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词语学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39个生词的音、形、义,并

能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

解,学生课后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

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会话

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使用重点词语组词和造句

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

教学手段:ppt、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模仿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大家谈谈,你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样一个人?

二、讲授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抽读词语,小组读词语。

2、教师领读词语,每词语三遍。

3、学生齐读词语,然后小组读和个人读。

4、板书词语,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组词、造句,再将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三、词语讲解:

1.均等 【释义】:平均;相等。

如:机会均等

争夺冠军的两名选手得胜的机会均等。

人人价值均等,但每个人又各有所长。

我们赢或输的可能性均等.把一个西瓜切为均等的四块。 公平是法律之下人人均等的观念. 人人机会均等

2.模式 【释义】:1.事物的标准样式

如: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 发展模式

该国的宪法提供了他国效法的模式

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与你们的不同

为什么作家都遵循一个模式写作呢 ?

同义词——形式

3.汲取 【释义】:吸取

如:汲取经验 汲取营养

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从土壤中汲取水分

我们从这场灾难中仍不断汲取教训.

笑对自己的过失,从中汲取教训,并引以为豪!

欧洲的艺术家从艺术中汲取了许多思想和灵感.

同义词——吸取、吸收、摄取、接受

4.榨

[1]压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油榨、酒榨、榨床。

[2]用力把物体里的汁液压出来,引申为逼取他人的财物

如:榨油、榨取、压榨。

我每天早晨给你榨鲜橙汁!

我感觉我的感情被榨得一滴不剩了

可是他没有料到她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

5.有赖 【释义】:1.犹言要依靠。

如:学生的成功,有赖家长与教师团队的衷诚合作.

这家餐厅不加服务费,所以侍者们有赖小费收入

成功的获得有赖努力。

6.推敲 【释义】:比喻反覆斟酌、考虑。

如:那是一个重要文件,他正在推敲用词

这个命题经不起仔细推敲 仔细推敲

同义词——琢磨

7.精通 【释义】: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

如:精通医理 精通外交

要想精通英语就必须刻苦努力

我敬佩那位精通兵法的将军.

他精通四国语言.

同义词——通晓、精晓

反义词——略懂、粗识

8.压制 【释义】:竭力限制或制止

如:压制批评、压制自己的悲哀

他们无情地把反对他们的方案都压制下去了

她压制住自己没有提他的名字.

9.持之以恒 【释义】: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如:爱情能持之以恒才是好事

你若能够持之以恒,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学会

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见。

知识是个封闭的富矿,打开它的钥匙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阿拉伯

同义词——锲而不舍 、始终如一 、有始有终 、坚持不懈 反义词——半途而废

10.行之有效 【释义】: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如:推广广播体操;是增强全国人民体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他们希望把罪犯用行之有效的老办法监禁起来。

那个驯马师掌握了行之有效的驯马技巧。

同义词——卓有成效

11.根深蒂固 【释义】: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如:人人都应该努力工作这个信念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 治愈根深蒂固的病一般来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 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

人们偏见的根深蒂固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

反义词——摇摇欲坠

12.要素 【释义】: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

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是写小说的三个要素。

想像力和勤劳是成功的要素.

镁是植物生长的营养要素.

近义词——因素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共学习了39个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特别是动词及形容词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多加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词语)

要素 【释义】: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

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是写小说的三个要素。

想像力和勤劳是成功的要素.

镁是植物生长的营养要素.

