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认识到理解、宽容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具有的丰富的内涵,了解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中的重要意义;并能够从自身做起,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和践行。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认识到推己及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具有的丰富的内涵,了解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中的重要意义;并能够从自身做起,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和践行。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学习方法:

以读促情,以情入境。多向朗读,加深体会含义与感情。

教学过程:

生:我们的国学口号是:“诵读国学经典,传承炎黄文明!”

生背论语片断。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经典,接受圣贤的熏陶。

板书课题:推己及人。

师:推己及人是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 生解释。

师:这个成语出自孔子的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于《论语》。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就是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 去理解他人, 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几千年来,“推己及人”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件)

师:推己及人这种思想,《论语》中是怎样阐述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 读文正音:

1、 师领读,正字音,生跟读。

2、 生自读。读准字音。

3、 指名读。

4、 小组读。

师:大家读得很有韵味,字音也读得很准确。

师:那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小组同学结合注释讨论交流。(生讨论第一段)

5、 生汇报

6、 师:强调“立身”指的是使自己品德高尚,学问渊博,也要帮助别人品德高尚,学识

渊博。“通达”指的是自己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也要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们获得进步。

7、 师:感悟了这则古文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想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播放动画片《推己及人》

8、 师: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书上22页“晏子谏景公”的故事。

景公为什么不觉得冷?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9、 师: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

唐代诗人聂夷中看到农民由于繁重的苛捐杂税而过着悲惨的生活,让诗人不禁为他们

发出深深的悲鸣,做了一首诗,看《伤田家》。(出示古诗)

师领读。生自渎。

师: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面对负重的苛捐 杂税,但愿君王听到这真切的倾诉之后,能够了解百姓的疾苦,让百姓安居乐业。

我们带着这种博大的仁爱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男女生读)

再读第一段课文。

10、 继续看课文。(二、三段)指名读(多种形式)

11、 师:看注解,请你说说这两段什么意思?(生解释)

12、 师:孔子并非不射猎,这与佛家的不杀生不同。射猎是生活、祭祀所必须的活动,而

孔子与众不同的是,他在射猎时有所节制,并非一心只求获得,而是有所不忍,这也

是仁爱之心的体现。

13、 出示第三句。生解释。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念“焚”。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焚”字。(课件出示“焚”的图片) 师:汉字中有很多会意字,我们通过了解它的意思,来记住它的字形字义。

14、回读全文。(齐读)

三、联系自身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推已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是善良之心,同情之心”。 生活小事,但却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懂得“推己及人”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师:这就是善良,这就是推己及人。“推己及人,为人解困”。拥抱善良,我们才会得到快乐。 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生举例)

师:我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以爱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象别人的处境;放在自己的位置上,将心比心,把别人想成自己,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认识到理解、宽容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具有的丰富的内涵,了解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中的重要意义;并能够从自身做起,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和践行。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认识到推己及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具有的丰富的内涵,了解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中的重要意义;并能够从自身做起,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和践行。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学习方法:

以读促情,以情入境。多向朗读,加深体会含义与感情。

教学过程:

生:我们的国学口号是:“诵读国学经典,传承炎黄文明!”

生背论语片断。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经典,接受圣贤的熏陶。

板书课题:推己及人。

师:推己及人是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 生解释。

师:这个成语出自孔子的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于《论语》。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就是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 去理解他人, 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几千年来,“推己及人”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件)

师:推己及人这种思想,《论语》中是怎样阐述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 读文正音:

1、 师领读,正字音,生跟读。

2、 生自读。读准字音。

3、 指名读。

4、 小组读。

师:大家读得很有韵味,字音也读得很准确。

师:那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小组同学结合注释讨论交流。(生讨论第一段)

5、 生汇报

6、 师:强调“立身”指的是使自己品德高尚,学问渊博,也要帮助别人品德高尚,学识

渊博。“通达”指的是自己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也要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们获得进步。

