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老的高玉宝

  他如今已经八十五岁,每当有人称赞他身体好时,他都会风趣地告诉人家:“西医说人老从头开始,我既搞创作又讲传统,经常思考,所以脑不老;中医说人老从脚开始,我作报告,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所以脚不老。这叫抓两头带中间,坚持下来,人肯定老得慢。”既顾头又顾脚的高玉宝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呢?近日,笔者见到了这个新中国最早的“青春偶像”——《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  《我要读书》《半夜鸡叫》和一部“画”出来的长篇自传体《高玉宝》,让他家喻户晓。他先后写出总计二百多万字的多部长篇小说,发表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等作品。几十年来,他先后作报告五千多场,听众达五百万人次,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全国有四百八十七个单位聘请他为名誉校长、关工委名誉主任、顾问、校外政治辅导员等,七十四所小学成立了“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  他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写书、作报告等方式,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他,步伐仍相当矫健,谦和又可爱。  可爱的高玉宝  不见到高玉宝,任谁都不会相信,八十五岁高龄的他依然精神焕发。曾经因为担忧自己八十岁以后身体吃不消的他,如今依然神采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报告事业”。采访高老几经周折,第一次联系碰巧赶上他去外地作报告,直到这次采访,中间又隔了许久。  这期间笔者一直在思考,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严肃,执拗,还是那种“老革命”身上固有的坚韧,句句不离过去?当笔者真正见到他时,却发现之前的种种猜测都是多余。他就是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年人。  让他评价一下自己的性格,高老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自己乐观,凡事都能坚持。是啊,坚持不懈是高老最优秀的品质。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一路从贫困的家庭走进部队,从大字不识的小兵到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呼为“战士作家”。一路的辛酸与磨难,他都无所畏惧。如今八十五岁的他,没有了年轻时的飒爽英姿,眉宇之间平添了平和和慈爱。  高玉宝是个直爽的人,言如其心。无论在哪里,自己看不惯的就一定要说一说,尤其是遇到年轻人犯错误的时候,高老更是会态度明确地指出并加以教育。1995年,有一次高老坐火车,他听到一伙年轻人在醉酒后谈论中国不如日本的种种言论,非常生气。高老没办法沉默,开口对他们说道:“我喜欢狗,不喜欢猫,因为狗在我最艰苦的时候仍忠心耿耿跟着我,不离不弃。我讨厌猫,因为它没有立场,哪儿有腥味往哪儿钻。”那伙人听了一个个惭愧地低下了头。高老说,他不喜欢年轻人这样没有立场,这么多年,自己作了多少场报告,写了多少书,目的就是希望年轻的一代会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混淆历史,随波逐流。  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高玉宝说:“我们的媒体是喉舌,应该以正面歌颂、鼓劲为主。矛盾要依靠组织解决,没有矛盾要政府干什么,我个人觉得很多事不适合公开报道……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因为“这个道理”,高玉宝不喜欢看“小报”,但是在认识上他坚决“服从组织”,“既然允许这些报纸出版,就说明社会需要它们,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好恶去否定。我不喜欢,不看就是了,不反对别人看”。  敢于直言、喜好鲜明的高玉宝也有自己的小固执,却尽显可爱。高玉宝的夫人私下里告诉笔者,高玉宝近年“不喜欢”谈论自己的年龄,七十五岁时,曾有听报告的小学生问高玉宝:“爷爷,你几岁了?”高玉宝笑着回答:“七岁半。”  高玉宝一直住在大连。几年前,他曾对本地媒体表示,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讲到八十岁,就回到大连养老写书。