近义词——因素

作业:1、用重点词语造句

2、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批语:

课后反思: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初学课文(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办法达到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根据课

文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

教学手段:PPT,插图

教法: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

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新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你怎么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板书课题: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首先教师范读,然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齐读式、分小组读)。

(1)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2)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

(3)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谈自己的体会,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多加鼓励。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预设问题,然后逐段讲解: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6)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三、课文小结:

本节课以阅读课文为主,要求学生基本上理解课文大

意,并且能够按照课文顺序复述课文大意,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深学课文(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并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结构和重点句型

教学难点:使用重点句型造句。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

教法: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

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新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看看他到底高数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提醒归纳总结,然后熟读课文并介绍课文结构,最后使用重点句型造句。

二、讲解课文

文章结构,全文14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9自然段)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其所引发的创造力。

第三部分(10——14自然段)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提出论点。

(一)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二)熟读课文,研究问题:

1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这一点为什么很重要?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1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2第一问,创造性思维必须的要素有:一是渊博的知识;二是运用知识不断探求新思路;三是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第二问,因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不是伟人名人才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 三、准确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拥有有创造力的问题。

11

第二问,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

第三问,关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把握。 四、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熟读课文。

2、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拥有有创造力的问题。 第二问,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

第三问,关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把握。 批语:

课后反思:

12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后练习(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课文进行一下巩固,掌握课后的练习。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中讲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用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1.2.3题 教学难点:练习1题

课型、课时:巩固练习,一课时 教学手段:小黑板、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讨论法、模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课文进行巩固学习。

(首先回顾课文内容,然后与学生一起做课后练习) 二、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1A 2B,B 3B,B,B 4B

二)1根深蒂固 2锲而不舍 3一事无成 4不言而喻

5孜孜不倦 三)略

四)指定词语回答问题:

1总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13

2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子和新方法,要依靠创造性的思维。

3要是你能做到这些,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 五)选择题:1A 2C 3A 4A,C 5B 6C 八)作文

创新让人进步

小结:本文通过练习对课文进行了巩固,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对学过的内容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把课后练习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作业:1、用课后练习二、三、四。

2、熟读课文。

批语:

课后反思:

14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按照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

学生用汉语会话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把话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

行交际会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

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用话题引导学生开口说话 教学难点:进行交际会话。 课型、课时:口语课,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法、模仿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交际话题内容来导入新课。

二、 按照话题进行对话:

把话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 话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

15

三、小结:本课通过口语交际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经常使用汉语,喜欢汉语。

四、板书设计:

把口语交际话题板书在黑板上 五、作业: 2

六、批语:

课后反思:

1、下来多观看汉语电视节目,多说汉语;、预习新课。 16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六课时)听力训练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听听力材料来提高学生汉语的听力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一边听录音一边做相关练习来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汉语听力能力,激发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听懂汉语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难点:第二、三部分练习。 课型、课时:听力训练,一课时 教学手段:PPT、教学光盘

教学方法:采用指导法,听句子,选择正确解释,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播放录音导入

二、听录音完成练习,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 1-10.听句子,选择正确解释,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CACAD;ACCDC

11-20.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ADBCC;ABCBC

21-30.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CDDCD;DCCAB

17

小结:本课通过听力训练,提高了学生汉语的听力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经常使用汉语,喜欢汉语。 板书设计:

把课后练习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布置作业:预习新课;以“勤奋与创新”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批语:

课后反思:

18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词语学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39个生词的音、形、义,并

能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

解,学生课后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

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会话

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使用重点词语组词和造句

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

教学手段:ppt、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模仿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大家谈谈,你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样一个人?

二、讲授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抽读词语,小组读词语。

2、教师领读词语,每词语三遍。

3、学生齐读词语,然后小组读和个人读。

4、板书词语,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组词、造句,再将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三、词语讲解:

1.均等 【释义】:平均;相等。

如:机会均等

争夺冠军的两名选手得胜的机会均等。

人人价值均等,但每个人又各有所长。

我们赢或输的可能性均等.把一个西瓜切为均等的四块。 公平是法律之下人人均等的观念. 人人机会均等

2.模式 【释义】:1.事物的标准样式

如: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 发展模式

该国的宪法提供了他国效法的模式

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与你们的不同

为什么作家都遵循一个模式写作呢 ?

同义词——形式

3.汲取 【释义】:吸取

如:汲取经验 汲取营养

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从土壤中汲取水分

我们从这场灾难中仍不断汲取教训.

