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为什么最爱_孔乙己_

 2008年1月 第45卷第1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J an 12008 Vol 145No 11 

鲁迅先生为什么最爱《孔乙己》

陆 激

(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2)

[摘 要]鲁迅先生最爱《孔乙己》的原因, 主要是创作态度的“从容不迫”。《孔乙己》构思的精妙可简括为两点:

一是大题小做, 小中见大, 通过酒店小伙计的所见所闻, 塑造小人物孔乙己, 透视的却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表达

的是深刻的主题思想。二是用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题材, 把沉重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轻松幽默的形式里, 举重若轻, 独树一帜。

[关键词]鲁迅; 《孔乙己》; 创作态度

[中图分类号]I 2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162(2008) 0120083203

  鲁迅先生的生前好友孙伏园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尝问鲁迅先生, 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

(鲁迅他最爱哪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先生二三事・〈孔乙己〉》, 作家书屋1945年版)

孙伏园先生解释说:鲁迅先生当年曾告诉他, 《孔乙己》创作的主要用意, “于苦人的凉薄”(在) 。, 个主要用意, , 对于社会是不满, 。孙先生举了《药》为例, 而除了《药》, 我们还可以想到《祝福》、《故乡》等。孙先生说:鲁迅先生对《药》一类的作品并不爱那样写, “他常用四个绍兴字来形容《药》一类的作品, 这四个绍兴字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 姑且写作‘气急虺隤’, 意思是‘从容不迫’的反面, 音读近于‘气急海颓’”。

孙先生接着说:“《孔乙己》的创作目的既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那么, 作者对于咸亨的掌柜, 对于其他的顾客, 甚至对于邻舍的孩子们, 也未始不可用《药》当中处理康大叔、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等的方法来处理他们。一方面固然是题材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作者态度的‘从容不迫’, 即使不像写《药》当时的‘气急虺隤’, 也还是达到了作者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的目的。鲁迅先生特别爱《孔乙己》的意义是如此。”

“从容不迫”是形容人做事、说话不慌不忙,

[收稿日期]2007204220

沉着镇静的姿态, 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是一种优雅大度的风格。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总是轻摇羽扇, 谈笑风生, 而又屡屡化险为夷, 出奇制胜。那么, , 态度的“从, 笔调轻松, 显出“从容不迫”

《孔乙己》无疑是一个悲剧的题材, 主人公孔乙己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他穷困潦倒, 形容枯槁, 衣衫褴褛, 难以维持; 然而, 小说中的人物, 没有一个人对他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帮助, 而是嘲笑、讽刺、挖苦, 攻击, 甚至毒打。没有人把孔乙己当人看:他受尽了冷漠欺辱, 被打成了残废, 最后默默地从人世消失。作为现实主义、人道主义者的鲁迅先生, 他塑造这样一个典型形象, 描写这样的社会现实, 他的感情无疑是很沉重的, 甚至是愤懑的。按一般情况, 这种题材要写得凄凄惨惨, 使人目不忍睹, 耳不忍闻。然而, 鲁迅先生没有那样, 而是用喜剧的手法表现这种悲剧的题材, 写得却是轻松幽默。这就是我们大家都能看到的, 《孔乙己》里充满了笑声, 《孔乙己》的情节是用“笑”贯穿起来的。小说里的人物在笑, 读者乍读也觉得好笑, 然而, 读者在读着笑着的时候, 渐渐地笑不出来了, 觉得苦涩, 想要流泪, 又不能不被小说中内在的东西所撼动。

鲁迅先生不把沉甸甸的东西用沉甸甸的方式表

) , 男, 上海市人, 西北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作者简介]陆激(1959—

83

现, 而是让读者在笑过之后慢慢体味苦楚, 在不经意中深思, 这在创作态度上确是“从容不迫”的, 艺术性是极高超的。

二、感情不外露, 不作渲染, 让倾向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显出“从容不迫”

