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开课 明治维新 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币制改革、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改革军制等基础历史知识。

(2)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3)运用: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分析图表、情景再现等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封建幕府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对日本资本主义有哪些阻碍?日本的有志之士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哪些对策?

“日本的伏尔泰”——福泽谕吉

理论核心:“脱亚入欧,与欧美强国共进退”——日本基本国策

第3课 明治维新

——日本的“脱亚入欧”之路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结合下列两段材料分析,什么是“脱亚入欧”?

(日本)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福泽渝吉《脱亚论》

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1、日本为什么要“脱亚入欧”?

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富国强兵

2、日本为了“脱亚入欧”采取了哪些措施?

《五条誓文颁布图》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材料:

1869年4-5月,诸藩均上表“奉还”版籍(版是版图,籍是户籍,就是大名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交还天皇)„„ ,7月25日,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共274人),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地方官。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如何进行政治改革?有何意义?

政治改革:废藩置县”,把全国划为3府72县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5页第二段,明确“废藩置县”的含义,探讨“废藩置县”的作用: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被彻底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高于市,如南京一中的友好学校爱知淑德中学校所在地就是爱知县名古屋市。

意义: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结束封建割据,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统一国内市场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体制又是如何建立的?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提供工业发展资金

皇族

华族 士族

平民

(学生读书,自己掌握“四民”以及“四民”是如何平等的?) 分析:此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认识:由于废除封建制度,宣布四民平等一方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华族和士族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金融业等新兴工业的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出于编订户籍、征税的需要,颁布法令,规定“凡国民,必须起姓”,日本兴起了全国取姓热潮。 以地名为姓:“山口”、“田中”、“渡边”、“松下 ” 以职业为姓:“味美”、 “猪饭” 以古代武士的名为姓:“酒井”、“藤原”、“伊藤”、“藤条” 以鱼、蔬菜、寺院为姓:“百目鬼”、“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铃木”

1.政治改革: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思考:日本政治制度上是否真的“脱亚入欧”了?为什么明治政府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有哪些改革措施?有何意义?

原因: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改革土地税等

意义: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保障——资本原始积累

学生总结:废除旧体制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统一市场、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

明治政府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关键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1871年日本派大型考察团,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岩仓使团主要成员:右起为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岩仓具视、木户孝允 材料: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工业发展迅速 材料:

• 1888年三井从政府廉价购入三池煤矿、新町纺织厂、福冈缫丝厂。此后财团不断扩大产业领域,进入了纺织业、采矿业和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1909年,三井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财阀。 这体现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显著特征?

少数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是怎么形成的?

材料: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明智元勋大久保利通

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什么经济政策?

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殖产兴业

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但由于经营不善,国营工厂连年亏损,政府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2.经济:土地改革,殖产兴业 (1)改革币制

(2)改革土地制度 (3)改革土地税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思考:日本经济上“脱亚入欧”是否成功?

材料: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认为国家富强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日本是如何进入“文明开化”之域的?

日本教育家新渡户稻造(1993年版日元正面)

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从上图可看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成效如何?

1872年,日本奖励平民就学。1879年日本颁布教育令,开始三年以上义务教育。1907年正式实行六年制义务教育,1947年开始9年制义务教育。在20年后的20世纪初,儿童的就学率超过了90%。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日本高等教育较之欧美国家更注重工程技术教育,1970年大学生的比重占30%以上,仅次于美国。这使日本保持着潜在科技力量。

1910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而且普及率迅速提高,甚至达到了全员入学。中专教育也于1910年以后普及。到1950年时,日本中等教育比重已占到69.3%,准中等教育占到9.4%,而高等教育仅6.2%。

3、日本教育上彻底“脱亚入欧” 了吗?

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有何认识?

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各种人才;另一方面又笼罩了忠君的浓厚封建色彩。 “文明开化”

剪发、穿西装、跳交谊舞、吃牛肉火锅、逛公园、用电灯、起高楼

明治天皇全家合影

思考:日本在思想文化上彻底“脱亚入欧”了吗?