笑对自己的过失,从中汲取教训,并引以为豪!

欧洲的艺术家从艺术中汲取了许多思想和灵感.

同义词——吸取、吸收、摄取、接受

4.榨

[1]压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油榨、酒榨、榨床。

[2]用力把物体里的汁液压出来,引申为逼取他人的财物

如:榨油、榨取、压榨。

我每天早晨给你榨鲜橙汁!

我感觉我的感情被榨得一滴不剩了

可是他没有料到她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

5.有赖 【释义】:1.犹言要依靠。

如:学生的成功,有赖家长与教师团队的衷诚合作.

这家餐厅不加服务费,所以侍者们有赖小费收入

成功的获得有赖努力。

6.推敲 【释义】:比喻反覆斟酌、考虑。

如:那是一个重要文件,他正在推敲用词

这个命题经不起仔细推敲 仔细推敲

同义词——琢磨

7.精通 【释义】: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

如:精通医理 精通外交

要想精通英语就必须刻苦努力

我敬佩那位精通兵法的将军.

他精通四国语言.

同义词——通晓、精晓

反义词——略懂、粗识

8.压制 【释义】:竭力限制或制止

如:压制批评、压制自己的悲哀

他们无情地把反对他们的方案都压制下去了

她压制住自己没有提他的名字.

9.持之以恒 【释义】: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如:爱情能持之以恒才是好事

你若能够持之以恒,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学会

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见。

知识是个封闭的富矿,打开它的钥匙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阿拉伯

同义词——锲而不舍 、始终如一 、有始有终 、坚持不懈 反义词——半途而废

10.行之有效 【释义】: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如:推广广播体操;是增强全国人民体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他们希望把罪犯用行之有效的老办法监禁起来。

那个驯马师掌握了行之有效的驯马技巧。

同义词——卓有成效

11.根深蒂固 【释义】: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如:人人都应该努力工作这个信念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 治愈根深蒂固的病一般来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 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

人们偏见的根深蒂固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

反义词——摇摇欲坠

12.要素 【释义】: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

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是写小说的三个要素。

想像力和勤劳是成功的要素.

镁是植物生长的营养要素.

近义词——因素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共学习了39个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特别是动词及形容词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多加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词语)

要素 【释义】: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

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是写小说的三个要素。

想像力和勤劳是成功的要素.

镁是植物生长的营养要素.

近义词——因素

作业:1、用重点词语造句

2、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批语:

课后反思: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初学课文(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办法达到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根据课

文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

教学手段:PPT,插图

教法: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

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新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你怎么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板书课题: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首先教师范读,然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齐读式、分小组读)。

(1)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2)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

(3)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谈自己的体会,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多加鼓励。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预设问题,然后逐段讲解: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6)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三、课文小结:

本节课以阅读课文为主,要求学生基本上理解课文大

意,并且能够按照课文顺序复述课文大意,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深学课文(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并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结构和重点句型

教学难点:使用重点句型造句。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

教法: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

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新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看看他到底高数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提醒归纳总结,然后熟读课文并介绍课文结构,最后使用重点句型造句。

二、讲解课文

文章结构,全文14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9自然段)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其所引发的创造力。

第三部分(10——14自然段)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提出论点。

(一)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二)熟读课文,研究问题:

1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这一点为什么很重要?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1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2第一问,创造性思维必须的要素有:一是渊博的知识;二是运用知识不断探求新思路;三是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第二问,因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不是伟人名人才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 三、准确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拥有有创造力的问题。

11

第二问,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

第三问,关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把握。 四、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熟读课文。

2、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拥有有创造力的问题。 第二问,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

第三问,关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把握。 批语:

课后反思:

12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后练习(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课文进行一下巩固,掌握课后的练习。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中讲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用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1.2.3题 教学难点:练习1题

课型、课时:巩固练习,一课时 教学手段:小黑板、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讨论法、模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课文进行巩固学习。

