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先材料

教师评先材料

“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是教师张素莲三十三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
1969年,年仅十八的张素莲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品学兼优的她深深知道,她的工作是塑造儿童的灵魂;今后,她将像一面镜子,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她要求自己做到无私,倾自己的所学所能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她要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学生,她要像朋友,与学生平等、友爱、亲密无间。
做一名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真正为人师表。
张老师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心灵是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当一名教师,只有用心灵育人,才会有幸福充实的人生体验。”在她看来,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不断充电,才能把握现代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才能在课堂上找到与学生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掌握指导、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为了充实自己,张老师从不放弃学习的机会,不管是教育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还是进修学校开展的业务学习,不管是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教育,还是年段自发的教研活动,总可看见张老师忙碌的身影。她虚心向同事学习,不耻下问,她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听课、评课、讨论,解答困惑,指点迷津。她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在她家里,立着个大书柜,《福建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教育杂志都是她的案头书,她常写读书笔记,她喜欢在书籍中寻求人类最美的精神粮食。她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做一名班主任,就要为了学生,奉献一切,让他们健康成长。
“为学生奉献一切”。这是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信奉的准则。她爱学生胜过自己。她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捧出一颗心,献出全部情,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用行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育学生。平常,她牵挂最多的是她的学生,在她的脑海里有一本学生的生活档案,对每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她如数家珍。她说,从当老师那天起,自己的心就和学生紧紧连在一起了。她认为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模仿能力较强,正处于长身体,求知识,学做人的关键阶段,教师只有用心灵去启迪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2001年2月,张老师那年迈的母亲不幸摔伤,一病不起,住进医院。她多么希望时时刻刻陪在母亲身边,与母亲共度危难。多少次,她迈出病房,边擦眼泪,边奔向课堂。2001年4月,张老师的母亲带着对人间的眷念,对女儿的牵挂离开人间。这两个月来,张老师没向学校请过一次假,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
2001年11月,张老师自己不慎摔倒,右手颗粒性骨折,医生再三叮嘱要制动,一定要休息三个月。在休息第一个月,张老师在家就坐立不安,三天两头打电话询问班级情况,询问学生状态,交待注意事项。同学们也纷纷来电慰问,班长三两天就打电话,向张老师汇报班级工作,锦龙同学还说:“老师,我很想念您,晚上我梦见您来给我们上课。”听到学生们的声声问候,想到班级的件件工作,张老师在家里更是度日如年。未等病假完(她只休病假的一半),不等右手痊愈,张老师就赶去上班。当张老师挂着绷带出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欢呼起来!她右手不能写字,就练习左手;书写速度慢,就用口述,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成为最优秀的。
在张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她的挚爱,她的自豪,她心中的希望。班级特殊生张田津同学,由于家里液化气爆炸,身上大面积烧伤,虽事隔两年,但身上还常流脓。了解到这一情况,接班时,张老师就反复教育同学们同情关心他,不要与他计较。可小张视同学的同情关心为软弱可欺,不仅学习跟不上,他常常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课上课下不是欺负这个,就是捉弄那个,更有一些坏习惯,搞得许多老师头痛不已。面对这样的孩子,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想:只有用慈母的爱去感化他。她多次去小张家家访,一方面劝说家长多关心孩子,密切家校联系。另一方面与小张促膝谈心,教育引导,肯定他在劳动、体育方面的积极性,又婉转指出他上技能科不守纪律,对老师家长同学不礼貌的不良行为。她还经常为他开小灶,补缺补漏,在张老师真诚引导下,小张同学进步了,老师同学都反映小张学会尊重别人了。