浮世绘

富国强兵是明治政府的最终目标,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国家军事力量。

材料1: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材料2: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御笔信》 材料3: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作准备,„„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日本军事改革的目的何在?有何措施?

目的:对内镇压,对外扩张

措施: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新‟在哪里?与英美等国军队有何不同?会造成什么结果?

①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 ②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材料:……“武士道类似西方的骑士道,是高尚的道德,切腹与复仇并非野蛮,武士参透死亡,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

……“武士道正如它的象征樱花一样,是日本固有的东西。”

……“武士道完成了日本道德精神之建立,形成了日本的整体精神”。

——1899年新渡户稻造《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

武士道精神:忠君、尚武

军队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

小结:请用简洁的词句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经济:土地改革 殖产兴业 文化:文明开化 教育改革 军事:军事改革 富国强兵

思考:日本在“脱亚入欧”的道路上遗留了什么问题?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队里都存在大量封建残余:中央集权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忠君思想、军国主义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明治政府确定了日本“与万国对峙”的目标以后,以发布《教育敕语》为标志,将原来适用对象仅为武士的武士道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武士道被纳入近代军国主义轨道,成为军国主义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成为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精神工具。

材料:

与自民党不同的是,日本民主党在“求变”的口号声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和中国、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互信关系,将国家融入一个“东亚共同体”之内。这似乎在传递一种微妙的信息——日本将“重归亚洲”。

小结深化:

明治维新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此,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巩固深化:

一、选择题

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请回答1-3题。

1、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是

A.文明开化 B.殖产兴业 C.军事改革 D.废藩置县 2、明治维新对私人企业的政策是

A.限制发展 B.取消限制 C.鼓励扶植 D.给予特权

3、19世纪后半期,以十分优惠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的很大一部分转给私人资本家经营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4、四民平等中的“四民”指 A.天皇、华族、武士、平民 B.皇族、大名、士族、平民

C.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D.皇族、华族、士族、平民 5、明治政府的土地改革不包括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买卖 C.统一征收地税 D.禁止土地买卖 6、“文明开化”的实质是

A.维护传统文化 B.发展文化教育 C.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D.屏弃传统文化

7、明治政府的“废藩置县”措施彻底打破了日本封建割据局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最有利条件是

A.资金 B.市场 C.劳动力 D.技术

8、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较,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最显著的背景是: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 C.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D.社会底层全面支持

9、明治政府为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和禄米而采取的措施是: A.公债补偿 B.发放补助金 C.优惠贷款 D.可以使用姓氏 10、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界机初

从日本工业化的特点看世界各国工业化途径的多样化。

材料:“日本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大国崛起》

【模拟巩固】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

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诉材料,日本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什么重要启示?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改革内容多、复杂而分散,学生不容易掌握。我以日本思想家福泽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日本的基本国策)为主线,带领学生梳理教材,熟悉、掌握四个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条主线贯穿,内容清晰,有主有次,重点突出。课堂气氛相对轻松但不放松,学生的思维能被启发,符合高二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要求。

需要改进的:前面政治改革的内容花时间稍多,后半部分稍显匆忙。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币制改革、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改革军制等基础历史知识。

(2)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3)运用: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分析图表、情景再现等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封建幕府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对日本资本主义有哪些阻碍?日本的有志之士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哪些对策?

“日本的伏尔泰”——福泽谕吉

理论核心:“脱亚入欧,与欧美强国共进退”——日本基本国策

第3课 明治维新

——日本的“脱亚入欧”之路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结合下列两段材料分析,什么是“脱亚入欧”?

(日本)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福泽渝吉《脱亚论》

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1、日本为什么要“脱亚入欧”?

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富国强兵

2、日本为了“脱亚入欧”采取了哪些措施?