恩格斯说: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而不应当把它特别指点

) 《孔乙己》在这方面达出来”。(《致敏・考茨基》

到了很高的境界。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的感情倾向是极其隐蔽的, 读者仔细体会才会发现, 他的同情全在孔乙己一面, 他的不满在社会, 具体说来就是丁举人之流, 短衣帮们, 酒店掌柜等。他对小孩子们是喜爱的, 对小伙计这个大孩子, 他是既批评又抱有希望的。然而, 他的倾向在小说中是隐蔽的, 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这表现在《孔乙己》中的人物不脸谱化, 场面描写、情节叙述不作渲染。

鲁迅先生把对孔乙己的同情巧妙地潜藏在场面和情节中。他写了孔乙己的穷苦, 孤苦伶仃; 写了他的孱弱, 写了他的心地善良, 写了他的被人欺辱, 被人毒打; 同时, 他又把孔乙己写成一个有不少缺点的人。他好喝懒做, 偷人家东西, 还有些清高, 也, 有些复杂, 、闰土, 让人一看便知作者是同情他们的, 读者也就同情他们。孔乙己的情况不同, 长期以来, 人们无不认为孔乙己的形象是很典型的, 但在对孔乙己这一形象的态度上又是不同的。有一些人同情孔乙己, 有一些人既同情又批判, 而又有一些人是持无情批判态度的。持同情态度的人, 看到了孔乙己痛苦悲惨的命运; 持同情又批判态度的人, 看到了孔乙己悲惨的一面, 又看到了他缺点的一面; 持无情批判态度的人, 因受了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的影响, 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孔乙己的缺点上, 把孔乙己的优点也说成是缺点, 从小说中找出许多批判孔乙己的根据。我们在此暂且不论对孔乙己三种态度的谁是谁非, 单就这三种看法的存在, 就说明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形象的塑造没有脸谱化, 他的感情倾向是极其隐蔽的, 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考余地, 让读者体会对这个人物的正确看法。同时, 鲁迅先生对他的主人公又不能没有态度, 他对孔乙己是同情的, 这在小说中是有许多流露的, 因为很隐蔽, 我们须仔细体会。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84

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如小说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的话画龙点睛, 又非常含蓄, 令人琢磨; 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同情、对社会的不满尽在其中。

小说中对喝酒的短衣帮们, 对酒店掌柜、小伙计, 对丁举人, 没有着意描写渲染。短衣帮们嘲笑孔乙己, 只让他们嘲笑、大喊大叫, 不写他们的肖像, 不写他们的神态, 也不写他们的名字。我们似乎看不出作者对他们有什么贬斥, 但又能体会出作者是在贬斥这些人, 而且贬斥得很深刻。对掌柜的描写, 只有淡淡的几处, 看不出作者对他有什么态度, 但他的社会地位、性格特点, 世态炎凉在他的身上的体现都显示出来了。对于丁举人, 只是从侧面淡淡地写了几笔, 看不出作者在鞭挞他, 但他的高傲、虚伪、凶残、狠毒都表现出来了。

人物不脸谱化, 不用外在的标记或倾向性的语言塑造人物, 而是平静道来, 人物却是栩栩如生, 人物的身上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思想感情表达得宛曲隐蔽, 不动声色, 。

, 构从容不《孔乙己》是一篇两千多字的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中的短篇; 然而, 在这极短小的篇幅里, 鲁迅先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很典型的、不朽的艺术形象, 广阔而细致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下层的世态世风, 表达了一个严肃的主题, 真可谓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最佳之作。

在《孔乙己》这个极短小的篇幅里, 我们能看到封建下层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里有经济的萧条, 物价的高涨, 人们生活水平的低下, 人与人关系的猜疑冷漠, 人们精神的愚昧麻木。这里有众多穷苦人的辛苦、麻木、恣睢; 有长衫阶层们的风雅奢靡、自在逍遥; 有生意人的辛苦经营、投机取巧; 有地方势力代表丁举人的淫威、凶残; 有小孩子的天真无邪; 有大孩子的乖觉迷惘; 更有孔乙己被吃的惨烈悲剧。小说描写的生活是很广泛的, 表达的主题思想(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 是非常深刻的。

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容纳在两千多字的短小篇幅里, 《孔乙己》构思之精妙, 语言之含蓄堪称楷模。精练含蓄的语言在《孔乙己》里俯拾即是, 兹举几例。“只有穿长衫的, 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

