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上[比长短]WORD教案

比长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 问:你发现了什么?

b. 小组交流。

c. 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

d.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cháng长、duǎn短)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a. 看出来的。

b. 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 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整理学具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全课小结(略)

专家评析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枝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他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

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a. 看出来的。b. 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b. 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

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什么都可以。

比长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 问:你发现了什么?

b. 小组交流。

c. 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

d.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cháng长、duǎn短)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a. 看出来的。

b. 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 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整理学具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全课小结(略)

专家评析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枝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他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

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a. 看出来的。b. 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b. 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

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什么都可以。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下[其多列]WORD版教案
  • <其多列>这首歌曲是比较欢快活泼的,旋律简单易懂,抒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以及从小对生活的热爱.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会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我以<上学歌>导 入,引入歌曲中的节奏训练,再展示范唱.学生的兴趣全在节奏训练部分,当歌词展示出来 问题便出现了:首先是孩子识字不 ...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word教案
  • 有关0的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3页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0的四则运算. 2. 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0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教学设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 ...

  • 人教版美术六上[水墨画动物]教案word版
  • 第五课 水墨画--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 2. 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 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

  •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下4.1[口算乘法]word教案1.doc
  •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新知识点: 1. 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

  • 2017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word教案1.doc
  • 课题: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 ...

  • 人教版美术二上[会转的玩具]教案word版
  • 会转的玩具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 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 指导学生采用绘制, 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 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 玩具的制作方法和美化装饰方法. 难点 转动原理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预习 ...

  •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下[我们多快乐]WORD版教案
  • 我们多快乐 周振凤 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 2.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会三个字,认识九个字,积累运用语言,能用"有的--有的--"说话.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人教版二上[倍的认识]WORD版教案3
  •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初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分析能力. 3.要教育学生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 ...

  • 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word教案
  • 第3课 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