(首先回顾课文内容,然后与学生一起做课后练习) 二、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1A 2B,B 3B,B,B 4B

二)1根深蒂固 2锲而不舍 3一事无成 4不言而喻

5孜孜不倦 三)略

四)指定词语回答问题:

1总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13

2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子和新方法,要依靠创造性的思维。

3要是你能做到这些,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 五)选择题:1A 2C 3A 4A,C 5B 6C 八)作文

创新让人进步

小结:本文通过练习对课文进行了巩固,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对学过的内容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把课后练习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作业:1、用课后练习二、三、四。

2、熟读课文。

批语:

课后反思:

14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按照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

学生用汉语会话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把话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

行交际会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

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用话题引导学生开口说话 教学难点:进行交际会话。 课型、课时:口语课,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法、模仿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交际话题内容来导入新课。

二、 按照话题进行对话:

把话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 话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

15

三、小结:本课通过口语交际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经常使用汉语,喜欢汉语。

四、板书设计:

把口语交际话题板书在黑板上 五、作业: 2

六、批语:

课后反思:

1、下来多观看汉语电视节目,多说汉语;、预习新课。 16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六课时)听力训练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听听力材料来提高学生汉语的听力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一边听录音一边做相关练习来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汉语听力能力,激发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听懂汉语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难点:第二、三部分练习。 课型、课时:听力训练,一课时 教学手段:PPT、教学光盘

教学方法:采用指导法,听句子,选择正确解释,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播放录音导入

二、听录音完成练习,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 1-10.听句子,选择正确解释,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CACAD;ACCDC

11-20.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ADBCC;ABCBC

21-30.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CDDCD;DCCAB

17

小结:本课通过听力训练,提高了学生汉语的听力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经常使用汉语,喜欢汉语。 板书设计:

把课后练习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布置作业:预习新课;以“勤奋与创新”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批语:

课后反思:

18


相关内容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3
  • 第一方面:教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它在教材中属于"关注科学"单元.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它要求我们带领学生去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科学.我想本来语文和科学就是相通的.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思维方式 ...

  • [斜塔上的实验]
  • 板浦初级中学教案 年级 7 年级 学 科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语文 <斜塔上的实验> ( 1. 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 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学习难点: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主备人 成佃兰 时 间 2011-1 ...

  • 九年级语文检测试卷讲评课教案
  • 九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讲评课教案 临朐县朐阳中学 张兰云 教学目标: 1.对照评分标准,明确失分原因. 2.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精确答题的方法. 3.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 4.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4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学 ...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Microsoft Word 文档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的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学习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4. ,帮助学生确立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 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端正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 重点难点 ...

  • [作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多年前,英国<泰晤时报>出了一个题目,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哪条? 很多人都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获奖:一个好朋友. 获奖人说:"我没有单从地理的角度想问题,而是另辟新径."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 ...

  • 常见文章内容构思技巧方法 教案
  • 常见文章内容构思技巧方法 • 一.镜头剪接法 • 审题立意以后,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头剪接法".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串联文章全部内容的思想红线.因此,所选的镜头片断,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断,抑或是景物描写片断,甚至是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 的叔叔于勒 心声笑着面对生活 雨的诉说 青春随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谈读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好读书,读好书 智取生辰纲 杨修之死 范进中举 香菱学诗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出师表 词五首 望江南 江城子·密州出猎 渔家傲 破 ...

  •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第一课时达标检测
  • 13课第一课时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模式mó 根深蒂固 dì 孜孜不倦zī B. 渊博yuān 汲取jì 压榨zhà C.是否fǒu 莎士比亚shā 推敲qiāo D. 不言而喻yù 素材sù 惟一wéi 2.下列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很多同学在教室里 ...

  •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txt时尚,就是让年薪八千的人看上去像年薪十万.我们总是要求男人有孩子一样的眼神,父亲一样的能力.一分钟就可以遇见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七年级语文下: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