里, 要酒要菜, 慢慢地坐喝。

”一句话, 就形象地勾勒出穿长衫阶层的神态、特点和生活习惯, 画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扩大了小说的容量; 一个“踱”字, 把穿长衫的那种斯文气, 傲气表现十足。“孔乙己没有法, 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说的是孔乙己有偷窃的事, 但特别点明他是没有办法, 偷窃成了他维持生存仅有的办法, 但又是“偶然做些”。这一句叙述交代, 照应前边“偷何家的书”, 为后边“偷丁举人家的东西”按下伏笔, 使前后贯通; 同时, 作者对孔乙己偷窃事的态度也隐含其中。“这一回, 是自己发昏, 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 偷得的么? ”借一酒客短短的两句话, 写出了丁举人这一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在鲁镇的霸主地位, 写出了他的淫威, 写出了鲁镇人对他的畏惧, 写出了社会的弱肉强食, 暗示出孔乙己这次遭遇更为不幸。

《孔乙己》的构思是很精妙的, 简括地说有两点。一是大题小做, 小中见大。小说写的是一个被人当作玩物笑料的小人物孔乙己, 写的是鲁镇一个酒店里喝酒人的哄笑热闹, 写的是一个12岁小伙

计所见所闻的一部分, 透视的却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揭示的是普遍的社会问题, 表达的是深刻的主题思想, 塑造的是不朽的艺术形象。这种小中见大的构思, 使小说显得很凝练。构思精妙的第二点, 就是用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题材, 把沉重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轻松幽默的形式里, 举重若轻, 使小说显得短小精悍。

鲁迅先生是短篇小说的高手, 是具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大师, 他的多数短篇小说都是构思精妙, 语言精练含蓄的, 然而, 好中又有最好的, 《孔乙己》可说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中构思最精妙, 语言最精练含蓄的。这构思极精妙, 语言极精练含蓄, 就使作者的创作态度显得从容不迫。我们读《孔乙己》, 觉得确是脍炙人口, 又觉得鲁迅先生写得很是轻松, 似乎是信手拈来一般。当然, 鲁迅先生当年创作《孔乙己》并非我们想像得那么轻松, 从一些文献中了解到, 他也是煞费苦心的, 是反复修改推敲的。由于他找到了极精妙的构思, 写作中感情不外露, 语言运用得非常精练含蓄, 就使得《孔乙己》。

Why is i L U Ji

(College of Education ,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 Xi πan , Shaanxi , 710072, PRC )

[Abstract]In t his article , two reasons of L uxun πs preference for Kong Yi j i will be pointed o ut. Firstly , it is L uxun πs unflustered writing attit ude , which is in t he accordance wit h t he characteristic of t he hero in t he story. Then , t he t hree feat ures of “Kong Yi j i ”in terms of literat ure skils will be illust rated , namely , t he sense of humor , t he implicit style and profound hint in narrating K ong πs t ragic life. Secondly , L uxun his sorrow on Kon g Yi j i πs fate t hrough his unique sense of humor. [K ey w ords]L uxun ; Kon g Yi j i ; writing attit ude

(责任编辑  王明丽/校对  维佳)

85

 2008年1月 第45卷第1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J an 12008 Vol 145No 11 

鲁迅先生为什么最爱《孔乙己》

陆 激

(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2)

[摘 要]鲁迅先生最爱《孔乙己》的原因, 主要是创作态度的“从容不迫”。《孔乙己》构思的精妙可简括为两点:

一是大题小做, 小中见大, 通过酒店小伙计的所见所闻, 塑造小人物孔乙己, 透视的却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表达

的是深刻的主题思想。二是用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题材, 把沉重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轻松幽默的形式里, 举重若轻, 独树一帜。

[关键词]鲁迅; 《孔乙己》; 创作态度

[中图分类号]I 2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162(2008) 0120083203

  鲁迅先生的生前好友孙伏园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尝问鲁迅先生, 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

(鲁迅他最爱哪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先生二三事・〈孔乙己〉》, 作家书屋1945年版)