又如去年班上方艾捷同学运动时摔倒,右手骨折。张老师当即送小方到市中医院,检查、拍片、治疗,鼓励她勇敢坚强、战胜病痛。过后,张老师还多次上门探访,对小方落下的功课给予耐心的辅导。张老师号召班级同学打电话慰问小方。等小方来上课时,张老师嘘寒问暖,请同学替她抄课堂笔记,下课方便时给她帮助,让她感受到老师同学的温暖。小方同学更加刻苦学习,那年期末考试,她的各科成绩仍保持优秀。
作为班主任,张素莲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每当她看到自己学生的进步,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心里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充实和欣慰,这是一种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的乐趣。这一做法帮助了学生,感动了家长。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家长谈到张老师,他们总是交口称赞。
做一名语文老师,就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张老师的课我最喜欢上,每次上课,我都特别高兴。”张素莲的学生说。
张老师常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她能教善导,形成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具备学习的自主性。针对学生对头疼的作文,她采取的对策是课上拓展思路,课下熏陶渐染,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增强了创新意识。在一次语文课上,一个同学突然呕吐,邻桌的同学及时向老师报告后,张老师马上和几个同学主动清扫脏物,有的同学拿风油精,问寒问暖。针对这一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闪光点,张老师及时给予启发,出主题,改阅读课为作文课,让同学去描写,去赞扬。作文中有赞扬助人为乐的,有歌颂师生情的,有表达集体生活温暖的,等等。这是一次成功的观察与表达的训练,更是一次教孩子做人的示范。
还有一次,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一只小蜜蜂飞进教室,还嗡嗡地叫着,同学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有的同学怕得东倒西歪,甚至要躲在桌子底下……张老师想,不知这只蜜蜂何时才能飞出去,干脆一不作,二不休,让同学们扑蜜蜂,顿时一些勇敢的同学有的拿书,有的拿垫板与蜜蜂展开了一场“博斗”,直到把蜜蜂赶出教室……由于事情发生在同学身边,大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的还亲身去做,是写作的好素材。张老师及时指导同学们回忆、想象,有的记蜜蜂是被认真学习的同学吸引来了;有的说蜜蜂也要来“充电”;有的说,蜜蜂看到同学们穿着这么漂亮的衣服,以为这里是“花园”,要来采花粉呢……当即有的以《一只蜜蜂的自诉》,有的以《一节生动的作文课》等为题写出了一篇篇结构完整、想象合理、生动感人的文章。
在张老师饱含艺术的语文教学下,她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取得辉煌成绩。在八九十年代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她所任班级的语文成绩年年在芗城区前茅。她的许多学生在各级作文大赛中获奖,他们的作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陈思嘉同学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林静颖同学在芗城区作文赛中获一等奖。侯鲁闽、余超的作文刊登在《芝山小红花》上,潘璐同学的作文刊登在《小学生优秀习作》。在去年学校现场作文赛中,她班的四位同学参赛,四位均取得优秀成绩——潘璐一等奖,张翔宇、方晓婷二等奖,于立三等奖。
做一名教研组长,就要有科研意识,事事当前,带领老师开展课改活动。
张素莲老师不仅教好书,育好人,而且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身为学校六年段语文教研组长,她带领年段老师大胆教研探讨,开展课改活动。2002年9月,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张老师立马召集年段老师学生选题、审题、定题,最后定出六年段的小课题是《关于电脑派位》,围绕这一课题,张老师带领师生开展各项活动,与家长共探讨,采访各方人士对此的看法,鼓励学生从刊物、网络多渠道收集资料。并围绕“电脑派位”这一主问题把内容拓展开来。如“好学生读一般学校不行吗?”“成功人士原来就读的是好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人才怎样培养出来的”“为初招设计方案”等,让学生收集的材料更进一步,并将手中材料整理化为辩论材料,为辩论会做好准备。2002年12月19日,六年级的一场精彩的辩论在芗城区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上开辩了。他们辩论得可热烈了。他们的口才文采发挥得淋漓尽致!辩论正反方各有各的理,各不相让,他们敏捷的思维,精彩的比喻,充满思辨的话语让与会者拍案叫绝。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中,师生受益匪浅,共同成长。鉴于张老师他们年段出色表现,学校授予他们年段为“优秀教研组”。这光荣的称号,包含张老师多少心血!是对张老师教研工作的最佳评价。
她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悟,撰写多篇论文。其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论文在芗城区教育年会中交流,并都获奖。而《劳动课中德育的渗透》在省教育学会中交流并获奖。指导年轻教师郑惠玲写《一场小学生辩论会》一文,还刊登在《芗城教苑》中。
心灵的付出,收获的是累累硕果。三十几年来,张老师被评为“芗城区优秀教师”“芗城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儿文艺园丁”等。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赞誉,正如学生游素美在贺卡上题写的“良师益友,终身难忘。”面对自己用心灵营造的圣洁教育事业,她无怨无悔,矢志不渝。

