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2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教材或者其他参考书)

(2)结合课本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结合课本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4)依据教材,客观辩证的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部分

罂粟花,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课堂探究部分——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

引导学生分析战前中国和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还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英国是及其大生产。第二张幻灯片是也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清政府的军机处、英国议会大楼、清政府的战舰木船、英国的铁甲舰。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项目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

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对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比较得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和中国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2.虎门销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

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课前探究和课本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1)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

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

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

(2)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5.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门户大开,损害

贸易主权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⑤《望厦条约》——破坏领海主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国跟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品等条约的内容,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6.鸦片战争的影响

引导学生捷克课本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社会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4)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

(5)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开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7.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爆发的原因

(2)鸦片战争的经过:主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老师主要是提示几个关键的点比如: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等!最后老师在幻灯片上打出一些具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主要介绍开放的十一个通商口岸,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一是遍布整个沿海,二是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让学生依据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

清政府的变化:

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服用和工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革命(总理衙门、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

经济和思想上:兴起了至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7.思维拓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 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答案: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站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部分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节课总体上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整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最后思维拓展的设计,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史观分析历史问题。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很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裕。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讲解有点单调和枯燥,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凡名家治史都讲究“论从史出”。的确,说任何话都是要有根据的。在分析战争的必然性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引用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来给学生以深刻之体验,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空洞的叙述结论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互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教室主要是在关键时候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教材或者其他参考书)

(2)结合课本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结合课本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4)依据教材,客观辩证的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部分

罂粟花,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课堂探究部分——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

引导学生分析战前中国和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还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英国是及其大生产。第二张幻灯片是也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清政府的军机处、英国议会大楼、清政府的战舰木船、英国的铁甲舰。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项目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

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对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比较得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和中国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2.虎门销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

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课前探究和课本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1)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

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

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

(2)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5.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门户大开,损害

贸易主权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⑤《望厦条约》——破坏领海主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国跟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品等条约的内容,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6.鸦片战争的影响

引导学生捷克课本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社会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4)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

(5)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开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7.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爆发的原因

(2)鸦片战争的经过:主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老师主要是提示几个关键的点比如: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等!最后老师在幻灯片上打出一些具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主要介绍开放的十一个通商口岸,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一是遍布整个沿海,二是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让学生依据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

清政府的变化:

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服用和工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革命(总理衙门、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

经济和思想上:兴起了至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7.思维拓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 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答案: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站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部分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节课总体上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整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最后思维拓展的设计,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史观分析历史问题。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很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裕。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讲解有点单调和枯燥,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凡名家治史都讲究“论从史出”。的确,说任何话都是要有根据的。在分析战争的必然性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引用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来给学生以深刻之体验,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空洞的叙述结论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互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教室主要是在关键时候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关内容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 ...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案
  •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辛亥革命兴 ...

  • 岳麓必修一教案: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 重点: 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进程. (二)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作客观评价. 三.教学对象分析 辛亥革命在初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高中学生的理 ...

  • 岳麓历史必修III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属于欣赏性的内容.本课明确了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

  •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必修3第22课[新文化运动]
  •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 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quo ...

  • 高中课本目录
  • 高中课本目录 科目 书 名 适用年级 版本 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 高二(文科)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3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教学论文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研究与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使我国教育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色.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更加的突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种完美的契合,突破以往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教育模式,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 ...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3
  •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论述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深化的表现 教学内容 导入 当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对民主共和的美好憧憬的时候,然而却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有一次 ...

  • 岳麓版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
  • 岳麓版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余柏青 (本论文未公开发表,若贵编辑感兴趣,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 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