《五条誓文颁布图》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材料:

1869年4-5月,诸藩均上表“奉还”版籍(版是版图,籍是户籍,就是大名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交还天皇)„„ ,7月25日,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共274人),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地方官。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如何进行政治改革?有何意义?

政治改革:废藩置县”,把全国划为3府72县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5页第二段,明确“废藩置县”的含义,探讨“废藩置县”的作用: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被彻底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高于市,如南京一中的友好学校爱知淑德中学校所在地就是爱知县名古屋市。

意义: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结束封建割据,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统一国内市场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体制又是如何建立的?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提供工业发展资金

皇族

华族 士族

平民

(学生读书,自己掌握“四民”以及“四民”是如何平等的?) 分析:此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认识:由于废除封建制度,宣布四民平等一方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华族和士族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金融业等新兴工业的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出于编订户籍、征税的需要,颁布法令,规定“凡国民,必须起姓”,日本兴起了全国取姓热潮。 以地名为姓:“山口”、“田中”、“渡边”、“松下 ” 以职业为姓:“味美”、 “猪饭” 以古代武士的名为姓:“酒井”、“藤原”、“伊藤”、“藤条” 以鱼、蔬菜、寺院为姓:“百目鬼”、“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铃木”

1.政治改革: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思考:日本政治制度上是否真的“脱亚入欧”了?为什么明治政府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有哪些改革措施?有何意义?

原因: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改革土地税等

意义: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保障——资本原始积累

学生总结:废除旧体制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统一市场、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

明治政府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关键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1871年日本派大型考察团,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岩仓使团主要成员:右起为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岩仓具视、木户孝允 材料: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工业发展迅速 材料:

• 1888年三井从政府廉价购入三池煤矿、新町纺织厂、福冈缫丝厂。此后财团不断扩大产业领域,进入了纺织业、采矿业和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1909年,三井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财阀。 这体现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显著特征?

少数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是怎么形成的?

材料: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明智元勋大久保利通

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什么经济政策?

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殖产兴业

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但由于经营不善,国营工厂连年亏损,政府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2.经济:土地改革,殖产兴业 (1)改革币制

(2)改革土地制度 (3)改革土地税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思考:日本经济上“脱亚入欧”是否成功?

材料: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认为国家富强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日本是如何进入“文明开化”之域的?

日本教育家新渡户稻造(1993年版日元正面)

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从上图可看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成效如何?

1872年,日本奖励平民就学。1879年日本颁布教育令,开始三年以上义务教育。1907年正式实行六年制义务教育,1947年开始9年制义务教育。在20年后的20世纪初,儿童的就学率超过了90%。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日本高等教育较之欧美国家更注重工程技术教育,1970年大学生的比重占30%以上,仅次于美国。这使日本保持着潜在科技力量。

1910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而且普及率迅速提高,甚至达到了全员入学。中专教育也于1910年以后普及。到1950年时,日本中等教育比重已占到69.3%,准中等教育占到9.4%,而高等教育仅6.2%。

3、日本教育上彻底“脱亚入欧” 了吗?

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有何认识?

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各种人才;另一方面又笼罩了忠君的浓厚封建色彩。 “文明开化”

剪发、穿西装、跳交谊舞、吃牛肉火锅、逛公园、用电灯、起高楼

明治天皇全家合影

思考:日本在思想文化上彻底“脱亚入欧”了吗?

浮世绘

富国强兵是明治政府的最终目标,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国家军事力量。

材料1: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材料2: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御笔信》 材料3: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作准备,„„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日本军事改革的目的何在?有何措施?

目的:对内镇压,对外扩张

措施: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新‟在哪里?与英美等国军队有何不同?会造成什么结果?

