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留侯世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短文,完成1—5题。

(一)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二)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

A.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间:闲暇

B.父去里所,复还                                 所:处所,地方

C.取而葆祠之                                        葆:通“宝”,珍贵

D.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计:               估计,料想

2,4,6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张良“能有所忍”品性的一组为                              (    )

①良殊大惊,随目之                                ②五日,良夜未半住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④彼其能有所忍也

⑤良因怪之,跪曰:“诺。”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着眼于“忍”。前文主要表现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后文主要论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不忍之心的观点。

B.张良从圯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每当伏日和腊日都亲自祭祀它。

C.司马迁记叙张良事迹时,加进了传奇性描写,增添了神秘色彩,或多或少地表达了

自己相信鬼神和天命的看法。

D.苏轼从人事与写实的角度看待《史记·留侯世家》的传奇情节,否认了神怪之谈,

更令人信服。

5.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①②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第③句在原句上用“/”断开。

①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②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③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阅读答案:

1.B(“所”表示大约的数目)

2.C(A中的两个“以”分别为介词“因为”和介词“用、凭借,”;B中的两个“为”分别为介词“替、给”和动词“做、对待”;D中的两个“于”分别为介词“在”和介词“对于,”;C中的两个“所以”都是表凭借的)

3.B(①句表现了张良对老人言行的惊讶,而非隐忍。④句是圯上老人希望张良能隐忍,而不是表现张良具有隐忍的品性)

4.B(伏腊祭祀时,张良已死)

5.①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后,就跪着替他穿上。(第1个和第3个“履”是为动用法;业:已经,…之后;因:于是、就。)

②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能说不是天意吗?(离:通“罹”遭遇;数:屡次;功力:建功效力;岂……乎:反问句式。)

③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短文,完成1—5题。

(一)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二)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

A.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间:闲暇

B.父去里所,复还                                 所:处所,地方

C.取而葆祠之                                        葆:通“宝”,珍贵

D.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计:               估计,料想

2,4,6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张良“能有所忍”品性的一组为                              (    )

①良殊大惊,随目之                                ②五日,良夜未半住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④彼其能有所忍也

⑤良因怪之,跪曰:“诺。”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着眼于“忍”。前文主要表现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后文主要论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不忍之心的观点。

B.张良从圯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每当伏日和腊日都亲自祭祀它。

C.司马迁记叙张良事迹时,加进了传奇性描写,增添了神秘色彩,或多或少地表达了

自己相信鬼神和天命的看法。

D.苏轼从人事与写实的角度看待《史记·留侯世家》的传奇情节,否认了神怪之谈,

更令人信服。

5.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①②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第③句在原句上用“/”断开。

①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②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③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阅读答案:

1.B(“所”表示大约的数目)

2.C(A中的两个“以”分别为介词“因为”和介词“用、凭借,”;B中的两个“为”分别为介词“替、给”和动词“做、对待”;D中的两个“于”分别为介词“在”和介词“对于,”;C中的两个“所以”都是表凭借的)

3.B(①句表现了张良对老人言行的惊讶,而非隐忍。④句是圯上老人希望张良能隐忍,而不是表现张良具有隐忍的品性)

4.B(伏腊祭祀时,张良已死)

5.①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后,就跪着替他穿上。(第1个和第3个“履”是为动用法;业:已经,…之后;因:于是、就。)

②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能说不是天意吗?(离:通“罹”遭遇;数:屡次;功力:建功效力;岂……乎:反问句式。)

③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相关内容

  •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①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 ...

  • 史记·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惑谗之,陈平亡去.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乃拜 ...

  • 史记??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负随平至其家,家 ...

  • 史记·齐太公世家阅读答案
  • 吕尚传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 ...

  •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 文言文阅读(19分)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 ...

  • [褚无量传新唐书]阅读练习附答案
  • 文言文,完成4-7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 ...

  • 2013元旦答案
  • 语文 摘自<史记选读>的常考疑难文言实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 例如:典掌机要.(<颜氏家训>) 司马氏世典周史.(<太史公自序>) ②典 ...

  • 秦末农民起义
  • 秦末农民起义 1.知道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口号.过程.结果: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史实间的因果关系. 2.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会区分一手资料 ...

  • [史记]阅读及全文检索
  • <史记>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 卷三 殷本纪第三卷四 周本纪第四 卷五 秦本纪第五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 ...