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我与学校共成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你们知道吗?是谁让我成为一名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是谁让我走上了正确地人生道路?又是谁倍伴我渡过45个春秋?
我的答案是:学校,学校,还是学校。
可以说学校是我一生的全部,它比任何人陪伴我的时间都长,我与学校有着不可分离的姻缘,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与学校共成长。
我出生于1958年腊月初六,可以说是生在红旗下,成长在学校里。
1966年入学,1976年高中毕业,在校的十年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学校生活让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游行示威”、“地富反坏右的批斗会”、“忆苦思甜”、“学朝阳”等社会活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的确使我开阔了眼界,明辨了是非,擦亮了眼睛,认清了形势。但是也荒废了学业,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美好的学习时光。十年中几乎没学到多少知识。所以我在日记中感慨地写道: 自幼上学勿用功,学习尽在玩乐中。
十年浩劫误青春,学业无成一场空。
下学回乡把田种,几经磨难铭心中。
三中全会传喜讯,恢复科举时运通。
1978年2月,我被录取到蒙城师范语文专业班学习,终于又有幸回到学校读书。为挽回过去的损失,我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并利用课余、节假日,向学校借阅了各类书籍,饱览了从未听说过的“四大名著”,还欣赏了不少古人的韵文,尤其看了《官场现形记》对我的影响最深,使我了解了官场的内幕,那时就下定了决心,一辈子不做官,就老实的当一名教书匠,踏实地做一个普通人。 说实话,在蒙城师范的两年,我比过去的十年学得知识都多。
1980年2月,我被阜阳地区统一分配到淮河之滨——颍上县南照中学任教师。初去乍到,又在外乡,心里总感觉不踏实,毕竟自已底子薄,唯恐踏入工作岗位误人子弟,心里有一种负疚感,于是一边教书,一边读书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我担任的毕业班,中考成绩突出。全班56人有13人考取了中专,两人考取了阜阳一中,一人考取了毫洲一中,打破了南照升学史上的记录。此时,我很激动,第一次感受到当教师的幸福和快乐,于是,我在日记中写道:
淮河之滨好风光,人生之旅始异乡。
俯首甘为孩子王,今生认定这一行。
新的学期开始了,班级人数大增,竟达到93人,这时的我感悟到责任的重大,有些迷茫,不知所措,一旦有误,将威风扫地,左思右想,便想到了家乡,与其在外卖命,不如回到自已的家乡出力。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我申请调回家乡。
1981年10月,我终于如愿地调回自已曾经上过高中的母校——太和三塔中学。真是家乡倍感亲呀!上班的第一天,我在日记中写道:
异地作客整二载,转回故土倍感亲。
他乡之旅梦一场,醒来未忘报乡恩。
在三塔中学,我接任初二一个班的语文课,并兼任初三两个班的地理复习课。这时的我单身一人,没有家庭负担,一心扑在工作上,通过自已的努力,终于在
1982年中考获得了优异成绩,三塔中学地理中考总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也因此,我被邀请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中考地理研讨会”后来并多次参加中考预赛阅卷等活动。
人非圣贤,孰能无私?1983年,因为组织了家庭,生活所迫,申请调到关集区中心小学任教。在关集区中心小学任教十四年,一直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所接任的班级,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年级之首。在关集的十多年中,参与县、关集区、关集镇的公开教学累计十余次。1991年12月在县教委举办的语文课大讲赛中,被评为“首届教坛新秀”,并受到县政府的表彰。
1996年9月调到太和第七小学任教,在七小的八年中,本人努力拼搏,积极开展学科研究,大胆创新,不断积累经验,编写教育教学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在省、市、县各级论文大赛评比中获奖九篇。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其中由正式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的六篇(均有入编证书)。2002年被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研究所”聘为研究员。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没有过去的辉煌。
2004年8月,我被调到三小这所名校。三小是人才集锦的地方,名手、专家、学者如林,我好比家鸡入山林,小物见大物。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真是不进三小,不知道三小的威严;不进三小,不知道三小的辉煌;不进三小,不知道三小老师的高超技艺。我简值不敢想,有时连大气也不敢喘,因为在三小众多的高手面前,有压力,尽管工作很卖力,但没有收获,加之年龄、教法的老化,已不能适应三小的发展,有时总感到一愁莫展,我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调入三小愁更愁。
日夜兼程作业瞅,不出成绩难上楼。
反思自我追根由,能力有限知识求。
加倍努力不罢休,甘当绿叶不必愁。
提到“绿叶”,我想起了过去曾经读过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做一片美的叶子》。文中说:“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地。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太和三小就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位教师都是叶子,我就是那秋天的黄叶。不管怎么说,三小这棵大树把我们结为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在为三小奉献,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辛勤工作,相信三小这棵大树将会越来越生机勃勃。
回顾过去的几年,三小这棵大树有着她辉煌的历程,大德育、大业务、大课间等活动的开展有条不紊,那一块块奖牌、一个个奖杯,足以证明,大家有目共睹,这里不需要细说。
总之,我作为一名三小的普通教师,为了让三小这棵大树长得更大!更壮!更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并不断完善、提升自已,做一片普通的叶子与三小这棵大树共成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谢谢大家!