①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 ②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材料:……“武士道类似西方的骑士道,是高尚的道德,切腹与复仇并非野蛮,武士参透死亡,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

……“武士道正如它的象征樱花一样,是日本固有的东西。”

……“武士道完成了日本道德精神之建立,形成了日本的整体精神”。

——1899年新渡户稻造《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

武士道精神:忠君、尚武

军队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

小结:请用简洁的词句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经济:土地改革 殖产兴业 文化:文明开化 教育改革 军事:军事改革 富国强兵

思考:日本在“脱亚入欧”的道路上遗留了什么问题?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队里都存在大量封建残余:中央集权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忠君思想、军国主义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明治政府确定了日本“与万国对峙”的目标以后,以发布《教育敕语》为标志,将原来适用对象仅为武士的武士道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武士道被纳入近代军国主义轨道,成为军国主义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成为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精神工具。

材料:

与自民党不同的是,日本民主党在“求变”的口号声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和中国、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互信关系,将国家融入一个“东亚共同体”之内。这似乎在传递一种微妙的信息——日本将“重归亚洲”。

小结深化:

明治维新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此,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巩固深化:

一、选择题

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请回答1-3题。

1、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是

A.文明开化 B.殖产兴业 C.军事改革 D.废藩置县 2、明治维新对私人企业的政策是

A.限制发展 B.取消限制 C.鼓励扶植 D.给予特权

3、19世纪后半期,以十分优惠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的很大一部分转给私人资本家经营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4、四民平等中的“四民”指 A.天皇、华族、武士、平民 B.皇族、大名、士族、平民

C.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D.皇族、华族、士族、平民 5、明治政府的土地改革不包括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买卖 C.统一征收地税 D.禁止土地买卖 6、“文明开化”的实质是

A.维护传统文化 B.发展文化教育 C.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D.屏弃传统文化

7、明治政府的“废藩置县”措施彻底打破了日本封建割据局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最有利条件是

A.资金 B.市场 C.劳动力 D.技术

8、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较,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最显著的背景是: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 C.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D.社会底层全面支持

9、明治政府为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和禄米而采取的措施是: A.公债补偿 B.发放补助金 C.优惠贷款 D.可以使用姓氏 10、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界机初

从日本工业化的特点看世界各国工业化途径的多样化。

材料:“日本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大国崛起》

【模拟巩固】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

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诉材料,日本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什么重要启示?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改革内容多、复杂而分散,学生不容易掌握。我以日本思想家福泽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日本的基本国策)为主线,带领学生梳理教材,熟悉、掌握四个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条主线贯穿,内容清晰,有主有次,重点突出。课堂气氛相对轻松但不放松,学生的思维能被启发,符合高二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要求。

需要改进的:前面政治改革的内容花时间稍多,后半部分稍显匆忙。


相关内容

  • 2012-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
  • 2013年高考历史天津卷 3.C [解析] 本题以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 本题以西汉政治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为主线,综合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解析] 本题以工业革命前 ...

  • [梁思成的故事]省级公开课一等奖优秀教案
  • 该课获河南省2009年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中学 魏玲 一.导入: 师: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梁思成,谁来谈谈你的了解. 生1:他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袖梁启超的儿子. 生2:他是现代建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教授. 师:可见,梁思成是一个学识丰厚的人. 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孜 ...

  • 维新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 维新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本年度,我校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禁毒工作指示精神.积极开展禁毒教育,使全校师生了解毒品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毒.拒毒意识. 一.成立禁毒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学校禁毒教育的组织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首先 ...

  •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公开课
  •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师者存在于世间,不论时代,不论地域,不论民族. 随着时光推移,太多的人湮没在红尘之间,而具有伟大思想的教师却让我们记忆犹新, 古有最仁德的至圣先师--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博爱 ...

  •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所属学科或领域: 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 ...

  •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教案
  • 专题14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一.总体概述 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俄国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 ...

  • 2013年秋季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课
  •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 ...

  • 中国近代史资料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一 一.选择题 1. 鸦片战争前主张公开贩卖鸦片的官员是() B A. 林则徐 B. 许乃济 C. 黄爵滋 D. 琦善 2. <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B A. 洪秀全 B. 洪仁玕 C. 杨秀清 D. 石达开 3.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占我国领土达() D A. 6 ...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