但现在,他还要“一直讲下去”。  热心肠的高玉宝  熟悉高玉宝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身边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工具和零配件。邻居家什么东西突然坏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零件和工具时,只要一声招呼,他打开“百宝箱”,十有八九都能找到。从他20世纪50年代住的北京东四船板胡同,到如今的大连文苑社区,跟他做过邻居的人没有不知道他这个“百宝箱”的。他是公认的“木匠”“铁匠”“水电工”和“磨刀师傅”,谁家有难处都找他帮忙。逢年过节,他将他那把磨剪子抢菜刀的长条凳搬出来,穿上工作服,双手摁刀拉开架势,邻里老太太、小媳妇们排好队,他一把接一把地磨,大半天能磨五六十把。  有一年“五一”前的一天,高玉宝又在楼前为邻居们磨刀,一户新搬来的邻居,以为他是走街串巷的小贩,拿着两把菜刀来到他跟前,问正在低头磨刀的高玉宝:“磨一把刀多少钱?”“不收钱。”他抬头回答。看着这个笑眯眯的老人,新邻居觉得非常面熟:“您是……”正在他拍着脑门想时,旁边一位老邻居说:“他是高玉宝!”“啊!您就是写《半夜鸡叫》的高玉宝!”新邻居惊诧不已……  有一次,与干休所一墙之隔的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因电线短路起火,高玉宝起夜时发现了火情,他立刻打电话报火警,并迅速赶到现场,用斧头劈开房门,不顾危险,冲进室内,拉下电闸,并和随后赶来的消防队员、师生们一道奋战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把火扑灭,才悄无声息地回了家。高玉宝在大连市西岗区作报告时,被参加救火的人认了出来:“他不就是那天被烟熏火烤、满身污渍的老同志吗?”于是,写《半夜鸡叫》的老作家“半夜救火”的故事传遍了校园内外。  永远不老的高玉宝  高玉宝清楚地记得,自己作的第一场报告是在1952年,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当时台下听报告的学生们称他“高玉宝大哥哥”。如今,六十年过去了,他从“高玉宝大哥哥”到“高玉宝叔叔”,再到“高玉宝爷爷”,无论称呼怎样变化,高玉宝始终抱有一颗学习的心。现在在家的时候,高玉宝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收看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读书看报大概两个多小时,看电视新闻一个多小时,其余时间用来整理资料。高玉宝说:“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文化什么也干不了,这是我几十年来的切身体会。”  不觉间,高玉宝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但他依然精力充沛,这与他常年坚持锻炼有密切的关系。每当有人称赞他身体好时,他都会风趣地告诉人家:“西医说人老从头开始,我既搞创作又讲传统,经常思考,所以脑不老;中医说人老从脚开始,我作报告,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所以脚不老。这叫抓两头带中间,坚持下来,人肯定老得慢。”  高玉宝是这么认识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学习和创作成为他防止大脑衰老最好的办法之一。人在学习知识和构思作品时,可以促使大脑跨时空思维,这种活跃状态有利于增强脑细胞的活力。因此高玉宝一直笔耕不辍,离休后还完成了六十多万字的《高玉宝》(续集)。另外,还发表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  多走路是他最喜欢的健身活动。清晨起床后,或去街心公园漫步,或在山林小路中快走,这种活动他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外出作报告或采风,到了异地,一般也不坐车,而是坚持步行。不久前他去当年作战的塔山采风,当地政府给他准备了一辆小车,他婉言谢绝了,自己翻山越岭步行前往。高玉宝总是说:走路好处太多了,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睡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对老年人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抗衰老有很好的作用。  长期的锻炼,使现在已年过八旬的高玉宝,说起话来依然思维敏捷,走起路来依然步履矫健。  如今,高玉宝还像当兵时一样,工作和外出时始终穿着军装,言谈举止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采,因为在他心里,自己始终是一名老兵。  (责任编辑/穆安庆)