太和县第三小学
二0一0年十二月十一日
演讲稿
——我与学校共成长
太和三小 孙如杰
二0一0年十二月
演讲稿——我与学校共成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你们知道吗?是谁让我成为一名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是谁让我走上了正确地人生道路?又是谁倍伴我渡过45个春秋?
我的答案是:学校,学校,还是学校。
可以说学校是我一生的全部,它比任何人陪伴我的时间都长,我与学校有着不可分离的姻缘,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与学校共成长。
我出生于1958年腊月初六,可以说是生在红旗下,成长在学校里。
1966年入学,1976年高中毕业,在校的十年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学校生活让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游行示威”、“地富反坏右的批斗会”、“忆苦思甜”、“学朝阳”等社会活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的确使我开阔了眼界,明辨了是非,擦亮了眼睛,认清了形势。但是也荒废了学业,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美好的学习时光。十年中几乎没学到多少知识。所以我在日记中感慨地写道: 自幼上学勿用功,学习尽在玩乐中。
十年浩劫误青春,学业无成一场空。
下学回乡把田种,几经磨难铭心中。
三中全会传喜讯,恢复科举时运通。
1978年2月,我被录取到蒙城师范语文专业班学习,终于又有幸回到学校读书。为挽回过去的损失,我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并利用课余、节假日,向学校借阅了各类书籍,饱览了从未听说过的“四大名著”,还欣赏了不少古人的韵文,尤其看了《官场现形记》对我的影响最深,使我了解了官场的内幕,那时就下定了决心,一辈子不做官,就老实的当一名教书匠,踏实地做一个普通人。 说实话,在蒙城师范的两年,我比过去的十年学得知识都多。
1980年2月,我被阜阳地区统一分配到淮河之滨——颍上县南照中学任教师。初去乍到,又在外乡,心里总感觉不踏实,毕竟自已底子薄,唯恐踏入工作岗位误人子弟,心里有一种负疚感,于是一边教书,一边读书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我担任的毕业班,中考成绩突出。全班56人有13人考取了中专,两人考取了阜阳一中,一人考取了毫洲一中,打破了南照升学史上的记录。此时,我很激动,第一次感受到当教师的幸福和快乐,于是,我在日记中写道:
淮河之滨好风光,人生之旅始异乡。
俯首甘为孩子王,今生认定这一行。
新的学期开始了,班级人数大增,竟达到93人,这时的我感悟到责任的重大,有些迷茫,不知所措,一旦有误,将威风扫地,左思右想,便想到了家乡,与其在外卖命,不如回到自已的家乡出力。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我申请调回家乡。
1981年10月,我终于如愿地调回自已曾经上过高中的母校——太和三塔中学。真是家乡倍感亲呀!上班的第一天,我在日记中写道:
异地作客整二载,转回故土倍感亲。
他乡之旅梦一场,醒来未忘报乡恩。
在三塔中学,我接任初二一个班的语文课,并兼任初三两个班的地理复习课。这时的我单身一人,没有家庭负担,一心扑在工作上,通过自已的努力,终于在
1982年中考获得了优异成绩,三塔中学地理中考总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也因此,我被邀请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中考地理研讨会”后来并多次参加中考预赛阅卷等活动。
人非圣贤,孰能无私?1983年,因为组织了家庭,生活所迫,申请调到关集区中心小学任教。在关集区中心小学任教十四年,一直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所接任的班级,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年级之首。在关集的十多年中,参与县、关集区、关集镇的公开教学累计十余次。1991年12月在县教委举办的语文课大讲赛中,被评为“首届教坛新秀”,并受到县政府的表彰。
1996年9月调到太和第七小学任教,在七小的八年中,本人努力拼搏,积极开展学科研究,大胆创新,不断积累经验,编写教育教学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在省、市、县各级论文大赛评比中获奖九篇。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其中由正式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的六篇(均有入编证书)。2002年被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研究所”聘为研究员。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没有过去的辉煌。
2004年8月,我被调到三小这所名校。三小是人才集锦的地方,名手、专家、学者如林,我好比家鸡入山林,小物见大物。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真是不进三小,不知道三小的威严;不进三小,不知道三小的辉煌;不进三小,不知道三小老师的高超技艺。我简值不敢想,有时连大气也不敢喘,因为在三小众多的高手面前,有压力,尽管工作很卖力,但没有收获,加之年龄、教法的老化,已不能适应三小的发展,有时总感到一愁莫展,我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调入三小愁更愁。
日夜兼程作业瞅,不出成绩难上楼。
反思自我追根由,能力有限知识求。
加倍努力不罢休,甘当绿叶不必愁。
提到“绿叶”,我想起了过去曾经读过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做一片美的叶子》。文中说:“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地。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太和三小就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位教师都是叶子,我就是那秋天的黄叶。不管怎么说,三小这棵大树把我们结为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在为三小奉献,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辛勤工作,相信三小这棵大树将会越来越生机勃勃。
回顾过去的几年,三小这棵大树有着她辉煌的历程,大德育、大业务、大课间等活动的开展有条不紊,那一块块奖牌、一个个奖杯,足以证明,大家有目共睹,这里不需要细说。
总之,我作为一名三小的普通教师,为了让三小这棵大树长得更大!更壮!更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并不断完善、提升自已,做一片普通的叶子与三小这棵大树共成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谢谢大家!
太和县第三小学
二0一0年十二月十一日
演讲稿
——我与学校共成长
太和三小 孙如杰
二0一0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