孙伏园先生解释说:鲁迅先生当年曾告诉他, 《孔乙己》创作的主要用意, “于苦人的凉薄”(在) 。, 个主要用意, , 对于社会是不满, 。孙先生举了《药》为例, 而除了《药》, 我们还可以想到《祝福》、《故乡》等。孙先生说:鲁迅先生对《药》一类的作品并不爱那样写, “他常用四个绍兴字来形容《药》一类的作品, 这四个绍兴字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 姑且写作‘气急虺隤’, 意思是‘从容不迫’的反面, 音读近于‘气急海颓’”。

孙先生接着说:“《孔乙己》的创作目的既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那么, 作者对于咸亨的掌柜, 对于其他的顾客, 甚至对于邻舍的孩子们, 也未始不可用《药》当中处理康大叔、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等的方法来处理他们。一方面固然是题材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作者态度的‘从容不迫’, 即使不像写《药》当时的‘气急虺隤’, 也还是达到了作者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的目的。鲁迅先生特别爱《孔乙己》的意义是如此。”

“从容不迫”是形容人做事、说话不慌不忙,

[收稿日期]2007204220

沉着镇静的姿态, 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是一种优雅大度的风格。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总是轻摇羽扇, 谈笑风生, 而又屡屡化险为夷, 出奇制胜。那么, , 态度的“从, 笔调轻松, 显出“从容不迫”

《孔乙己》无疑是一个悲剧的题材, 主人公孔乙己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他穷困潦倒, 形容枯槁, 衣衫褴褛, 难以维持; 然而, 小说中的人物, 没有一个人对他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帮助, 而是嘲笑、讽刺、挖苦, 攻击, 甚至毒打。没有人把孔乙己当人看:他受尽了冷漠欺辱, 被打成了残废, 最后默默地从人世消失。作为现实主义、人道主义者的鲁迅先生, 他塑造这样一个典型形象, 描写这样的社会现实, 他的感情无疑是很沉重的, 甚至是愤懑的。按一般情况, 这种题材要写得凄凄惨惨, 使人目不忍睹, 耳不忍闻。然而, 鲁迅先生没有那样, 而是用喜剧的手法表现这种悲剧的题材, 写得却是轻松幽默。这就是我们大家都能看到的, 《孔乙己》里充满了笑声, 《孔乙己》的情节是用“笑”贯穿起来的。小说里的人物在笑, 读者乍读也觉得好笑, 然而, 读者在读着笑着的时候, 渐渐地笑不出来了, 觉得苦涩, 想要流泪, 又不能不被小说中内在的东西所撼动。

鲁迅先生不把沉甸甸的东西用沉甸甸的方式表

) , 男, 上海市人, 西北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作者简介]陆激(1959—

83

现, 而是让读者在笑过之后慢慢体味苦楚, 在不经意中深思, 这在创作态度上确是“从容不迫”的, 艺术性是极高超的。

二、感情不外露, 不作渲染, 让倾向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显出“从容不迫”

恩格斯说: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而不应当把它特别指点

) 《孔乙己》在这方面达出来”。(《致敏・考茨基》

到了很高的境界。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的感情倾向是极其隐蔽的, 读者仔细体会才会发现, 他的同情全在孔乙己一面, 他的不满在社会, 具体说来就是丁举人之流, 短衣帮们, 酒店掌柜等。他对小孩子们是喜爱的, 对小伙计这个大孩子, 他是既批评又抱有希望的。然而, 他的倾向在小说中是隐蔽的, 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这表现在《孔乙己》中的人物不脸谱化, 场面描写、情节叙述不作渲染。

