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以前都觉得这个是金饭碗,稳定的收入,甚至像招行这样的客户经理年收入40万都不是问题。可是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个夕阳产业,尤其是传统的四大行,倒闭是不可能,但是问题很严重,对于国家来说可以说是个拖油瓶。
人员配置
曾经我也在银行实习看到一些皮毛吧,我就来阐述一下我的体会。首先是人工费用成本下不来,先来说说最基本的人员配置,大堂经理一个,保安两个,对公对私的柜台业务人员,再加上客户经理就是卖理财产品的,有些基金经理会来银行和客户经理来推销产品嘛,还可能附加一个保险公司的人,也是卖产品,再算上副行长,行长基本就齐了。
真的需要?
Ok,接下来我们看看能不能产生利润这些人是否真的需要或必要,你比如我做大堂经理干什么呢?就是帮老爷爷老奶奶交水电煤,拉明细单,存取款,取号,帮别人交个汽车罚款,当然这些活保安也会帮着干。
但是你想想未来,就拿我这代人来说,现在我连去atm取个款都嫌麻烦,出去玩消费都是刷卡,从未来数字电子化的趋势来看,这些基础的业务都会被淘汰,可能目前还有一些上年纪的人搞不清来银行但是这些人毕竟已经成为过去,至少我们也许以后真的都不会去银行,自然也不需要这么多人。
不赚钱
再看对公对私的业务,对公的我不太了解,大致也是存取款的相关业务,这个确实是有收费,比方说对公账户之类的,但是具体我不太了解。对私的一般干嘛呢?开个网银好像是他们最大的事了貌似我当时去开一个有70元,剩下的基本都是服务性质的挂失,开新卡30元工本费嘛,换钱当然偶尔也卖卖理财产品,但是一般大客户都上vip室里谈5万块以下的,利息都没多少赚不了什么钱。
可替代性和不专业
所以你可以发现上两个群体我统称为公益服务性质的工作,不赚钱但是目前来看还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人数会大幅减少。再来看看客户经理,也是卖理财产品的嘛,不过他们的客户级别100万以上的可就不少了,这个是和你做的时间,人脉圈,别人对你的信任密切相关的,我当时遇到两个客户经理一个是刚从上海大学毕业,客源清淡,还有一个是资深的了手里有大量客户,她告诉我成功的秘诀就俩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对待客户的忠诚,永远站在客户的立场给他们找到最适合他们利益最大化的产品。就我来看,我认为,刨除了人脉圈,她们也很有可能被淘汰。
首先他们卖的产品是有规定的品种和数额的,并不具备选择权归根结底还是完成任务比方说我这个月各个产品都要卖到某个基础量,这当然是根据客户的资金程度和忠实程度来给的,钱多的老客户,6%的理财产品,银行还没开门就让
他们先来抢,剩下的4.7%左右的理财产品让少资金的客户分当然根据时间期限不同有差异。
第二他们自己都不太懂哪款产品比较好,当时有个基金经理来推他们的产品,那个时候股市还没启动,不太好,他手里的前10大股票我记得都是创业板的竟然有6只停牌的,客户经理就问我怎么看,他说他不懂,只知道行情好的时候让别人多买点,包括后来2000点牛市了一开始,他们都是后知后觉的,业务能力绝对是ok但是专业能力绝对欠缺,这就是我的评价。
租金
刚刚我从不必要性和可替代性两个方面讲了人员成本的浪费,再来谈谈租金,这也有讲究的你陆家嘴地段的肯定业绩比其他地方好得多有钱人多嘛,但是这也带来高昂的租金,所以说平衡一下是差不多的。
转型?
好,既然老的制度,人员配比都有那么大的问题,那改革转型行不行,两个字很难。你要面对的阻力是来自源于内部和外部,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内部你要裁员,关店这个后续的劳务合同得解决好吧,包括地段的出租,这艘泰坦尼克掉头是及其困难的。
外患是什么,以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的崛起,正在不断细分,分食银行的大蛋糕,一些好的平台在风控和收益上真的是比服务差的银行好太多,你转型往哪里转呢,别人都占领了战略制高点,国有企业的守旧落后,对新生事物接受慢的特点是一览无遗。
银行卡网络支付的麻烦
我现在买任何东西可以说要么是微信支付,要么是支付宝,除了可能我父母那一代的,很少可能再直接用银行卡登录了,原因很简单我就是嫌麻烦,明明1分钟能搞定的事,银行每次都要输入一大串卡号,插网银输入预留码,真的很不便捷,包括我转账打错一位数字怎么办,还要仔细检查,当然我并不是说银联支付没有必要了,只是未来第三方支付会占到我生活的更多比例。
还有就是未来基本都是数字化的支付,我付钱手机扫以下就可以了,不用带现钞,不用刷卡,一个手机能搞定所有的事,所以说银行的支付系统真的需要改进。
说了这么多,用我看到的两个例子,结尾吧,当年我去的银行,有当时的员工告诉我他们马上可能会被辞退了,包括各大行工资的消减都非常厉害,所以说人看问题要看得远,尤其是20岁的年龄,因为你的路很长,重要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文章来源:一米金融互联网金融平台
大家以前都觉得这个是金饭碗,稳定的收入,甚至像招行这样的客户经理年收入40万都不是问题。可是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个夕阳产业,尤其是传统的四大行,倒闭是不可能,但是问题很严重,对于国家来说可以说是个拖油瓶。
人员配置
曾经我也在银行实习看到一些皮毛吧,我就来阐述一下我的体会。首先是人工费用成本下不来,先来说说最基本的人员配置,大堂经理一个,保安两个,对公对私的柜台业务人员,再加上客户经理就是卖理财产品的,有些基金经理会来银行和客户经理来推销产品嘛,还可能附加一个保险公司的人,也是卖产品,再算上副行长,行长基本就齐了。
真的需要?
