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民歌和教材

分析《中国汉族民歌》教材及教学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赛歌会叫同学们参与演唱民歌并欣赏南北两地的汉族名歌,了解汉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引起同学们对汉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的赞赏之情。

2. 通过对汉族音乐鉴赏,使学生感受理解汉族音乐,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3. 通过对我国民歌的欣赏和演唱,促进学生对中国汉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体验中国汉族民歌的欣赏和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文化。

2.比较。通过对汉族南北两地的民歌的多样化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比较南北民歌旋律进行和风格上的变化。

3.探究。通过最后音乐与视频的结合,试听结合使同学在民歌的基础更加多变拓展。

4.合作。在听过南北两地的茉莉花再进行小组交流,比较其旋律和风格上的变化,从而探讨形成中国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原因。

三、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中国汉族民歌的音乐作品。学习各地民歌的演唱风格,了解民歌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2.通过对汉族民歌的欣赏和歌唱,使学生掌握民歌的演唱和及其相关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教学分析:

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族民族音乐的定义,并熟悉一些民间小调,使学生能够热爱我国汉族民族音乐。

2.了解南北民歌的特点以及其形成的不同原因,并能准确分辨这两种民歌。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民间音乐的定义和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难点:把握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并且熟悉一些民间小调。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师直观教学手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提问法与研究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歌唱能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

中国民歌赛歌会

(1)请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一位同学担任记分员

(2)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3)学生唱民歌

(4)教师唱民歌——《摘菜调》和辽宁《茉莉花》

(5)记分员宣布成绩

切入主题——汉族民歌

(1)欣赏江苏名歌《茉莉花》

(2)教师伴奏,同学们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和辽宁民歌《茉莉花》的前几句,并讨论比较两首歌的节奏、旋律风格上的不同,并说明汉族民歌的分类——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

3.分辨南北方民歌的特点

(1)播音频,学生交流讨论辨别南北民歌

a.脚夫调——陕北民歌

b.孟姜女——江苏民歌

c.无锡景——江苏民歌

d.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讨论并回答形成汉族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原因 a.地理环境

b.方言

c.生产方式、人的性格等

4.拓展

(1)播放汉族民歌相关视频

女子十二乐坊

印象刘三姐

宋祖英《好一朵茉莉花》

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茉莉花》

(2)“大家谈”时间——请学生谈谈对民歌的看法

5.教师总结,并在《茉莉花》歌声中结束本课

分析《中国汉族民歌》教材及教学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赛歌会叫同学们参与演唱民歌并欣赏南北两地的汉族名歌,了解汉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引起同学们对汉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的赞赏之情。

2. 通过对汉族音乐鉴赏,使学生感受理解汉族音乐,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3. 通过对我国民歌的欣赏和演唱,促进学生对中国汉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体验中国汉族民歌的欣赏和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文化。

2.比较。通过对汉族南北两地的民歌的多样化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比较南北民歌旋律进行和风格上的变化。

3.探究。通过最后音乐与视频的结合,试听结合使同学在民歌的基础更加多变拓展。

4.合作。在听过南北两地的茉莉花再进行小组交流,比较其旋律和风格上的变化,从而探讨形成中国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原因。

三、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中国汉族民歌的音乐作品。学习各地民歌的演唱风格,了解民歌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2.通过对汉族民歌的欣赏和歌唱,使学生掌握民歌的演唱和及其相关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教学分析:

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族民族音乐的定义,并熟悉一些民间小调,使学生能够热爱我国汉族民族音乐。

2.了解南北民歌的特点以及其形成的不同原因,并能准确分辨这两种民歌。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民间音乐的定义和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难点:把握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并且熟悉一些民间小调。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师直观教学手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提问法与研究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歌唱能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

中国民歌赛歌会

(1)请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一位同学担任记分员

(2)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3)学生唱民歌

(4)教师唱民歌——《摘菜调》和辽宁《茉莉花》

(5)记分员宣布成绩

切入主题——汉族民歌

(1)欣赏江苏名歌《茉莉花》

(2)教师伴奏,同学们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和辽宁民歌《茉莉花》的前几句,并讨论比较两首歌的节奏、旋律风格上的不同,并说明汉族民歌的分类——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

3.分辨南北方民歌的特点

(1)播音频,学生交流讨论辨别南北民歌

a.脚夫调——陕北民歌

b.孟姜女——江苏民歌

c.无锡景——江苏民歌

d.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讨论并回答形成汉族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原因 a.地理环境

b.方言

c.生产方式、人的性格等

4.拓展

(1)播放汉族民歌相关视频

女子十二乐坊

印象刘三姐

宋祖英《好一朵茉莉花》

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茉莉花》

(2)“大家谈”时间——请学生谈谈对民歌的看法

5.教师总结,并在《茉莉花》歌声中结束本课


相关内容

  • 汉族民歌教案
  • 欣赏课<汉族民歌>教案设计 --执教人:陈华 [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教材版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必修)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主备人]陈华 [设计时段] 一课时 [设计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 摘要:从音乐实践整体的角度来看,汉族传统民歌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个环节的独立性不强.从音乐创作的过程来看,单独的精神创作这一过程在劳动号子.山歌等汉族民间歌曲当中体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从创作所产生的作品特征来看,汉族传统民歌作品所体现的更多是地域性音乐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创作者的个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 ...

  • (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一音乐 汉族民歌教案_1
  • 汉族民歌 (2) 说明:"汉族民歌"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了解民歌体裁中的"号子""山歌":第二课时重点了解"小调",并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对三类民歌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加以归纳总结. 本教案是第 ...

  • 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大纲
  • 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民族音乐 英文名称:Chinese Folk Music 课程编码:0411108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54 总 学 分:3 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 开课系部:音乐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族音乐是以中 ...

  •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_四_
  •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HUANGZHONG(JournalofWuhanConservatoryofMusic,China) 文章编号:1003-7721(2006)01-0096-07 樊祖荫.赵晓楠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四) 摘 要: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 ...

  • 赵塔里木领航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建设
  • 中国音乐学院5周年庆 2014年09月21日 星期日 北京青年报 调研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越南传统音乐 观摩顺化音乐学院演出 国音堂 中国音乐学院 周恩来总理倡议组建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数百所"音乐学院"中,唯一以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为己任的专业音乐院校 中国民族音乐的"黄埔 ...

  • [汉族民歌]
  • <汉族民歌>教案 严倩倩 一年级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在欣赏和体验汉族民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的民歌音乐魅力.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的音乐特点. 3能简述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 ...

  •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案1
  • 丢丢铜仔 1教材内容分析 1.<丢丢铜仔>这首歌曲选自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中,已经安排了汉族民歌"山歌"和"劳动号子"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泥土的歌(二)重点介绍汉族民歌中的&qu ...

  • 中国的民族教案.doc123
  • 中国的民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 知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少数民族,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并认识其重要意义,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培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