教师评先材料

“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是教师张素莲三十三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
1969年,年仅十八的张素莲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品学兼优的她深深知道,她的工作是塑造儿童的灵魂;今后,她将像一面镜子,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她要求自己做到无私,倾自己的所学所能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她要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学生,她要像朋友,与学生平等、友爱、亲密无间。
做一名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真正为人师表。
张老师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心灵是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当一名教师,只有用心灵育人,才会有幸福充实的人生体验。”在她看来,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不断充电,才能把握现代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才能在课堂上找到与学生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掌握指导、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为了充实自己,张老师从不放弃学习的机会,不管是教育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还是进修学校开展的业务学习,不管是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教育,还是年段自发的教研活动,总可看见张老师忙碌的身影。她虚心向同事学习,不耻下问,她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听课、评课、讨论,解答困惑,指点迷津。她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在她家里,立着个大书柜,《福建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教育杂志都是她的案头书,她常写读书笔记,她喜欢在书籍中寻求人类最美的精神粮食。她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做一名班主任,就要为了学生,奉献一切,让他们健康成长。
“为学生奉献一切”。这是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信奉的准则。她爱学生胜过自己。她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捧出一颗心,献出全部情,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用行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育学生。平常,她牵挂最多的是她的学生,在她的脑海里有一本学生的生活档案,对每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她如数家珍。她说,从当老师那天起,自己的心就和学生紧紧连在一起了。她认为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模仿能力较强,正处于长身体,求知识,学做人的关键阶段,教师只有用心灵去启迪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2001年2月,张老师那年迈的母亲不幸摔伤,一病不起,住进医院。她多么希望时时刻刻陪在母亲身边,与母亲共度危难。多少次,她迈出病房,边擦眼泪,边奔向课堂。2001年4月,张老师的母亲带着对人间的眷念,对女儿的牵挂离开人间。这两个月来,张老师没向学校请过一次假,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
2001年11月,张老师自己不慎摔倒,右手颗粒性骨折,医生再三叮嘱要制动,一定要休息三个月。在休息第一个月,张老师在家就坐立不安,三天两头打电话询问班级情况,询问学生状态,交待注意事项。同学们也纷纷来电慰问,班长三两天就打电话,向张老师汇报班级工作,锦龙同学还说:“老师,我很想念您,晚上我梦见您来给我们上课。”听到学生们的声声问候,想到班级的件件工作,张老师在家里更是度日如年。未等病假完(她只休病假的一半),不等右手痊愈,张老师就赶去上班。当张老师挂着绷带出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欢呼起来!她右手不能写字,就练习左手;书写速度慢,就用口述,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成为最优秀的。
在张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她的挚爱,她的自豪,她心中的希望。班级特殊生张田津同学,由于家里液化气爆炸,身上大面积烧伤,虽事隔两年,但身上还常流脓。了解到这一情况,接班时,张老师就反复教育同学们同情关心他,不要与他计较。可小张视同学的同情关心为软弱可欺,不仅学习跟不上,他常常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课上课下不是欺负这个,就是捉弄那个,更有一些坏习惯,搞得许多老师头痛不已。面对这样的孩子,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想:只有用慈母的爱去感化他。她多次去小张家家访,一方面劝说家长多关心孩子,密切家校联系。另一方面与小张促膝谈心,教育引导,肯定他在劳动、体育方面的积极性,又婉转指出他上技能科不守纪律,对老师家长同学不礼貌的不良行为。她还经常为他开小灶,补缺补漏,在张老师真诚引导下,小张同学进步了,老师同学都反映小张学会尊重别人了。