Ok,接下来我们看看能不能产生利润这些人是否真的需要或必要,你比如我做大堂经理干什么呢?就是帮老爷爷老奶奶交水电煤,拉明细单,存取款,取号,帮别人交个汽车罚款,当然这些活保安也会帮着干。
但是你想想未来,就拿我这代人来说,现在我连去atm取个款都嫌麻烦,出去玩消费都是刷卡,从未来数字电子化的趋势来看,这些基础的业务都会被淘汰,可能目前还有一些上年纪的人搞不清来银行但是这些人毕竟已经成为过去,至少我们也许以后真的都不会去银行,自然也不需要这么多人。
不赚钱
再看对公对私的业务,对公的我不太了解,大致也是存取款的相关业务,这个确实是有收费,比方说对公账户之类的,但是具体我不太了解。对私的一般干嘛呢?开个网银好像是他们最大的事了貌似我当时去开一个有70元,剩下的基本都是服务性质的挂失,开新卡30元工本费嘛,换钱当然偶尔也卖卖理财产品,但是一般大客户都上vip室里谈5万块以下的,利息都没多少赚不了什么钱。
可替代性和不专业
所以你可以发现上两个群体我统称为公益服务性质的工作,不赚钱但是目前来看还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人数会大幅减少。再来看看客户经理,也是卖理财产品的嘛,不过他们的客户级别100万以上的可就不少了,这个是和你做的时间,人脉圈,别人对你的信任密切相关的,我当时遇到两个客户经理一个是刚从上海大学毕业,客源清淡,还有一个是资深的了手里有大量客户,她告诉我成功的秘诀就俩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对待客户的忠诚,永远站在客户的立场给他们找到最适合他们利益最大化的产品。就我来看,我认为,刨除了人脉圈,她们也很有可能被淘汰。
首先他们卖的产品是有规定的品种和数额的,并不具备选择权归根结底还是完成任务比方说我这个月各个产品都要卖到某个基础量,这当然是根据客户的资金程度和忠实程度来给的,钱多的老客户,6%的理财产品,银行还没开门就让
他们先来抢,剩下的4.7%左右的理财产品让少资金的客户分当然根据时间期限不同有差异。
第二他们自己都不太懂哪款产品比较好,当时有个基金经理来推他们的产品,那个时候股市还没启动,不太好,他手里的前10大股票我记得都是创业板的竟然有6只停牌的,客户经理就问我怎么看,他说他不懂,只知道行情好的时候让别人多买点,包括后来2000点牛市了一开始,他们都是后知后觉的,业务能力绝对是ok但是专业能力绝对欠缺,这就是我的评价。
租金
刚刚我从不必要性和可替代性两个方面讲了人员成本的浪费,再来谈谈租金,这也有讲究的你陆家嘴地段的肯定业绩比其他地方好得多有钱人多嘛,但是这也带来高昂的租金,所以说平衡一下是差不多的。
转型?
好,既然老的制度,人员配比都有那么大的问题,那改革转型行不行,两个字很难。你要面对的阻力是来自源于内部和外部,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内部你要裁员,关店这个后续的劳务合同得解决好吧,包括地段的出租,这艘泰坦尼克掉头是及其困难的。
外患是什么,以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的崛起,正在不断细分,分食银行的大蛋糕,一些好的平台在风控和收益上真的是比服务差的银行好太多,你转型往哪里转呢,别人都占领了战略制高点,国有企业的守旧落后,对新生事物接受慢的特点是一览无遗。
银行卡网络支付的麻烦
我现在买任何东西可以说要么是微信支付,要么是支付宝,除了可能我父母那一代的,很少可能再直接用银行卡登录了,原因很简单我就是嫌麻烦,明明1分钟能搞定的事,银行每次都要输入一大串卡号,插网银输入预留码,真的很不便捷,包括我转账打错一位数字怎么办,还要仔细检查,当然我并不是说银联支付没有必要了,只是未来第三方支付会占到我生活的更多比例。
还有就是未来基本都是数字化的支付,我付钱手机扫以下就可以了,不用带现钞,不用刷卡,一个手机能搞定所有的事,所以说银行的支付系统真的需要改进。
说了这么多,用我看到的两个例子,结尾吧,当年我去的银行,有当时的员工告诉我他们马上可能会被辞退了,包括各大行工资的消减都非常厉害,所以说人看问题要看得远,尤其是20岁的年龄,因为你的路很长,重要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文章来源:一米金融互联网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