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处理期末考试试题(一)
一、 选择题(20分)
1、信源的各个状态出现的概率( B)时,熵函数有极大值 A 0 B 相等 C 1 D 0.5 2、以下测试题型中,不属于客观测试的是( D )
A.是非判断题 B.多重选择题 C.匹配题 D.问答题 3、以下测试得分的计算方法中,不属于标准得分的是( D ) A.CEEB B.Z得分 C.IQ D.百分制
4、在T-P分析中,答对率P值很高,且平均反应时间T较大,则可以判断该问题属于的类 型是( B )
A.比较困难 B.内容丰富 C.比较容易 D.容易出错 5、在S-P表中,”1”主要分布在( A )
A.左上侧 B.左下侧 C.右下侧 D.右上侧
6、. 设某概率系统的概率分布如下,其中不确定程度最大的选项是( D )
A.(1/2,1/2) B.(1/4,1/4,1/2) C.(1/4,1/4,1/4,1/4) D.(1/9,8/9)
7、所谓( A)则是指考生的题目得分与其测验总分的相关系数。 A题目区分度 B等差分析 C题目难度 D平均值 8、(B)是一种对多变量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A一元分析 B多元分析 C线性分析 D函数分析
9、教材分析使用的(A)
A ISM方法 B TTH方法 C ITR方法 D C方法
10、(D)适合于表示事物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关系。 A 概念图 B 区间 C程序图 D过程图 11、正答率高的则应答率(C)
A高 B低 C没有直接关系 D有一定的关系 12、可信的测验_有效,有效的测验_可信。(A)
A不一定、一定 B一定、不一定 C 一定、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3、对教育信息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量度水平低
B、教育数据多是一些小样本的数据 C、注重个体数据的分析 D、教育信息多是一些具体的信息 14、测试数据应具备的特性(C) A、测试的误差模型 B、测试的精度与信赖度 C、信息系数的准确计算 D、妥当性
15、由于信息的多少与信源的( A)有关,因此,研究信息的度量就变成了研究信源的不确定性的度量。
A不确定性 B复杂性 C模糊性 D可信度
16、信息熵是表示信源输出后,每个消息所提供的( B )。 A总信息量 B平均信息量 C个别信息量 D绝对平均信息量 17、剩余度可用来衡量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中各符号之间的( A ) A依赖程度 B信任程度 C不相关程度 D偏离程度 18、( B )提出等价选项个数。
A巴巴拉 B佐藤隆博 C何克抗 D加涅 19、项目分析也称( D )。
A程度分析 B效率分析 C内容分析 D题目分析 20、所谓心理层级关系,来源于美国心理和教育学家( C)提出的“学习层级”的观点。
A布鲁纳 B布鲁姆 C加涅 D奥苏贝尔 二、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1、 教育信息所处理的对象有哪些? 答:教育信息所处理的对象教育信息包括: 1) 有关测试的教育信息 2) 有关教学过程的教育信息
3) 有关学习目标和教材分析的教育信息 4) 有关传递过程的教育信息 5) 有关学习环境的教育信息 2、 熵的性质有哪些?
1单峰性 ○2对称性,系统的熵与事件的顺序无关。 ○3渐化性 答:○
4展开性 ○5确定性 ○
3、制作错答类别辨识S-P表的意义是什么?在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意义:帮助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答做出针对性更强的指导;
1S-P表示进行教育数据分析的一种手段: 注意:○
2问题的等质性; ○
3S-P表的大小; ○
4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对应 ○
4、试说明信息函数的意义。
答:信息函数表示了对于各种不同能力的被测试者,测试整体的测定精度。
5、什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应基于怎样的基本思想对教材进行分析?