又如去年班上方艾捷同学运动时摔倒,右手骨折。张老师当即送小方到市中医院,检查、拍片、治疗,鼓励她勇敢坚强、战胜病痛。过后,张老师还多次上门探访,对小方落下的功课给予耐心的辅导。张老师号召班级同学打电话慰问小方。等小方来上课时,张老师嘘寒问暖,请同学替她抄课堂笔记,下课方便时给她帮助,让她感受到老师同学的温暖。小方同学更加刻苦学习,那年期末考试,她的各科成绩仍保持优秀。
作为班主任,张素莲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每当她看到自己学生的进步,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心里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充实和欣慰,这是一种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的乐趣。这一做法帮助了学生,感动了家长。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家长谈到张老师,他们总是交口称赞。
做一名语文老师,就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张老师的课我最喜欢上,每次上课,我都特别高兴。”张素莲的学生说。
张老师常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她能教善导,形成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具备学习的自主性。针对学生对头疼的作文,她采取的对策是课上拓展思路,课下熏陶渐染,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增强了创新意识。在一次语文课上,一个同学突然呕吐,邻桌的同学及时向老师报告后,张老师马上和几个同学主动清扫脏物,有的同学拿风油精,问寒问暖。针对这一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闪光点,张老师及时给予启发,出主题,改阅读课为作文课,让同学去描写,去赞扬。作文中有赞扬助人为乐的,有歌颂师生情的,有表达集体生活温暖的,等等。这是一次成功的观察与表达的训练,更是一次教孩子做人的示范。
还有一次,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一只小蜜蜂飞进教室,还嗡嗡地叫着,同学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有的同学怕得东倒西歪,甚至要躲在桌子底下……张老师想,不知这只蜜蜂何时才能飞出去,干脆一不作,二不休,让同学们扑蜜蜂,顿时一些勇敢的同学有的拿书,有的拿垫板与蜜蜂展开了一场“博斗”,直到把蜜蜂赶出教室……由于事情发生在同学身边,大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的还亲身去做,是写作的好素材。张老师及时指导同学们回忆、想象,有的记蜜蜂是被认真学习的同学吸引来了;有的说蜜蜂也要来“充电”;有的说,蜜蜂看到同学们穿着这么漂亮的衣服,以为这里是“花园”,要来采花粉呢……当即有的以《一只蜜蜂的自诉》,有的以《一节生动的作文课》等为题写出了一篇篇结构完整、想象合理、生动感人的文章。
在张老师饱含艺术的语文教学下,她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取得辉煌成绩。在八九十年代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她所任班级的语文成绩年年在芗城区前茅。她的许多学生在各级作文大赛中获奖,他们的作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陈思嘉同学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林静颖同学在芗城区作文赛中获一等奖。侯鲁闽、余超的作文刊登在《芝山小红花》上,潘璐同学的作文刊登在《小学生优秀习作》。在去年学校现场作文赛中,她班的四位同学参赛,四位均取得优秀成绩——潘璐一等奖,张翔宇、方晓婷二等奖,于立三等奖。
做一名教研组长,就要有科研意识,事事当前,带领老师开展课改活动。
张素莲老师不仅教好书,育好人,而且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身为学校六年段语文教研组长,她带领年段老师大胆教研探讨,开展课改活动。2002年9月,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张老师立马召集年段老师学生选题、审题、定题,最后定出六年段的小课题是《关于电脑派位》,围绕这一课题,张老师带领师生开展各项活动,与家长共探讨,采访各方人士对此的看法,鼓励学生从刊物、网络多渠道收集资料。并围绕“电脑派位”这一主问题把内容拓展开来。如“好学生读一般学校不行吗?”“成功人士原来就读的是好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人才怎样培养出来的”“为初招设计方案”等,让学生收集的材料更进一步,并将手中材料整理化为辩论材料,为辩论会做好准备。2002年12月19日,六年级的一场精彩的辩论在芗城区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上开辩了。他们辩论得可热烈了。他们的口才文采发挥得淋漓尽致!辩论正反方各有各的理,各不相让,他们敏捷的思维,精彩的比喻,充满思辨的话语让与会者拍案叫绝。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中,师生受益匪浅,共同成长。鉴于张老师他们年段出色表现,学校授予他们年段为“优秀教研组”。这光荣的称号,包含张老师多少心血!是对张老师教研工作的最佳评价。
她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悟,撰写多篇论文。其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论文在芗城区教育年会中交流,并都获奖。而《劳动课中德育的渗透》在省教育学会中交流并获奖。指导年轻教师郑惠玲写《一场小学生辩论会》一文,还刊登在《芗城教苑》中。
心灵的付出,收获的是累累硕果。三十几年来,张老师被评为“芗城区优秀教师”“芗城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儿文艺园丁”等。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赞誉,正如学生游素美在贺卡上题写的“良师益友,终身难忘。”面对自己用心灵营造的圣洁教育事业,她无怨无悔,矢志不渝。