  他如今已经八十五岁,每当有人称赞他身体好时,他都会风趣地告诉人家:“西医说人老从头开始,我既搞创作又讲传统,经常思考,所以脑不老;中医说人老从脚开始,我作报告,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所以脚不老。这叫抓两头带中间,坚持下来,人肯定老得慢。”既顾头又顾脚的高玉宝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呢?近日,笔者见到了这个新中国最早的“青春偶像”——《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  《我要读书》《半夜鸡叫》和一部“画”出来的长篇自传体《高玉宝》,让他家喻户晓。他先后写出总计二百多万字的多部长篇小说,发表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等作品。几十年来,他先后作报告五千多场,听众达五百万人次,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全国有四百八十七个单位聘请他为名誉校长、关工委名誉主任、顾问、校外政治辅导员等,七十四所小学成立了“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  他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写书、作报告等方式,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他,步伐仍相当矫健,谦和又可爱。  可爱的高玉宝  不见到高玉宝,任谁都不会相信,八十五岁高龄的他依然精神焕发。曾经因为担忧自己八十岁以后身体吃不消的他,如今依然神采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报告事业”。采访高老几经周折,第一次联系碰巧赶上他去外地作报告,直到这次采访,中间又隔了许久。  这期间笔者一直在思考,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严肃,执拗,还是那种“老革命”身上固有的坚韧,句句不离过去?当笔者真正见到他时,却发现之前的种种猜测都是多余。他就是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年人。  让他评价一下自己的性格,高老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自己乐观,凡事都能坚持。是啊,坚持不懈是高老最优秀的品质。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一路从贫困的家庭走进部队,从大字不识的小兵到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呼为“战士作家”。一路的辛酸与磨难,他都无所畏惧。如今八十五岁的他,没有了年轻时的飒爽英姿,眉宇之间平添了平和和慈爱。  高玉宝是个直爽的人,言如其心。无论在哪里,自己看不惯的就一定要说一说,尤其是遇到年轻人犯错误的时候,高老更是会态度明确地指出并加以教育。1995年,有一次高老坐火车,他听到一伙年轻人在醉酒后谈论中国不如日本的种种言论,非常生气。高老没办法沉默,开口对他们说道:“我喜欢狗,不喜欢猫,因为狗在我最艰苦的时候仍忠心耿耿跟着我,不离不弃。我讨厌猫,因为它没有立场,哪儿有腥味往哪儿钻。”那伙人听了一个个惭愧地低下了头。高老说,他不喜欢年轻人这样没有立场,这么多年,自己作了多少场报告,写了多少书,目的就是希望年轻的一代会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混淆历史,随波逐流。  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高玉宝说:“我们的媒体是喉舌,应该以正面歌颂、鼓劲为主。矛盾要依靠组织解决,没有矛盾要政府干什么,我个人觉得很多事不适合公开报道……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因为“这个道理”,高玉宝不喜欢看“小报”,但是在认识上他坚决“服从组织”,“既然允许这些报纸出版,就说明社会需要它们,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好恶去否定。我不喜欢,不看就是了,不反对别人看”。  敢于直言、喜好鲜明的高玉宝也有自己的小固执,却尽显可爱。高玉宝的夫人私下里告诉笔者,高玉宝近年“不喜欢”谈论自己的年龄,七十五岁时,曾有听报告的小学生问高玉宝:“爷爷,你几岁了?”高玉宝笑着回答:“七岁半。”  高玉宝一直住在大连。几年前,他曾对本地媒体表示,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讲到八十岁,就回到大连养老写书。但现在,他还要“一直讲下去”。  热心肠的高玉宝  熟悉高玉宝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身边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工具和零配件。邻居家什么东西突然坏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零件和工具时,只要一声招呼,他打开“百宝箱”,十有八九都能找到。从他20世纪50年代住的北京东四船板胡同,到如今的大连文苑社区,跟他做过邻居的人没有不知道他这个“百宝箱”的。他是公认的“木匠”“铁匠”“水电工”和“磨刀师傅”,谁家有难处都找他帮忙。逢年过节,他将他那把磨剪子抢菜刀的长条凳搬出来,穿上工作服,双手摁刀拉开架势,邻里老太太、小媳妇们排好队,他一把接一把地磨,大半天能磨五六十把。  有一年“五一”前的一天,高玉宝又在楼前为邻居们磨刀,一户新搬来的邻居,以为他是走街串巷的小贩,拿着两把菜刀来到他跟前,问正在低头磨刀的高玉宝:“磨一把刀多少钱?”“不收钱。”他抬头回答。看着这个笑眯眯的老人,新邻居觉得非常面熟:“您是……”正在他拍着脑门想时,旁边一位老邻居说:“他是高玉宝!”“啊!您就是写《半夜鸡叫》的高玉宝!”新邻居惊诧不已……  有一次,与干休所一墙之隔的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因电线短路起火,高玉宝起夜时发现了火情,他立刻打电话报火警,并迅速赶到现场,用斧头劈开房门,不顾危险,冲进室内,拉下电闸,并和随后赶来的消防队员、师生们一道奋战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把火扑灭,才悄无声息地回了家。高玉宝在大连市西岗区作报告时,被参加救火的人认了出来:“他不就是那天被烟熏火烤、满身污渍的老同志吗?”于是,写《半夜鸡叫》的老作家“半夜救火”的故事传遍了校园内外。  永远不老的高玉宝  高玉宝清楚地记得,自己作的第一场报告是在1952年,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当时台下听报告的学生们称他“高玉宝大哥哥”。如今,六十年过去了,他从“高玉宝大哥哥”到“高玉宝叔叔”,再到“高玉宝爷爷”,无论称呼怎样变化,高玉宝始终抱有一颗学习的心。现在在家的时候,高玉宝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收看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读书看报大概两个多小时,看电视新闻一个多小时,其余时间用来整理资料。高玉宝说:“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文化什么也干不了,这是我几十年来的切身体会。”  不觉间,高玉宝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但他依然精力充沛,这与他常年坚持锻炼有密切的关系。每当有人称赞他身体好时,他都会风趣地告诉人家:“西医说人老从头开始,我既搞创作又讲传统,经常思考,所以脑不老;中医说人老从脚开始,我作报告,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所以脚不老。这叫抓两头带中间,坚持下来,人肯定老得慢。”  高玉宝是这么认识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学习和创作成为他防止大脑衰老最好的办法之一。人在学习知识和构思作品时,可以促使大脑跨时空思维,这种活跃状态有利于增强脑细胞的活力。因此高玉宝一直笔耕不辍,离休后还完成了六十多万字的《高玉宝》(续集)。另外,还发表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  多走路是他最喜欢的健身活动。清晨起床后,或去街心公园漫步,或在山林小路中快走,这种活动他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外出作报告或采风,到了异地,一般也不坐车,而是坚持步行。不久前他去当年作战的塔山采风,当地政府给他准备了一辆小车,他婉言谢绝了,自己翻山越岭步行前往。高玉宝总是说:走路好处太多了,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睡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对老年人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抗衰老有很好的作用。  长期的锻炼,使现在已年过八旬的高玉宝,说起话来依然思维敏捷,走起路来依然步履矫健。  如今,高玉宝还像当兵时一样,工作和外出时始终穿着军装,言谈举止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采,因为在他心里,自己始终是一名老兵。  (责任编辑/穆安庆)