答:对于设定的教学目标,学习要素的数量有一个最小的限度。将这些要素系统化、结构化,就构成了教材系统。反之,对于给定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教材内容的分析,找出教材的结构,即找出构成教材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层级关系,我们称这样的操作为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目的:以一定的方法,基于教师的教材观,通过分析,向教师传递一定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实现有效地支援。 教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1)教材是一种系统。教材分析中,系统的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
思想。
(2)教材中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在实现教材中各要素的系统化而
构成教材的过程中,要素间的逻辑关系甚为重要。 (3)决定教材分析的教材观。教材分析中,往往反映了每个教师
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反映了每个教师的思想方法、思维特点,所有这些,决定了教师分析教材的根本观念和根本思想,我们称之为教材观。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已知某概率系统的概率分布如下: 分别求其信息熵: Pa=(1/2,1/2) Pb=(1/2,1/4,1/4) Pc=(1/2,1/4,1/8,1/8) 答:Ha=-pilog2pi=-1/2log21/2-1/2log21/2=1(bit)
i1n
Hb=-pilog2pi=-1/2log21/2-1/4log21/4-1/4log21/4=1.5(bit)
i1n
n
Hc=-pilog2pi=-1/2log21/2-1/4log21/4-1/8log21/8-1/8log21/8
i1
=1.75(bit)
2、给定一组测试数据,根据这种原始得分求对应的Z得分。
3、设某课堂教学的S-T数据如下:
T T S S T S S T S T S T T T T T S ST S T T T T T S T S T S S
T S S T T T T T S试计算Rt和Ch值,并通过Rt-Ch图分析该教师的教学模式。
答:设教学过程中,行为的采样数为N,其中T行为数为NT,S行为数为NS,则有:N=NT+NS
Rt = NT/N = (N-NS)/N = 1-(NS/N) 根据题目数据可知Rt=24/40=0.6 据数据可知:
该数据中具有5个连:T T 、S S、T、S S、T 、S、T、S、T T T T T、S S、T、S、T T T T T、S、T、S、T、S S、T、S S、T T T T T、S
以g表示数据中的连数,则有:g = 21。 教学过程中,Ch = (g-1)/N
其中,N = 40,g = 21,则有:Ch = (g-1)/N = 20/40 = 0.5 由图可知:这种教学过程属于对话型教学模式。
4.针对一个班级的测试数据进行S-P表分析。包括:作出S-P表,绘制S曲线和P曲线,计算差异系数,并基于S-P表对该测试情况进行分析。
虚线表示S曲线 实线表示P曲线
答:差异量=8/(12*8)=0.08 平均正答率=28/(12*8)=0.29
差异系数=(1/12*0.7)/(7/24*17/24)=0.28
该测试的差异系数为0.28,接近0.25,说明该测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等质性。
5、试根据Flanders的分类方法制作某一教学过程的迁移矩阵。设某一教学过程的数据序列为:⑩-⑥-⑥-⑥-⑥-⑤-⑤-⑤-⑤-④-⑧-⑧-⑧-①-⑧-②-⑥-⑥-③-⑥-⑥-⑤-⑤-④-⑧-⑤-⑤-⑦-⑤-⑤-⑤-⑤-⑦-⑤-⑨-⑩ 答: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以下的单元行为组:
⑩-⑥,⑥-⑥,⑥-⑥,⑥-⑥,⑥-⑤,⑤-⑤,⑤-⑤,
⑤-⑤,⑤-④
④-⑧,⑧-⑧,⑧-⑧,⑧-①,①-⑧,⑧-②,②-⑥,⑥-⑥,⑥-③
③-⑥,⑥-⑥,⑥-⑤,⑤-⑤,⑤-④,④-⑧,⑧-⑤,⑤-⑤,⑤-⑦
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⑦,⑦-⑤,⑤-⑨,⑨-⑩
通过对行为组出现次数的统计,有:
⑩-⑥ 出现一次 ⑥-⑥ 出现五次 ⑥-⑤ 出现两次 ⑤-⑤ 出现八次 ⑤-④ 出现两次 ④-⑧ 出现两次 ⑧-⑧ 出现两次 ⑧-① 出现一次 ①-⑧ 出现一次 ⑧-② 出现一次 ②-⑥ 出现一次 ⑥-③ 出现一次 ③-⑥ 出现一次 ⑧-⑤ 出现一次 ⑤-⑦ 出现两次 ⑦-⑤ 出现两次 ⑤-⑨ 出现一次 ⑨-⑩ 出现一次
据这些统计的数据得迁移矩阵:
教育信息处理期末考试试题(一)
一、 选择题(20分)
1、信源的各个状态出现的概率( B)时,熵函数有极大值 A 0 B 相等 C 1 D 0.5 2、以下测试题型中,不属于客观测试的是( D )
A.是非判断题 B.多重选择题 C.匹配题 D.问答题 3、以下测试得分的计算方法中,不属于标准得分的是( D ) A.CEEB B.Z得分 C.IQ D.百分制
4、在T-P分析中,答对率P值很高,且平均反应时间T较大,则可以判断该问题属于的类 型是( B )
A.比较困难 B.内容丰富 C.比较容易 D.容易出错 5、在S-P表中,”1”主要分布在( A )
A.左上侧 B.左下侧 C.右下侧 D.右上侧
6、. 设某概率系统的概率分布如下,其中不确定程度最大的选项是( D )
A.(1/2,1/2) B.(1/4,1/4,1/2) C.(1/4,1/4,1/4,1/4) D.(1/9,8/9)
7、所谓( A)则是指考生的题目得分与其测验总分的相关系数。 A题目区分度 B等差分析 C题目难度 D平均值 8、(B)是一种对多变量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A一元分析 B多元分析 C线性分析 D函数分析
9、教材分析使用的(A)
A ISM方法 B TTH方法 C ITR方法 D C方法
10、(D)适合于表示事物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关系。 A 概念图 B 区间 C程序图 D过程图 11、正答率高的则应答率(C)
A高 B低 C没有直接关系 D有一定的关系 12、可信的测验_有效,有效的测验_可信。(A)
A不一定、一定 B一定、不一定 C 一定、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3、对教育信息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量度水平低
B、教育数据多是一些小样本的数据 C、注重个体数据的分析 D、教育信息多是一些具体的信息 14、测试数据应具备的特性(C) A、测试的误差模型 B、测试的精度与信赖度 C、信息系数的准确计算 D、妥当性
15、由于信息的多少与信源的( A)有关,因此,研究信息的度量就变成了研究信源的不确定性的度量。
A不确定性 B复杂性 C模糊性 D可信度
16、信息熵是表示信源输出后,每个消息所提供的( B )。 A总信息量 B平均信息量 C个别信息量 D绝对平均信息量 17、剩余度可用来衡量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中各符号之间的( A ) A依赖程度 B信任程度 C不相关程度 D偏离程度 18、( B )提出等价选项个数。
A巴巴拉 B佐藤隆博 C何克抗 D加涅 19、项目分析也称( D )。
A程度分析 B效率分析 C内容分析 D题目分析 20、所谓心理层级关系,来源于美国心理和教育学家( C)提出的“学习层级”的观点。
A布鲁纳 B布鲁姆 C加涅 D奥苏贝尔 二、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1、 教育信息所处理的对象有哪些? 答:教育信息所处理的对象教育信息包括: 1) 有关测试的教育信息 2) 有关教学过程的教育信息
3) 有关学习目标和教材分析的教育信息 4) 有关传递过程的教育信息 5) 有关学习环境的教育信息 2、 熵的性质有哪些?
1单峰性 ○2对称性,系统的熵与事件的顺序无关。 ○3渐化性 答:○
4展开性 ○5确定性 ○
3、制作错答类别辨识S-P表的意义是什么?在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意义:帮助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答做出针对性更强的指导;
1S-P表示进行教育数据分析的一种手段: 注意:○
2问题的等质性; ○
3S-P表的大小; ○
4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对应 ○
4、试说明信息函数的意义。
答:信息函数表示了对于各种不同能力的被测试者,测试整体的测定精度。
5、什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应基于怎样的基本思想对教材进行分析?
