚未形成强烈的珍惜和节约资源、保护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

识,公众参与和监督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方法还不多,尚未真正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应有

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和优势

1. 丰富的循环资源。一方面,郊区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除生

产主产品外,每年还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可利用资源。所有这

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资源。

2. 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郊区遵循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

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利用郊区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建设了一大批以废弃资源为原料

的资源循环利用性企业,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郊区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摆

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所有这些都必将为郊区加快循环经济发

展、做大循环经济创造优越的条件,提供难得的机遇,注入强大的动力。 发展循环经济的

相关建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资

源节约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地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

调发展。我们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郊区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各行各

业,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一是确立职责,明确分工。郊区发展循环经济领

导小组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

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

一套包含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全区统计评价体

系,纳入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区直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各级领

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循环经济发

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涉及自

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动、消费各个环节以及政府、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的系

统工程。因此,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大家的共识,由理念倡导变为具体实践,大家逐步树

立新的理念:一是新的系统观。从自然到经济这一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

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

响,使人类经济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物资流、能量流、资金流的

系统优化配置。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是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以及废

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支撑的经济,不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

济。自觉在建立循环经济支撑技术体系上下功夫。三是新的价值观。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

仅视为可利用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

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也要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其成为有益环境的技术;

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也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和谐相处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新的生产观。主要是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用清洁生产、环保要

求从事生产。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并且从生产的源头和

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

源化、无害化。上游企业的废物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域和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

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

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五是新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

次消费。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

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靠观念先导,带动自觉行动。

3. 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规划先行。要以实施

“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

中期和远期规划,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构建郊区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框架,

明确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要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

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主要措施、支撑体系及组织领导,力求规划科学、合理、规范、实

用,有条件的还要编制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创新发展思路,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有郊区特点的,资

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4. 加强循环经济系统建设。循环经济系统的3个不同的层次,即:企业内小循环、区

域或产业间的中循环、整个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目前郊区循环经济工作主要是在小循环层

次上围绕示范企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内部循环利用资源展开,区域或产业层次上的中

循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层次上的大循环建设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建议加强全

区循环经济系统建设,确立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重点发展行业和领域,明确循环经济各主

体责任,协调各部门在发展中的分工合作,尽快做好大循环的系统规划,中循环上的产业配

套,小循环上的技术落实,连点成线,织线成面,以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5.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迫

切需要高新技术的强力支撑。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循环经济共

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

强有力的重要保证。一是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功能,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

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二是安排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组织力量进行科

技攻关,加快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在招商引资中要转变观念和方式,由招商引资变为招

商引“智”。在招商引资中要把好入口关,通过招商,引来高科技含量、新技术装备、新工

艺水平的项目。

为确保以上措施落实,郊区质监局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正确消费,倡导绿色

消费,全面推行能源审计和对标活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一批符合循环经济条

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

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内容

  • 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专 业: 经济学0401 学生姓名: 一 学 号: 04100 指导教师: 冬冬 开题时间: 2008年4 月11日 说 明 一.开题报告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课题主要工作(设计思想.拟采用的 ...

  • 循环经济自查报告
  • 2011年度山西东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节能自查报告 山西东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2012年03月18日 企业名称(盖章):山西东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报告编写人员(名单): 鲍家齐 王泽锋 陈鹏举 王国梁 企业分管节能负责人(签字): 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 目 录 前 言 ............. ...

  • 关于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综述(政协)
  • 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和分析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把握我市中长期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和重点,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3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组织了以市政协委员为主体.有关专家参加的41人调研组,分成工业.农业.生态城市建设三个调研小组,围绕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前景,分别深 ...

  • 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可行性调研报告
  • 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可行性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 可 行 性 调 研 报 告 摘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地发展,同时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传统农业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现代石油农业的生物学产 ...

  • 循环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调研报告
  • 循环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调研报告及建议 循环水的物理处理方法近几年得到发展和应用.物理处理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根本点,是免加化学药剂.物理处理方法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电子除垢,这一技术的原理是:提供一个电流,通过一个电子装置把电流传送到线圈缠绕的管道上,现在有两种类型的电子除垢,它们是:(a)使用脉冲或 ...

  • 某发电厂机组循环水泵变频改造后性能试验报告
  • ****发电有限公司 3号机组循环水泵节电改造后性能试验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2014年12月21日 ****发电有限公司 3号机组A .B 循环水泵节电改造后性能试验报告 一.前言 ****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厂)3号机组A .B 循环水泵于2014年6月1 ...

  • 甲襞微循环检查的临床应用及问题
  • 微循环学杂志,1997,7(1) :19-20 C 1997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 ○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届全军 微循环学术会议专题报告 甲襞微循环检查的临床应用及问题 刘育英3 国微循环观察在临床上的应用从1960年代开始 ...

  • 如何写文献述评
  • 如何写出文献述评 文献综述的类型.特点及作用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

  • 审计师14大纲
  • 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大纲 科目一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 一.概论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掌握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及其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 2.熟悉政府对市场失灵相应的干预手段 3.了解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阶段 4.了解宏观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