7、 师:感悟了这则古文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想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播放动画片《推己及人》

8、 师: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书上22页“晏子谏景公”的故事。

景公为什么不觉得冷?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9、 师: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

唐代诗人聂夷中看到农民由于繁重的苛捐杂税而过着悲惨的生活,让诗人不禁为他们

发出深深的悲鸣,做了一首诗,看《伤田家》。(出示古诗)

师领读。生自渎。

师: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面对负重的苛捐 杂税,但愿君王听到这真切的倾诉之后,能够了解百姓的疾苦,让百姓安居乐业。

我们带着这种博大的仁爱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男女生读)

再读第一段课文。

10、 继续看课文。(二、三段)指名读(多种形式)

11、 师:看注解,请你说说这两段什么意思?(生解释)

12、 师:孔子并非不射猎,这与佛家的不杀生不同。射猎是生活、祭祀所必须的活动,而

孔子与众不同的是,他在射猎时有所节制,并非一心只求获得,而是有所不忍,这也

是仁爱之心的体现。

13、 出示第三句。生解释。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念“焚”。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焚”字。(课件出示“焚”的图片) 师:汉字中有很多会意字,我们通过了解它的意思,来记住它的字形字义。

14、回读全文。(齐读)

三、联系自身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推已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是善良之心,同情之心”。 生活小事,但却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懂得“推己及人”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师:这就是善良,这就是推己及人。“推己及人,为人解困”。拥抱善良,我们才会得到快乐。 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生举例)

师:我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以爱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象别人的处境;放在自己的位置上,将心比心,把别人想成自己,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相关内容

  • 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教案
  • 第六课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3.懂得友善不只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学习表达友善态度.感恩心情的合适方式. 4.懂得爱是有原则的,学会分辨是非,诚实友善. ...

  • 21[孔子]教学设计
  • 21 < 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 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 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

  • 文质彬彬推己及人的理想人生
  • 2016-11-09 --国学共读<论语>雍也(下)梳理 雍也:大文明进步中成仁 2016.11.9 将自己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锤炼.磨励,是行君子之道.走文明之路的必然方向.只有努力去做"文质彬彬"的君子,人生才会有价值:只有保持理性.克服困难去尽情发挥自己的&quo ...

  • 古埃及神庙建筑艺术风格
  • 摘 要: 神庙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庙建筑艺术风格是多重因素综合而形成的.它的设计风格.美学风格和布局风格都与古埃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宗教文化息息相关. 关键词: 古埃及 神庙建筑 艺术风格 在古埃及建筑艺术中,除了金字塔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神庙建筑.神庙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载体 ...

  • 荔枝图序课例
  •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描写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2.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描写,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及学习其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4.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理解课文,再体会领悟其特色. 5.了解作 ...

  • 亚非大河文明
  •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中的第一目,主要讲述了古埃及的各文明成果,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的延续和深化,又与古代西亚国家.古印度和中华早期国家连接和对比,是七年级下册的延伸,在本单元内部结构上具有启下的 ...

  • 以时代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家手笔)
  • 牟钟鉴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5日   14 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与精神纽带.我们要心存温情和敬意,担负起守护和培育它的责任.知之深方能爱之切.除了要有这份温情和敬意,我们还需要深入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学以致 ...

  • "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的儒者之心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表面看来,这首诗记录了诗人晚年为躲避安史之乱.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经历的一件小事――"茅屋为秋风所破".然而,值得解读的是这首诗的深层结构以及文化意义:这两个场面中的人物关系有什么变化?最后一段感慨又表达了什么社会理想? ...

  • 把茅屋图片
  • 德 育 渗 透 案 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梅河口市第二实验中学 李艳秋 一.把茅屋图片.杜甫头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屏幕显示出来.提问:这几间茅草屋,虽然简陋,却牵系一个诗人的家庭冷暖,这个诗人是谁? 二.讲述诗人的故事,初步体会诗人情感.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