鲁迅先生把对孔乙己的同情巧妙地潜藏在场面和情节中。他写了孔乙己的穷苦, 孤苦伶仃; 写了他的孱弱, 写了他的心地善良, 写了他的被人欺辱, 被人毒打; 同时, 他又把孔乙己写成一个有不少缺点的人。他好喝懒做, 偷人家东西, 还有些清高, 也, 有些复杂, 、闰土, 让人一看便知作者是同情他们的, 读者也就同情他们。孔乙己的情况不同, 长期以来, 人们无不认为孔乙己的形象是很典型的, 但在对孔乙己这一形象的态度上又是不同的。有一些人同情孔乙己, 有一些人既同情又批判, 而又有一些人是持无情批判态度的。持同情态度的人, 看到了孔乙己痛苦悲惨的命运; 持同情又批判态度的人, 看到了孔乙己悲惨的一面, 又看到了他缺点的一面; 持无情批判态度的人, 因受了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的影响, 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孔乙己的缺点上, 把孔乙己的优点也说成是缺点, 从小说中找出许多批判孔乙己的根据。我们在此暂且不论对孔乙己三种态度的谁是谁非, 单就这三种看法的存在, 就说明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形象的塑造没有脸谱化, 他的感情倾向是极其隐蔽的, 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考余地, 让读者体会对这个人物的正确看法。同时, 鲁迅先生对他的主人公又不能没有态度, 他对孔乙己是同情的, 这在小说中是有许多流露的, 因为很隐蔽, 我们须仔细体会。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84

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如小说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的话画龙点睛, 又非常含蓄, 令人琢磨; 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同情、对社会的不满尽在其中。

小说中对喝酒的短衣帮们, 对酒店掌柜、小伙计, 对丁举人, 没有着意描写渲染。短衣帮们嘲笑孔乙己, 只让他们嘲笑、大喊大叫, 不写他们的肖像, 不写他们的神态, 也不写他们的名字。我们似乎看不出作者对他们有什么贬斥, 但又能体会出作者是在贬斥这些人, 而且贬斥得很深刻。对掌柜的描写, 只有淡淡的几处, 看不出作者对他有什么态度, 但他的社会地位、性格特点, 世态炎凉在他的身上的体现都显示出来了。对于丁举人, 只是从侧面淡淡地写了几笔, 看不出作者在鞭挞他, 但他的高傲、虚伪、凶残、狠毒都表现出来了。

人物不脸谱化, 不用外在的标记或倾向性的语言塑造人物, 而是平静道来, 人物却是栩栩如生, 人物的身上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思想感情表达得宛曲隐蔽, 不动声色, 。

, 构从容不《孔乙己》是一篇两千多字的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中的短篇; 然而, 在这极短小的篇幅里, 鲁迅先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很典型的、不朽的艺术形象, 广阔而细致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下层的世态世风, 表达了一个严肃的主题, 真可谓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最佳之作。

在《孔乙己》这个极短小的篇幅里, 我们能看到封建下层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里有经济的萧条, 物价的高涨, 人们生活水平的低下, 人与人关系的猜疑冷漠, 人们精神的愚昧麻木。这里有众多穷苦人的辛苦、麻木、恣睢; 有长衫阶层们的风雅奢靡、自在逍遥; 有生意人的辛苦经营、投机取巧; 有地方势力代表丁举人的淫威、凶残; 有小孩子的天真无邪; 有大孩子的乖觉迷惘; 更有孔乙己被吃的惨烈悲剧。小说描写的生活是很广泛的, 表达的主题思想(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 是非常深刻的。

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容纳在两千多字的短小篇幅里, 《孔乙己》构思之精妙, 语言之含蓄堪称楷模。精练含蓄的语言在《孔乙己》里俯拾即是, 兹举几例。“只有穿长衫的, 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

里, 要酒要菜, 慢慢地坐喝。

”一句话, 就形象地勾勒出穿长衫阶层的神态、特点和生活习惯, 画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扩大了小说的容量; 一个“踱”字, 把穿长衫的那种斯文气, 傲气表现十足。“孔乙己没有法, 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说的是孔乙己有偷窃的事, 但特别点明他是没有办法, 偷窃成了他维持生存仅有的办法, 但又是“偶然做些”。这一句叙述交代, 照应前边“偷何家的书”, 为后边“偷丁举人家的东西”按下伏笔, 使前后贯通; 同时, 作者对孔乙己偷窃事的态度也隐含其中。“这一回, 是自己发昏, 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 偷得的么? ”借一酒客短短的两句话, 写出了丁举人这一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在鲁镇的霸主地位, 写出了他的淫威, 写出了鲁镇人对他的畏惧, 写出了社会的弱肉强食, 暗示出孔乙己这次遭遇更为不幸。