相关内容

  • 卢玉宝学习心得
  • 学习卢玉宝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卢玉宝同志1974年4月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集宁新世纪中学.兴和县国土资源局.兴和县委组织部工作.2013年6月任兴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企业党工委书记.2014年12月9日,因突发脑干大面积出血而离开了人世. 学习卢玉宝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 『忙人』卢玉宝
  • 说起兴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玉宝,接受采访的人众口一词:"他太忙了!" "忙人"是卢玉宝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因为忙,他的工作时间变成了"白加黑"."五加二",加班加点甚至"连轴转"成了常态; 因为忙,他 ...

  • 地主"周扒皮"的死与生
  • 地主周春富被押出来时,儿童团员刘永会拿着一根棍子混在人群中.周春富跪在地上,开始接受贫雇中农们的批斗,一个叫黄永祥的积极分子站在台上控诉他. "黄永祥说,你个老东西,偷我们家葫芦!下面喊口号:周春富老白毛,摘人葫芦开水瓢--大家就开始打,每人一根棍子,不打不行."刘永会当年正读小 ...

  • 出阁婚礼主持词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 在这天作之合,吉祥黄道的喜庆之日,我们相聚在温馨、典雅的国宾大酒店,共同庆贺一对幸福的恋人既将携手走向婚礼殿堂。今天我受吴伟乔老师的委托,主持她的爱女王彦明小姐和爱婿丁玉宝先生的出阁之喜,在此,我代表王氏家族,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 ...

  • 高玉宝"战士作家"的来历
  • 半个多世纪前,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出版发行后,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还编入了中小学课本并拍成了电影.然而,高玉宝"战士作家"的来历却 ...

  • 高玉宝入党的故事
  •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出版发行50多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被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可是大作家高玉宝入党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小时候给地主放牛喂猪的高玉宝,1947年参加了 ...

  • 高玉宝和周扒皮
  • 高玉宝和周扒皮 周扒皮,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分析,其实是一位会头脑灵活,会经商的人!他巧妙地抓住了一个个投资的好机会--家中有几个闲钱就买地,(这卖地的人中,有确实遇上天灾人祸需要钱的农民:也有习惯游手好闲,不事农耕的二流子一样的土地继承者:也有继承的土地太多,自己人手不够,留够自给自足的土地,其余都卖 ...

  • 阅读点亮心灯
  • 让"悦读"为孩子点亮心灯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出生于农村,农村广阔的田野是我童年的乐园.白天,我和伙伴们一起割草.搂柴,帮父母哥姐点瓜种豆,牵着牛羊一起放草.嬉戏,泥巴.木棍.秸秆都是我们的玩具:晚上,在生产队的牛棚里,昏黄的马灯下,嘴里嘎嘣嘎嘣地嚼着炒黑豆,闻着牲口的气味.大人刺鼻 ...

  • 我心中的"常青树"
  • 我把<作文周刊>比作"常青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从1980年开始扎根于三晋大地,经历了35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郁郁葱葱,活力四射. ――题记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发生很多这样那样的事情,有的事像沙滩上写的字,海水轻轻一冲,便荡然无存;有的事却像镌刻在石碑上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