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与学科课程是迥异的: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因此,学生评价本身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与他人协商共建、互助关怀,充满民主和平等的发展过程。

(一)评价的主要原则

1、突出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2、注重过程。本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而不仅仅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3、体现多元。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要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

4、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注意给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情感精神方面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5、强调自评。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行动。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活动过程中行为能力及其发展状况。主要包括: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和确定的状况。要评价学生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它包括:

(1)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质疑、探究的能力。

(2)活动方案的制定状况。要评价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活动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

(3)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方式。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如行为的合理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操作方式、参与实际情境的深度、文献资料、具体事实

材料的搜集与加工情况等。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评价学生是否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要评价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5)活动的总结情况。要评价学生的活动报告、成果或产品等情况以及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的综合表达能力。

2、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主要涉及行为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1)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状况。对活动的专注程度、喜欢程度,对周围环境中重要事情、现象的关注程度、主动参与程度,是否爱发表意见、爱出主意、是否有自己的看法,是否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是否能想出各种获取信息或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2)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如是否认真参加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主动提出研究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意见和学会分享共同成果等等。

(3)学生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等。

(三)评价的主要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活动作品鉴赏与分析、学生自我反思、教师观察评价、评价表分析等。

1、观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常常使用这一方法,它要求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以把握学生活动的本来面貌。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指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在参与主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效做主观性评价。自我评价不是从教师的方面给予一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而是学生根据学习活动特点设定自己的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实施具体的自我表现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的结果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对照而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为学生加强实践活动体验,记录活动原始感受,以及由此产生自我内省提供了机会。

自我评价需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考虑,设定的方式有多种:一是由教师设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然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二是教师给予几个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学生从中进行选择,然后进行自我评价;三是完全由学生自己设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而进行的

自主性的自我评价。

3、师生相互商讨评价

这是一种把学生和教师的观察记录等各种资料作为依据,互相商讨,然后综合结果的方法。包括学生互评、教师协同商讨和师生民主评议等。学生互评可采用表格式,将所评定的事项、标准和具体内容预先制表,由学生互相评议

4、成果展示评价

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较为突出的、经常运用的方法之一。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具体成果公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展出,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协作共勉。在同一主题的学习实践中,学生采用的方法不同,对主题的挖掘程度、广度也会有所差异。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和作用,有效地丰富学生学习的方法,最终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要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评价表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与学科课程是迥异的: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因此,学生评价本身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与他人协商共建、互助关怀,充满民主和平等的发展过程。

(一)评价的主要原则

1、突出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2、注重过程。本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而不仅仅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3、体现多元。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要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

4、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注意给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情感精神方面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5、强调自评。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行动。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活动过程中行为能力及其发展状况。主要包括: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和确定的状况。要评价学生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它包括:

(1)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质疑、探究的能力。

(2)活动方案的制定状况。要评价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活动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

(3)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方式。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如行为的合理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操作方式、参与实际情境的深度、文献资料、具体事实

材料的搜集与加工情况等。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评价学生是否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要评价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5)活动的总结情况。要评价学生的活动报告、成果或产品等情况以及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的综合表达能力。

2、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主要涉及行为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1)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状况。对活动的专注程度、喜欢程度,对周围环境中重要事情、现象的关注程度、主动参与程度,是否爱发表意见、爱出主意、是否有自己的看法,是否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是否能想出各种获取信息或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2)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如是否认真参加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主动提出研究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意见和学会分享共同成果等等。

(3)学生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等。

(三)评价的主要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活动作品鉴赏与分析、学生自我反思、教师观察评价、评价表分析等。

1、观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常常使用这一方法,它要求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以把握学生活动的本来面貌。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指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在参与主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效做主观性评价。自我评价不是从教师的方面给予一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而是学生根据学习活动特点设定自己的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实施具体的自我表现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的结果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对照而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为学生加强实践活动体验,记录活动原始感受,以及由此产生自我内省提供了机会。

自我评价需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考虑,设定的方式有多种:一是由教师设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然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二是教师给予几个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学生从中进行选择,然后进行自我评价;三是完全由学生自己设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而进行的

自主性的自我评价。

3、师生相互商讨评价

这是一种把学生和教师的观察记录等各种资料作为依据,互相商讨,然后综合结果的方法。包括学生互评、教师协同商讨和师生民主评议等。学生互评可采用表格式,将所评定的事项、标准和具体内容预先制表,由学生互相评议

4、成果展示评价

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较为突出的、经常运用的方法之一。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具体成果公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展出,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协作共勉。在同一主题的学习实践中,学生采用的方法不同,对主题的挖掘程度、广度也会有所差异。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和作用,有效地丰富学生学习的方法,最终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要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评价表


相关内容

  • 模块八--[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
  • 模块八--<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 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答: 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我个人表示赞同.研究性学习是面向21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则是这个亮点的重要组成部 ...

  • 最新[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
  • <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 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答: 我很赞同邹老师提出的提议: ①评定课题研究的成绩定义是,评价包括指导教师的评价.小组长评价.组员相互评价等,各项评价最后综合在一起形成小组研究的成绩.课题实施后,还要总结和 ...

  • 6.7研究性学习
  •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一.理论部分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考点)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P73 2.研究性学习所具有什么特点? 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 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 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P73 3.研究型学习的设 ...

  • 高一研究性学习计划
  • 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计划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管理 1.学校课程改革办公室 ...

  • 模块八必选案例(下)分析.doc
  • 模块八必选案例(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分析 问题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回答:我认同邹老师的想法: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因为研究性学习评价具有评价过程全程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丰富性及评价手段.方法多样性的 ...

  • 专题研究方案文档
  •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作业评价的探究"专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是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 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业呈现给我们的一直是单纯的红批 ...

  • 七年级综合实践备课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综合实践备课 使用人: 单元1.人与自然 试种芽苗菜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占据了生物圈面积的大部分.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它生物也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生存.植物在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 ...

  • 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_轻叩诗歌的大门
  • 研究课题名称: 研究者姓名 谷祖福 轻叩诗歌的大门 所在学校 岩头中心小学西岸 校区 所教年级 六年级 研究学科 语文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本课题是由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想到的.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一.基本理念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