《孔乙己》的构思是很精妙的, 简括地说有两点。一是大题小做, 小中见大。小说写的是一个被人当作玩物笑料的小人物孔乙己, 写的是鲁镇一个酒店里喝酒人的哄笑热闹, 写的是一个12岁小伙

计所见所闻的一部分, 透视的却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揭示的是普遍的社会问题, 表达的是深刻的主题思想, 塑造的是不朽的艺术形象。这种小中见大的构思, 使小说显得很凝练。构思精妙的第二点, 就是用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题材, 把沉重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轻松幽默的形式里, 举重若轻, 使小说显得短小精悍。

鲁迅先生是短篇小说的高手, 是具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大师, 他的多数短篇小说都是构思精妙, 语言精练含蓄的, 然而, 好中又有最好的, 《孔乙己》可说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中构思最精妙, 语言最精练含蓄的。这构思极精妙, 语言极精练含蓄, 就使作者的创作态度显得从容不迫。我们读《孔乙己》, 觉得确是脍炙人口, 又觉得鲁迅先生写得很是轻松, 似乎是信手拈来一般。当然, 鲁迅先生当年创作《孔乙己》并非我们想像得那么轻松, 从一些文献中了解到, 他也是煞费苦心的, 是反复修改推敲的。由于他找到了极精妙的构思, 写作中感情不外露, 语言运用得非常精练含蓄, 就使得《孔乙己》。

Why is i L U Ji

(College of Education ,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 Xi πan , Shaanxi , 710072, PRC )

[Abstract]In t his article , two reasons of L uxun πs preference for Kong Yi j i will be pointed o ut. Firstly , it is L uxun πs unflustered writing attit ude , which is in t he accordance wit h t he characteristic of t he hero in t he story. Then , t he t hree feat ures of “Kong Yi j i ”in terms of literat ure skils will be illust rated , namely , t he sense of humor , t he implicit style and profound hint in narrating K ong πs t ragic life. Secondly , L uxun his sorrow on Kon g Yi j i πs fate t hrough his unique sense of humor. [K ey w ords]L uxun ; Kon g Yi j i ; writing attit ude

(责任编辑  王明丽/校对  维佳)

85


相关内容

  • [文学]鲁迅[孔乙己]中的玄机你看懂了吗
  • <孔乙己>原来"水很深" (2013-03-15 04:57:38) <孔乙己>原来"水很深" 前几日,也不知是何故,糊里糊涂的就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了"孔乙己"三个字.因为该文是鲁迅的得意之作,所以一下子出来的很多词 ...

  • [狂人日记]读后感
  • [<狂人日记>读后感]<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狂人日记>读后感.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 ...

  • 浅谈如何教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
  • 浅谈如何教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 刘哲 鲁迅先生作为我国文学巨匠其作品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鲁迅先生不愧为一代文学大师,他的作品语言犀利,内涵厚重,思想睿智, ...

  • [湖心亭看雪]省级优质课教学设计
  •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张庄初级中学校 马怀峰 [教学实践]3.20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2.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 ...

  • 聚焦历史名人--鲁迅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 "聚焦历史名人--鲁迅"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三建乡中心学校 陈光飞 课型: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教学 执教:陈光飞 班级:三建乡中心学校 六年级二班 时间:2016年11月23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 ...

  • 鲁迅[孔乙己]新解
  • 2010年10月第4期焦作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OZUOUNIVERSITY №.4 Oct.2010 悲情的刽子手 ---从<孔乙己>看鲁迅作品中的"看客世界" 贾开吉 (焦作大学人文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摘要:<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一 ...

  • 从[孔乙己]看人性
  • 从<孔乙己>看人性 提起鲁迅先生,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个干瘦的文人,浓密的八字胡,一双伶俐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什么.在那个国人需要醍醐灌顶的年代写出了多少篇醒世的作品,给麻木的国人重重一棒,他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经典的人格魅力影响到现在. 初‚识‛鲁迅先生,是<故 ...

  • 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价值
  • 摘 要: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鲁迅作品教材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鲁迅作品:价值 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也只 ...

  • 白描手法例析
  • 白描手法例析 --以初中语文鲁迅作品为例 (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中心学校 卢兴治 浙江 315166) [email protected] 白描是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