答:对于设定的教学目标,学习要素的数量有一个最小的限度。将这些要素系统化、结构化,就构成了教材系统。反之,对于给定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教材内容的分析,找出教材的结构,即找出构成教材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层级关系,我们称这样的操作为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目的:以一定的方法,基于教师的教材观,通过分析,向教师传递一定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实现有效地支援。 教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1)教材是一种系统。教材分析中,系统的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
思想。
(2)教材中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在实现教材中各要素的系统化而
构成教材的过程中,要素间的逻辑关系甚为重要。 (3)决定教材分析的教材观。教材分析中,往往反映了每个教师
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反映了每个教师的思想方法、思维特点,所有这些,决定了教师分析教材的根本观念和根本思想,我们称之为教材观。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已知某概率系统的概率分布如下: 分别求其信息熵: Pa=(1/2,1/2) Pb=(1/2,1/4,1/4) Pc=(1/2,1/4,1/8,1/8) 答:Ha=-pilog2pi=-1/2log21/2-1/2log21/2=1(bit)
i1n
Hb=-pilog2pi=-1/2log21/2-1/4log21/4-1/4log21/4=1.5(bit)
i1n
n
Hc=-pilog2pi=-1/2log21/2-1/4log21/4-1/8log21/8-1/8log21/8
i1
=1.75(bit)
2、给定一组测试数据,根据这种原始得分求对应的Z得分。
3、设某课堂教学的S-T数据如下:
T T S S T S S T S T S T T T T T S ST S T T T T T S T S T S S
T S S T T T T T S试计算Rt和Ch值,并通过Rt-Ch图分析该教师的教学模式。
答:设教学过程中,行为的采样数为N,其中T行为数为NT,S行为数为NS,则有:N=NT+NS
Rt = NT/N = (N-NS)/N = 1-(NS/N) 根据题目数据可知Rt=24/40=0.6 据数据可知:
该数据中具有5个连:T T 、S S、T、S S、T 、S、T、S、T T T T T、S S、T、S、T T T T T、S、T、S、T、S S、T、S S、T T T T T、S
以g表示数据中的连数,则有:g = 21。 教学过程中,Ch = (g-1)/N
其中,N = 40,g = 21,则有:Ch = (g-1)/N = 20/40 = 0.5 由图可知:这种教学过程属于对话型教学模式。
4.针对一个班级的测试数据进行S-P表分析。包括:作出S-P表,绘制S曲线和P曲线,计算差异系数,并基于S-P表对该测试情况进行分析。
虚线表示S曲线 实线表示P曲线
答:差异量=8/(12*8)=0.08 平均正答率=28/(12*8)=0.29
差异系数=(1/12*0.7)/(7/24*17/24)=0.28
该测试的差异系数为0.28,接近0.25,说明该测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等质性。
5、试根据Flanders的分类方法制作某一教学过程的迁移矩阵。设某一教学过程的数据序列为:⑩-⑥-⑥-⑥-⑥-⑤-⑤-⑤-⑤-④-⑧-⑧-⑧-①-⑧-②-⑥-⑥-③-⑥-⑥-⑤-⑤-④-⑧-⑤-⑤-⑦-⑤-⑤-⑤-⑤-⑦-⑤-⑨-⑩ 答: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以下的单元行为组:
⑩-⑥,⑥-⑥,⑥-⑥,⑥-⑥,⑥-⑤,⑤-⑤,⑤-⑤,
⑤-⑤,⑤-④
④-⑧,⑧-⑧,⑧-⑧,⑧-①,①-⑧,⑧-②,②-⑥,⑥-⑥,⑥-③
③-⑥,⑥-⑥,⑥-⑤,⑤-⑤,⑤-④,④-⑧,⑧-⑤,⑤-⑤,⑤-⑦
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⑦,⑦-⑤,⑤-⑨,⑨-⑩
通过对行为组出现次数的统计,有:
⑩-⑥ 出现一次 ⑥-⑥ 出现五次 ⑥-⑤ 出现两次 ⑤-⑤ 出现八次 ⑤-④ 出现两次 ④-⑧ 出现两次 ⑧-⑧ 出现两次 ⑧-① 出现一次 ①-⑧ 出现一次 ⑧-② 出现一次 ②-⑥ 出现一次 ⑥-③ 出现一次 ③-⑥ 出现一次 ⑧-⑤ 出现一次 ⑤-⑦ 出现两次 ⑦-⑤ 出现两次 ⑤-⑨ 出现一次 ⑨-⑩ 出现一次
据这些统计的数据得迁移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