相关内容

  • 2012-2013学年度评先选优实施方案
  • 仁怀市冠英中学 2012-2013学年度评先选优 实施方案 为规范评先选优推选程序,加强推选的过程管理,增加评先选优工作的透明度,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人文环境,使之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奋发进取,根据<仁怀市教育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试行)>(仁教科字„2013‟119号).< ...

  •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材料
  • 精选范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材料(共2篇)一.端正思想,摆正位置,确保语言文字 工作健康发展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对于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

  • 金岩中学教师年度评优评先考核细则
  • 金岩中学教师年度评优评先 考核细则 一.考核对象 本年度分不同职称等级自愿申报优秀岗位且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 二.考核工作小组 组长:中学校长 组员:由教师投票选举产生(考核人员必须职称等级高于参评人员职称等级) 三.考评细则 (一)德(20分) 1.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教师,本年 ...

  • "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是全面实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对于我们一中来说是新的成员班子组建后的第一年。这一年特别重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提升一中的办学形象,根据管理区教 ...

  • 小学评优工作推荐方案
  • 学校评优评先工作推荐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xxxx小学评优评先考核办法,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通过教育反思和考核评优.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在全体教师中起示范.激励.引导作用,为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顺利开展我校评优 ...

  • 控辍保学各项工作制度
  • 陈滩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确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制定本制度. 一.凡由小学对口直升入初中的学生都要建立学籍. 二.有正当理由,有相关手续由外校转入学生,必须建立学籍(转入学籍),并由学校统一管理. 三.学生需转往外地的,应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向学 ...

  • 小学校级评优评先办法
  • 小学校级评优.评先办法(草案)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创设一个互比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人际环境,也为使评优评先工作真正起到既鼓励先进又鞭策后进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本校教师评优评先管理,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公正.公平做好评优评先工作,按照"民主推荐.择优选拔"的原则,特 ...

  • 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及职称评聘制度
  • 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及职称评聘制度 为了更进一步完善我校对教职工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爱岗敬业.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特制定本评优评先制度. 一.基础分: 以学年度内教师专业发展积累档案综合得分为基础分(由教导处及 ...

  • 郭店镇第一幼儿园教师学年评优评先办法9.29
  • 幼儿园教师评先表优晋级工作方案 新郑市郭店镇第一幼儿园 2014年9月1日 郭店镇第一幼儿园教师学年评先表优晋级工作方案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公开平等的竞争氛围,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幼儿园实际,制定教师学年评先表优晋级方案如下: 一.评先.表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